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2)
- 2023(8506)
- 2022(7224)
- 2021(6787)
- 2020(5790)
- 2019(13464)
- 2018(13263)
- 2017(25829)
- 2016(14059)
- 2015(16039)
- 2014(16356)
- 2013(15775)
- 2012(14742)
- 2011(13067)
- 2010(13358)
- 2009(12074)
- 2008(12350)
- 2007(11158)
- 2006(9838)
- 2005(9010)
- 学科
- 济(67808)
- 经济(67713)
- 管理(41762)
- 业(41188)
- 企(34239)
- 企业(34239)
- 方法(31470)
- 数学(27784)
- 数学方法(27632)
- 财(19142)
- 农(16494)
- 中国(16419)
- 地方(12199)
- 制(12177)
- 业经(12025)
- 务(11992)
- 财务(11980)
- 财务管理(11944)
- 企业财务(11553)
- 学(11400)
- 农业(11250)
- 理论(10560)
- 融(10319)
- 金融(10317)
- 贸(9491)
- 银(9490)
- 贸易(9486)
- 银行(9482)
- 易(9115)
- 行(9027)
- 机构
- 大学(199108)
- 学院(198493)
- 济(85073)
- 经济(83353)
- 管理(76378)
- 理学(65340)
- 理学院(64675)
- 管理学(63693)
- 管理学院(63326)
- 研究(62139)
- 中国(49903)
- 财(44000)
- 京(41629)
- 财经(34866)
- 科学(34179)
- 经(31934)
- 江(30709)
- 中心(30057)
- 所(29724)
- 经济学(28267)
- 北京(26505)
- 农(26417)
- 财经大学(26258)
- 研究所(26145)
- 范(26140)
- 师范(25919)
- 经济学院(25721)
- 州(24706)
- 业大(24522)
- 院(22404)
- 基金
- 项目(125273)
- 科学(99746)
- 研究(95174)
- 基金(92702)
- 家(79123)
- 国家(78032)
- 科学基金(68153)
- 社会(62608)
- 社会科(59243)
- 社会科学(59229)
- 基金项目(48893)
- 省(46858)
- 教育(45230)
- 自然(42095)
- 自然科(41129)
- 自然科学(41115)
- 自然科学基金(40436)
- 划(39675)
- 资助(38946)
- 编号(38715)
- 成果(32313)
- 部(29322)
- 重点(27590)
- 课题(26951)
- 教育部(26206)
- 国家社会(26104)
- 发(25907)
- 创(25699)
- 人文(25501)
- 大学(25218)
共检索到303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苏欣 周聪 杨碧云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分析了房价预期与家庭股市参与的关系,考察了行为金融偏差在房价预期影响股市参与过程中的作用,并根据背景风险、社会网络和户主特征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房价上涨预期通过降低居民家庭的股票收益率预期和增加住房资产,进而降低居民家庭的股市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2)“心理账户”以及“有限关注”的存在显著弱化了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股市参与的负向作用;(3)房价上涨预期对股市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的负向作用在收入风险更高、健康状况更差、社会网络水平较低以及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家庭中更大。因此,稳定房价预期能够通过提升家庭股市参与,进而从需求角度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颜文聪 陈力朋 周曼扬
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利用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与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房价预期对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预期对居民的家庭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当居民预期房价会下降时,其减少家庭消费的可能性会更高。但是对拥有不同房产财富和收入的家庭而言,房价预期对其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房产财富较少和收入较低的家庭而言,房价预期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拥有多套房产和高收入的家庭而言,其对房价下降的预期越高,家庭消费支出减少的可能性会越大。
关键词:
房价预期 家庭消费 财富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臧旭恒 姚健
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战略基点。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而对发展型消费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家庭总体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通货膨胀认知消费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发展型消费领域,金融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中老年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优化升级。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及提升投资收益等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结构升级发挥作用,此外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金融素养消费效应充分体现了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通过采用评分累加金融素养指标和剔除耐用品的消费指标,从样本中剔除拥有金融投资经验家庭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等做法,验证研究结果稳健可靠。本文研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碧云 郭壮哲 易行健 张凌霜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造平衡面板数据,系统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微观效应。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优化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居民家庭实现消费升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居民各类收入水平、降低收入与消费不确定性、缓解流动性约束以及拓宽社会网络机制推动消费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处于高数字创新要素水平、高数字基础设施和高金融可得性地区的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升级提供了微观证据,因此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普及与应用是实现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振 臧日宏
利用最新公布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法考察了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了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存在的异质性。结果显示:住房资产的消费弹性为0.007,消费的低分位弹性大于高分位弹性;房产对家庭设备支出、居住支出、交通支出和保险支出有显著的影响;当家庭拥有三套房产时,房产的资产效应达到最大值。因此,政府在制定刺激消费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房产对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
关键词:
房产 资产效应 家庭消费 分位数回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刘知琪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家庭杠杆对其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类型消费和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中的差异。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杠杆会显著地抑制家庭总支出的增加,强化资产对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强化财富消费效应。家庭杠杆会促进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强化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但会抑制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就对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差异而言,家庭杠杆会抑制城镇居民家庭的总支出增加,但会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和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并强化其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这表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居民家庭"加杠杆"并不能直接有效地提高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家庭收入和家庭总资产水平。
关键词:
家庭杠杆 消费 消费结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慧 李景国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关键词:
城镇居民家庭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超
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各种住房设施的普及率代表住房方便程度,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的现状与差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显示:相比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期,现阶段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各种住房设施的普及情况均较好。此外,通过对住房方便程度指数的分析,发现各地区住房方便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致性关系,住房方便程度省际差异较明显。
关键词:
住房设施 方便程度 指数分析 省际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丽 刘爱松
针对现有居民家庭购房承受能力测算方法的缺陷,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住宅市场的供给结构特征和居民家庭住房消费能力的差异性,试探性地提出了测算居民家庭购房承受能力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广州市为例,对该市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的购房承受能力进行了实证测算。
关键词:
购房承受能力 测算思路 测算实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学斌 张唯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家庭理财也越来越重要。如何科学理财,使自己逐渐鼓起来的钱袋子保值增值,成为许多家庭关心的问题。文章采取问卷调研的方式,对我国城镇居民投资者的投资模式和几种典型的非理性心理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并从出完善监管机制和提高投资者素质的角度提出了治理投资者非理性心理的建议。
关键词:
家庭理财 非理性心理 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卫星 沈涛 董俊华 牛堃
经典生命周期投资组合文献假定所有投资者的投资都是持续一生的,因此用投资者的年龄简单替代投资期限,但投资者实际投资期限与理论假定相去甚远。本文基于中国居民微观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年龄不能替代投资期限,投资期限的缩短可能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承担背景风险。背景风险既是影响居民家庭投资期限的主要原因,也显著影响居民家庭对股票市场的参与。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要引导中国家庭投资者更多地投资于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资产,需要降低投资者的背景风险并延长投资期限。
关键词:
投资期限 背景风险 家庭金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训波 周伟
本文在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家庭财富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居民财富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影响,并且金融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房地产财富,非自住房地产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自住房地产财富;年轻家庭的房地产财富和金融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显著高于年老家庭。此外,家庭规模、户主特征和地区差异也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燕芬 张超 田盛丹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两孩"政策引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能否提升家庭消费成为新时代人口学及相关学科亟需探讨的新命题。文章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住房价格和家庭消费的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SYS-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起到直接的拉动效应,而住房价格上涨通过调节效应对上述直接效应的发挥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文章提出"全面两孩"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带来的抚养比提高潜藏着巨大的消费动力,抚养负担能够转化为人口结构红利。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避免房价过快上涨,能够促进人口结构红利释放,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乔智
近年来针对股市资产价值变动与消费关系的研究多采用宏观数据,难以揭示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细节。为克服以上缺陷,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总体较弱,其中市值变动的财富效应主要体现在改善性消费上,而对饮食等日常必须消费和奢侈品消费影响较小,这可能与我国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投资方式有关;(2)随着年龄增长,居民的收入分布和资产配置倾向发生改变,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不同年龄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分布。研究结论揭示了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分布特征,为今后股市改革方向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股市资产价值变动 财富效应 居民消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伏霖 高洁 戴溪 姚懿荧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房价快速增长,住房财富成为家庭财富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是家庭储蓄的重要影响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如何降低家庭储蓄,进而增进家庭消费,已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2006年起,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住房政策,面积小于或等于90平方米住房的首付比例及税负大幅下降,造成住房价值增长率在90平方米左右出现间断。本文利用住房政策冲击造成的不连续性设计断点回归,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住房财富对城镇居民家庭储蓄的影响。研究发现,意外的住房财富增加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家庭总储蓄,这一影响在中年群体、背负债务的群体以及工作不稳定的群体中更加显著。因此,政府在进行住房政策改革的时候要密切关注政策对不同群体产生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发现对于扩大国内需求,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住房财富 家庭储蓄 断点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