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
- 2023(1278)
- 2022(1060)
- 2021(1048)
- 2020(921)
- 2019(2063)
- 2018(2078)
- 2017(4359)
- 2016(2262)
- 2015(2802)
- 2014(2910)
- 2013(2849)
- 2012(2256)
- 2011(2006)
- 2010(1959)
- 2009(1612)
- 2008(1546)
- 2007(1501)
- 2006(1314)
- 2005(1225)
- 学科
- 济(14889)
- 经济(14869)
- 管理(6144)
- 地产(5280)
- 房(5280)
- 房地(5280)
- 房地产(5280)
- 城市(5099)
- 城市经济(4756)
- 方法(4293)
- 业(4260)
- 数学(4164)
- 数学方法(4159)
- 中国(3700)
- 农(3532)
- 经济管理(3270)
- 财(3260)
- 人民(3063)
- 收入(2897)
- 发(2807)
- 镇(2678)
- 地方(2652)
- 发展(2580)
- 展(2580)
- 农业(2481)
- 形成(2172)
- 城镇(2171)
- 结构(2076)
- 企(2062)
- 企业(2062)
- 机构
- 学院(30430)
- 大学(30138)
- 济(14102)
- 经济(13768)
- 管理(12149)
- 理学(10236)
- 理学院(10111)
- 研究(10047)
- 管理学(9936)
- 管理学院(9884)
- 中国(8010)
- 财(7348)
- 京(6143)
- 财经(5840)
- 经(5427)
- 科学(5333)
- 中心(5077)
- 经济学(5060)
- 所(4750)
- 江(4736)
- 经济学院(4604)
- 财经大学(4391)
- 农(4366)
- 研究所(4197)
- 范(3866)
- 北京(3864)
- 师范(3842)
- 业大(3815)
- 院(3558)
- 州(3486)
共检索到46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利利 刘宏
近年来,房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受到房价怎样的影响,事关我国的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改善。文章利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房价对城镇居民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升对居民心理健康存在不利影响,对生理健康存在长期有利和短期不利的混合影响。房价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富效应、房奴效应和地区经济发展效应三个方面。具体地,房价对生理健康的有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有二套及以上房产、有一套但人均住房面积较大、房产价值较高、家里无适龄未婚男性、高收入地区或一线城市居民;对无房产、有一套但人均住房面积较小、房产价值较低、低收入地区或二三线城市居民,房价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较强。最后,文章分析了房价对健康的影响途径,发现房价上升会显著改善居民的卫生医疗利用条件,增加锻炼身体概率,减少抽烟喝酒行为。
关键词:
房价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官海静 刘国恩 熊先军
目的:分析中国城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公平和健康绩效的现况和趋势。方法:标准化集中指数、扩展集中指数和健康绩效指数。结果:2007-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慢性病和自评健康状况逐年好转,伤残状况变化不明显;不同收入的城镇居民之间存在健康不公平,慢性病和伤残倾向于穷人,自评健康倾向于富人,但是自评健康的不公平程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综合健康水平和公平来看,自评健康和慢性病的健康绩效有所改善,伤残状况持续严重。结论:新医改并没有明显改善中国城镇居民的健康公平和健康绩效,在新医改的目标设置中,促进健康公平应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健康公平 健康绩效 集中指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岭
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0)研究了房价对城镇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房价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信任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对亲戚朋友的信任,但是对其他方面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各方面的社会信任水平,包括对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干部以及政府的信任。同时还发现,对于不受房价影响的农村居民来说,高房价不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
关键词:
房价 住房产权条件 社会信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岭
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0)研究了房价对城镇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房价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信任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对亲戚朋友的信任,但是对其他方面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各方面的社会信任水平,包括对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干部以及政府的信任。同时还发现,对于不受房价影响的农村居民来说,高房价不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
关键词:
房价 住房产权条件 社会信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风 陈乐一 刘建江
本文将房价、住房面积、消费习惯及借贷约束等变量引入消费者最优选择模型中,构建出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条件下,能够检验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动态系统广义矩阵方法,采用我国29个省市的年度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实证分析。研究显示:①我国城镇居民受到较强消费习惯与收入敏感性的影响;②房价波动对居住消费的影响为负,对非居住消费的影响为正,且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③中东西部地区房价波动对居住消费的影响均为负,但影响系数差异较大;对非居住消费的影响差异更为明显,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为正,对中部地区为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豫 盛翔
本文使用中国2005-2010年月度数据,发现商品住宅实际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存在抑制作用,房价的"挤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而"财富效应"没有显现;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回归,发现抑制作用存在地区性差异,西部地区的作用力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引入动态面板模型,发现前两期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对当期存在正向影响,且房价对消费倾向的抑制作用相比静态面板模型减弱很多。
关键词:
消费倾向 房价 区域 动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诗娥 顾欣
房价高企、居民消费率低水平徘徊,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突出现象。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29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房价收入比对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全样本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房价收入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0.149个百分点。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挤压效应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组和低收入城市组的影响比对东部地区城市组和高收入城市组的影响更大。房价收入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135个百分点和0.1141个百分点,低收入城市组和高收入城市组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1715个百分点和0.1323个百分点。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方针、稳定房价,是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落实"需求侧改革"的重要保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碧云 屈原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家庭样本构建一个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我国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房价每上涨1%,家庭总消费将增加0.041%。进一步的扩展性检验表明房价上涨对户主是农业户口、45-64岁的中年组、东中部地区、收入位于最低25%以及收入位于最高25%的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现住房价格水平较高的城镇无房居民家庭总消费会更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军 彭隽婷 阳娟
依据我国33个大中城市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量房价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东部城市的影响显著高于非东部城市,人均GDP、政府教育投入、城镇人口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也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具有一定影响。鉴此,宜从税收政策、产业结构、政府教育投入及居住成本等方面合理控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关键词:
房价 财富效应 收入差距 异质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刘章生 弓媛媛
基于微观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城镇在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后者将导致生育意愿提高。实证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即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城镇在婚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没有房产或者仅有1处房产的家庭来说,因住房负担增加,其会放弃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拥有2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住房财富效应没有提高其二孩生育意愿。据此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房价 二孩生育意愿 养育成本 家庭决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刘章生 弓媛媛
基于微观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城镇在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后者将导致生育意愿提高。实证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即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城镇在婚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没有房产或者仅有1处房产的家庭来说,因住房负担增加,其会放弃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拥有2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住房财富效应没有提高其二孩生育意愿。据此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房价 二孩生育意愿 养育成本 家庭决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志超 魏昭 王引
通常,所用社区食品价格做营养摄入工具变量存在弱工具变量(weak IV)问题,这将引起估计结果的偏误,而住房改革是估计短期营养摄入与工资关系比较理想的工具变量。本文用不同工具变量对热量与工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发现,热量摄入和工资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采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发现,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增加都对工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以营养为基础的效率工资模型在短期和长期的有效性,同时也证实了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积极增加对营养和健康的投资,是进一步增加我国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营养 健康 收入 弱工具变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枫 张圆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准确测度各省区人均健康资本并识别其空间关联,对把握我国健康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联合国创建的健康资本账户核算方法,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S)及官方劳动力人口统计数据,兼顾个体偏好微观视角与空间关联宏观角度,集中考察近年来我国各省区城镇居民健康资本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人均健康资本存量存在东高西低的省际差异,其增长速度缓慢且逐步降低;随着收入水平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资本的替代效应占据主导作用,且劳动者健康风险偏好与工资的关系随年龄变化,青年时期愿为获取高收入承担高健康风险,中老年时期则更注重控制与降低健康风险;健康资本在邻近地区存在较强的空间效应,其促进本地区收入增加,但对相邻地区收入有抑制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兴强 史卫
利用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经济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本文首次实证研究健康状况主观感受蕴含的健康风险信息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同时探讨医疗保险的健康风险缓解和消费促进效应。发现的主要结论如下:户主自身的健康状况感受通常对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都没有显著负影响,但老年户主的健康状况感受却是家庭重要的健康风险来源;健康风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主要源于除户主外的健康感受差的成员和老年成员,健康风险大的家庭人均总消费、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均更低,家庭会通过调整非食品消费来稳定食品消费以应对消费的健康风险效应;医疗保险有助于缓解家庭的健康风险,促进家庭消费,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文章在CHIP2002城镇住户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健康和医疗支出行为的经济原因以及医疗费用及医疗补贴向高收入者集中的问题。健康状况是影响医疗支出行为的重要因素,收入对医疗费用有显著作用,收入差距程度、医疗费用高低也构成医疗支出行为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健康 医疗支出 经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