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1)
- 2023(11634)
- 2022(10318)
- 2021(9779)
- 2020(8239)
- 2019(19252)
- 2018(19395)
- 2017(38645)
- 2016(20588)
- 2015(23452)
- 2014(23652)
- 2013(23723)
- 2012(21539)
- 2011(19561)
- 2010(19505)
- 2009(17781)
- 2008(17274)
- 2007(15194)
- 2006(13512)
- 2005(11934)
- 学科
- 济(87090)
- 经济(86988)
- 管理(59891)
- 业(55965)
- 企(44519)
- 企业(44519)
- 方法(40994)
- 数学(36297)
- 数学方法(35993)
- 中国(24566)
- 农(23441)
- 财(22277)
- 贸(20647)
- 贸易(20640)
- 易(20159)
- 业经(17450)
- 学(16232)
- 地方(16192)
- 制(15852)
- 农业(15272)
- 银(13504)
- 银行(13472)
- 出(13343)
- 环境(13055)
- 行(12926)
- 和(12810)
- 技术(12589)
- 理论(12300)
- 融(12191)
- 金融(12189)
- 机构
- 大学(300065)
- 学院(297935)
- 济(123730)
- 管理(121965)
- 经济(121144)
- 理学(106038)
- 理学院(104948)
- 管理学(103393)
- 管理学院(102860)
- 研究(95646)
- 中国(71945)
- 京(63301)
- 财(58223)
- 科学(57486)
- 财经(47249)
- 所(47009)
- 农(43569)
- 中心(43201)
- 经(42955)
- 业大(42707)
- 研究所(42637)
- 江(41516)
- 北京(40253)
- 范(38173)
- 经济学(37949)
- 师范(37889)
- 财经大学(35264)
- 院(34675)
- 经济学院(34603)
- 农业(34108)
- 基金
- 项目(201973)
- 科学(159090)
- 研究(149194)
- 基金(147821)
- 家(127242)
- 国家(126202)
- 科学基金(108941)
- 社会(95014)
- 社会科(90136)
- 社会科学(90116)
- 基金项目(79343)
- 省(77255)
- 自然(70141)
- 自然科(68475)
- 自然科学(68460)
- 教育(67695)
- 自然科学基金(67210)
- 划(64821)
- 编号(61408)
- 资助(61122)
- 成果(49053)
- 部(45544)
- 重点(43921)
- 发(42412)
- 创(41425)
- 课题(40937)
- 教育部(39343)
- 国家社会(38894)
- 人文(38719)
- 创新(38591)
- 期刊
- 济(133722)
- 经济(133722)
- 研究(91192)
- 中国(49611)
- 学报(43442)
- 管理(43160)
- 财(40967)
- 科学(40680)
- 农(39243)
- 大学(33206)
- 学学(31188)
- 教育(28968)
- 农业(27454)
- 融(26197)
- 金融(26197)
- 技术(23961)
- 业经(22699)
- 经济研究(22407)
- 财经(22374)
- 经(18983)
- 问题(18535)
- 理论(16741)
- 图书(15560)
- 贸(15435)
- 实践(15409)
- 践(15409)
- 商业(15181)
- 技术经济(14651)
- 现代(13882)
- 科技(13586)
共检索到428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风 刘建江 陈先意
本文以住房双重属性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发现房价上涨对消费的影响会因居民对住房属性的侧重不同产生差异,若侧重其投资品属性,最终影响会是挤出效应,抑制消费。本文根据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差异以及住房属性的不同侧重,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价上涨存在明显挤出效应,且地区性差异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挤出效应影响的广泛性,不仅直接挤出消费支出,还可作用于消费的其余影响因素间接抑制消费。因此,要减缓这种挤出效应,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要注重住房的消费品属性,合理调控房价上涨幅度,而且还需出台相关措施,例如缩小收入差距、降低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和努力摆脱土地财政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袁冬梅 刘建江
我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房价上涨在增加居民财富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通过预算约束效应、替代效应、预防性储蓄等渠道产生抑制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房价上涨的挤出效应成为制约当前消费的重要因素。房价与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使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房价变化,不但要注重发挥财富效应,也要注重减轻挤出效应对消费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房价 消费 财富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凯 庞震
房子是我国家庭最有价值资产,房价上涨和居民消费不足在我国同时并存,文章构建房地产价格、居民消费与货币供应量的TVP-VAR模型,采用1998-2017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三者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存在财富效应,且财富效应具有时变性,随着时间推进而逐步减弱,在1998-2009年房价上涨对消费产生约0.19%~0.22%的促进作用,在2010-2013年约0.08%~0.17%的促进作用,2014-2017年仅为0.07%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继平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房价上涨与居民消费之间的传导机制,并基于我国2010年-2018年的季度数据,采用Gregory-Hansen非线性结构突变方法就房价上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产生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理论上而言,房价上涨既会通过财富效益、抵押效益和替代效应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可能会通过对城镇居民储蓄投资、房租增长等的间接影响而产生负向的挤出效应,最终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弱;但经验研究却表明,2010-2018年期间,我国房价上涨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非线性溢出效应,房价上涨在2010年第1季度到2017年第2季度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所产生的正向促进效应要强于挤出效应,而在2017年第2季度之后,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的挤出效应明显要强于财富效应。与此同时,居民收入水平仍然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但金融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已经十分显著,亟待需要政府当局引起高度关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成谢军 张伟
运用我国1985年~2011年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政府支出变动水平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等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政府支出变动如何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支出变动短期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长期则具有挤入效应;决定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对政府支出变动较为敏感,对可支配收入变动则非常敏感。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贾晶
购房压力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在初步观察我国2000-2021年房价收入比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变动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对应年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房价收入比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购房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关于分项消费支出的实证分析认为,购房压力与衣着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之外的其它五个消费类别显著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抑制住宅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举措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颜 周建军
家庭消费是价格不确定性传导到国民经济行为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但国内消费始终低迷。既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于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也鲜少涉及城市发展特征对住房财富与消费两者关系的影响。本文采用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在非线性框架下实证检验了城市房价水平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房价水平上涨虽然增加了家庭财富,但同时也提升了住房服务的消费成本,正向的财富效应被负向的替代效应所抵消,导致其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体上呈现抑制作用。在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和房价增长率下,城市房价水平对居民消费呈现出非线性影响特征。要缓解房地产市场对国内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关键是要促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将房价控制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未来要继续采取措施稳定房价,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从而扩大内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孝玲 陈倩
选取2003年~2016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System-GMM估计方法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房价上涨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房价上涨显著促进了城镇居民消费,且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时,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因此,要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财富效应传导机制,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风 陈乐一 刘建江
本文将房价、住房面积、消费习惯及借贷约束等变量引入消费者最优选择模型中,构建出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条件下,能够检验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动态系统广义矩阵方法,采用我国29个省市的年度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实证分析。研究显示:①我国城镇居民受到较强消费习惯与收入敏感性的影响;②房价波动对居住消费的影响为负,对非居住消费的影响为正,且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③中东西部地区房价波动对居住消费的影响均为负,但影响系数差异较大;对非居住消费的影响差异更为明显,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为正,对中部地区为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碧云 屈原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家庭样本构建一个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我国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房价每上涨1%,家庭总消费将增加0.041%。进一步的扩展性检验表明房价上涨对户主是农业户口、45-64岁的中年组、东中部地区、收入位于最低25%以及收入位于最高25%的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现住房价格水平较高的城镇无房居民家庭总消费会更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东平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具有财富效应与挤出效应双重影响。利用中国2000—2015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房价上涨抑制了消费需求增长,但不同类型的房产价格上涨对消费需求的挤出效应是不同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住宅商品房、商业商品房、办公商品房和工业商品房的价格上涨。进一步以房价收入比度量泡沫化程度并作为门限变量,研究其对挤出效应的影响,发现不论房价收入比高低,房价上涨均抑制了消费增长,但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在房价收入比6.607两侧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跨越门限值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东平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具有财富效应与挤出效应双重影响。利用中国2000—2015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房价上涨抑制了消费需求增长,但不同类型的房产价格上涨对消费需求的挤出效应是不同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住宅商品房、商业商品房、办公商品房和工业商品房的价格上涨。进一步以房价收入比度量泡沫化程度并作为门限变量,研究其对挤出效应的影响,发现不论房价收入比高低,房价上涨均抑制了消费增长,但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在房价收入比6.607两侧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跨越门限值后挤出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刘章生 弓媛媛
基于微观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城镇在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后者将导致生育意愿提高。实证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即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城镇在婚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没有房产或者仅有1处房产的家庭来说,因住房负担增加,其会放弃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拥有2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住房财富效应没有提高其二孩生育意愿。据此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房价 二孩生育意愿 养育成本 家庭决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刘章生 弓媛媛
基于微观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城镇在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后者将导致生育意愿提高。实证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即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城镇在婚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没有房产或者仅有1处房产的家庭来说,因住房负担增加,其会放弃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拥有2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住房财富效应没有提高其二孩生育意愿。据此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房价 二孩生育意愿 养育成本 家庭决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郑东雅 皮建才 刘志彪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家庭、房地产部门、房地产相关部门和其他实体经济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发现房价上涨影响实体经济投资的机制有静态和动态的拉动效应和挤出效应。综合静态和动态效应,房价上涨有可能会拉动实体经济投资,也有可能会挤出实体经济投资,还有可能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基于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房价上涨挤出了实体经济的投资,其中房价上涨1%,实体经济投资下降0. 219%;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房价上涨挤出了实体经济投资,其中房价上涨1%,实体经济投资下降0. 295%,中西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加实体经济投资需要控制房价,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房价。
关键词:
房价 实体经济投资 拉动效应 挤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