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0)
- 2023(9575)
- 2022(8147)
- 2021(7722)
- 2020(6770)
- 2019(15514)
- 2018(15092)
- 2017(30421)
- 2016(16043)
- 2015(17793)
- 2014(17420)
- 2013(16936)
- 2012(15497)
- 2011(13455)
- 2010(12998)
- 2009(11840)
- 2008(11613)
- 2007(9907)
- 2006(7910)
- 2005(6568)
- 学科
- 济(69982)
- 经济(69909)
- 管理(54893)
- 业(51472)
- 企(42393)
- 企业(42393)
- 方法(39905)
- 数学(37048)
- 数学方法(36717)
- 财(26932)
- 务(18306)
- 财务(18273)
- 财务管理(18223)
- 企业财务(17513)
- 中国(16845)
- 农(14164)
- 制(12301)
- 业经(11911)
- 银(11545)
- 银行(11542)
- 贸(11111)
- 贸易(11108)
- 融(11009)
- 金融(11008)
- 险(10954)
- 地方(10863)
- 保险(10862)
- 易(10833)
- 行(10646)
- 技术(9560)
- 机构
- 大学(212769)
- 学院(211829)
- 济(93539)
- 管理(92806)
- 经济(92027)
- 理学(81133)
- 理学院(80519)
- 管理学(79435)
- 管理学院(79033)
- 研究(57251)
- 财(50309)
- 中国(49776)
- 京(40646)
- 财经(39778)
- 经(36524)
- 经济学(30815)
- 财经大学(30325)
- 中心(30059)
- 科学(29911)
- 江(29212)
- 经济学院(28336)
- 业大(26552)
- 商学(25436)
- 商学院(25238)
- 所(24498)
- 北京(24478)
- 农(24323)
- 经济管理(24222)
- 州(22908)
- 范(22149)
- 基金
- 项目(148596)
- 科学(120390)
- 基金(113715)
- 研究(109629)
- 家(95965)
- 国家(95242)
- 科学基金(85846)
- 社会(74213)
- 社会科(70763)
- 社会科学(70748)
- 基金项目(60381)
- 省(55761)
- 自然(55093)
- 自然科(53912)
- 自然科学(53901)
- 自然科学基金(52978)
- 教育(51200)
- 资助(47440)
- 划(46553)
- 编号(42742)
- 部(34992)
- 成果(33085)
- 重点(32194)
- 国家社会(31827)
- 教育部(31647)
- 创(31473)
- 人文(31169)
- 发(29545)
- 大学(29510)
- 创新(29472)
共检索到294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凤鸣 李明明 刘海明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来衡量城投债风险,并利用2010—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房价对地方政府城投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当期和上期房价越高,城投债风险越低。房价较高时,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房价对城投债风险的影响力越大;房价低迷时,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风险受房价的影响越强。揭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模式,对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房价 城投债风险 土地财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文峰 陆军
本文基于一套新口径城投债数据,从土地资源在不同行业和用途的扭曲配置视角探究其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将土地资源错配、城市蔓延和地方政府债务置于统一分析框架,就其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刻画。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推升了城投债的发行概率和发行规模,尤其在中西部区域人口流出的中小城市,该影响更为显著。城市蔓延在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债务的正向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通过降低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支出等渠道增加地方政府债务。本文为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推进土地要素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坚持"内涵式"的高质量城市空间增长模式,是未来债务风险长效治理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土地资源错配 城市蔓延 城投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惠玉 吕炜 徐颖
本文利用2007—2018年地级市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即减税降费力度低于平衡点时,减税降费能够抑制城投债规模的扩张,但当减税降费力度高于平衡点时,继续实施减税降费会导致城投债规模的扩大;(2)经济发展水平高、地方财政压力处于中低水平以及金融风险等级低的城市,财政承受能力更强,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U”型关系的平衡点偏低,减税降费抑制城投债规模扩张的持续时间更长。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地方债务风险、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减税降费 城投债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又东 潘宁 魏巍 张璞
当前稳房价是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通过非线性框架,考察了区域土地财政依赖和经济发展实力差异下,房价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异质性机理。研究发现,房价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正效应随着土地财政依赖加深而逐渐弱化并产生负效应,而经济发展实力增强则强化了房价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潜在风险容易催生房价泡沫,导致地方债务风险居高不下,需重视结构调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子怡 陈志斌
文章以2009-2013年27个省份的城投债发行额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内部激励因素(信号传递激励)和外部压力因素(政府治理因素)均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产生影响,并且腐败程度越高、财政透明度越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低、晋升激励越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因此,构建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发挥信号传递的激励作用,有助于维持债务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完善政府债务治理机制,通过优化官员年龄结构、保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映红 陈瑞 于海洋
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债对房价影响的理论机制,并采用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对房价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用土地财政作为地方债的代理变量发现这一结论是稳健的。地方政府债务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导致住房需求增加,在住房供给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房价上涨。据此,建议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时,需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减轻地方政府的事权压力,减弱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冲动。
关键词:
地方债 房价 住房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牛霖琳 洪智武 陈国进
本文使用5年期城投债与国债的利差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市场化代表因子,采用无套利NelsoN-siegel利率期限结构扩展模型,在保证各期限国债定价一致性的基础上,对2009年至2014年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城投债利差的周数据联合建模,研究两者的联合动态与风险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国债收益率:一是"避风港效应",当城投债风险上升时,作为较安全资产的国债价格被推升、中短期预期收益率下降;二是"补偿效应",城投债风险可能引致系统性风险,增加国债收益率中的风险溢价。样本期内"避风港效应"强于"补偿效应"。本文的结构性建模思路为即时有效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的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云锋 刘清杰
土地财政背景下,房价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可能存在双向联动效应,形成风险叠加。现有文献不乏房价快速上涨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可能引发风险的讨论,而本文侧重分析两者的双向叠加关系及土地财政的调节效应。具体地,房价上涨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债务风险的提高反过来又强化了地方政府推升房价的动机;同时,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双向联动效应。本文拟从风险的双向叠加视角,分析房地产与债务风险主体微观心理及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逻辑,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图模拟风险叠加的机理,构建联立方程组以更有效揭示风险叠加的效能。利用中国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验证的结果显示:房价上涨显著抑制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这种抑制效应越被强化;同时,土地财政依赖也强化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房价的促进效应,并进一步推高了房价。由此可知,对土地财政依赖严重的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以提高房价的方式来缓解其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琰 吴修瑶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引发学术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如何更好地评估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为债务管理提供有用信息?笔者认为,可流动性资产是评估地方政府违约风险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城投债"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可流动性资产对违约风险有显著负向影响,应通过完善政府债务报告和债务信息披露等来客观评估我国地方债务违约风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琰 吴修瑶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引发学术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如何更好地评估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为债务管理提供有用信息?笔者认为,可流动性资产是评估地方政府违约风险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城投债"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可流动性资产对违约风险有显著负向影响,应通过完善政府债务报告和债务信息披露等来客观评估我国地方债务违约风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菁 李建发
本文从城投债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通过对2005-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探析推动我国城投债规模持续扩张的制度性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转移支付等潜在影响因素后,财政分权程度与晋升激励强度对我国各省区的城投债规模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不同模型设定下,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最后,在该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深化财政分权改革、改革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及债务信息披露等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葛成唯 陈瑞 严林 廖秋仪
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水平呈现正向相关的理论机制,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10—2015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两者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涨显著地促进房价水平增长,而房价水平的上涨反过来又会促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长。一方面,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房价上升导致地价持续上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增加,更容易通过土地抵押举债,导致债务规模的升高;另一方面,伴随着住房需求的增加,地方政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推高了房价。这为中央政府相关房价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葛成唯 陈瑞 严林 廖秋仪
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水平呈现正向相关的理论机制,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10—2015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两者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涨显著地促进房价水平增长,而房价水平的上涨反过来又会促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长。一方面,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房价上升导致地价持续上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增加,更容易通过土地抵押举债,导致债务规模的升高;另一方面,伴随着住房需求的增加,地方政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推高了房价。这为中央政府相关房价调控政策、债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蕾 吕元稹 余凡
由于1994年《预算法》限制了中国地方政府凭借自身信用发行政府债券的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发行了大量城投债券。虽然城投债被普遍认为是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但隐性担保主体认定尚未有共识。本文通过加总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总额的方法,构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指标,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市场对城投债隐性担保责任主体的认定。研究发现,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高的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偏高,并且这种影响随政策以及宏观形势而变化。自滇公路违约函事件后,投资者在城投债定价中开始普遍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的信息;而在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措施后,省级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率开始成为城投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投资者认可的地方隐性担保的责任主体是随时间变动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路
在提供"隐性担保"之外,中国地方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来通过融资平台扩张债务?这些措施会对地方债务规模和成本造成哪些影响?本文基于微观数据,针对地方政府在"城投债"发行前后对融资平台的多种(显性)"财务支持"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在融资平台首次发行债券前,地方政府会显著增加对融资平台的注资(增资),以达到快速扩大其规模的目的;融资平台获得的土地资产规模显著增加,其中,可能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注入;地方政府会增加政府补贴数量,帮助融资平台达到债券发行的"门槛"要求;部分"财务支持"行为有助于"城投债"获得更高的外部信用评级,但对其发行利差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为分析地方债务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深入理解融资平台运作机制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有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