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1)
2023(12303)
2022(10471)
2021(9271)
2020(7631)
2019(17231)
2018(16456)
2017(31564)
2016(17541)
2015(19041)
2014(18688)
2013(18433)
2012(16764)
2011(15394)
2010(15421)
2009(14270)
2008(14296)
2007(12607)
2006(11255)
2005(9967)
作者
(53308)
(44888)
(44657)
(42375)
(28637)
(21490)
(19997)
(17218)
(17103)
(15745)
(15626)
(14962)
(14611)
(14159)
(13986)
(13901)
(13401)
(13159)
(13000)
(12960)
(11263)
(10939)
(10766)
(10285)
(10037)
(10033)
(9869)
(9682)
(8964)
(8811)
学科
(75032)
经济(74916)
管理(54783)
(48289)
(38733)
企业(38733)
方法(31269)
数学(27907)
数学方法(27643)
(20570)
中国(20467)
(18639)
(16924)
业经(15634)
(15387)
地方(13334)
(12917)
贸易(12914)
环境(12619)
(12520)
农业(12478)
(12108)
财务(12088)
财务管理(12062)
(11754)
企业财务(11529)
(11238)
银行(11184)
(11009)
金融(11005)
机构
大学(260011)
学院(256685)
(107205)
经济(105057)
管理(95701)
研究(90621)
理学(83659)
理学院(82587)
管理学(81142)
管理学院(80679)
中国(65766)
科学(57511)
(54205)
(50526)
(50396)
(46436)
业大(43006)
研究所(42607)
财经(40789)
中心(40345)
农业(40169)
(38111)
(37276)
经济学(34952)
北京(32901)
(32787)
(32440)
师范(31966)
经济学院(31828)
财经大学(30741)
基金
项目(181797)
科学(144502)
基金(136817)
研究(123290)
(123151)
国家(122257)
科学基金(104266)
社会(83343)
社会科(79258)
社会科学(79241)
基金项目(73151)
自然(69451)
(69164)
自然科(67968)
自然科学(67943)
自然科学基金(66777)
(60151)
教育(56071)
资助(54515)
编号(45118)
重点(41745)
(40635)
(38004)
(37942)
国家社会(36414)
(36352)
创新(35839)
成果(35474)
科研(35223)
计划(35081)
期刊
(111879)
经济(111879)
研究(74502)
学报(48205)
中国(46648)
(44408)
科学(43074)
(38813)
大学(35808)
学学(34467)
管理(33548)
农业(29590)
(21909)
金融(21909)
财经(20706)
教育(19307)
经济研究(18693)
技术(17973)
(17832)
业经(16801)
问题(16661)
(15760)
(13830)
业大(13115)
科技(12402)
技术经济(11951)
(11667)
现代(11648)
资源(11360)
统计(11257)
共检索到367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冠祎  刘丰硕  
文章基于2003—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房价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作用机制为高房价形成的经济壁垒会抑制城市高素质人才流入,对地区创新型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抑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效应分析表明,高房价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效应,本地房价上涨也会对邻近以及具有相似空间特征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余泳泽  李启航  
本文主要关注城市房价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个体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重点分析城市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与"倒逼效应"。利用230个地级市数据和微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了房价对城市整体以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资金的"挤占效应"和"资源错配效应"。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使房价快速增长城市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一般会较高。如果对留存企业的"倒逼效应"难以抵消房价上涨带来的效率损失时,房价快速上涨累积形成的高房价与工业企业生产率之间会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服务业企业的"锁定效应"与生产率的"侵蚀效应",使房价快速上涨及高房价城市中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但城市整体生产率水平较低。稳健性分析也支持了以上研究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向军   徐桥  
基于2008—2016年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Tobit模型和投入导向型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探究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体维度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曲线,且城市的房价水平超过了“房住不炒”的最高临界值,房价上升的抑制效应显著。房价对于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生产率影响具有异质性,在人口规模达到特大城市时,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倒U型特征,人口规模达到超大城市后,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倒U型特征消失。不同类型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和城市的异质性特征表明,我国大中型城市应进行房价的“一城一策”精细化调节,“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具有坚实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吉雪强   王野   张跃松  
本文基于理论探讨,结合中国247个地级市数据,综合多种方法,实证分析并严格检验数字经济对房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数字经济对房价抑制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房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这一影响对于房价下行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城市或小城市更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加人口流入量、提高居民收入而实现对房价的正向影响;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房价抑制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存在负向调节效应,这一负向调节效应在房价较高的东部城市或大中城市更为显著。本研究为破解房价与全要素生产率矛盾提供了新思路,为数字经济、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传忠   曹效喜   任俊慧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分别基于宏观省级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利用企业机器人数据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DID和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识别了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均较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强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对高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效应更明显。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低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于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对规模较大企业的影响强于对规模较小企业的影响。人工智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包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确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谭静  蔡晓慧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房价经历了快速增长,房地产部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却在下滑。作为供给面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力量。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35个大中城市宏观数据,本文探究了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分析高房价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发现,首先,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房价收入比提高10%,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56%,这说明高房价并没有通过流动性效应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反而导致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加大;其次,高房价通过拉高房地产投资收益,挤出了企业研发部门的资源投入,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进而制约潜在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果为房地产过度繁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谭静  蔡晓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明  唐乐  
本文针对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研究。文章构建了评价体系,分别测算了2011-2019年珠江三角洲9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呈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硕   宋兰旗   刘金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的方法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GTFP,还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GTFP,并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碳排放强度和技术创新影响GTFP。在碳减排和创新环境的支持下,可以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GTFP的提升力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进韬  张蕊  龚星宇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金融作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或对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在利用Meta-SBM-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2011—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从动态视角出发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在西部城市要强于东中部城市,起到了填平区域间绿色增长鸿沟的包容性作用,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克服内生性干扰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渠道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数字金融不但对本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正向促进效应,还能辐射带动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了加快构建以数字金融为支撑的多主体参与金融模式,差异化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跨区域跨组织数字技术与信息人才合作平台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和倍增数字金融的绿色增长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彬  刘晓阳  李佳杰  陈洋毅  
在分析工业集聚、金融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后,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工业集聚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可以提高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二者对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及样本观测时间的情况下,实证结果仍然稳健。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深化了工业集聚、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并为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结构红利可能成为效率提升的源泉。本文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整理2001-2014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揭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同时采用四种方法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检验,发现以上结论仍然稳健。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政府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彦  
政府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政府数字治理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数字治理能够通过规模效率变动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政府数字治理的促进效果呈现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数字治理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还存在以数字基础设施和财政分权程度为门槛的非线性特征,分别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的演化现象。研究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以及“双碳”目标下城市经济的绿色高效转型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彦  
政府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政府数字治理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数字治理能够通过规模效率变动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政府数字治理的促进效果呈现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数字治理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还存在以数字基础设施和财政分权程度为门槛的非线性特征,分别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的演化现象。研究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以及“双碳”目标下城市经济的绿色高效转型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建国  
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区域经济效率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文章讨论了区域经济效率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区域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及其实证分析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模型,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未来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