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2)
- 2023(15962)
- 2022(13051)
- 2021(12188)
- 2020(10403)
- 2019(23315)
- 2018(22908)
- 2017(44454)
- 2016(23200)
- 2015(25523)
- 2014(24530)
- 2013(24154)
- 2012(21479)
- 2011(18839)
- 2010(18786)
- 2009(17524)
- 2008(16457)
- 2007(14517)
- 2006(12366)
- 2005(11046)
- 学科
- 济(101144)
- 经济(101044)
- 业(93871)
- 企(85620)
- 企业(85620)
- 管理(82672)
- 方法(45031)
- 数学(36454)
- 数学方法(36040)
- 业经(32453)
- 财(31497)
- 农(30037)
- 中国(28853)
- 融(27202)
- 金融(27201)
- 银(25171)
- 银行(25152)
- 行(24314)
- 务(23444)
- 财务(23401)
- 财务管理(23368)
- 企业财务(22181)
- 制(22117)
- 技术(21668)
- 农业(21515)
- 理论(18536)
- 地方(18114)
- 策(16573)
- 划(16316)
- 和(16268)
- 机构
- 学院(311767)
- 大学(305461)
- 济(137924)
- 经济(135567)
- 管理(132434)
- 理学(114205)
- 理学院(113243)
- 管理学(111702)
- 管理学院(111103)
- 研究(92426)
- 中国(80357)
- 财(65011)
- 京(61074)
- 财经(51976)
- 科学(50626)
- 经(47514)
- 中心(46702)
- 江(46321)
- 农(44434)
- 经济学(42794)
- 所(42142)
- 业大(41311)
- 财经大学(38865)
- 经济学院(38810)
- 研究所(37709)
- 商学(37361)
- 北京(37295)
- 商学院(37021)
- 州(36570)
- 经济管理(35420)
- 基金
- 项目(209844)
- 科学(170161)
- 研究(157941)
- 基金(156494)
- 家(132925)
- 国家(131748)
- 科学基金(118219)
- 社会(105462)
- 社会科(100412)
- 社会科学(100390)
- 基金项目(82920)
- 省(82497)
- 自然(74329)
- 自然科(72816)
- 自然科学(72802)
- 教育(71848)
- 自然科学基金(71573)
- 划(66971)
- 编号(62734)
- 资助(62242)
- 创(49863)
- 成果(48334)
- 部(46965)
- 重点(45939)
- 创新(45726)
- 发(45273)
- 国家社会(44613)
- 业(42258)
- 制(42242)
- 人文(41908)
- 期刊
- 济(148707)
- 经济(148707)
- 研究(89828)
- 中国(60320)
- 管理(55334)
- 财(54348)
- 融(41643)
- 金融(41643)
- 农(41143)
- 科学(38582)
- 学报(36561)
- 技术(30961)
- 大学(30762)
- 学学(29450)
- 农业(27695)
- 业经(26429)
- 教育(26369)
- 财经(26256)
- 经济研究(23898)
- 经(22765)
- 问题(18884)
- 技术经济(18370)
- 业(17077)
- 财会(16063)
- 现代(15955)
- 商业(15262)
- 理论(15252)
- 策(14899)
- 统计(14833)
- 科技(14734)
共检索到464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安磊 李博阳 沈悦
本文基于房价基本面与泡沫因素分解的视角,以工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房价波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城市房价上涨对企业创新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房价的“资本再配置效应”强于“抵押担保渠道效应”。(2)房价波动的泡沫成分是房价上涨抑制企业创新的主要原因,而符合基本面的房价上涨则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3)进一步基于融资约束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房价上涨、房价泡沫对融资约束较低的国有企业与大型企业创新产生的抑制效应要明显更弱。(4)作用路径的检验显示,房地产投资对实体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是房价波动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中介渠道。房价上涨、房价泡沫的积累促使房地产投资比重上升,导致资本过度向房地产市场聚集,挤出了实业可得资本,最终对企业创新产生抑制效应。
关键词:
房价 基本面 房价泡沫 企业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晨 傅勇
本文尝试把中国房价的高估部分分解为短期波动引发的泡沫和其他因素引发的泡沫两部分,并运用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供求面因素的变化对住房价格的持续上涨构成了基本面支撑,中国没有出现全国范围的住房价格泡沫,但住房价格经常出现超过基本面价值的高估现象。在金融危机之前,高估的部分主要由短期波动引起,但2009年的房价高估中其他因素引发的泡沫所占比重明显增加。此外,住房价格波动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收入和用地成本增长快是东部地区房价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住房价格 基本面 泡沫 短期波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静文 谭静
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房价出现了快速增长。资产泡沫理论表明,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流动性效应,通过房产价值的提升提高企业负债能力,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二是杠杆效应,通过房地产业投资回报率的提升发挥挤出其它部门投资的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流动性效应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35个大中城市宏观数据,本文研究了房价上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验证了在金融抑制背景下房价对企业投资的流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房价对数提高一个标准差,私有企业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将下降0.0134,降幅为5.05%。并且,经营时间更长或者内部资金更充裕的私有企业...
关键词:
房价 流动性效应 融资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黎精明 李欣
采用2011~2016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财务柔性视角研究融资约束下房价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较高的融资约束,高融资约束的核心表现是高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并且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大于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大于规模以上企业;房价上涨能够显著降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存在高融资约束的情景下,企业具有较强的现金—财务柔性敏感性,并且房价作为外生变量会增强这种敏感性。制造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现金柔性储备,使现金效用最大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晨
以往的研究忽视了房价增长对劳动力要素的空间配置。基于此,利用人工搜集计算的1997-2015年上海市各区房价增长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用企业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上海市房价增长对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成本在房价增长和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上海市房价增长对工业企业创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对成立五年以下的企业、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表现地更加显著;劳动力成本在房价增长抑制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着中介变量与门槛变量的作用,即房价增长通过抬升劳动力成本,造成创新人才流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冀志斌 石政 贾圆圆
文章利用2003—2017年期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中房屋建筑物相关数据,匹配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来实证检验房价变动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房价上升有利于缓解借方的融资约束。同时,房价上升对不同上市公司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房价上升,相对于轻资产企业,抵押资产较多的重资产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得更多。有无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都会得到缓解,但无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约束比有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缓解得更多。从地区分类来看,房价上升,我国中部地区的企业融资约束缓解得最多,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得最少。
关键词:
房产市场价值 融资约束 SA指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文春 荣昭
自1998年以来,房价的快速上涨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房地产行业,其中不乏工业企业的身影。工业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房地产的同时,势必影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研究开发项目。本文利用1999—2007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重点研究了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和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房价上涨越快,当地企业的创新倾向越弱。本文为理解转型经济背景下影响我国企业创新的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
关键词:
房地产 制造业企业 企业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永刚
本文针对中国房价是否具有泡沫进行了测度。首先,将中国与国外21个国家2003~2012年房价年增长率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房价增速较快。其次,选取房价收入比、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房地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率/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待开发土地面积/本年土地购置面积等五个测度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与国外部分国家相比,中国房价增速过快;中国房价收入比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房价标准;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较快;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意图比较明显。因此,中国房价泡沫还是比较明显的。
关键词:
中国房价 泡沫 测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哈继铭
虽然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依然是局部的,但是泡沫正在向更多的城市蔓延。我们复查的12个城市的购房资金成本/租金比率在2006年初依然略大于1,但这一比率比2005年初上升了11%,表明房地产的总体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某些2005年初房价泡沫现象已经比较严重的城市(如杭州和上海)的购房资金成本/租金比率和月供/租金比率继续攀升,买房越来越不如租房。在购房资金成本/租金比率去年明显小于1的城市中,这一比率一年之内大幅上升(如北京、苏州、沈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说明房地产“泡沫”正在向这些地区蔓延。前瞻地看,我们认为2006年政府出台全国性的新政策抑制房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按揭贷款利率将保持不变,政...
关键词:
房价 收入 支出 租金 比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海云 吕龙
本文基于2007—2017年42个大中城市的季度数据,放宽住宅基础价值模型的常数参数设定,利用改进后的模型提高测度城市房价泡沫的准确度;立足房价泡沫测度结果,将有向无环图(GAP)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结合,刻画房价泡沫传染的路径与强度,探究房价泡沫传染网络并利用QAP回归模型考察房价泡沫传染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房价泡沫水平上升速度较快,2007—2017年样本城市平均房价泡沫水平由20%上升至28.8%,9个城市超过40%;在房价泡沫快速集聚的背后,城市间房价泡沫传染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解释房价泡沫水平的48.5%;进一步分析发现,房价泡沫传染整体呈现"由东至西"、局部呈现"由中心向外辐射"的空间特征。不同城市在房价泡沫传染过程中分别扮演"领导者"、"跟随者"、"经纪人"、"双向引导者"和"独行侠"的角色,多条房价泡沫传染路径构成复杂的网络结构;结果证实了城市房价泡沫传染的"波纹效应理论",即地理意义上的空间"近邻"关系会促进不同区域间的房价泡沫传染;值得关注的是,经济发展的协动性、人口流动与信息传递等非地理因素也会加剧城市间房价泡沫传染,这对房价宏观整体把控和城市间差异化调控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海峰
文章基于信贷约束条件,构建包含信贷市场、货币市场、房产市场、生产市场及宏观经济等多因素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房价传导机制;以我国2005年7月至2015年10月的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的房价进行拟合,建立了普通最优模型、信贷加速效应模型、信贷门限模型、危机前模型和危机后模型等,对比分析了信贷约束加速效应、门限特征、分段特征等;对房价波动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考察了信贷约束、产出、通胀、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冲击影响。
关键词:
房价 一般均衡 信贷约束 拟合 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海峰
文章基于信贷约束条件,构建包含信贷市场、货币市场、房产市场、生产市场及宏观经济等多因素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房价传导机制;以我国2005年7月至2015年10月的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的房价进行拟合,建立了普通最优模型、信贷加速效应模型、信贷门限模型、危机前模型和危机后模型等,对比分析了信贷约束加速效应、门限特征、分段特征等;对房价波动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考察了信贷约束、产出、通胀、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冲击影响。
关键词:
房价 一般均衡 信贷约束 拟合 波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剑
本文在信贷约束条件下,基于微观主体的住房消费在其生命周期中需进行多期调整的假设,构建了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动态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信贷约束的条件下,信贷约束越强,房价波动相对于收入波动的弹性越大;而未预期到的短期收入冲击在短视的信贷约束下引起的房价波动比具有完美前瞻性的情况下引起的房价波动更大。以此为基础,本文采用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市场化住房体制以来的相关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亦表明前瞻性地对贷款供给进行充分调整,将有助于减少房价的波动。因此,我国应根据对房价波动的预期来调节贷款供给,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实施差别化的首付款比例制度,以此来抑制房价的过度波动,维护经济与金融稳定。
关键词:
信贷配给 信贷约束 房价波动 信贷风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亚丽
本文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差分广义矩方法和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方法估计房地产价格决定模型。得出结论:当期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收入和预期房地产收益率是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该模型可以解释我国房地产价格自1999年以来的快速上涨以及2004年和2007年房价增长的拐点。最后得出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增加用于住房的土地供给量,其次在住房保有环节征收房产税。增加土地供给、征收房产税可以降低市场参与者对房价持续走高的预期从而稳定房价,保证住房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展 孟庆斌 盛思思
我国房价的大幅上升吸引了大量的非房地产企业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了房地产中;那么,房价的上升是抑制了金融投资还是经营投资?从房地产投资中释放的资金究竟会流入金融投资继续加剧投资结构的"虚化",还是会流入经营投资起到"落实"投资的作用?文章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7年年报中投资性房地产和投资现金流的相关数据,匹配市级层面的房价指数信息,检验了房价波动与非房地产企业投资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1)当房价上升时,企业为了缓解未来的贷款困境而增加融资,并将这些资金储备在流动性高的金融投资中,从而增加了金融投资占比;当房价下降时,企业为了缓解贷款困境对日常经营造成的影响,将储备在金融投资中的资金转移到经营投资中,从而增加了经营投资占比,降低了金融投资占比。而房地产投资占比无论在房价上升期还是下降期均对房价不敏感。(2)上述由房价引致的企业投资结构调整效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即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比国有企业更显著;在房地产投资高的组别中有显著表现,而在房地产投资少的组别中不发挥作用。(3)排除金融市场收益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发现,企业降低金融投资并不是金融市场收益降低引起的,而是经营投资不足引起的。上述研究结论说明房价在我国引发的抵押效应要大于挤出效应,因此为了引导企业将资金从房地产中释放出来,除了出台与房地产相关的调控政策之外,还需要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并对企业的金融投资加以同步的限制与引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