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0)
- 2023(13739)
- 2022(11351)
- 2021(10646)
- 2020(8969)
- 2019(20111)
- 2018(19866)
- 2017(39312)
- 2016(20919)
- 2015(22479)
- 2014(21905)
- 2013(21430)
- 2012(19236)
- 2011(16895)
- 2010(16423)
- 2009(14857)
- 2008(14195)
- 2007(12318)
- 2006(10468)
- 2005(8557)
- 学科
- 济(89051)
- 经济(88954)
- 业(63176)
- 管理(56660)
- 农(47360)
- 企(41922)
- 企业(41922)
- 方法(39150)
- 数学(35666)
- 数学方法(35276)
- 农业(31253)
- 业经(21988)
- 财(20853)
- 中国(20711)
- 贸(15834)
- 贸易(15829)
- 制(15515)
- 易(15509)
- 地方(14449)
- 学(14291)
- 技术(13067)
- 务(12849)
- 财务(12812)
- 财务管理(12784)
- 企业财务(12167)
- 环境(11812)
- 策(11738)
- 银(11721)
- 银行(11681)
- 发(11511)
- 机构
- 学院(281014)
- 大学(275809)
- 济(120326)
- 经济(118322)
- 管理(113552)
- 理学(100560)
- 理学院(99637)
- 管理学(97956)
- 管理学院(97468)
- 研究(87386)
- 中国(67557)
- 农(66339)
- 京(54185)
- 科学(54012)
- 农业(51304)
- 财(50811)
- 业大(50422)
- 中心(43208)
- 所(42203)
- 财经(42023)
- 江(39183)
- 经(38867)
- 研究所(38775)
- 经济学(37015)
- 经济学院(33842)
- 经济管理(33070)
- 范(32991)
- 农业大学(32894)
- 师范(32560)
- 北京(32113)
- 基金
- 项目(204241)
- 科学(162395)
- 基金(152016)
- 研究(145603)
- 家(133599)
- 国家(132430)
- 科学基金(114988)
- 社会(96785)
- 社会科(91610)
- 社会科学(91586)
- 基金项目(81852)
- 省(80186)
- 自然(75134)
- 自然科(73507)
- 自然科学(73485)
- 自然科学基金(72177)
- 划(66625)
- 教育(65649)
- 资助(60001)
- 编号(57459)
- 部(45686)
- 重点(45220)
- 发(43799)
- 创(43423)
- 成果(43084)
- 国家社会(41114)
- 创新(40611)
- 科研(39990)
- 教育部(39201)
- 人文(38945)
- 期刊
- 济(125041)
- 经济(125041)
- 研究(71456)
- 农(67814)
- 中国(48687)
- 学报(46343)
- 农业(45934)
- 科学(42155)
- 财(38098)
- 大学(36236)
- 管理(36016)
- 学学(35244)
- 业经(27661)
- 融(26558)
- 金融(26558)
- 技术(22566)
- 业(21835)
- 财经(19900)
- 教育(19310)
- 经济研究(19111)
- 问题(18301)
- 经(17024)
- 版(15541)
- 农村(14154)
- 村(14154)
- 农业经济(13854)
- 世界(13426)
- 技术经济(13425)
- 科技(13418)
- 业大(13380)
共检索到386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青 徐俊杰 王洪卫
房租负担日益上升不断压缩农民工的收支剩余,而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融入障碍、户籍制度隔离与农村社会保障不足等情况下所具有的"效益观"特性——以追求返乡养老前收支剩余最大化为目标,使其更倾向于增加劳动供给以弥补收支剩余的降低。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房租负担上升显著增加了农民工的劳动时间,其中对家庭负担较重和就业稳定较差的农民工的影响尤为明显;进一步还引起了农民工超时劳动。本文认为,当前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同时,加大对家庭负担较重和就业稳定较差农民工的租房保障,并进一步推进社会融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是推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林平 张春泥 陈小娟
本文对农民工超时加班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中国农民有着不同于现代职业工人的效益观及行动逻辑,农民工是农民向职业工人转变过程中的特殊群体。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民工都是自愿加班的,增加收入是其主要原因。影响农民工加班意愿和加班目的的变量主要是代表现代规训机制的教育和工龄,以及代表传统机制的家庭及经济责任,它们更深层地表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于现代工人的效益观和剥削观。
关键词:
效益观 农民工 超时加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雨婷 王秀芝
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实证分析子女数量对我国农民工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OLS回归结果显示,子女数量的上升显著降低我国女性农民工的非农劳动供给,但对男性农民工的非农劳动供给无显著影响。进一步运用2SLS-IV回归解决子女数量与非农劳动供给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后,子女数量对我国女性农民工的劳动供给的负向影响仍存在且系数增大,其劳动供给率下降了3.7%,但对我国男性农民工群体的影响仍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集光
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工也不再属于同一个高度群体了,其内部发生着极大分化。和传统(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经济价值不断发生着变化,其行为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与新生代农民工相伴而生的经济与政治法律必须随之调整,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在该基础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出合理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安排建议。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农民工劳动 供给行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立建 秦雪征 蒋中一
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07年全国性大规模跟踪调查数据,本文使用Heckman模型研究了健康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为了解决横截面数据分析中健康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将上一时期的健康状况作为下一时期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的解释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状况不佳对农民工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加强对农民工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工的身体健康水平,有利于增加其外出务工劳动供给和提高其收入水平。
关键词:
农民工 健康 劳动供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忠勇
本文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3000多位农民工的实证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农民工,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企业打工期间并没有获得理应获得的劳动权益,而且他们在工资、工资拖欠、技能培训、辞工自由、日常福利、人身权利等劳动权益的获得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分解导致农民工在上述劳动权益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的原因,本文发现,性别歧视可能是导致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性别差异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此外,人力资本因素和组织制度因素也为这种性别差异提供了较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权益 性别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海阳 梁海兵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农民工劳动供给能否稳定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是学术界尚未深入探讨身份的转变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文章基于身份经济学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了"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身份的背后隐含着最优行为准则的差异,"城市人"身份认同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劳动供给。相对于老一代、女性或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对新生代、男性或本地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大。文章的重要政策启示在于,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对于稳定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通过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福利水平促进其融入城市,进而挖掘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珊娜 赵明霏
本文基于2021年春节假期农民工个体调查数据,通过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劳动合同签订状况对农民工就地过年决策的影响,从而反映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状态。实证分析发现: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对农民工选择就地过年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特别是对第二产业就业的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更大;将工资、社会保障、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内在传导机制发现,工资、社保、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起到部分中介调节效应,工作稳定性的中介效应最为明显。因此,应推动劳动合同法的全面执行,有效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切实维护农民工特别是新就业形态从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合同 就地过年 城市融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开志 王裕韬 邹红
本文首先探讨了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决策的理论机制,进而使用LPM-2SLS和IV-Tobit模型研究了子女随迁对女性农民工劳动参与决策及其工作时间的因果效应以及替代性照料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子女随迁会使女性农民工的劳动参与概率和周工作时间对数分别平均减少40%和2.485。进一步研究发现,幼儿园等机构提供的外源性照料使得子女随迁家庭的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显著增加;而隔代照料对子女随迁家庭的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的正效应则十分有限,该调节效应不显著主要源于隔代照料对老人健康的不利影响,此不利影响加重了老年照料压力进而抵消了隔代照料对于女性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大部分正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完善替代性照料相关政策并释放制度红利可削弱子女随迁对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的负效应,但对于隔代照料等家庭内部非正式照料而言,还需并行考虑健康及医疗干预政策。
关键词:
子女随迁 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 替代性照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勇 梁君思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民工作为新的社会群体,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支新兴的庞大的社会群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其他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相关权利的关键,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
农民工劳动权益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传江 徐建玲
当今中国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学分析,揭示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也是最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但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睿 高端阳 陈传波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34个地级城市匹配数据,系统考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表明:(1)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降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时间并提高劳动效率,呈现出收入效应和积极的劳动供给效应。(2)职工医保存在较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分化。对“单位+个人”参保的农民工主要呈现出收入效应,对灵活就业身份参保的农民工则产生缴费约束;职工医保对缓解老一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效应更强。(3)机制分析发现,健康水平在职工医保影响农民工劳动供给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消费水平在职工医保影响农民工劳动供给水平中发挥了遮掩效应。
关键词: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劳动供给 农民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良 何晓玉 陈丹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民工及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含意。然后分析指出,目前存在农民工就业权得不到充分保障,不能享有完整的社会保障权和劳动福利权,缺少相应的权利监督保护机制和救助途径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城乡有别的户籍体制、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特点、劳动权益保障意识的欠缺及农民工自身因素等。最后提出了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健全劳动法制体系、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权益 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伟军
交易成本视角的分析表明,农民工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在追求交易成本节约过程中建立的劳动交易关系,农民工劳动交易契约绝大多数属于新古典契约,人力资本专用性低、劳动交易不确定性低、劳动交易频率低。劳动交易治理结构上形成了"企业内部市场"为主的低级交易治理方式。尽管上述治理结构节约了交易成本,但目前存在、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将存在低人力资本专用性劳动力相对过剩、高人力资本专用性劳动力相对短缺这一劳动力供求格局下,"企业内部市场"为主的交易治理难以兼顾劳资关系的稳定与和谐。调整公共政策,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专用性水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素菊
职业教育是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有效途径。明确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劳动供求匹配的作用,理性分析劳动力供给者的需求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视角。在整体把握农民工这一流动就业群体近年出现的流动就业特点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劳动力供给的视角,结合劳动力供给和流动就业理论进行学理性解读,从确立紧贴劳动者就业需求的办学理念、发展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参与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农民工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向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