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42)
2023(18901)
2022(15830)
2021(14499)
2020(12429)
2019(28133)
2018(27413)
2017(52488)
2016(28313)
2015(31803)
2014(31797)
2013(31529)
2012(28817)
2011(25973)
2010(25941)
2009(24276)
2008(24076)
2007(21327)
2006(18526)
2005(16617)
作者
(83193)
(70005)
(69690)
(66236)
(44363)
(33607)
(31529)
(27272)
(26317)
(24714)
(23810)
(23140)
(22252)
(21938)
(21875)
(21727)
(21052)
(20714)
(20093)
(20000)
(17365)
(17077)
(16904)
(15933)
(15880)
(15555)
(15391)
(15122)
(14108)
(13681)
学科
(131812)
经济(131647)
管理(90217)
(81309)
(68737)
企业(68737)
方法(55298)
数学(48287)
数学方法(47764)
(42312)
中国(30938)
(30887)
业经(26731)
(26350)
(26239)
地方(26107)
(23758)
财务(23701)
财务管理(23634)
企业财务(22473)
(21272)
贸易(21265)
(20622)
农业(20218)
(19137)
银行(19079)
(18714)
(18599)
金融(18594)
理论(18532)
机构
大学(413568)
学院(412136)
(177589)
经济(174204)
管理(158151)
研究(138157)
理学(136958)
理学院(135493)
管理学(133206)
管理学院(132458)
中国(104021)
(88791)
(84496)
科学(84078)
(70489)
(69967)
财经(67985)
中心(63525)
研究所(63308)
业大(62290)
(61606)
(61488)
经济学(56268)
农业(55611)
北京(52205)
经济学院(50580)
财经大学(50300)
(50015)
师范(49381)
(49198)
基金
项目(276537)
科学(218029)
基金(203833)
研究(195761)
(179205)
国家(177786)
科学基金(152644)
社会(127991)
社会科(121479)
社会科学(121448)
基金项目(108021)
(107592)
自然(99679)
自然科(97436)
自然科学(97401)
自然科学基金(95672)
(90580)
教育(89905)
资助(82703)
编号(76260)
重点(62754)
成果(61682)
(61583)
(58711)
(57824)
创新(54236)
科研(54083)
国家社会(54039)
教育部(53115)
课题(52627)
期刊
(195408)
经济(195408)
研究(120644)
中国(76559)
(74389)
学报(68255)
(62783)
科学(60513)
管理(57972)
大学(51542)
学学(49445)
农业(41561)
(36749)
金融(36749)
财经(35030)
技术(34352)
教育(33676)
经济研究(32992)
(30145)
业经(29245)
问题(25427)
(21611)
技术经济(21092)
(20683)
统计(20381)
(20069)
理论(18987)
财会(18897)
(18718)
商业(18538)
共检索到606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天祥  苗建军  
将房地产财富效应的部分传导机制模型化。利用这一模型,发现房价上涨对于有房者和无房者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房价上涨使财富从无房者向有房者集聚,使无房者的福利水平下降。房地产的财富效应依赖于脱离居住用途而进入流通领域的住宅数量,投机因素的存在会强化这种功能转变。一方面使社会上存在大量的闲置房,另一方面使无房者无房可租,无房可住。针对不同研究者对房地产财富效应及其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通常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的问题,经济模型对此给出了一个解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颜色  朱国钟  
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的迅速上涨和国内消费不足是宏观经济的两个焦点。房价上涨是否抑制了国民消费?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生命周期的动态模型,综合了人口年龄结构、市场摩擦、收入和房价预期等因素。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我们发现,如果房价能够永久增长,那么家庭资产增值会促进国民消费的增长,即"财富效应"。但是由于房价上涨无法永久持续,家庭为了购房和偿还贷款压缩消费,从而造成"房奴效应"。利用中国城市人口结构数据,我们进一步发现,由于在现实中房价的迅速上涨具有不可持续性,国民消费因而受到明显抑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重润  
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原鹏飞  
从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和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后果两个方面,本文对房价非理性上涨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笔者认为,房价的持续上涨并不是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的必要前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房价变动模式不但是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根本前提,也是有效规避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各种负面效应、实现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宏  
本文在标准的LC-PIH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估计我国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计量模型,并利用199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结果表明,房地产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028,并从房地产财富效应传导机制的角度做了简要解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  
住房投入究竟是消费还是投资?与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有无关系?对国民经济有怎样的影响?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结合数量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的房地产,在支出法GDP核算中归入固定资本形成。房租包括虚拟房租计入消费支出。我国目前在核算中对房地产的处理与国际核算标准是一致的。但2004年以前,对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是以虚拟折旧替代的,约低估消费率不到1个百分点。2004年开始,虚拟租金范围扩大,低估程度大大减弱。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高投资率与住房消费的核算方法关系不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房地产对居民消费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投资房地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小鹰  
通过引入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分析了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预防性储蓄效应这一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房价上涨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换言之,房价上涨通过不确定性因素和流动性约束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最终会使居民消费下降,短期内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影响系数要小于其长期影响系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民春  冯钟  
利用面板门槛模型,以房价收入比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房价对人口城市化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房价对人口城市化存在门槛效应;房价收入比的门槛值为0.115;当房价收入比小于0.115时,房价上涨对人口城市化没有显著影响;当房价收入比大于0.115时,房价上涨会阻碍人口城市化进程。2012-2014年,我国大部分省份的房价收入比都小于0.115(其中四川和江苏的房价收入比在2012年超过门槛值,在2013年和2014年低于门槛值),房价上涨没有阻碍当地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民春  冯钟  
利用面板门槛模型,以房价收入比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房价对人口城市化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房价对人口城市化存在门槛效应;房价收入比的门槛值为0.115;当房价收入比小于0.115时,房价上涨对人口城市化没有显著影响;当房价收入比大于0.115时,房价上涨会阻碍人口城市化进程。2012-2014年,我国大部分省份的房价收入比都小于0.115(其中四川和江苏的房价收入比在2012年超过门槛值,在2013年和2014年低于门槛值),房价上涨没有阻碍当地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的房价收入比在2012-2014年均超过了0.115,房价上涨阻碍了当地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杨  张屹山  赵文胜  
本文在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以我国1994年至2011年的最新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房价变化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样本区间划分为三段,分别研究了新住房制度雏形建立以来、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以及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而言,房地产财富效应在三段时期都呈正向但较微弱;房价促进消费的效应在长期要大于短期,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有渐强的态势;对于金融危机以来的样本区间,基于Bootstrap方法对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短期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以及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都不显著。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建江  杨玉娟  袁冬梅  
众多研究表明,房地产财富效应比股市财富效应有更强的影响力。由于房地产价格、居民收入和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及居民资产的多元性,要定量分析房地产对消费的影响存在较多困难。通过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可从不同角度体现房地产财富效应的作用,通过LC-PIH模型可对此进行更为全面的诠释,即持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既增加公众财富,又增强市场信心,扩大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消费扩张,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当然,持续下跌的房地产所形成的负财富效应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副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崔玉  蔡真  
关于我国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尤其是对个人非营业住房持有环节开征房产税的讨论由来已久。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在"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物业税是房产税特定时期的一种提法,这是我国首次提及对个人非经营性房产持有环节进行征税),房地产税改革被纳入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议事日程。2011年1月,上海和重庆就分别以不同的税收方案,开展对个人非营业住房征收房产税的试点工作。近年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凯丽  田曦  应瑞瑶  
文章从就业和产值两个视角出发,测算各城市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指标,使用面板回归衡量从2004—2013年十年间我国地级市层面的产业集聚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都会促进房价和房价收入比的上涨,而且毗邻城市房价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城市环境特征因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小学师生比、人均医院床位数以及每万人公共拥有公共汽电车数的增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绿地面积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市区人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凯丽  田曦  应瑞瑶  
文章从就业和产值两个视角出发,测算各城市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指标,使用面板回归衡量从2004—2013年十年间我国地级市层面的产业集聚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都会促进房价和房价收入比的上涨,而且毗邻城市房价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城市环境特征因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小学师生比、人均医院床位数以及每万人公共拥有公共汽电车数的增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绿地面积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市区人口密度因素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存涛  
本文根据1987-2005年度的数据,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房地产价格不具有财富效应。本文对此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