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30)
- 2023(20953)
- 2022(18215)
- 2021(16735)
- 2020(14340)
- 2019(33043)
- 2018(32728)
- 2017(62830)
- 2016(34811)
- 2015(39296)
- 2014(39334)
- 2013(38728)
- 2012(35538)
- 2011(32259)
- 2010(32370)
- 2009(30099)
- 2008(29840)
- 2007(26573)
- 2006(23191)
- 2005(20358)
- 学科
- 济(138832)
- 经济(138641)
- 管理(103026)
- 业(96164)
- 企(80384)
- 企业(80384)
- 方法(66110)
- 数学(57949)
- 数学方法(57073)
- 财(38122)
- 农(36534)
- 中国(35559)
- 学(31306)
- 业经(30195)
- 制(28067)
- 地方(26266)
- 贸(25172)
- 贸易(25163)
- 务(24455)
- 易(24391)
- 财务(24356)
- 财务管理(24298)
- 农业(24188)
- 理论(23528)
- 企业财务(23018)
- 技术(21171)
- 环境(21065)
- 银(20951)
- 和(20904)
- 银行(20857)
- 机构
- 大学(503281)
- 学院(502309)
- 济(194807)
- 管理(192468)
- 经济(190419)
- 研究(167666)
- 理学(167215)
- 理学院(165280)
- 管理学(161823)
- 管理学院(160940)
- 中国(123102)
- 科学(108693)
- 京(106917)
- 农(91795)
- 财(91179)
- 所(86518)
- 业大(81731)
- 研究所(79118)
- 中心(76378)
- 江(74367)
- 财经(73275)
- 农业(72821)
- 北京(66896)
- 经(66529)
- 范(64662)
- 师范(63834)
- 院(60504)
- 州(59583)
- 经济学(59190)
- 技术(54717)
- 基金
- 项目(345474)
- 科学(269146)
- 基金(249562)
- 研究(242442)
- 家(221128)
- 国家(219355)
- 科学基金(186718)
- 社会(150893)
- 社会科(142973)
- 社会科学(142932)
- 省(136201)
- 基金项目(131856)
- 自然(125675)
- 自然科(122781)
- 自然科学(122744)
- 自然科学基金(120540)
- 划(115325)
- 教育(113062)
- 资助(104468)
- 编号(97694)
- 成果(78726)
- 重点(78139)
- 部(75024)
- 发(72291)
- 创(71106)
- 课题(68285)
- 科研(67028)
- 创新(66503)
- 计划(65352)
- 大学(63824)
- 期刊
- 济(207293)
- 经济(207293)
- 研究(140509)
- 中国(93299)
- 学报(89830)
- 农(82182)
- 科学(77932)
- 财(71471)
- 管理(68761)
- 大学(66643)
- 学学(63288)
- 农业(55701)
- 教育(52745)
- 技术(43793)
- 融(40817)
- 金融(40817)
- 财经(35803)
- 业经(33860)
- 经济研究(33489)
- 经(30618)
- 业(29417)
- 问题(28307)
- 版(25949)
- 统计(24745)
- 科技(24356)
- 技术经济(24110)
- 业大(23581)
- 图书(23245)
- 策(22710)
- 理论(22576)
共检索到720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向军 徐桥
基于2008—2016年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Tobit模型和投入导向型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探究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体维度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曲线,且城市的房价水平超过了“房住不炒”的最高临界值,房价上升的抑制效应显著。房价对于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生产率影响具有异质性,在人口规模达到特大城市时,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倒U型特征,人口规模达到超大城市后,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倒U型特征消失。不同类型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和城市的异质性特征表明,我国大中型城市应进行房价的“一城一策”精细化调节,“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具有坚实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
关键词:
房价 城市生产率 Tobit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冠祎 刘丰硕
文章基于2003—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房价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作用机制为高房价形成的经济壁垒会抑制城市高素质人才流入,对地区创新型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抑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效应分析表明,高房价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效应,本地房价上涨也会对邻近以及具有相似空间特征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曹泽 刘兴
基于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级市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别从全国及东、中和西部实证分析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表现显著,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会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在全国层面,房地产投资不仅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显著为负,而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出的绿色技术效率与绿色技术进步也存在反向抑制;(3)区域角度,房地产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直接作用最大,西部最小,对中部地区的间接作用最大,西部最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秉镰 李清彬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196个主要城市在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该研究发现,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2.8%,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技术效率变化起着拖累作用;选定期间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三个上升高峰和两个波谷特征,第二高峰期间为1996—1999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值最大,两个下降波谷分别出现在1993—1995年与2002—2003年期间,最近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重新走上上升趋势,这可能表明了未来几年的走势;重庆市是直辖市中全要素生产率唯一下降的,上海最高,北京次之,天津改善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阿忠 肖志学
本文以产业结构多样化为主要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以中国2007~2019年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将产业结构多样化分解后发现,相关多样化对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无关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分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为负,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地区显著为正。相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显著为正,在中部为正,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在三大地区均不显著。无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只有在东部显著为正,而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显著为正。本文的研究为分析产业结构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乔宇鹤
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技术进步对于大多数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起到主要作用。(2)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阻碍作用,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乔宇鹤
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技术进步对于大多数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起到主要作用。(2)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阻碍作用,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洪功翔 张兰婷 李伟军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分别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和金融集聚指数进行测度,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金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的TFP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银行业集聚对TFP增长的贡献大于证券业集聚。保险业集聚对TFP增长效应存在消极作用,其中,以中、西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集聚促进TFP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志军 陈晨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研究省际OFDI、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需重视空间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OFDI和出口贸易这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省际OFDI、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OFDI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负相关;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接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我国需重视技术寻求型OFDI的建设,充分考虑OFDI对国内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以期达到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双实现技术溢出效应的效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强 冉光和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改进熵值法拟合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作为非合意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和DEA-GML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以城镇化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系统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TFP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OFDI对TFP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城镇化的双门槛效应,即当城镇化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值时,OFDI对TFP的正效应不明显;当城镇化水平跨越第一个门槛值而未到达第二个门槛值时,OFDI显著驱动了TFP增长;当城镇化水平跨越第二个门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满德 严西南
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稳定生产者预期、保护和调动生产者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DEA-Malmquist方法与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及其改革调整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现实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小麦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策的改革调整总体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年际波动较为明显。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要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稳预期、稳信心功能和对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支撑作用,同时要增强政策弹性和实施灵活性,更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政策改革调整时要注重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种粮基本收益,防范对粮食生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能冲击,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远飞 吴允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的空间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了财政分权、环境规制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模型,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与环境规制对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的提高不仅会引起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也会造成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现象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财政分权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的调节作用不同。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瑛 陈柏云 王忆雯
选择2006~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熵值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会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单一的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现阶段,"金融发展-环境规制"相结合的模式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发展成效;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合理进行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适宜环境规制政策,结合考虑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燕 徐妍
文章根据中国2000-2008年20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以产业空间集聚水平为门限变量的双门限回归模型,以考察产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产业空间集聚主要促进体现型技术进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较弱;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其影响力随集聚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减弱,集聚规模存在最佳边界;产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在不同门限区间的行业技术梯度特征较明显,资源性和中低技术行业的集聚水平较低但集聚效应较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余泳泽 李启航
本文主要关注城市房价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个体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重点分析城市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与"倒逼效应"。利用230个地级市数据和微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了房价对城市整体以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资金的"挤占效应"和"资源错配效应"。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使房价快速增长城市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一般会较高。如果对留存企业的"倒逼效应"难以抵消房价上涨带来的效率损失时,房价快速上涨累积形成的高房价与工业企业生产率之间会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服务业企业的"锁定效应"与生产率的"侵蚀效应",使房价快速上涨及高房价城市中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但城市整体生产率水平较低。稳健性分析也支持了以上研究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DEA模型的全要素碳生产率与影响因素研究
负值数据约束下产险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eta-RDM模型的实证研究
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房价与全要素生产率:调节效应与异质性分析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中国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演进及其影响机制——基于胡焕庸线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