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2)
- 2023(10921)
- 2022(9366)
- 2021(8784)
- 2020(7769)
- 2019(18096)
- 2018(18091)
- 2017(34820)
- 2016(18839)
- 2015(21390)
- 2014(21456)
- 2013(21209)
- 2012(19607)
- 2011(17405)
- 2010(16930)
- 2009(15470)
- 2008(15188)
- 2007(13352)
- 2006(11095)
- 2005(9550)
- 学科
- 济(82658)
- 经济(82585)
- 管理(52864)
- 业(49599)
- 方法(40802)
- 企(38865)
- 企业(38865)
- 数学(37068)
- 数学方法(36628)
- 财(22783)
- 农(22407)
- 中国(18298)
- 地方(17062)
- 业经(16000)
- 学(15410)
- 农业(15405)
- 贸(13657)
- 贸易(13653)
- 易(13235)
- 务(12898)
- 财务(12856)
- 财务管理(12825)
- 制(12424)
- 企业财务(12094)
- 和(11185)
- 环境(11184)
- 融(10666)
- 金融(10663)
- 技术(10507)
- 收入(10363)
- 机构
- 学院(262281)
- 大学(261862)
- 济(107546)
- 经济(105382)
- 管理(103950)
- 理学(90398)
- 理学院(89448)
- 管理学(87734)
- 管理学院(87257)
- 研究(83714)
- 中国(63191)
- 科学(53402)
- 京(53198)
- 财(49010)
- 农(45396)
- 所(41974)
- 业大(41284)
- 中心(40832)
- 财经(39511)
- 研究所(38502)
- 江(38432)
- 经(35992)
- 农业(35845)
- 经济学(33587)
- 范(33216)
- 师范(32873)
- 北京(32448)
- 经济学院(30690)
- 州(30443)
- 院(30325)
- 基金
- 项目(184155)
- 科学(144891)
- 基金(134437)
- 研究(131248)
- 家(117308)
- 国家(116386)
- 科学基金(100454)
- 社会(83066)
- 社会科(78817)
- 社会科学(78792)
- 省(74089)
- 基金项目(71841)
- 自然(66741)
- 自然科(65187)
- 自然科学(65169)
- 自然科学基金(63992)
- 划(61119)
- 教育(60213)
- 资助(55422)
- 编号(52989)
- 成果(41637)
- 重点(41409)
- 部(40645)
- 发(39061)
- 创(37946)
- 科研(36513)
- 创新(35601)
- 课题(35521)
- 教育部(34639)
- 计划(34456)
- 期刊
- 济(109768)
- 经济(109768)
- 研究(68998)
- 中国(45560)
- 学报(42733)
- 农(39902)
- 财(39360)
- 科学(37983)
- 管理(34245)
- 大学(32058)
- 学学(30390)
- 农业(27257)
- 技术(23624)
- 教育(21548)
- 融(20988)
- 金融(20988)
- 财经(19005)
- 业经(18538)
- 经济研究(17416)
- 经(16214)
- 问题(15290)
- 统计(14802)
- 业(14747)
- 理论(13349)
- 资源(13217)
- 技术经济(13155)
- 策(13126)
- 版(13015)
- 图书(12564)
- 实践(12276)
共检索到369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建云
采用比较法和成本-收益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省域范围内房价收入比的空间分布规律,从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双重角度进行解释。结果显示:省域范围内以省会城市为房价收入比的极点,随时空距离增加和城市化水平下降,逐渐向外发散递减。这种规律分布是经济增长极对周边区域资源吸引、自身土地资源高度稀缺所致。现阶段,基于对高级别城市优越的公共资源和工业、商业环境效用的评价,在不超出支付能力的前提下,选择高级城市居住是人们理性追求居住净收益最大化的结果。未来随着城镇化发展进入成熟期,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更加关注,经济增长极的扩散效应逐渐增强,此时房价收入比的"鹤立"模式会逐渐消亡。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 增长极 极化效应 河南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贞燕
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相互均衡和失衡的动态变动中实现调整、优化。通过剖析当前河南省产业结构、信贷结构的现状及问题,找寻以信贷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探寻优化升级的途径,以期对河南省制定区域信贷政策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信贷结构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付娥 梁留科 张中波
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从区域层面探讨了生态位理论在旅游竞争力研究中的应用,并引进生态位宽度的数学模型。选取反映旅游竞争力的竞争因子构建指标体系,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Arc-GIS、SPSS进行区域内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的时空对比和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
旅游竞争力生态位 指标体系 时空对比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怀亮 邹春辉 付祥建 关文雅
通过对河南省30个站1967~1996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 ,得到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 ,并对其进行了EOF分析。结果发现全省干热风日数场主要呈“南少北多”空间分布型 ,另外还有其它几种空间分布型 ;随时间推移 ,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呈减少趋势 ;对时间系数进行功率谱分析 ,发现具有准6年和准3年周期 ;通过相关分析 ,发现第一、第二模态时间系数与全省小麦单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谷阳 潘少奇 乔家君
运用空间结构重心计算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行政区的相关数据,对河南省2003—2013年环境污染重心与社会经济重心的空间分布、移动规律和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3个环境污染重心,年末总人口、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个社会经济重心,从移动距离、移动方向、移动路径、斜率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等多个角度阐述河南省环境污染重心、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变化与空间联系。结果表明:经济重心的移动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有关;经济重心与各项污染重心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大;固体废弃物、废气与废水向经济重心两侧移动,总体呈"个"字型态发展;经济重心所在区位基本不变而且将会保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振霞 李含琳 苏朝阳
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模型,计算了1987-2006年河南省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运用GIS软件制作人口重心、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轨迹地图,分析了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口、经济呈现不均衡分布,人口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不均衡,东部人口密度高于西部;经济格局主要表现为南北差距,北部经济优于南部。人口、经济重心偏离较大,表明河南省区域差距的扩大已经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人口重心 经济重心 空间演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谷阳 潘少奇 乔家君
运用空间结构重心计算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行政区的相关数据,对河南省2003—2013年环境污染重心与社会经济重心的空间分布、移动规律和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3个环境污染重心,年末总人口、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个社会经济重心,从移动距离、移动方向、移动路径、斜率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等多个角度阐述河南省环境污染重心、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变化与空间联系。结果表明:经济重心的移动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有关;经济重心与各项污染重心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大;固体废弃物、废气与废水向经济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仲阳 吴建 杨承君 霍振昂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全面了解全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的总量、结构和服务现状,科学制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于2006年5月1日—7月31日联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首次农村卫生资源普查。
关键词:
河南省 农村卫生资源 分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淑娜
以河南省126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口数量、GDP总量等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河南省人口-经济空间分布的整体不均衡性、局部不均衡性以及不均衡性的空间关联模式进行研究。30年来,河南省人口-经济分布的整体匹配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呈波动式缓慢变化;局部不均衡在1980—1995年持续加强,表现在人口-经济协调型县域数量持续减少而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人口超前型、人口极化型县域数量持续增加;1995年之后呈波动式变化。人口-经济不均衡性的全局空间关联模式为聚集模式,且聚集程度呈波动式增强的趋势;经济极化聚集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红卫 陈怀亮 张弘
近年来,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风能,其潜在的价值逐渐被开发与利用。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河南省风能资源及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河南省风能的变化趋势,论文利用1971—2000年期间的河南省气象台站风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流体力学风能计算方法,结合ArcG IS系统对河南省的风能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特殊的地形特征造就了河南省风速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豫北、豫中、豫东的平原地带及豫南,西部及北部太行山区平均风速相对较小,区域风速差值较大;②30 a间河南大部分区域的风速变化为逐渐减小趋势,只有个别站点风速表现为趋势略增或趋势稳定;豫东为风速减小最大的区域,豫西、豫中及豫南地区风速变化趋势...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风能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宝玉 张敏 郭扬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分析技术,对河南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空间结构变化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度远大于一般产业,在强大的金融集聚经济作用下,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金融发展会表现出显著差异。2000年以来,河南省辖市市区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而金融集聚功能上升;县域经济显著发展,而金融发展普遍滞后,郑州市日益成为全省金融服务业的集聚地。金融空间流动带来现代城市的快速成长、功能彰显和激烈竞争,而此种努力的结果往往会抑制一些区域的金融发展,特别是县域和农村地区,需要统筹区域金融中心和乡村普惠金融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文恩
本文通过梳理1978–2013年河南省农民收入结构变迁的历程发现,36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农民收入绝对量不断增加,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家庭经营性收入出现下滑态势,工资性收入上升较快,并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柱,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呈现不规则变化但稳中有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即家庭经营性收入的递减性;工资性收入的主体性;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补充性。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就变成了如何促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问题。因此,提高河南农民工资性收入就必须在非农领域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河南省 农民收入 结构变迁 增收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坤洋 鲁琳
以河南省郑州市四环以内为研究区域,采用电子导航地图的POI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缓解热岛效应、休憩娱乐、防灾避险3种城市绿地服务功能,将其服务空间与POI密度图进行叠置分析,探索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并对城市绿地服务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绿地缓解热岛效应、休憩娱乐、防灾避险3种功能服务空间分别占研究区的57.71%,47.36%,68.03%;POI中密度分布区绿地服务水平最高,较低密度区次之,高密度区和极高密度区绿地服务水平较低,绿地服务范围重叠和服务盲区并存;郑州市四环以内城市绿地系统存在服务空间分布不均衡、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以城市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理论相结合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优化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德伟 周磊 黄灿辉 刘佳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雹灾前后MODIS数据的红波段、近红外波段、植被指数变化以及当年植被指数与过去近3 a(2012—2014年)同时期正常植被指数均值的变化等数据,统计分析正常生育的冬小麦与发生重度雹灾、中度雹灾和轻度雹灾的冬小麦间的分割阈值,提取重度雹灾、中度雹灾和轻度雹灾空间分布信息,并与实地调查数据验证对比。结果表明:(1)利用雹灾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更能有效提取雹灾空间分布信息,其精度与实际吻合较好;基于比值植被指数(RVI)变化提取中度雹灾和轻度雹灾的效果不理想。(2)雹灾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状分布,且主要集中在坡度5°以下中部低山平原区。(3)雹灾分布区呈以重度雹灾为中心、向外依次为中度雹灾和轻度雹灾的环状分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峻 赵妍
研究目的:探讨房价在怎样一个区间内表示市场是健康的。研究方法:金融部门对个人还款比例的限额与购房模型。研究结果:适合中国城镇普通居民家庭的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为2.9—7.6。研究结论:全国整体的房价收入比并未明显攀高,但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超越了警戒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