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0)
2023(5984)
2022(4990)
2021(4520)
2020(3864)
2019(8467)
2018(8243)
2017(15531)
2016(8460)
2015(9521)
2014(9334)
2013(8844)
2012(8335)
2011(7440)
2010(7781)
2009(7581)
2008(7609)
2007(6929)
2006(6211)
2005(5987)
作者
(23869)
(20199)
(19796)
(19041)
(12966)
(9575)
(9062)
(7578)
(7480)
(7248)
(6849)
(6833)
(6585)
(6568)
(6437)
(6174)
(5862)
(5826)
(5747)
(5651)
(5037)
(4905)
(4781)
(4565)
(4514)
(4487)
(4444)
(4419)
(3956)
(3880)
学科
(31766)
经济(31683)
管理(30617)
(26705)
(23365)
企业(23365)
(12800)
(11969)
方法(10454)
中国(9589)
(8887)
(8708)
数学(8548)
数学方法(8466)
业经(8078)
体制(7430)
(7332)
银行(7321)
(7156)
金融(7154)
(7008)
(6877)
财务(6861)
财务管理(6841)
(6615)
企业财务(6504)
(6270)
环境(5704)
(5644)
制度(5643)
机构
大学(124074)
学院(121477)
(52607)
经济(51509)
管理(45072)
研究(43399)
理学(38092)
理学院(37646)
管理学(37144)
管理学院(36904)
中国(33071)
(28845)
(26446)
科学(23547)
财经(21858)
(21253)
(19789)
中心(19596)
(19204)
研究所(18791)
(17676)
经济学(17175)
北京(16732)
财经大学(16285)
业大(15877)
(15562)
(15543)
师范(15394)
经济学院(15338)
(14397)
基金
项目(79180)
科学(63706)
研究(60000)
基金(59428)
(52237)
国家(51367)
科学基金(43922)
社会(40370)
社会科(38143)
社会科学(38133)
基金项目(30775)
(29526)
教育(27593)
自然(26804)
自然科(26130)
自然科学(26123)
自然科学基金(25684)
(25200)
资助(23552)
编号(23256)
(21535)
成果(20484)
(18672)
重点(18185)
国家社会(17403)
(16831)
课题(16665)
教育部(16582)
(16419)
(16371)
期刊
(62570)
经济(62570)
研究(41255)
中国(28346)
(24202)
管理(19119)
学报(18279)
科学(17459)
(17178)
大学(14898)
学学(14035)
教育(13907)
(13465)
金融(13465)
财经(11886)
农业(11082)
(10210)
经济研究(9828)
技术(9266)
业经(8757)
问题(8079)
(6388)
世界(6347)
(6269)
国际(5758)
科技(5732)
(5682)
财会(5642)
理论(5586)
现代(5571)
共检索到194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侠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每个人每天仍然生活在家庭中,谁也离不开家庭生活。但是在社会舆论中,家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被忽视和遗忘了。家庭生活被认为是无关宏旨的个人私事,特别是在理论上,家庭的起源是和私有制相联系的,家庭是私有单位,或个体单位。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  
张宇钟在《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第8期发表文章,侧重探讨城乡家庭的生产、抚养、赡养、消费、教育等主要功能的差异及其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作用。 (1)农村家庭生产功能的增强,使得农村的人很重视家庭人口数量,尤其重视家庭男子数量及其质量。人多劳动力强的家庭,较人少劳动力弱的家庭收人高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多生多育的愿望。城市家庭的生产功能已随生产的社会化而趋于消失,这无疑消除了影响育龄夫妇多生多育的一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段纪宪  
家庭形成本质上是一个生理作用的过程,在有意识的生育控制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传统认为家庭应在婚姻的前提下建立才是合适的,而婚姻可以因离婚和丧偶而解体。1982年中国大约31%的育龄妇女因未进入婚姻而被排除在生育过程之外。再加上丧偶和离婚,只有67%的妇女是已婚的。失婚率通常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总的看来,中国妇女的失婚率还是低的,已婚妇女中只有2%的人离婚或丧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震威  齐险峰  
文章阐述了"四二一"家庭微观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和基础数据,尝试测算了现行政策不变、"单独"政策和"二孩"政策3种生育政策条件下未来50年我国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动情况。对不同方案下人口与经济社会后果的初步分析表明,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宜保持现行生育政策的总体稳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洪峰  
所谓家庭进步就是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富裕、文明、健康、幸福的现代家庭生活的不断追求和逐步实现。家庭进步的特征以及对计划生育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家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走向富裕。(2)家庭职能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3)家庭生活方式逐步转变,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4)家庭观念不断更新。(5)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家庭进步的各个方面都和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进步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条件,只有家庭的不断进步,才能使计划生育得到更好的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也只有与家庭的各个方面紧密结合,不断促进家庭进步,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家庭利益,即群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熊刚  
人口控制的关键是对家庭生育行为的控制。家庭生育行为控制除了受社会、经济、文化、节育技术等因素的支配和影响外,同时也取决于家庭夫妇双方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接受程度,对各种生育因素影响作用的反映弹性和行为态度。在接受程度、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刘金塘,宋健  
本文从探讨“四二一”家庭数量研究的操作性困难入手,提出了“X二”家庭的研究命题,提高了分析的操作性,并使该研究具有一般意义。本文抓住独生子女属性这一关键,以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对中国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条件下子女一代队列的终身独生子女比例进行了估计,进而计算了不同时期成年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例,在此基础上估计出时期城乡成年人口按独生子女属性划分的不同类型婚姻组合的期望概率,借以描述现行生育政策对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和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芬  方迎风  彭浩宸  
在中国近些年房价不断上涨而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着重考察房价对家庭生育决策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构建模型,从理论角度阐述房价与家庭生育决策的关系。然后,在实证角度上,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借助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家庭所在区县的城镇房价会对其当期的生育决策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该影响在不同人群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政府实施两孩政策后,该负面影响也较生育政策调整前更为强烈。在影响机制方面,高房价对生育决策的影响存在消费挤出效应。高房价对生育的影响还存在着降低妇女自我认同、变相增加养育子女成本等其他机制。此外,高房价还对婚姻有抑制作用,会进一步加剧房价对生育水平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洋   姜春云   胡波  
生育支持型家庭政策是多数低生育国家的政策选择,全面评估这些政策的实施效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现有国际经验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元分析方法对既有文献的研究发现进行二次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政策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研究发现,各国实施的时间支持、服务支持和经济支持政策均对个体生育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其效应大小因具体情境而异。分孩次看,时间支持政策对二孩生育有正向效应,服务支持政策对二孩和三孩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经济支持政策对各孩次生育均无显著的影响。在生育率很低的(TFR<1.5)国家,上述3类政策的效应均相对更大;在福利水平较低的国家,时间支持和服务支持政策的效应更大;在性别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服务支持和经济支持政策的效应显著更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指出,中国生育支持型家庭政策体系需要兼顾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孩次全覆盖原则,未来一段时期内应注重服务和时间支持为主、经济支持为辅的配套政策;同时,考虑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关于生育支持配套措施的成本分担比例,探索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政策组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曹园  方雨  肖淦丹  邢佳宁  
在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本文构建具有养育子女双重动机、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城镇职工家庭生育决策的理论模型,分析最优生育率水平及生育率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下生育率最高,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下生育率次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下生育率最低。第二,企业缴费率越高,个体得到的养老保障越充分,生育子女数量增加,含有累积性质的基金制和部分积累制模式对生育率的促进较为明显。第三,生育率同时受到人力资本投资、赡养老人费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要实现生育率目标,除了进一步优化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还需完善其他政策的配套实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曹园  方雨  肖淦丹  邢佳宁  
在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本文构建具有养育子女双重动机、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城镇职工家庭生育决策的理论模型,分析最优生育率水平及生育率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下生育率最高,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下生育率次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下生育率最低。第二,企业缴费率越高,个体得到的养老保障越充分,生育子女数量增加,含有累积性质的基金制和部分积累制模式对生育率的促进较为明显。第三,生育率同时受到人力资本投资、赡养老人费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要实现生育率目标,除了进一步优化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还需完善其他政策的配套实施。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我国应该继续坚定推行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以配合人口政策的实施;二是可以适当提高个人账户缴费水平;三是为实现人口目标,应该配合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减轻家庭和企业负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美林  张玉枝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制定的背景、定位和标准,以及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优抚等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应相互叠加,保持合理平衡,并参照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分析研究了特别扶助制度产生的积极社会效应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赖泽源  
传统公有制是走不出的死胡同;股份公司是对私有制的扬弃,是所有 制的现代形式。确立科学的公有现是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理论基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为我们重新认识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机会。文章对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进行了二孩生育意愿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人群超过2/3在城市,农村相对较少;"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0;明确要二孩的比重只有21.51%,农村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略高于城市;育龄妇女年龄越大,二孩生育意愿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城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越弱,农村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反而越强。就业迁移明显降低了农村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男孩偏好。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但不打算要二孩的家庭中,50%的家庭是因为经济压力大。相对于结构性生育堆积风险,超低生育率陷阱更应该引起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