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
2023(1970)
2022(1740)
2021(1692)
2020(1488)
2019(3493)
2018(3502)
2017(6885)
2016(3864)
2015(4536)
2014(4628)
2013(4846)
2012(4516)
2011(3858)
2010(3724)
2009(3318)
2008(3525)
2007(3064)
2006(2602)
2005(2386)
作者
(10398)
(8822)
(8523)
(8292)
(5805)
(4264)
(4096)
(3485)
(3408)
(3227)
(3071)
(3042)
(2814)
(2783)
(2770)
(2756)
(2619)
(2573)
(2553)
(2546)
(2185)
(2075)
(2052)
(2045)
(1999)
(1995)
(1985)
(1983)
(1856)
(1790)
学科
(21292)
经济(21271)
管理(11810)
(10676)
方法(9054)
(8467)
数学(8176)
数学方法(8078)
收入(7543)
(7501)
企业(7501)
地产(5263)
(5263)
房地(5263)
房地产(5263)
(4832)
国民(4271)
国民收入(4109)
(3973)
财富(3973)
农业(3786)
中国(3705)
城市(3626)
(3476)
城市经济(3469)
经济管理(3299)
(2939)
银行(2932)
(2784)
(2777)
机构
大学(55836)
学院(54285)
(25418)
经济(24967)
管理(22042)
理学(19050)
理学院(18876)
管理学(18567)
管理学院(18471)
研究(17871)
中国(13800)
(12960)
(11504)
财经(10210)
科学(9720)
(9416)
(8887)
中心(8746)
经济学(8702)
经济学院(8040)
研究所(8011)
(7786)
财经大学(7725)
(7636)
北京(7526)
业大(7284)
(6774)
师范(6679)
(6217)
农业(6057)
基金
项目(36248)
科学(28902)
基金(26975)
研究(26910)
(23304)
国家(23111)
科学基金(19844)
社会(17727)
社会科(16887)
社会科学(16886)
基金项目(13918)
(13242)
教育(12687)
自然(12261)
自然科(12015)
自然科学(12014)
资助(11930)
自然科学基金(11805)
(11420)
编号(10229)
(8787)
成果(8693)
重点(8013)
(7780)
国家社会(7741)
教育部(7735)
(7385)
大学(7334)
创新(7324)
课题(7318)
期刊
(25025)
经济(25025)
研究(17071)
(9984)
中国(9473)
学报(7230)
管理(7208)
科学(6599)
(6134)
(5956)
金融(5956)
大学(5860)
教育(5786)
学学(5498)
财经(5068)
经济研究(4407)
(4371)
技术(4306)
农业(4183)
统计(4015)
理论(3841)
问题(3529)
实践(3480)
(3480)
(3427)
决策(3072)
技术经济(2899)
业经(2897)
价格(2752)
(2568)
共检索到80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清勇  
研究目的:比较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的计算方法,辨析二者的关系及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研究目的:文献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指数都是衡量住房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二者各有长处。研究结论:在可以获得数据的情况下,把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指数都计算出来,对二者的变动态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获得对住房支付能力、住房市场运行态势的比较完整的认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栾贵勤  周雯瑜  冀伟  
面对高涨的房价,一些城市的中等收入居民既无足够的支付能力也不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否定国际惯用房价收入比4~6的合理取值范围,分析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来确定房价收入比取值范围。同时对现行房价收入比指标进行修正和改进,以反映中等收入城市居民真实的住房支付能力现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洋  方华  
本文对我国现行房价收入比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平均房价与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进行修正,引入了更加合理的房价购买力比公式。在此基础上,以东北三省201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借助于新公式,对各省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慧  李景国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游亚雷  
住房制度的改革提高了住房质量,房地产业有了新的发展。住房支付能力是由家庭的有限收入和住房成本来平衡的。根据目前住房支付能力的现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测算不同地区的住房支付能力。本文通过利用房价收入比指标分析了2009—2016年宁波市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并用SPSS分析对支付能力指数与房地产市场供销关系进行了探索。本文试图通过房价收入指数来分析居民住房支付的能力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情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兰芳  马肖肖  
文章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区分为首付能力和月付能力,编制了"首付+月付"式的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并解释了其几何意义,给出了"等支付能力线"的概念及其性质。讨论了首付比例和利率因素对该复合指数产生的边际影响,对2012年我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予以测算,发现大多数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低,且有明显地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兰芳  马肖肖  
文章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区分为首付能力和月付能力,编制了"首付+月付"式的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并解释了其几何意义,给出了"等支付能力线"的概念及其性质。讨论了首付比例和利率因素对该复合指数产生的边际影响,对2012年我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予以测算,发现大多数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低,且有明显地域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立中  陈淑云  
住房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实践中,人们常常用房价收入比这一经验指标来判断住房市场的可支付性问题,并依此来制定相关政策。文章在对传统房价收入比指标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住房价格成本标高程度—有效供给弹性两个新指标,作为政策选择的工具性方法,将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区分为四种类别的细分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政策。研究发现:①传统的中位房价收入比指标在政策上存在误导性。一方面,传统的中住房价收入比指标高估了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住房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房价收入比指标掩盖了居民收入和住房价格之间的转移关系。②住房政策由针对贫困人口的住房保障政策和针对市场失灵的市场调控政策构成。对于地区发展差异大的中国而言,我们认为一种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当根据细分市场价格成本标高程度和有效供给弹性不同,选择针对性更强瞄准效率更高的差异化住房保障政策和市场调控政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雪  苏群  周春芳  
房价上涨过快,不仅导致居民的住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还可能致使行为人寻求非正当渠道获取财富,甚至产生报复等极端行为,由此致使刑事案件增多。文章利用1999–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住房价格和住房支付能力的角度对刑事犯罪率不断攀升做出解释,并构建收入差距这一中介变量分析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比、教育、福利支出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对犯罪率攀升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并且以房价收入比衡量的住房支付能力越差,犯罪率越高。另外,房价上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耿媛元  刘洪玉  
当前我国住宅市场的供给结构逐渐形成三个层次:面向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和面向其他较高收入家庭的市场价商品住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出发点是使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具有住房支付能力。本文将系统地讨论住房支付能力的含义、度量指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浩  陈立文  
基于河北省1995年~2017年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房价与住房负担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居民住房负担能力逐年下降,房价与住房负担能力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与收入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给定房价一个正的标准差冲击,对自身将产生明显的正向影响,对住房负担能力有明显的负向影响;给定住房负担能力一个正的标准差冲击,对房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收入的变动对房价收入比没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采取措施稳定房价,加大力度抑制住房的投资需求,构建全面的住房保障体系等措施提高居民住房负担能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栾贵勤  周雯瑜  孟伟  
面对"居高难下"的房价,上海城市居民是否还有足够的住房支付能力来满足自身的刚性需求值得探究。及时了解上海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有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住房保障政策,改善上海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本文通过分析、计算上海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来确定适用于上海的房价收入比取值范围,并在当前收入水平、住房价格条件下,计算上海城市居民的房价收入比,从而对上海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力群  刘鹏田  
本文作者分析了人们一直使用的“房价收入比”指标背后所隐藏的假设条件。指出在房价收入比外,还要考虑地区房价差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民族习惯以及居民收入差距等因素。文章提出住房价格承受能力问题终究是一个人们的主观判断的问题。因而最好把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的数据来与人们的主观判断相对照,以求达到较客观的认识。但在这些涵盖诸因素的数据没有得到以前,要衡量关于居民房价承受能力,比较好的做法只能是调查人们对房价的主观判断。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洪玉  杨振鹏  
本文总结了我国编制住房价格指数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并针对部分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案。通过归纳分析,本文提出,利用各地房管部门的签约备案数据编制新建住房特征价格指数,在当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而以商业银行的抵押评估数据建立二手房重复交易价格指数,是未来应考虑的发展方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