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66)
- 2023(16263)
- 2022(13217)
- 2021(12273)
- 2020(10514)
- 2019(23607)
- 2018(23239)
- 2017(45292)
- 2016(23653)
- 2015(26192)
- 2014(26004)
- 2013(25256)
- 2012(22649)
- 2011(19623)
- 2010(19673)
- 2009(18561)
- 2008(17668)
- 2007(15600)
- 2006(13245)
- 2005(11877)
- 学科
- 济(99620)
- 经济(99506)
- 业(96583)
- 企(88144)
- 企业(88144)
- 管理(86057)
- 方法(44855)
- 财(36380)
- 数学(36323)
- 数学方法(35927)
- 业经(31720)
- 农(30314)
- 融(27954)
- 金融(27947)
- 务(27854)
- 财务(27795)
- 财务管理(27748)
- 中国(27692)
- 企业财务(26298)
- 银(26006)
- 银行(25990)
- 行(24863)
- 制(23977)
- 农业(21735)
- 技术(19147)
- 理论(18535)
- 体(18370)
- 地方(17453)
- 策(16362)
- 和(16134)
- 机构
- 学院(322503)
- 大学(315101)
- 济(137816)
- 经济(135186)
- 管理(134205)
- 理学(115171)
- 理学院(114213)
- 管理学(112582)
- 管理学院(111987)
- 研究(94938)
- 中国(84987)
- 财(69793)
- 京(63614)
- 财经(54949)
- 科学(52669)
- 农(50362)
- 经(50099)
- 中心(49091)
- 江(48839)
- 所(44464)
- 业大(43955)
- 经济学(42528)
- 财经大学(40959)
- 研究所(39715)
- 农业(39251)
- 北京(38793)
- 经济学院(38677)
- 州(38665)
- 商学(37812)
- 商学院(37479)
- 基金
- 项目(214823)
- 科学(172712)
- 研究(160963)
- 基金(159571)
- 家(136166)
- 国家(134948)
- 科学基金(120180)
- 社会(105547)
- 社会科(100383)
- 社会科学(100360)
- 省(84683)
- 基金项目(84435)
- 自然(76547)
- 自然科(74935)
- 自然科学(74918)
- 教育(73876)
- 自然科学基金(73644)
- 划(69121)
- 编号(64452)
- 资助(64377)
- 成果(50364)
- 部(48310)
- 创(48302)
- 重点(47266)
- 发(45562)
- 创新(44410)
- 国家社会(44309)
- 课题(43271)
- 业(43246)
- 制(42970)
- 期刊
- 济(149977)
- 经济(149977)
- 研究(92665)
- 财(61463)
- 中国(60313)
- 管理(53631)
- 融(47785)
- 金融(47785)
- 农(46411)
- 学报(40933)
- 科学(40257)
- 大学(33521)
- 学学(32297)
- 技术(30786)
- 农业(30516)
- 财经(27986)
- 教育(26673)
- 业经(26599)
- 经(24093)
- 经济研究(23497)
- 财会(19607)
- 问题(19093)
- 业(17826)
- 技术经济(17441)
- 会计(16558)
- 理论(16045)
- 现代(15691)
- 商业(15099)
- 统计(14711)
- 版(14546)
共检索到482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许桂华 谭春枝
本文基于实体与非实体企业间信贷配置的视角对房价上涨影响实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促使实体企业信贷资源配置相对减少,非实体企业信贷资源配置相对增加;房价上涨显著抬高了实体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但对非实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并确定;进一步,利用Sobel-Goodman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证实了房价上涨促使信贷资源过多向非实体企业倾斜是造成实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本文丰富了房价波动与企业投融资的相关研究,对于我们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微观传导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安磊 沈悦 徐妍
本文从房地产市场挤占信贷资源的视角切入,实证检验了房价持续上涨对实体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限购、限贷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1)房价上涨对实体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挤出"作用,抑制了实体企业债务融资;(2)房价影响实体企业债务融资的中介渠道为,房价持续上涨促使信贷资金迅速以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开发投资贷款的形式往房地产市场聚集,挤占了信贷资源,对实体企业债务融资形成"挤出"效应;(3)"涉房"决策对房价与实体企业债务融资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涉房"企业面临的挤出效应小于未"涉房"企业;(4)房价上涨对实体企业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在产能过剩行业更为明显;(5)限购、限贷政策对房价与实体企业债务融资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控作用,有助于减小房价上涨对实体企业债务融资产生的挤出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士杰 董纪昌 董志 李秀婷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实体经济部分行业,特别是产业链下游行业的投资低迷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利用上市企业数据,从产业链视角揭示了房价上涨对实体企业投资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实体企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其影响程度与企业所处行业的产业链位置有关,引起上下游行业间的投资失衡。2010年以前,房价上涨对产业链上游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较强,2010年后,对下游企业的挤出效应较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的所有制结构差异放大了房价上涨对企业投资的差异化挤出效应,而房地产调控政策能部分消减挤出效应。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证实了房价上涨是实体经济投资行为异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为政府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升实体经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实体企业 房价 产业链 挤出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华夏 马树才 韩云虹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线性和非线性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如何影响实体企业信贷融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对实体企业信贷融资形成挤出效应,且挤出效应具有企业规模异质性和所有制异质性。线性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对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大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加入二次项和面板门槛模型的非线性影响检验结果再次验证了上述结论,其中与大型企业信贷融资的挤出效应具有门槛效应不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为线性挤出,无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小均产生挤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树才 华夏 韩云虹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企业信贷融资的挤出效应,并利用多重中介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挤出实体企业信贷融资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企业信贷融资具有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具有显著的企业规模异质性和所有制异质性特征。政府干预与土地财政对挤出效应具有助推作用。公共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是地方政府债务挤出实体企业信贷融资的两个重要路径,但更大程度上归因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本身的直接挤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永强 张志远
去杠杆是保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考察去杠杆对实体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对于及时调整去杠杆的工作方向和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发现,实体企业在降低杠杆率后会增持金融资产,且这一增持效应主要体现在金融结构偏向于银行主导的地区。然而,实现去杠杆的企业在增持金融资产后,经营风险随之上升,这种经营风险上升的后果主要体现在金融结构偏向于市场主导的地区。此外,去杠杆导致金融资产配置增加的作用在资产周转率较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要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机结合,并及时监测防范去杠杆可能带来的实体企业金融化风险。
关键词:
去杠杆 金融资产 金融结构 经营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凯 梁鹏 王秀丽 彭雯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社会主体平等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金融投资回报率较高和影子银行规模较大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较强,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投资回报率和缩小影子银行规模的渠道缓解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东部地区以及非高科技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从经济后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金融化所引发的经营风险。本文的研究拓展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金融化的研究领域,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慕亚宇 胡奕明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长期和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对其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类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转型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却抑制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类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通过增加企业银行贷款、债券发行以及降低融资约束等中介渠道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而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可以通过增加企业风险及融资约束程度的中介渠道来抑制企业转型升级。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企业金融类长期股权投资对转型升级的积极影响,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显著,而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弱;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对转型升级的负面影响,在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督较强的企业中更弱。由于企业持有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动机和影响不同,政府部门应根据实体企业持有的具体金融资产类型对其进行监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浩 李锐
本文采用2012~201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关联诱发僵尸化风险的效应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具体而言:银行关联通过影响信贷资源获取诱发企业僵尸化风险;但非银行金融关联以债券融资作为渠道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企业同时具有政治关联和银行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正向交互影响,但政治关联与非银行金融关联的交互影响不确定。因此,为防范企业僵尸化风险,应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完善金融体制,并进一步打破预算软约束和债务刚性兑付预期,以缓解企业政治关联对金融资源配置的负面干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勇 王婷
高层管理者是公司的核心和灵魂,现有研究表明管理者个人特质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尚未揭示高管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文章以我国2007—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非CEO高管独立性作为切入点,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视角,探讨非CEO高管的内部治理效应对企业资产组合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非CEO高管并非总是能够发挥内部治理效应,非CEO高管的独立性水平与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对二者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从作用机制可以发现,当非CEO高管的独立性水平低于阈值时,非CEO高管的“自利性动机”促使企业持有更多的金融资产以提升个人收益;当非CEO高管的独立性水平高于阈值时,非CEO高管将更加关注企业发展和个人职业前景,从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的短视行为。研究结论对丰富企业金融化及管理层内部治理的相关文献及推动企业优化上市公司管理层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军 于晓宇 郑吉锋 周亚虹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微观表现形式,其经济效应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议题。本文采用2007—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从成本加成分布的视角研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显著影响成本加成水平及其分布状态,金融资产投资份额的上升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加成,而且扩大了成本加成分布离散度,进而加剧行业资源错配。从机制看,金融化主要通过弱化产品市场竞争和延缓低成本加成企业退出市场两种渠道降低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为评估企业“脱实向虚”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证据,对于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成本加成分布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黎精明 陈珂 张宏
本文围绕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产权性质下相关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实体企业仍在专注发展主业,并不存在普遍的过度金融化现象;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主要是出于资金储备动机,这对其债务期限结构中长期债务占比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对金融化的敏感程度更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磊
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高端制造业为样本,实证研究金融资产配置对实体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资产配置对实体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倒“U”型非线性影响,且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资产配置对实体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衰退期企业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是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实体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瑞平 李喆赟 闫雪菲 袁文昱
在商品运营的基础上努力开展资本运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提高盈余持续性是实现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开展资本运营,服务好商品运营,是当前实现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的重要问题。采用2013—2018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公司和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金融资产配置及其结构对于实体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资产配置总额越大,实体企业盈余持续性越差。但持有长期股权投资占比越高,实体企业盈余持续性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应于持续性的增强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表明,要实现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应当适当限制金融资产配置,努力提高能够直接服务商品运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比重,这对于国有实体企业尤为重要。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侯德帅 王瑶
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依赖于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资源错配依然是我国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我国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的时代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实体企业资源配置行为的特征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抑制企业过度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通过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引入境外成熟的价值投资者,降低了A股市场的投机性,从而对企业过度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抑制效应;同时,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抑制治理水平较低及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公司的金融资产配置扭曲问题。经拓展性研究发现,这一结论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及地区差异制约。进一步研究认为资本市场开放还会促使企业增加实体产业资产配置及创新资源配置,从而整体上优化了企业资产配置结构。本文从理论上拓展了资本市场开放这一市场化机制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方面的经济后果及作用机理,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港通 金融资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