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4)
2023(7002)
2022(5938)
2021(5643)
2020(4640)
2019(10680)
2018(10609)
2017(20395)
2016(11466)
2015(12843)
2014(13314)
2013(12816)
2012(12214)
2011(10875)
2010(11323)
2009(10290)
2008(10544)
2007(9863)
2006(8847)
2005(8052)
作者
(31216)
(25671)
(25483)
(24773)
(16640)
(12133)
(11918)
(10060)
(9895)
(9878)
(8686)
(8615)
(8445)
(8161)
(8047)
(7981)
(7834)
(7610)
(7530)
(7300)
(6552)
(6403)
(6263)
(5989)
(5970)
(5896)
(5862)
(5783)
(5172)
(5103)
学科
(49146)
经济(49105)
管理(38143)
(34149)
(28977)
企业(28977)
方法(15010)
(14868)
(13769)
数学(12355)
中国(12317)
数学方法(12133)
业经(11599)
地方(10865)
(10804)
(9913)
财务(9890)
财务管理(9860)
(9626)
产业(9412)
企业财务(9326)
农业(8734)
(8330)
银行(8326)
理论(8198)
(7968)
贸易(7961)
(7899)
(7752)
技术(7744)
机构
学院(159521)
大学(153954)
(66265)
经济(64628)
管理(60473)
研究(51495)
理学(49911)
理学院(49412)
管理学(48639)
管理学院(48334)
中国(41848)
(34722)
(32921)
科学(28712)
(27508)
财经(25751)
(25465)
中心(24850)
(23084)
研究所(22091)
(22040)
(21513)
北京(21047)
(20919)
师范(20759)
经济学(19847)
业大(19457)
(18769)
财经大学(18660)
技术(17974)
基金
项目(94046)
研究(75302)
科学(74078)
基金(65318)
(54346)
国家(53823)
科学基金(46893)
社会(46114)
社会科(43708)
社会科学(43703)
(38592)
教育(35054)
基金项目(33637)
编号(32889)
(30996)
自然(28405)
成果(28148)
自然科(27688)
自然科学(27685)
资助(27591)
自然科学基金(27191)
课题(23523)
(21647)
重点(21023)
(20659)
(20470)
项目编号(19851)
(19712)
(19562)
(18778)
期刊
(83377)
经济(83377)
研究(52119)
中国(35024)
(29161)
管理(24418)
教育(22005)
(20271)
(19404)
金融(19404)
学报(17897)
科学(17690)
技术(15585)
业经(14808)
大学(14427)
农业(13462)
经济研究(13195)
学学(13171)
财经(12637)
(11083)
问题(10672)
图书(8686)
(8608)
现代(8347)
财会(8205)
理论(7999)
(7955)
论坛(7955)
技术经济(7888)
商业(7841)
共检索到258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肖元真  顾凤惠  王菊英  
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后,针对过热的房地产业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最多和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央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政策调整,土地出让政策调控,外资购房政策严控,房地产金融适时紧缩和房地产税收的不断规范,使我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在房地产价格逐步趋于合理、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下降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开始对和谐社会的建立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崔光灿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率仍然偏低的状况,不可不重视作为支柱产业和消费热点的房地产业。该产业如何在促进经济增长、满足消费需求和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银海  
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我国房地产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管理要以广大劳动者生活需要的较快提高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推动力。针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政府要进一步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同时调控好二、三级市场,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运作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财税体系的调控,发挥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节作用;完善房地产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利娜  
在各国经济发展中,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经济发展晴雨表的美誉。在我国,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其投资与消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房地产波动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与货币供给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审慎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走势,找出结构失衡的症结,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并从制度安排人手建立长效机制,是促进房地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利华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资本密集、关联度高,房地产业又历来是宏观调控首先指向的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的发展既受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影响,也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本文在对房地产业市场特性、房地产开发经济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能产生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艳  张斌  
商品房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商品,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价格形成作用,但在我国经济高速成长的今天,新旧体制交接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文化特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市场似乎没有形成一个令人满意的价格形成机制,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宏观调控来引导房价朝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宏观调控的尺度力度必须恰到好处,才能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产生出合理的价格,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达  
本次楼市调控目标直指高房价,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入手,对非本地人和利用银行资金购买多套住房者提高门槛和成本,同时在高房价城市增加房屋、土地有效供给,显示出中央平抑房价的决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伟萍  
房价高企、涨幅过大,是政府下定决心加强对房地市场宏观调控的主因。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度强,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受到种种制约。房地产业发展对地区GDP增长和税收增加举足轻重,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和地方利益,不希望房价下跌。这种利益的博弈使中央的调控政策在具体贯彻实施中大打折扣。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举例论证房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及政府调控的目的,进而从供求双方找出宏观调控的举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中立  
过去的10年(1999~2009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沧桑巨变的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从4000亿元增加到3.62万亿元,增加8倍;商品房销售面积从1.34亿平方米增加到9.37亿平方米,增加6倍;住宅销售金额从2200亿元增长到3.67万亿元,增长15倍多;全国平均住宅销售均价从1843元/平方米上升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晏国菀  蒲勇健  饶茜  
本文用两步多变量回归方法检验了我国2002—2008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总的来说,调控政策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市场反应;当政策传递出抑制房地产业的信号时,产生显著为负的市场反应;当政策传递出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信号时,产生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市场反应为正或负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程度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政策频发能够取得较好的调控效果,但过分密集的政策会因为和前次政策间隔时间过短而使政策效应受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颖玫  
针对一些地区存在的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突出问题,为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针对当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满银  肖瑛  张蕾  姚治国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刚需以及宽松的货币环境引致的投资、投机需求与紧张的城市土地供给形成的矛盾,注定会成为未来中国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焦点。了解宏观调控在房地产业中主要政策工具的机理和效应,有助于加深公众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知,提高政府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与行政政策等四个方面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加快推行房产税为主的财政政策、逐步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土地供应政策以及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应成为未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万达  
我国房价上涨是一连串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将"经济过热"作为调控目标的大背景下,应明确提出将房地产调控目标从"控制房价上涨"转变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双重目标上来。具体来说,要将住宅与房地产区别开来调控,将住宅当成准公共产品进行规划和开发,要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