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4)
- 2023(15943)
- 2022(14175)
- 2021(13615)
- 2020(11552)
- 2019(26857)
- 2018(26703)
- 2017(52763)
- 2016(29222)
- 2015(33166)
- 2014(33602)
- 2013(33100)
- 2012(31052)
- 2011(28054)
- 2010(28260)
- 2009(26292)
- 2008(26237)
- 2007(23870)
- 2006(20775)
- 2005(18570)
- 学科
- 济(118918)
- 经济(118783)
- 管理(86690)
- 业(79756)
- 企(65880)
- 企业(65880)
- 方法(55916)
- 数学(48773)
- 数学方法(48172)
- 农(32729)
- 财(32650)
- 中国(29901)
- 学(25718)
- 业经(24250)
- 地方(23755)
- 贸(22765)
- 贸易(22754)
- 制(22685)
- 易(22062)
- 农业(20926)
- 务(19485)
- 财务(19401)
- 财务管理(19349)
- 理论(19264)
- 银(18542)
- 银行(18486)
- 企业财务(18319)
- 和(18107)
- 融(17878)
- 金融(17875)
- 机构
- 大学(421666)
- 学院(419318)
- 济(168677)
- 管理(165799)
- 经济(164802)
- 理学(142783)
- 理学院(141206)
- 研究(140827)
- 管理学(138732)
- 管理学院(137967)
- 中国(106735)
- 京(89677)
- 科学(87170)
- 财(80779)
- 所(72177)
- 农(70424)
- 研究所(65217)
- 中心(64726)
- 财经(63693)
- 江(63173)
- 业大(63165)
- 经(57712)
- 北京(57025)
- 农业(55480)
- 范(55101)
- 师范(54600)
- 州(50771)
- 院(50426)
- 经济学(50329)
- 财经大学(47105)
- 基金
- 项目(277173)
- 科学(216607)
- 研究(202364)
- 基金(200267)
- 家(173700)
- 国家(172222)
- 科学基金(147213)
- 社会(125111)
- 社会科(118415)
- 社会科学(118381)
- 省(107833)
- 基金项目(106299)
- 自然(96807)
- 自然科(94521)
- 自然科学(94495)
- 教育(93530)
- 自然科学基金(92798)
- 划(90970)
- 资助(84151)
- 编号(83845)
- 成果(69347)
- 部(61882)
- 重点(61490)
- 发(58325)
- 课题(57335)
- 创(56410)
- 科研(52992)
- 教育部(52832)
- 创新(52642)
- 大学(51999)
- 期刊
- 济(187641)
- 经济(187641)
- 研究(125291)
- 中国(79183)
- 学报(66811)
- 农(63540)
- 财(62707)
- 科学(60599)
- 管理(59231)
- 大学(50023)
- 学学(46984)
- 教育(45566)
- 农业(43327)
- 融(39950)
- 金融(39950)
- 技术(35582)
- 财经(31436)
- 业经(30247)
- 经济研究(29446)
- 经(26759)
- 问题(24564)
- 理论(22283)
- 业(22214)
- 图书(22167)
- 技术经济(21022)
- 实践(20352)
- 践(20352)
- 版(19665)
- 贸(19642)
- 科技(18900)
共检索到622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勃 张忠平
在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的控制土地出让规模、追求土地"垄断价格"以及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因此,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借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政府行为 行为经济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席枫 孙钰 刘双良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也呈现"新常态"的发展态势;通过建立房产市场供需模型,分析我国房价下行的原因,并描述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在尊重房地产行业自身规律和重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分类调控与加速发展保障房的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邬丽萍 鞠方
市场势力的存在势必导致交易效率损失、产品供给数量不足以及过高的产品价格。房地产商品的异质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本文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实证分析当前房价扭曲的根源。采用计量的方法测算全国和各省(区、市)房地产市场的勒纳指数以测度市场势力的运用。通过分阶段研究分析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对市场势力运用的影响。现阶段房地产商品需求的爆发性增长为市场势力的运用提供了条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蔷薇 徐健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是博弈得出结果的一个竞技场。文章从房地产销售过程中主要参与者的价格博弈分析,探究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形成的过程,指出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是由社会几股力量反复博弈的结果,其实质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利益之争。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价格博弈 利益之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筱萍
本文探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上土地价格、商品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三者之间的传导机理,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定价模式和价值传递途径,以及在上涨和下跌两种趋势中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揭示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价格 传导机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映雪 廖理
本文分析了目前亚洲主要各国的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和经济基本面的相关度进行分析。实证分析显示,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不能纯粹由经济的基本面解释,其价格水平在整个亚洲市场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问题讨论中,整个亚洲区域过热现象应当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关键词:
房价指数 经济基本面 国际比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元斌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住宅房地产,从土地购置开始,经过房产的开发建设,到进入消费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运行过程中,都涉及到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广大消费者等各方的利益。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针对在土地交易市场和房地产消费市场中各主要参与者的市场行为利益的博弈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开发商和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也为房地产市场体系的建设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博弈分析 房地产市场 拍卖 均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向华
一、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自去年以来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供求两旺,2002年江苏省房地产开发544.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1.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高达330.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99%,其中住宅开发投资为241.02亿元,占73%,比去年同期增长56.40%。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44.9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4.3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651.40万平方米,占87%,比去年同期增长11.05%。商品房销售额达162.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49%,其中住宅销售额为132....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红雨 朱丽云
自199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各地房价不断创下新高。面对房价飞涨,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房价依然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调控政策的实施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以地方政府最为突出。本文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行为特征,在分析双方博弈动机的基础上,构建了博弈模型,进而研究了双方博弈的内在机制,得出中央政府的最优策略为严格监督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执行,杜绝地方政府的抵制行为,而地方政府获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源 郭平 梁宏亮
从地方政府收支行为特征出发,通过将政府收支变量嵌入到房地产市场四象限模型中,分析了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选取2001~2010个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变量对房地产价格上涨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地方政府收支行为与房地产价格都互为因果关系。
关键词:
地方政府收支行为 房地产价格 四象限模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建东 程树磊 姚涛
近年来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然而其调控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选用全国40个大中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市级面板数据模型对住房供求、地方政府行为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效果差强人意,除了住房市场供求状况影响房价变化外,地方政府行为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研究显示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会造成房价的显著波动。基于实证结果,笔者从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增强地方政府财力等两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席枫 李海飞 董春美
随着房地产市场步入新常态的大趋势,我国的住房公积金新政陆续出台,房地产价格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一轮住房公积金新政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建立住房消费价格指数与住房公积金政策调整的Hedonic模型,实证分析了降低住房公积金首付比例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反向调节能力,继而从房地产市场"去库存"角度,提出住房公积金政策需要继续维持低门槛、低利率、高效率总格局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欧阳志刚 李梦丹 朱林可
不同地区房价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为有效调控房价,除了国家实施统一的政策外,因地施策也是重要的调控措施。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将房价影响因素分为四大类,即需求、供给、成本、收入,并引入投机、市场预期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来分析六大因素对房价的影响,衡量地方监管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限贷政策对一、二线城市房价具有抑制效果;限购政策能有效调控一、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且具有时滞效应;限价政策仅对二线城市有效,对一、三线城市调控效果不显著。研究还发现:从东、中、西部城市看,限贷政策对东部具有延迟效应,需要两期的传导时间;限购政策能抑制东、中、西部房价的上涨;限价政策对中部的调控在第四期才产生效果,东、西部的限价政策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限贷政策 监管效果 时滞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军 代支祥
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异常情况,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由于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博弈,政策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应在中央政策在地方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通过考量房地产市场调控中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的对立与统一基础上,求得二者之间博弈的均衡解。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中央与地方政府 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