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8)
- 2023(11621)
- 2022(9410)
- 2021(8716)
- 2020(7098)
- 2019(16208)
- 2018(15557)
- 2017(30439)
- 2016(15865)
- 2015(17896)
- 2014(17759)
- 2013(17684)
- 2012(17068)
- 2011(15693)
- 2010(16125)
- 2009(15480)
- 2008(14495)
- 2007(12928)
- 2006(12028)
- 2005(11405)
- 学科
- 济(93429)
- 经济(93358)
- 管理(45535)
- 业(40749)
- 企(31664)
- 企业(31664)
- 中国(30275)
- 方法(29788)
- 融(27614)
- 金融(27614)
- 数学(27232)
- 数学方法(27039)
- 银(25485)
- 银行(25485)
- 行(24828)
- 地方(22265)
- 农(20027)
- 财(19399)
- 制(18196)
- 贸(16739)
- 贸易(16724)
- 业经(16568)
- 易(16347)
- 学(13644)
- 地方经济(13577)
- 农业(13407)
- 体(12314)
- 策(12104)
- 环境(11860)
- 中国金融(11572)
- 机构
- 学院(233165)
- 大学(232675)
- 济(121833)
- 经济(119757)
- 研究(87732)
- 管理(85982)
- 中国(75825)
- 理学(72053)
- 理学院(71326)
- 管理学(70518)
- 管理学院(70085)
- 财(55817)
- 京(48829)
- 科学(44485)
- 财经(43673)
- 所(42927)
- 经济学(41330)
- 中心(40606)
- 经(39833)
- 研究所(38290)
- 经济学院(37086)
- 江(34191)
- 财经大学(32398)
- 北京(32074)
- 院(30870)
- 农(30671)
- 范(28628)
- 师范(28466)
- 融(27916)
- 金融(27468)
- 基金
- 项目(141621)
- 科学(113726)
- 研究(108991)
- 基金(106406)
- 家(90326)
- 国家(89618)
- 科学基金(77261)
- 社会(74992)
- 社会科(71483)
- 社会科学(71470)
- 基金项目(53726)
- 省(51133)
- 教育(48410)
- 资助(45274)
- 自然(44635)
- 自然科(43636)
- 自然科学(43626)
- 划(42990)
- 自然科学基金(42897)
- 编号(41944)
- 成果(35405)
- 部(33644)
- 发(32905)
- 国家社会(32722)
- 重点(31770)
- 中国(30077)
- 教育部(29962)
- 课题(29892)
- 性(29090)
- 创(29060)
- 期刊
- 济(141426)
- 经济(141426)
- 研究(83320)
- 中国(47169)
- 融(42277)
- 金融(42277)
- 财(41073)
- 管理(34194)
- 农(29033)
- 科学(28287)
- 学报(26693)
- 经济研究(24925)
- 财经(23533)
- 大学(22141)
- 学学(21013)
- 经(20508)
- 教育(19200)
- 技术(19115)
- 农业(19033)
- 业经(18544)
- 问题(18354)
- 贸(17313)
- 国际(16464)
- 世界(15645)
- 技术经济(13357)
- 统计(12486)
- 经济问题(11348)
- 理论(11263)
- 现代(10911)
- 策(10798)
共检索到381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昌忠泽
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信贷扩张、土地财政以及住房预售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三大根源。中国房地产泡沫隐藏着巨大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导致财政风险加剧,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不应该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双重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适时作出调整: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将控制资产价格膨胀纳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开征物业税和住宅空置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信贷扩张、土地财政以及住房预售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三大根源。中国房地产泡沫隐藏着巨大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导致财政风险加剧,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不应该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双重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适时做出调整: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将控制资产价格膨胀纳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开征物业税和住宅空置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金融危机 政策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钊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为了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问题:房地产投资与长期资源配置、短期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银行信贷规模、消费信用扩张、利率和房价的关系;房价泡沫与消费、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的宏观经济变量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显著区别:我国的房地产发展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国民收入和消费的格兰杰结果而非原因;房地产的财富作用不显著;银行信贷规模、利率和通货膨胀对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对抗经济衰退方面,财政政策远比货币政策要更为有效。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以及新一届政府和国会的就任,美国的财政政策将逐渐走向前台,并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平 张玉 杨立娜 江强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我国1994-2012年的房地产泡沫度,运用变参数模型就房地产泡沫对整体宏观经济影响的演变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研究期内,中国房地产泡沫拉动了宏观经济增长;基于重要相关产业的分析表明,房地产泡沫发展至一定程度对建筑业和工业的拉动效应减弱;1998-2008年,我国房地产泡沫处于合理范围[-0.6,0.6]之内,2008年之后已经超出合理范围到达危险区间。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宏观经济 变参数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亮 韩永辉 邹建华
对于世界经济不平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经济不平衡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顺差国庞大的"过剩储蓄"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愈演愈烈的世界经济不平衡却并不必然造成金融危机,而是同金融危机一样,根源于美国国内经济的某些扭曲。两者差别在于将危机的根源归于外因还是内因。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格兰杰因果实证检验,否定了危机根源外部论,并证明了后一种观点:美国房地产泡沫(美国国内经济扭曲的重要表现)在造成金融危机的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扩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范章
一、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两个重要特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相比较,有一重大不同之处:这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彬
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后,学术界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不足,政策操作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同发达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相比较,具有二元经济加转轨经济的特点,又处于高速发展逐渐放缓的过程。在借鉴和比较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次贷金融危机应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重视本国制度背景和发展阶段,更多考虑总供给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文玲
正当东南亚经济跨上“东亚模式”的快车风驰电骋地发展时,像历史上许多惊人相似的镜头重演一般,用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话来说,突然间“亚洲的经济撞上了高墙”。1997年7月份以来,世界各国的政府首脑和经济学家们一下子都把研究的聚焦点转向了东南亚,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全良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产生了大量的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金融危机下房地产业出现的新情况,本文阐述了金融业与房地产泡沫的关系,深入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泡沫防范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稻葵 张双长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截止2009年7月初,中国经济已基本走出了金融危机冲击所导致的低谷,宏观经济发展的上升态势和冲力已经形成,经济增长的信心已基本恢复,如果不出大的意外,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小,中国经济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一个V型反弹的上升通道,全年GDP增长8%以上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支撑本轮经济较迅速反弹的直接原因是投资、消费和流动性的迅速上升,而深层因素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积累形成的市场经济和发展型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比较迅速的逆转。本文提出了一个以资产价格为核心的新宏观分析框架,从理论上解析并说明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刺激政策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我国经济在发展...
关键词:
V型反弹 新宏观分析框架 资产泡沫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同耀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金融资金的过度支持使房地产业产生了一定的泡沫。针对房地产泡沫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的内在机理,本文通过实证和有关指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关联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我国防范房地产泡沫引致的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地产 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项卫星,李宏瑾
银行信贷扩张在东亚国家和地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东亚金融危机中具有代表性的泰国、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地区的银行信贷与房地产泡沫危机表明:银行信贷在房地产业的过度扩张不仅是造成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而且在泡沫崩溃和经济、金融危机中也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汲取东亚金融危机的这一深刻教训,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制度建设,以保证我国银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银行信贷 房地产 泡沫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善华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开发所需资金主要由金融机构提供,由此产生一个悖论:缺少金融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就会滞后,其运行效率将下降;金融支持过度又会导致房地产进入非理性繁荣期,甚至出现价格泡沫。本文立足于此背景,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视角,结合我国的实际,从现象描述和理论研究出发,探讨金融支持过度对房地产泡沫形成中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支持过度 房地产泡沫 美国次贷危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兰宗敏 吴琛琛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美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支撑,美国推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部门主要是财政部和美联储。在广泛利用G7、G20等多边协调平台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创造了联合降息、货币互换等新机制,并大量进行各种非正式的双边、多边政策协调,其政策协调的目标和形式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调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外溢性的日益增强,急需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应在完善国内政策协调的基础上,确定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和发起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把握经济实力提升的有利时机,逐步创建为我所用的新平台和新机制。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