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9)
- 2023(12927)
- 2022(11436)
- 2021(10710)
- 2020(9074)
- 2019(20641)
- 2018(20522)
- 2017(40507)
- 2016(21675)
- 2015(24191)
- 2014(23664)
- 2013(23380)
- 2012(21079)
- 2011(18943)
- 2010(18623)
- 2009(17368)
- 2008(16580)
- 2007(14386)
- 2006(12294)
- 2005(10585)
- 学科
- 济(87531)
- 经济(87431)
- 管理(63945)
- 业(61157)
- 企(49802)
- 企业(49802)
- 方法(43794)
- 数学(38795)
- 数学方法(38425)
- 财(23151)
- 中国(22658)
- 农(21198)
- 业经(17840)
- 学(16236)
- 地方(15764)
- 务(15668)
- 财务(15603)
- 贸(15571)
- 财务管理(15570)
- 贸易(15564)
- 制(15362)
- 易(15081)
- 企业财务(14801)
- 银(14244)
- 理论(14235)
- 银行(14210)
- 农业(14122)
- 融(13406)
- 金融(13404)
- 行(13380)
- 机构
- 大学(297779)
- 学院(296939)
- 管理(122823)
- 济(117344)
- 经济(114834)
- 理学(106869)
- 理学院(105823)
- 管理学(104026)
- 管理学院(103510)
- 研究(91054)
- 中国(71122)
- 京(61686)
- 财(56657)
- 科学(55718)
- 财经(46131)
- 所(43720)
- 业大(42861)
- 中心(42487)
- 农(42464)
- 经(42042)
- 江(41358)
- 研究所(39821)
- 北京(38704)
- 范(37145)
- 师范(36829)
- 经济学(35595)
- 财经大学(34662)
- 州(34175)
- 院(33387)
- 农业(33345)
- 基金
- 项目(207320)
- 科学(163576)
- 研究(152915)
- 基金(151743)
- 家(130281)
- 国家(129222)
- 科学基金(112774)
- 社会(96744)
- 社会科(91699)
- 社会科学(91680)
- 基金项目(80784)
- 省(80244)
- 自然(73674)
- 自然科(71977)
- 自然科学(71963)
- 自然科学基金(70675)
- 教育(70347)
- 划(67266)
- 资助(63428)
- 编号(63085)
- 成果(50116)
- 部(45911)
- 重点(45292)
- 创(43076)
- 发(42546)
- 课题(42023)
- 教育部(40112)
- 创新(40074)
- 科研(39952)
- 人文(39735)
- 期刊
- 济(121139)
- 经济(121139)
- 研究(88040)
- 中国(49637)
- 学报(43709)
- 财(42386)
- 管理(42270)
- 科学(40097)
- 农(37464)
- 大学(33436)
- 学学(31577)
- 教育(30518)
- 融(29200)
- 金融(29200)
- 农业(26196)
- 技术(24442)
- 财经(21830)
- 业经(20335)
- 经济研究(20087)
- 经(18380)
- 理论(15972)
- 问题(15373)
- 图书(15001)
- 实践(14811)
- 践(14811)
- 技术经济(13934)
- 商业(13492)
- 科技(13462)
- 现代(13108)
- 统计(13007)
共检索到418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丹
文章通过研究GDP缺口时间序列数据,发现其具有和金融市场回报序列相同的统计特性,因此将金融风险度量技术——VaR技术扩展用以度量GDP风险值。由于房价泡沫会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通过度量GDP风险值发现在房价泡沫影响下,4到8季度后的风险值会被低估,12季度后恢复正常;而泡沫一旦破裂,造成的GDP风险和成本是巨大的,并且会引发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因此,宏观政策制定者尤其是央行要考虑资产价格泡沫的影响,采取积极的政策响应,适当的采取金融约束来抑制泡沫的膨胀从而减少宏观经济风险。本研究立足中国市场特点,给出确定性建议,认为控制泡沫至关重要的在于前期融资、供需双方调节和整体市场的平稳。
关键词:
GDP缺口 VaR 房价泡沫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黎明
提出度量GDP运行风险的方法,度量房地产泡沫引发的GDP运行风险,通过对英国、挪威、中国香港、日本以及中国上海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市场泡沫在不引发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对宏观经济造成的意外波动风险持续两年之久,而一旦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本文支持对房地产价格泡沫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永刚
本文针对中国房价是否具有泡沫进行了测度。首先,将中国与国外21个国家2003~2012年房价年增长率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房价增速较快。其次,选取房价收入比、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房地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率/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待开发土地面积/本年土地购置面积等五个测度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与国外部分国家相比,中国房价增速过快;中国房价收入比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房价标准;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较快;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意图比较明显。因此,中国房价泡沫还是比较明显的。
关键词:
中国房价 泡沫 测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春雷
目前,单位根与协整检验法在房地产泡沫的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利用区制转移模型,对2001-2009年上海市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上海房地产市场上非理性的狂热跟风行为并不是价格泡沫的形成原因,而是由人们对未来房地产投资收益的理性预期所引发,是一种理性价格泡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振海
房价过高形成泡沫是当今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如何衡量房价的泡沫及程度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文章采用全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16年的面板数据,并构建适应性预期均衡新模型,实证得出房价泡沫由租金增长率、人口增长率、CPI增长率、建设成本增长率、土地价格增长率、上涨预期、适应性调整等因素组成,特别是租金与人口的因素尤为重要,从而验证当前我国发展租赁市场与"乡村振兴"将有利于降低租金与人口的数量,从而有助于消除或减小我国城市房价泡沫的现象。
关键词:
房价泡沫 适应性调整模型 长效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文伟 黄子聪 何洁
本文使用2011-2021年省际房价数据,运用BSADF方法测度各省房价泡沫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A股股票指数、不良贷款率和房价泡沫水平,使用联立方程组和PVAR模型,从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两个视角实证检验房价泡沫与金融风险的交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全国来看,资本市场风险上升时,资金会转向房地产市场,带来房价泡沫上升;房价泡沫上升时,房价上升的利好消息带动股市上涨,而住房价格扭曲带来的负面影响未在资本市场体现,由此导致资本市场风险下降。第二,从全国来看,房价泡沫对信贷市场风险有单向影响,即房价上涨使银行抵押品价值增加,不良贷款率下降,但不良贷款率变化不会对房价泡沫产生显著影响。第三,分区域看,房价泡沫与资本市场风险、信贷市场风险的相互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险,应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构建更有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要温和地挤出房价泡沫,注重房地产资源区域分配的均衡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晨 傅勇
本文尝试把中国房价的高估部分分解为短期波动引发的泡沫和其他因素引发的泡沫两部分,并运用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供求面因素的变化对住房价格的持续上涨构成了基本面支撑,中国没有出现全国范围的住房价格泡沫,但住房价格经常出现超过基本面价值的高估现象。在金融危机之前,高估的部分主要由短期波动引起,但2009年的房价高估中其他因素引发的泡沫所占比重明显增加。此外,住房价格波动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收入和用地成本增长快是东部地区房价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住房价格 基本面 泡沫 短期波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健 邓瑛
本文从理论上探究了货币量与房价之间的双向联系,分析了不同渠道下两者之间的动态"加速器"机制。从货币结构的视角选用了准货币作为考察货币与房价关系的主要变量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采用协整VAR模型的框架在货币、资产价格、宏观经济之间建立多变量关系,同时针对美国、日本、中国三个国家的典型房价泡沫积聚时期的数据进行实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国家中货币量与房价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巨额货币存量推动房价上涨的力量比较强大而且明显。在资产泡沫积聚时期,推动房价上涨的实体因素不足,最重要的还是货币因素推动。因此,要控制房价过快增长,需要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及通胀目标,关注资产价格变化并有效控制货币量。
关键词:
资产价格 货币存量 协整VAR 国际比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哈继铭
虽然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依然是局部的,但是泡沫正在向更多的城市蔓延。我们复查的12个城市的购房资金成本/租金比率在2006年初依然略大于1,但这一比率比2005年初上升了11%,表明房地产的总体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某些2005年初房价泡沫现象已经比较严重的城市(如杭州和上海)的购房资金成本/租金比率和月供/租金比率继续攀升,买房越来越不如租房。在购房资金成本/租金比率去年明显小于1的城市中,这一比率一年之内大幅上升(如北京、苏州、沈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说明房地产“泡沫”正在向这些地区蔓延。前瞻地看,我们认为2006年政府出台全国性的新政策抑制房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按揭贷款利率将保持不变,政...
关键词:
房价 收入 支出 租金 比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凡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房地产业,它的房价泡沫问题一直备受学者关注。本文首先从微观角度推导出影响房地产业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在具体实证分析时引入宏观因素即外部冲击。基于供给、需求和外部冲击三个角度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得出了我国房地产的基础价值,并据此综合分析我国房价泡沫的问题。研究表明,在政府各种强劲的限制政策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的泡沫虽然累积增速趋缓,但仍然呈现出扩大的趋势,需要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避免房价泡沫的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房价泡沫 供给 需求 外部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铭 欧海军 陈斌开
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具有更高的房价-人均GDP比值,而在中国,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则成为推高城市住房价格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对中国地级市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人口规模等因素后,外来人口(移民)占比更高的城市房价更高,表现为2000年移民占比每多出10个百分点,2005年房价就会高出8.33%。在移民占比变化更大的城市,房价和房价增长率都更高,表现为2000~2005年移民占比变化每多出10个百分点,2005年房价就会高出16.17%,2000~2005年房价增长率高出18.4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移民占比和移民占比变化对房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城市移民...
关键词:
房价 城市化 移民占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沈悦 李博阳 张嘉望
不断膨胀的房价泡沫已成为隐藏在中国经济中最大的"灰犀牛"。基于房地产预期均衡价格模型对中国城市房价泡沫进行的科学测度,以及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0—2017年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PVAR模型对中国城市房价泡沫与金融稳定性的动态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泡沫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支持价值偏离假说,东部及金融支持水平高的城市,其房价泡沫的破坏作用更大;并且,相对于泡沫膨胀,房价泡沫缩小对金融稳定性的冲击效应更强。基于此,房地产调控应坚持"因城施策"的差别化调控措施,精准微调地挤出泡沫,谨防调控政策实施中的"双向失调"风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长效住房制度。
关键词:
房价泡沫 金融稳定 PVAR模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苑德宇 宋小宁
本文以我国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05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大小进行测算以及对区域间房价泡沫的传染性进行研究。在适应性预期的框架下对各大中城市的房价泡沫测算的结果显示,城市房价泡沫大小与房价的高低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另外,利用CD检验统计量对各区域城市间的房价泡沫的相关性进行检验认为,房价泡沫在区域间以及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传染,东部地区城市间传染性最强,而西部地区城市与北部地区城市之间的传染性不显著;同时,本文也对各地区城市间房价泡沫的传染态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房价泡沫 适应性预期 传染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会洪 王文涛
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实证检验,证实了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高度垄断性的市场,开发商具有极大的房价控制能力。同时,通过分析也发现,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正常发展的范围内,没有出现全国性泡沫。但是,我国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问题凸显。因此,需要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以廉租房为主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难以得到改善的问题。
关键词:
房价 泡沫 住房保障 廉租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右侧单位根检验的房价泡沫监测方法来动态刻画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的一、二手住宅市场在2005—2016年期间的价格泡沫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R-Vine Copula模型来刻画十大城市房价泡沫之间复杂相依结构及其相依性,进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各城市房价泡沫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期内,十大城市的一、二手住宅市场均显著存在多个周期性泡沫,总体上,一手住宅价格泡沫程度要比二手住宅价格泡沫严重;同样,一线城市房价泡沫比二线城市房价泡沫严重,且已向部分重点二线城市蔓延。一手住宅市场显示出明显的房价泡沫区域聚集和城市层级聚集特征,但二手住宅市场并不具有这些特征。各城市房价泡沫之间普遍存在非对称的上下尾相依结构和泡沫传导机制。深圳、天津、南京和成都引领着一手住宅价格泡沫,而北京和杭州则在一手房价格泡沫传导路径中起到重要中介作用;上海、深圳和杭州引领着二手住宅价格泡沫,而武汉在二手房价格泡沫传导路径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
十大城市 房价泡沫 相依结构 传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