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2)
2023(13100)
2022(10714)
2021(9856)
2020(8423)
2019(19483)
2018(18651)
2017(36353)
2016(19496)
2015(22008)
2014(21303)
2013(21906)
2012(20310)
2011(18236)
2010(18249)
2009(17375)
2008(17819)
2007(15994)
2006(14069)
2005(13244)
作者
(55823)
(46595)
(46592)
(44191)
(30166)
(22457)
(21007)
(17888)
(17861)
(16841)
(16181)
(15738)
(15313)
(14943)
(14799)
(14341)
(13914)
(13713)
(13404)
(13220)
(11496)
(11475)
(11345)
(10747)
(10574)
(10488)
(10448)
(10120)
(9300)
(9230)
学科
(102768)
经济(102659)
(91927)
(84636)
企业(84636)
管理(77239)
方法(48769)
数学(40362)
数学方法(40202)
(36378)
业经(29355)
(27199)
(26801)
财务(26795)
财务管理(26758)
企业财务(25588)
中国(24435)
(20899)
贸易(20889)
(20454)
农业(19519)
(19481)
技术(18026)
(16580)
(16190)
(15311)
(15086)
(13772)
(13683)
金融(13683)
机构
学院(292952)
大学(291989)
(140662)
经济(138685)
管理(120166)
理学(103417)
理学院(102554)
管理学(101533)
管理学院(101017)
研究(95857)
中国(79946)
(67641)
(60558)
财经(54069)
科学(51748)
(49548)
(47656)
(47042)
经济学(45124)
(43087)
中心(42978)
研究所(42434)
经济学院(41083)
财经大学(40475)
业大(39089)
北京(38402)
农业(37195)
商学(36379)
商学院(36087)
(34159)
基金
项目(186057)
科学(150354)
基金(142687)
研究(134705)
(123295)
国家(122298)
科学基金(107416)
社会(92452)
社会科(88153)
社会科学(88132)
基金项目(74342)
(68559)
自然(68400)
自然科(66976)
自然科学(66956)
自然科学基金(65942)
教育(60317)
资助(59887)
(57584)
编号(50083)
(44127)
(41506)
(41323)
重点(41123)
国家社会(40275)
成果(39272)
(39032)
教育部(38781)
创新(38087)
人文(37616)
期刊
(152277)
经济(152277)
研究(90499)
(57735)
中国(52823)
管理(50282)
(42239)
科学(40341)
学报(39774)
(31899)
金融(31899)
大学(31627)
学学(30331)
农业(28996)
财经(28892)
经济研究(26144)
(24930)
技术(24925)
业经(23370)
(20599)
问题(20470)
(19158)
技术经济(18338)
国际(18200)
世界(17670)
教育(17429)
财会(15684)
统计(15058)
会计(14468)
现代(14395)
共检索到445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荣佳  顾振华  
本文以Iacoviello(2005)模型为框架,探讨了房价上涨产生的"抵押效应"和"挤出效应",并利用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经验验证。结论表明:对于融资约束较强的民营企业而言,随着房价上涨,抵押品的价值会增加,使其更容易获得贷款从而扩大投资,即"抵押效应";而对于融资约束较弱的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抵押效应"并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的投资增加提高了资本品的价格,从而挤压了国有企业的投资规模,即"挤出效应"。这些结论带来以下政策启示:避免房价的大幅震荡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可以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抑制投机需求有利于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荣佳  顾振华  
本文以Iacoviello(2005)模型为框架,探讨了房价上涨产生的"抵押效应"和"挤出效应",并利用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经验验证。结论表明:对于融资约束较强的民营企业而言,随着房价上涨,抵押品的价值会增加,使其更容易获得贷款从而扩大投资,即"抵押效应";而对于融资约束较弱的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抵押效应"并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的投资增加提高了资本品的价格,从而挤压了国有企业的投资规模,即"挤出效应"。这些结论带来以下政策启示:避免房价的大幅震荡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降低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仁曾  刘程  
本文利用我国地级市非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检验房价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试图从房价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实体经济投资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通过融资约束效应和经营成本效应以及投资偏向效应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房价上涨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占主导。其中,经营成本效应起负面作用。同时,还发现房价上涨诱发了企业投资房地产市场的积极性,抑制了企业总投资;进一步考虑房价对不同地区企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市房价上涨对投资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郑东雅  皮建才  刘志彪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家庭、房地产部门、房地产相关部门和其他实体经济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发现房价上涨影响实体经济投资的机制有静态和动态的拉动效应和挤出效应。综合静态和动态效应,房价上涨有可能会拉动实体经济投资,也有可能会挤出实体经济投资,还有可能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基于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房价上涨挤出了实体经济的投资,其中房价上涨1%,实体经济投资下降0. 219%;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房价上涨挤出了实体经济投资,其中房价上涨1%,实体经济投资下降0. 295%,中西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加实体经济投资需要控制房价,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房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华东  丁帅  高玲玲  
本文结合2007年至2018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数据和216个地级市数据,研究了房价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揭示了企业房地产投资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房价抑制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主要集中于二线城市地区及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房价高涨背景下,企业房地产投资的增加通过挤占研发部门的投入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且这种"挤出效应"在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为识别房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有助于深化对房价上涨的资源配置效应的理解。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袁冬梅  刘建江  
我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房价上涨在增加居民财富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通过预算约束效应、替代效应、预防性储蓄等渠道产生抑制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房价上涨的挤出效应成为制约当前消费的重要因素。房价与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使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房价变化,不但要注重发挥财富效应,也要注重减轻挤出效应对消费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小娟  
在引入政策变量条件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所蕴含的由其股票价格波动衡量的会计收益报告的信息影响削弱并且不具显著性,实证表明:样本期内政策因素对企业财务指标所蕴含的会计收益信息具有实际意义上的挤出效应。因此在实际利用房地产会计收益报告信息过程中,尽管上市房地产企业年度收益报告传递了相关财务信息,但对于财务会计信息利用者、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而言,在使用房地产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时结合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分析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语嫣  谭之博  黄益平  胡永泰  
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省的僵尸企业比例越高,当地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且这一挤出效应对私有企业尤为明显,而对国有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在不同固定效应设定、不同数据样本以及工具变量回归中均保持稳健。另外,僵尸企业对私有非僵尸企业投资的挤出在国家干预程度更强的地区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僵尸企业可能是造成近年民间投资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减弱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消除僵尸企业形成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果断的市场化措施处置僵尸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语嫣  谭之博  黄益平  胡永泰  
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省的僵尸企业比例越高,当地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且这一挤出效应对私有企业尤为明显,而对国有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在不同固定效应设定、不同数据样本以及工具变量回归中均保持稳健。另外,僵尸企业对私有非僵尸企业投资的挤出在国家干预程度更强的地区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僵尸企业可能是造成近年民间投资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减弱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一方面,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风  刘建江  陈先意  
本文以住房双重属性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发现房价上涨对消费的影响会因居民对住房属性的侧重不同产生差异,若侧重其投资品属性,最终影响会是挤出效应,抑制消费。本文根据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差异以及住房属性的不同侧重,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价上涨存在明显挤出效应,且地区性差异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挤出效应影响的广泛性,不仅直接挤出消费支出,还可作用于消费的其余影响因素间接抑制消费。因此,要减缓这种挤出效应,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要注重住房的消费品属性,合理调控房价上涨幅度,而且还需出台相关措施,例如缩小收入差距、降低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和努力摆脱土地财政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广平  连媛媛  
文章基于2002-2017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了房价上涨对制造型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特征。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全样本的回归结果还是分地区样本的实证结果,均显示房价上涨会对制造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投资产生非常显著的挤出效应;房价上涨对制造型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制造型企业主营业务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强,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对较弱;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房价上涨对制造型企业主营业务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房价上涨对中部地区制造型企业主营业务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凯  庞震  
房子是我国家庭最有价值资产,房价上涨和居民消费不足在我国同时并存,文章构建房地产价格、居民消费与货币供应量的TVP-VAR模型,采用1998-2017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三者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存在财富效应,且财富效应具有时变性,随着时间推进而逐步减弱,在1998-2009年房价上涨对消费产生约0.19%~0.22%的促进作用,在2010-2013年约0.08%~0.17%的促进作用,2014-2017年仅为0.07%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福杰  陈玥  江轩宇  
本文结合我国供给侧改革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以2003—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僵尸企业比例越高的省份,当地非僵尸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越低,表明僵尸企业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2)当非僵尸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时,僵尸企业的创新挤出效应更为明显,表明僵尸企业占用有限的经济资源是其抑制其他企业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3)上述创新挤出效应在政府干预动机更强的省份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僵尸企业经济后果及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深入认识僵尸企业危害和布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车树林  
本文构建了一个企业融资行为选择模型,提出政府债务规模差异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理论命题,利用2005—2016年中国782家上市非金融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企业市场杠杆率和财务杠杆率两种口径之下,政府债务与企业杠杆之间都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且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挤出效应主要是由国内政府债务驱动而不是国外政府债务驱动;第二,考虑企业存在异质性融资摩擦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面临的融资摩擦越小,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的挤出效应越明显;第三,采用动态面板方法估计控制内生性以及删除异常样本点后,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的影响存在挤出效应的结论依然稳健。以上结论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通过政府阶段性加杠杆,可以有效支持企业逐步去杠杆,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公衍磊  
委托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虹吸效应",影响了整体经济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手工收集的2007—2015年间中国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企业发布的委托贷款公告中披露的交易数据以及各个地级市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房价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委托贷款类金融业务的影响以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提高了当地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委托贷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负相关,而借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正相关。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房价上升—企业收益率下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增加"构成房价影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一条传导路径。房价上涨期间,投资性房地产资产较多的企业发放了更多的委托贷款,而且委托贷款更多地流向了房地产企业。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认识实业、房地产、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影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