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56)
2023(13710)
2022(11872)
2021(10981)
2020(9365)
2019(21381)
2018(21155)
2017(40794)
2016(22221)
2015(24516)
2014(24179)
2013(23894)
2012(21770)
2011(19363)
2010(18732)
2009(16969)
2008(16385)
2007(14067)
2006(11997)
2005(10176)
作者
(64610)
(53683)
(53261)
(50895)
(34187)
(25824)
(24097)
(21240)
(20553)
(18853)
(18312)
(18088)
(17048)
(16597)
(16597)
(16459)
(16375)
(16009)
(15456)
(15210)
(13649)
(12946)
(12799)
(12113)
(12078)
(11905)
(11835)
(11748)
(10775)
(10764)
学科
(88030)
经济(87930)
管理(63164)
(59517)
(48110)
企业(48110)
方法(42199)
数学(37187)
数学方法(36839)
(23914)
(23075)
中国(21091)
(20029)
业经(18583)
农业(16104)
地方(15669)
(15620)
贸易(15615)
(15175)
(14006)
财务(13945)
财务管理(13924)
技术(13705)
(13545)
环境(13280)
企业财务(13221)
理论(12940)
(12816)
(11924)
银行(11858)
机构
大学(309761)
学院(306576)
管理(123391)
(120401)
经济(117953)
理学(108696)
理学院(107504)
管理学(105528)
管理学院(105008)
研究(102310)
中国(73761)
科学(66978)
(65261)
(56359)
(53160)
业大(52072)
(51482)
研究所(47799)
中心(46591)
农业(44748)
财经(43928)
(41883)
北京(40655)
(40332)
(39013)
师范(38507)
(37115)
经济学(36468)
(34060)
经济学院(33286)
基金
项目(224231)
科学(175135)
基金(164054)
研究(156751)
(145947)
国家(144774)
科学基金(123539)
社会(99131)
社会科(93977)
社会科学(93951)
基金项目(88301)
(86591)
自然(83348)
自然科(81448)
自然科学(81422)
自然科学基金(79960)
(73902)
教育(70850)
资助(67193)
编号(62465)
重点(49928)
成果(48734)
(48595)
(46671)
(46603)
科研(43908)
创新(43517)
计划(42540)
课题(41874)
大学(41356)
期刊
(121132)
经济(121132)
研究(84904)
学报(57453)
中国(50841)
科学(49319)
(49306)
大学(42283)
管理(41747)
学学(40240)
(38775)
农业(34124)
教育(28624)
技术(23282)
(22725)
金融(22725)
财经(20828)
经济研究(20761)
业经(20108)
(17683)
(17387)
科技(16405)
图书(16111)
问题(16088)
业大(15430)
(15420)
理论(15346)
实践(14143)
(14143)
技术经济(14092)
共检索到422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昕曈  
购房压力不断增加一直是影响幸福感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房价收入比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能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并且影响程度在24~40岁群体、租房者群体中尤为突出,但在18~24岁和拥有多套房产的群体中则无显著影响,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房价收入比可以通过改变生活充实度、未来预期情况来间接影响幸福感。最后,以稳定房价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提出对策建议:实施"一城一策"的调控策略、建立推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政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阳一漪  张骥  
本文利用cgss2015的调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的房价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房价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房价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面积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房产权与居民幸福感显著相关,且拥有房产越多,居民的幸福感越高;房价上涨对有房产的居民来说,增加了资产价值,具有财富效应,但对于房价上涨预期强烈、住房改善需求大、所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居民来说,仍然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蕾  肖有智  
本文通过匹配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中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微观调查数据和碳排放数据,运用顺序Probit模型(Ordered Probit)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并应用生活满意度法评估碳排放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即估算居民对降低碳排放水平的主观支付意愿。研究发现:碳排放水平和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居民对于降低碳排放水平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374.922元;最后,通过初步探索微观渠道,可以发现,碳减排可被视为一种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公共物品,政府通过减少碳排放,将促进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并保持良好的心情,进而能够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清彬  李博  
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和两个实验经济学结论,推知幸福-收入门限的存在,使用2006年CGSS的微观数据,估计中国居民的幸福-收入门限值大致位于"人均收入"3300元的位置,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从门限前的显著正向变为门限后的不显著。门限回归中,收入和相对社会经济地位变量呈现"前高后低"特征,而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结果在门限前后通常也呈现差异性的特征,由门限值划分的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对变量的敏感度不同。对于从中等收入跨入中上等收入水平的转型国家来讲,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需要更加关注非收入的因素,尤其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自身权利、平等和公平等软因素,这些因素的满足依赖于公平发展方向上的体制改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艾洪山  袁艳梅  
本文基于我国WVS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因子法和逐步回归方法,深入分析了以积极的社会活动参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可信赖的组织环境等为表征的社会网络联系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居民自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的提高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渠道;第二,社会网络联系对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突出表现在不仅政府信任因子对幸福感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而且居民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一般信任也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子,现阶段其影响效应已经超过了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明  赵佳涵  
物价和房价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潜在因素,尽管近年来在社会舆论和政策讨论中备受关注,但文献中尚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作为支撑。本文运用微观住户调查数据探究一般物价和房价及其预期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为将价格因素纳入幸福经济学分析提供了微观实证基础。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一般物价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而高房价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除真实价格水平外,高一般物价预期和高房价预期均对居民幸福感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影响在住房拥有情况、家庭结构、工作稳定度、收入水平等维度上呈现异质性;高一般物价预期主要通过“悲观预期效应”对幸福感产生影响,而高房价预期则通过“挤占效应”、“财富效应”和“悲观预期效应”三种途径共同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梦洁  
本文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环境污染对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绝对剥夺效应"和"相对剥夺效应",寻找增进居民幸福感的突破口,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环境污染通过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绝对剥夺效应的存在。(2)环境污染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社会经济不利地位的群体因应环境污染承担了更大的福利损失,存在幸福感的相对剥夺。(3)环境规制能抑制环境污染对居民幸福感的绝对剥夺效应和相对剥夺效应,作为提高中国居民幸福感、促进居民福利公平性的突破口,这也是环境治理的民生意义所在。因此,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启志  李家山  周利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家庭未偿负债总额及异质性债务均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家庭债务通过闲暇、心理抑郁以及财务困境渠道抑制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而认知能力和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缓解负债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能为理解我国居民幸福感提供证据,同时也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航燕   任昱昭   李佳佳  
本文通过将省级、城市数据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微观数据相匹配,在测度环境基尼系数基础上,采用Pr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环境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显著降低了居民幸福感,而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却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环境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区域和城乡异质性,环境不平等对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对城镇居民的影响比农村居民大,工业废气则相反。在环境不平等影响幸福感的路径中,经济增长和健康状况是重要的作用机制,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健康状况只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加强环境治理,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对新时代中国政府提高居民幸福感,走出“伊斯特林悖论”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沐年国  丁爱东  
本文在系统思想下研究最优房价收入比问题。主要通过分析房价、收入、利息之间关系,在保证国民幸福感最大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近十年的数据对最优房价收入比函数进行估计,然后对当前的房价收入比和贷款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并探讨在最优国民幸福感下的当前房价收入比和贷款结构与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搭配关系,在最后得出两个有益的结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鹏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与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显示:控制相关变量后,互联网对城镇居民幸福感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序Probit和Logit模型及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均支持了该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男性相比女性使用互联网对其幸福感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中,在老年人中并不显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宏  明瀚翔  赵阳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性收入假说,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问卷(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的微观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计量模型,从实证的角度重点考察永久性收入和房产财富如何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与当期收入相比,永久性收入和房产财富是居民主观幸福感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永久性收入和房产财富的相对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要大于这二者的绝对值。总体来说,永久性收入财富的幸福效应强于房产财富,但是这一结果存在城乡、性别及地区差异。这些经验发现可以为政府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幸福感提供了可靠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资树荣  张姣君  
我国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而文化消费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本文使用CGSS数据研究文化消费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首先使用熵值法对CGSS中反映居民幸福感的数据进行综合测度得到幸福感数值。然后进行基准回归分析,表明文化消费提升我国居民幸福感的效应是显著的,且随着时间变化,文化消费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在上升。再通过替换实证模型和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文化消费影响幸福感的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促进居民文化消费提升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珺  高挺  常启国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CGSS),考察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家庭金融投资行为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均会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而债券投资对居民幸福感的负向作用并不显著;居民风险偏好水平上升会降低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向作用;东部地区家庭金融投资行为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而中西部地区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并未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姚艳燕  孙辉  张仁寿  
本文利用一个拓展的C-D函数从理论上阐释了财政教育投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具体作用机制是教育的质量、居民为接受教育支付的费用以及居民承担的税负。在此基础上,利用2013年对广东省1745个城镇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教育投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总体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财政教育投入与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呈现正向关系,但是总体效应并不显著。此结论是稳健可信的;第二,通过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三个主要组成成分的分解发现,财政教育投入显著降低了教育费用,提高了居民承担的税负,但对于教育质量并无显著的影响;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发现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加强财政教育投入的教育质量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