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0)
2023(8799)
2022(7393)
2021(6618)
2020(5596)
2019(12658)
2018(12231)
2017(23919)
2016(12817)
2015(14190)
2014(13972)
2013(13713)
2012(12259)
2011(10943)
2010(10732)
2009(10127)
2008(9988)
2007(8746)
2006(7810)
2005(7088)
作者
(34743)
(29064)
(29022)
(27651)
(18256)
(13787)
(13089)
(11112)
(10922)
(10304)
(10039)
(9766)
(9317)
(9181)
(9147)
(8897)
(8680)
(8661)
(8271)
(8269)
(7244)
(6898)
(6877)
(6678)
(6490)
(6443)
(6416)
(6296)
(5814)
(5792)
学科
(45345)
经济(45262)
管理(43144)
(38211)
(33093)
企业(33093)
(21710)
税收(20266)
(20097)
(19582)
方法(18458)
数学(15719)
数学方法(15546)
(14139)
(12787)
中国(12466)
业经(11981)
(11138)
财务(11118)
财务管理(11097)
企业财务(10562)
(10030)
(8764)
贸易(8760)
(8550)
体制(8429)
(8428)
环境(8400)
(8258)
银行(8235)
机构
大学(177991)
学院(177466)
(74718)
经济(73302)
管理(68695)
理学(59673)
理学院(59013)
管理学(58231)
管理学院(57884)
研究(57061)
中国(43220)
(43153)
(35784)
科学(32686)
财经(32583)
(29497)
(27499)
(27335)
(26179)
中心(25978)
业大(24430)
研究所(24322)
财经大学(24252)
经济学(23877)
北京(21816)
(21755)
经济学院(21592)
师范(21547)
(20668)
(20518)
基金
项目(120058)
科学(96543)
研究(89732)
基金(89692)
(77790)
国家(77154)
科学基金(67220)
社会(60229)
社会科(57290)
社会科学(57278)
基金项目(47793)
(45963)
自然(41714)
教育(41047)
自然科(40778)
自然科学(40769)
自然科学基金(40088)
(38827)
编号(35462)
资助(34729)
成果(29845)
(29354)
(27441)
重点(27140)
(26071)
国家社会(25915)
(25108)
创新(24407)
教育部(24302)
课题(24087)
期刊
(81391)
经济(81391)
研究(58256)
中国(35475)
(34783)
学报(26217)
管理(25231)
科学(23823)
(23616)
大学(20509)
学学(19453)
教育(17804)
(16027)
财经(15922)
(15549)
农业(15451)
(15202)
金融(15202)
税务(13803)
(13626)
经济研究(13460)
技术(13243)
业经(12696)
问题(10669)
财会(9048)
(8588)
(8313)
会计(8090)
国际(7965)
科技(7841)
共检索到266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戈  王武林  
中国税制发展的历史中,所得税雏形有着诸多表现形式,禁榷制度(一种对特殊自然资源的行政垄断制度)作为影响所得税演化的一种长制,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将血缘作为工具引入并加强,这种转变促使商业资本攀附权力获取超额回报并通过血缘进行代内代际的衔接,这样的组合不仅加强了商人依权获利的动机,也弱化了其他渠道对财政的有效填补。禁榷(垄断)与血缘的交互使得近代中国所得税雏形演化和治理逻辑出现了异于西方的因素,而未能自发演进为具有近代意义的所得税体制。这一机制的些许传统在当代中国依然值得防微杜渐,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对促进市场经济平等准入、自由竞争和迈向共同富裕等目标的直接税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永福  钱小平  
本文主要是从影响中国对日食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建立中国对日食品出口模型来预测日本残留农药检疫制度从否定列表制度向肯定列表制度的转变可能对中国输日食品产生的影响。模拟方案的结果显示:如果忽略日本国内的需求因素的影响,日本制度转变可能导致2006年中国对日食品出口出现295.87~581.44亿日元的损失;如果考虑日本国内的需求因素,2006年中国对日食品出口还是有可能出现11.72%的增长。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应唯  
企业在对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进行相关会计处理时,常常会涉及所得税的问题。可以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无论在个别财务报表上,还是在合并财务报表上,均无法不涉及或者不考虑所得税因素对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影响。以下就以股份为基础支付和复合金融工具核算时所涉及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武林  
近代直接税为先进税制发展之标志,又以所得税遗产税为其代表。中国所得税遗产税的近代开征虽与各国开征契机相似,类别大同,但在税收治理的过程中大相径庭。历史中,中国所得税遗产税雏形流变既有被动推行、服务皇权、权力模糊的历史教训,也有均贫富、重全局的经验镜鉴。考察中国所得税遗产税的治理逻辑,能为当今的直接税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焦建国  
市场化改革需要个人所得税 ,但个人所得税在目前现实经济社会中受到诸多因素限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低决定了个人所得税成为主体税种尚待时日 ,税政能力不适应、不到位是限制个人所得税的关键因素。分配秩序混乱、制度环境导致的居民纳税意识淡薄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困难。在现有条件下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关键是提高税政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郝春虹  
市场竞争追求高效率的结果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政府实施的有助于增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各种福利计划 ,往往容易影响经济效率。负所得税制度尽管也会减少劳动供给 ,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公平与效率 ,尤其是能够对收入特别低的人群组提供必要的保障 ,而又很少影响其工作热情 ,是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一种延伸和改善 ,实施负所得税制度是政府福利计划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趋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佐  
所得税制度1799年始于英国,其目的是筹集战争经费。起初时征时停,1842年以后成为固定税种。继英国之后,其他国家也陆续开征所得税,多与战争有关。中国所得税制度的创建受欧美国家和日本建立所得税制度的影响,始议于20世纪之初。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开征所得税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立法和开征的过程十分曲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周期性冲击,而且对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造成了严重的结构性影响。我国经济刺激政策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不能像其他国家一样简单地退出,而是要把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等对接,将经济复苏动力从当前的刺激政策推动逐渐转变为依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晓文  王亮  
2008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某些特殊应纳税主体身份的确定存在法律条文实施障碍和实践操作上的难题。本文从税制原理上探讨得出社区和村委会等基础社团组织取得相关涉税收入属于《企业所得税法》的应税收入,同时就完善相关立法提出了个人看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戴丽华  
所得税在近代中国的开征过程十分艰辛,是西方税收立法理念在中国本土扎根过程的艰难尝试,具有近代税收法定特征。对近代所得税的开征过程加以探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近代税收立法的成败得失,为当前税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彩云  周威呐  
由于税法的计税基础和会计的计税基础存在差异,使得所得税在核算中,成为会计在教学上的难点。特别在涉及一些会计估计、重大差错的业务时,更使人难以理解。由此,本文针对会计教学中的这部分疑难问题,结合案例,抽茧剥丝,提出自己的观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小璐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公平缺陷,使纳税人没有得到公平对待,而且影响了个人所得税公平收入分配的功能发挥。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效率又最大限度地关注公平原则的个人所得税,其做法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公平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健  陈庭翰  
欧美的模块化战略深刻改变了电子产业竞争力、发展格局与价值链流动,迫使日本从企业组织、产品结构与生产体系、产业价值链体系三方面推动模块化转变,并由此催生了中日电子产业合作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贸易地位不平等性与利益分配不对等性的双弱化现象。新变化的方向有利于中方,但中方在产业合作上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中国应从研发创新突破、产业合作机制高级化、内部化产业合作规则建立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产业合作框架中的主动性与主导性,应对日方模块化转变所带来的新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