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0)
- 2023(14534)
- 2022(12455)
- 2021(11629)
- 2020(9649)
- 2019(22069)
- 2018(21846)
- 2017(41830)
- 2016(22770)
- 2015(24972)
- 2014(24664)
- 2013(24410)
- 2012(22170)
- 2011(19955)
- 2010(19609)
- 2009(17745)
- 2008(17158)
- 2007(14849)
- 2006(12779)
- 2005(10697)
- 学科
- 济(89824)
- 经济(89728)
- 管理(68550)
- 业(64175)
- 企(53800)
- 企业(53800)
- 方法(40459)
- 数学(35098)
- 数学方法(34775)
- 中国(25062)
- 农(22524)
- 财(21000)
- 业经(19734)
- 技术(19471)
- 学(19341)
- 地方(18666)
- 贸(15611)
- 贸易(15600)
- 农业(15431)
- 易(15099)
- 理论(14528)
- 环境(14377)
- 制(14268)
- 和(13477)
- 务(13382)
- 技术管理(13333)
- 财务(13322)
- 财务管理(13305)
- 划(12650)
- 企业财务(12629)
- 机构
- 大学(317003)
- 学院(315348)
- 管理(128618)
- 济(122250)
- 经济(119560)
- 理学(112858)
- 理学院(111591)
- 管理学(109692)
- 管理学院(109135)
- 研究(104287)
- 中国(74755)
- 科学(68264)
- 京(67106)
- 农(55440)
- 财(52866)
- 业大(52434)
- 所(51889)
- 研究所(48040)
- 中心(47147)
- 江(44243)
- 农业(43997)
- 财经(43606)
- 北京(41714)
- 范(40714)
- 师范(40224)
- 经(39829)
- 院(38148)
- 经济学(36118)
- 州(36105)
- 商学(33588)
- 基金
- 项目(228604)
- 科学(179459)
- 基金(165953)
- 研究(161225)
- 家(146866)
- 国家(145661)
- 科学基金(125144)
- 社会(102131)
- 社会科(96876)
- 社会科学(96850)
- 省(90372)
- 基金项目(89958)
- 自然(83967)
- 自然科(82070)
- 自然科学(82047)
- 自然科学基金(80582)
- 划(76457)
- 教育(73098)
- 资助(66523)
- 编号(63995)
- 创(51348)
- 重点(50870)
- 成果(49656)
- 部(48892)
- 发(48406)
- 创新(47277)
- 课题(43982)
- 科研(43896)
- 计划(43155)
- 大学(41818)
- 期刊
- 济(125790)
- 经济(125790)
- 研究(88433)
- 中国(56350)
- 学报(55315)
- 科学(49391)
- 农(48701)
- 管理(45451)
- 大学(40851)
- 学学(38811)
- 财(38016)
- 农业(33733)
- 教育(32646)
- 技术(25660)
- 融(22980)
- 金融(22980)
- 业经(21487)
- 经济研究(20440)
- 财经(20180)
- 科技(18522)
- 问题(17879)
- 业(17818)
- 经(17231)
- 图书(15407)
- 技术经济(15353)
- 理论(15091)
- 版(15041)
- 业大(14844)
- 商业(14398)
- 现代(14230)
共检索到439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乐 许阳 吴然
利用全国338个城市房价和创新水平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行了不同类型城市的比较研究。总体来看,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分城市类型看,差异较为明显:一线城市的房价及上涨率对创新均起到抑制作用,房价对二线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在三四线城市为正;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上涨率与城市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即在低增长率情况下促进创新,高增长率情况下阻碍创新,但在四线城市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房价城市,房价涨幅过大会加剧对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涨幅较小则有利于创新水平的提升。因此,“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有利于不同类型城市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一线城市应实行房价和涨幅双控制,二三线城市主要把涨幅控制在合理范围,四线城市可适度促进房地产发展,但应避免“脱实向虚”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
城市房价 创新水平 人才 资金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范新英 张所地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减速换挡、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呈现新常态,城市房价分化特征愈加明显,与此同时通过测算发现城市之间创新产出的不均衡程度比创新投入不均衡程度更强。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城市创新效率对房价影响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借助FP指数测度中国35个大中城市历年创新效率,将城市创新效率引入房价均衡模型,并使用面板门限回归方法分析了城市创新效率对房价的非线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城市创新效率对房价具有溢出效应,并且是引起中国城市房价分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创新环境构建、产业优化布局、房地
关键词:
房价 创新效率 FP指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所地 程小燕
楼市"去库存",任重而道远,房地产市场荣衰分化严重,根本之源为何,值得深究。本文从城市创新性特质的内涵出发,分析城市创新性的特征体系,构建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商品住宅价格和土地价格的非线性实证模型,利用数据驱动的思想,由实例数据出发建立半参数模型及广义矩估计(GMM)的方法建立线性和非线性结构中参数的相合估计,合理诠释城市创新性特质对房地产价的非线性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的创新性特征对于房地产市场具有更为突出的正相关作用,溢出效应显著,是引致中国房价分化的内爆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新英 张所地
创新集聚决定着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影响着房地产市场荣衰周期。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创新集聚过程和创新集聚效果两个层面衡量城市创新集聚度,分别构建了反映创新集聚强度、人才集聚度、资金集聚度、技术集聚度的指标体系。然后建立空间Durbin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创新集聚对城市房价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创新集聚对城市房价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影响,是引起房价上涨和房地产市场分化的重要原因。根据实证结果从创新环境、房地产因城施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集聚 房价 SDPDM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荣 张所地
该文从城市基础设施、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方面建立了城市创新能力对商品房房价影响的指标体系,利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中所有地级市(共14个)2006-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手段,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对商品房价格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表明城市基础设施和创新产出对商品房价格有显著的正资本化效应,而创新投入对商品房价的影响不显著,且存在负作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城市的基础设施每增加1个单位,将给城市的商品房价格带来0.57%的增幅;城市创新产出每提高1个单位,商品房房价上升0.25%。这说明了购房者或投资者更关注创新城市的显性表现因素,愿意为城市创新支付...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创新投入与产出 商品房价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晨 蔡曦 代谦
以2001~2021年我国276个地级市为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消费政策助于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信息消费政策对城市创新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较强,在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较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信息产业供给端,政策试点通过生产要素配置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优化效应三种渠道促进城市创新;在信息产业需求端,政策试点通过提升新兴信息消费和淘汰落后信息消费这一优化信息消费结构的方式促进城市创新。鉴于此,各地应基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重视角,在有序扩大信息消费试点范围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落实试点政策,推动信息消费转型升级,并建立提升城市创新水平的多维机制。
关键词:
国家信息消费试点 城市创新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小亮 陈衎 王兆瑞 肖争艳
面对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增速的分化走势,“因城施策”逐渐成为主基调,为此需要准确识别不同城市房价分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综合使用XGBoost等机器学习方法以及SHAP值解释性方法,基于2009—201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并分析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分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预期因素在多轮房价分化期间都起到重要驱动作用;(2)货币政策本身并不是房价分化的主要因素,但可以通过影响预期导致房价分化;(3)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本身也不是房价分化的主要因素,但也可以通过影响预期导致房价分化。有鉴于此,“因城施策”的关键在于稳定公众对房价的预期:一线城市应在控制土地成本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住房供给,削弱由于供不应求所带来的房价上涨预期;二三线城市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和环境质量,改善居民购房需求,防范人口外流带来的房价下跌预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浩东 王高峰
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房市政策松绑虽有助于防范行业所引致的系统性风险,但也存在进一步强化房价创新抑制效应的可能。考虑到房价对创新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尚且存在争论,笔者基于循证实践和组态视域,通过构建竞争性假设,采用元分析和定性比较研究方法,对国内外50篇房价影响创新文献的684个效应值进行再统计检验。研究发现:房价对创新存在显著负向作用,且房价与创新的衡量方式、样本时空维度、估计方法以及期刊和文献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作用的异质性来源。进一步,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于房价高水位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低水位地区的房价与科技创新呈正向关联;与中小型企业形成对照,房价上涨反而促进了大规模企业的科技创新;相比一般产业,房价对高技术企业的负向影响更为强烈。此外,组态结果形成了房价促进后发地区创新和抑制非国有企业创新的路径。研究在回应房价与创新关系争论、加深对影响结构效应理解的同时,也为在经济稳定、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房地产和科技创新这两大环节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房价 科技创新 元分析 循证 组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珍 谭立元 张所地
创新要素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区域创新要素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机理,并将基础设施引入区域创新要素中,构建了影响住宅商品房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区域创新要素对住宅商品房价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住宅商品房价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且相关性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空间集聚趋势越来越明显;区域创新要素对住宅商品房价格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基础设施和人才要素对住宅商品房价的影响程度大于资金、技术要素的影响程度,说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功能相对比较完备的区域,能够创建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并留住更多的高技术人才,从而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促使房价不断上涨。
关键词:
创新要素 空间集聚 空间滞后模型 房价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琳 严静 周唯 敖荣军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创新水平是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专利授权数为衡量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局部冷热点分析及相对发展率指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水平区域差异化特征明显,呈现"东部强,中西部弱"的空间格局;且创新水平空间相关性强,呈空间集聚的态势.同时,从区域创新水平的相对发展速度来看,中上游地区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增长速度快,发展势头迅猛.最后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影响城市创新水平的因素具有多元化和动态化特征,其中,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发展水平为最典型的影响因素,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逐渐成为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创新水平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凌云 陶东杰
研究目标: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知识生产"面对面交流"理论,构建实证模型,利用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地提高了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动态效应分析和工具变量估计仍然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与节点城市的距离越近、对应的节点城市创新水平越高,高铁开通对其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越大,且主要发生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明高铁开通具有知识溢出效应。进一步排除竞争性假说,证实了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创新:从知识溢出效应角度考察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工具变量方法缓解了已有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研究价值:有助于全面评价大规模高铁建设的经济效应,同时为高铁时代地区间如何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高铁 创新 知识溢出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殿春 于洋 方森辉
本文以1999—2003年我国专利试点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以倍差法考察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专利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产生了长期可持续的积极影响,不仅显著提高了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还显著提高了新增发明专利的总体质量;虽然程度不同,但试点城市中的企业、研究机构和个人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造力均有提高,专利申请“老手”和“新军”都提高了其专利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专利试点政策通过增加相关城市政府研发投入、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提高专利代理服务水平等渠道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创新激励中互补性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发现对我国专利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守亮 崔瀛月 白兰馨
运用2017—2020年中国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科技经费、科技政策跟踪审计与城市创新水平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经费积极影响城市创新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投入作用大于试验发展;科技政策跟踪审计对城市创新水平有显著影响,在科技经费与城市创新水平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其调节作用在不同类型的科技活动中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科技政策跟踪审计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此外,科技政策跟踪审计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实现整体科技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公博 关成华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构建包含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在内的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中国城市的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并对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发现城市创新水平与行政级别之间密切相关,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往往是省会与副省级城市;城市创新水平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一致性,创新水平总体由东部向中西部城市递减;创新水平高的城市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的京津地区,水平低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珠三角和环渤海的周边城市成为"创新低值集聚区"值得关注,这与长三角地区周边多为创新活跃城市形成鲜明对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本红 赵银银
基于中国城市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这一激励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共同实现,分别是“研发资金增加效应”和“创新人才促进效应”。此外,设立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引起的绿色创新水平在非东部欠发达地区和行政级别较低城市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设立,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