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56)
- 2023(5761)
- 2022(4729)
- 2021(4299)
- 2020(3519)
- 2019(8002)
- 2018(7922)
- 2017(14887)
- 2016(8345)
- 2015(9400)
- 2014(9672)
- 2013(9324)
- 2012(8522)
- 2011(7848)
- 2010(7816)
- 2009(7004)
- 2008(6988)
- 2007(6167)
- 2006(5376)
- 2005(4672)
- 学科
- 济(36892)
- 经济(36842)
- 管理(23503)
- 业(16760)
- 中国(12572)
- 农(12117)
- 方法(11846)
- 企(11320)
- 企业(11320)
- 数学(10619)
- 数学方法(10527)
- 地方(9170)
- 城市(8872)
- 学(7795)
- 制(7141)
- 城市经济(7113)
- 贸(6800)
- 贸易(6797)
- 易(6561)
- 财(6530)
- 体(5927)
- 农业(5605)
- 业经(5557)
- 理论(5417)
- 地产(5397)
- 房(5397)
- 房地(5397)
- 房地产(5397)
- 产品(5167)
- 银(4992)
- 机构
- 学院(116832)
- 大学(115702)
- 济(45423)
- 经济(44201)
- 研究(43475)
- 管理(42019)
- 理学(35757)
- 理学院(35252)
- 管理学(34474)
- 管理学院(34257)
- 中国(31757)
- 科学(28294)
- 京(25855)
- 农(24387)
- 所(22534)
- 研究所(20657)
- 财(20494)
- 业大(19948)
- 中心(19756)
- 农业(19540)
- 江(18344)
- 院(16531)
- 范(16409)
- 财经(16201)
- 师范(16192)
- 北京(15927)
- 经(14756)
- 州(14406)
- 经济学(13771)
- 省(13689)
- 基金
- 项目(81726)
- 科学(63928)
- 基金(58865)
- 研究(56500)
- 家(52872)
- 国家(52477)
- 科学基金(44306)
- 社会(35911)
- 社会科(34061)
- 社会科学(34054)
- 省(32401)
- 基金项目(31334)
- 自然(29501)
- 自然科(28872)
- 自然科学(28863)
- 自然科学基金(28296)
- 划(27424)
- 教育(25556)
- 资助(23934)
- 编号(22130)
- 重点(18435)
- 发(17588)
- 成果(17393)
- 部(17277)
- 课题(16558)
- 创(16021)
- 计划(15721)
- 科研(15672)
- 创新(15173)
- 国家社会(15023)
共检索到176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剑勇 邵挺
地级及以上城市体系的扁平化趋势可能是我国经济增长粗放、产能过剩的体现。本文将Thünen模型中房价水平对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的影响关系植入到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Helpman模型,详细阐述城市房价水平过快上涨(特别是大型城市)对差异化产品区位选择产生扩散倾向的内在机制,并利用1998—200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通过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我们发现,Krugman-Helpman模型中导致城市体系扁平化趋势的"非黑洞"条件在中国是成立的。这一结论意味着,通过遏制房价水平非正常过快上涨等方法来扭转城市体系的扁平化趋势可能对调整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等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非黑洞”条件 房价水平 城市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齐讴歌 周新生 王满仓
中心城市房价水平或地租水平的提高具有客观性。房价水平和交通成本变动对制造业区位分布影响较大,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占用土地面积较大的制造业向外转移不仅有可能抵消房价上涨的压力,而且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房价水平上涨和交通成本提高加快中心城市制造业的扩散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客观上促使城市间由专业化分工向功能分工结构转变,推动中心城市实现产业升级,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张鹏
采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数据,运用最近邻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定量分析了1985—2010年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特征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985—2010年间,中国城市的整体分布主要呈集聚型,其集聚程度有着逐渐增强的趋势。不同规模的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类型存在很大差异。集聚强度随着城市规模的变大而降低,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互斥作用不断加强。超大型、特大型城市由均匀分布转变为随机分布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相对降低。从局部区域上城市的空间集聚或空间关联性质来看,其集聚特征的反差十分鲜明。东部地带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都较为发达,形成了高水平均衡模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涂锦 蒋宛晨 冷正兴
近年来,我国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强调稳定市场预期,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借助倍差法,选择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并以重庆为参照,选用不同的样本窗口期和反事实检验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城市政策下房价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区域位置、房屋属性、购房政策都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围绕“因城施策”提出相关建议: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因城施策以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根学
房住不炒是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小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不利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大型房企进入小城市为政策冲击,检验大型房企进入小城市的经济效应。进一步的,文章检验了行业竞争、房价波动对小城市居民消费挤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给小城市居民消费带来了显著的消费"挤出效应"。大型房企进入会优化小城市住房供给结构,带来的房价上涨主要是基于住房质量和市场价值提升来实现的。在小城市房价上涨过程中,无大型房企的城市消费"挤出效应"更明显,有大型房企的城市消费"挤出效应"并不明显。因此,在合理调控小城市房价的基础上,要合理引导大型房企进入小城市,降低房价上涨对小城市居民的消费挤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先柱 杨义武
文章在住房存量调整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住房供给方为理性预期、需求方为适应性预期的假设条件,建立了包含差异化预期和政策调控的住房市场均衡模型,然后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样本,利用线性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预期和政策调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预期对房价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上一期房价增量的提升对本期房价增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研究还表明,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波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房价增幅放缓时,土地供应的放宽会拉升房价,反之则土地政策效果减弱。随着房价增幅的提升,货币政策对房价的作用增大。保障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随房价增幅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的动态变化而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预期 政策调控 房价波动 门槛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长三角城市体系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及二倍数规律的实证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体系呈现出明显的首位型分布,上海首位城市特征突出。原因探析发现,长三角城市体系演化受自组织机制与他组织机制的双重影响。结论对于政府引导区域城市体系合理布局、实现优化演进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雪峰 王桂新
以2000—2013年河南省17个城市市辖区的非农业产值为城市规模的特征量,运用城市首位度指数、基尼模型和分形理论对河南省城市体系的经济规模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河南省城市体系呈现出首位型和位序-规模型的分布特征。首位城市郑州的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其他城市,经济迅速向首位城市集聚,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在经济规模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在郑州以下,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规模差距并不很大,这主要因为其它高位次城市的经济规模不很突出,没有发展成和其高位次相对应的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相对比较发育。但城市经济规模分布趋于集中的力量大于分散的力量,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中小城市,正在形成较为合理的经济规模等级结...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经济规模序列 空间分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喻定权 陈群元
对于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测算和预测,传统的计量方法存在明显不足。简要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原理,运用分形理论,借助于Zipf公式分析了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发现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从单分形结构向双分形结构的演化趋势,以及城市体系规模分布过于均衡,首位城市及大城市规模过小的问题。另外也得出了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城市体系发展对策。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城市规模分布 湖南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开明
在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内不同规模城市逐步形成具有等级分布特征的城市体系,不同层级城市的功能等级、辐射范围及经济联系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显示,上海作为区域首位城市,城市流强度突出,经济辐射范围较广,与周边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联系强度。熟悉城市体系的分布特征及功能联系,对于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无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挺 范剑勇
本文基于Helpman-Hanson模型中的居民实际工资决定方程,详细阐述了长三角大型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对制造业的区位分布产生扩散倾向的内在机制,并利用1998—2008年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我们发现,Helpman-Hanson模型中导致制造业扩散的"非黑洞"条件在长三角地区是成立的,大型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以及制造业产品的丰富度欠缺是长三角制造业分散化布局的重要原因。基于这一发现,本文认为,抑制大型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通过基本公共品供给的均等化来促使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长三角的城市结构体系与制造业的区位分布将更加合理。
关键词:
房价水平 非黑洞条件 制造业扩散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慧 张静晓
针对目前保障房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从建设过程角度分析我国保障房建筑节能差异化特征,提出监控路径选择思路,构建基于信息联动的保障房建筑节能差异化监控体系。并围绕"质量、费用、信息"三个维度,以设计与施工阶段为例,明确给出差异化监控的重点和流程,以达到最大限度的防止建筑节能脱节现象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保障房 建筑节能 信息联动 差异化监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旭
本文:首先,总结了深圳产业用地供应政策演变的三大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发展背景和政策要点。其次,分析了当前已进入政府市场共同参与,新增和存量开发并存、用地和用房并举阶段,从用地、用房两方面总结现阶段下产业用地空间供应的四大问题。最后,提出按照差异化供应、差异化赋权的原则完善深圳产业空间供应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文婷 程杰
目前,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顶层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城市群创新体系运行评价的"四三结构"模型;运用相对模糊偏差矩阵的方法,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对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的现状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了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运行情况。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状况可以分为4个层次,并在四维上均出现了同步非均衡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伟伟
城市间的航空运输活动是城市相互联系的最高表现形式,航线运量反映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对外职能,城市及航线所组成的航空网络直观反映了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和分布特征。2000年以来我国航空运输持续高速增长,通航城市由139个增加至175个,占地级城市数量的60%以上,通航城市的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国的城市体系特征。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2年民航行业统计数据,通过假定和计算城市间航线复合流量,从通航城市分布的统计特征、等级划分、网络结构等视角进行分析。首先,研究了通航城市分布的区域差异,货运业务城市差距不断扩大,呈集聚特征,三大枢纽城市比重始终过半;从城市累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