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0)
- 2023(8392)
- 2022(7288)
- 2021(6684)
- 2020(6017)
- 2019(13997)
- 2018(13880)
- 2017(28918)
- 2016(15439)
- 2015(17965)
- 2014(18139)
- 2013(18436)
- 2012(17582)
- 2011(16068)
- 2010(16137)
- 2009(15290)
- 2008(15481)
- 2007(14082)
- 2006(12203)
- 2005(11045)
- 学科
- 济(76871)
- 经济(76772)
- 管理(46308)
- 业(44551)
- 方法(39925)
- 数学(36759)
- 数学方法(36561)
- 企(34191)
- 企业(34191)
- 财(20586)
- 中国(19548)
- 农(19453)
- 贸(15290)
- 贸易(15286)
- 易(14876)
- 制(14563)
- 业经(12944)
- 农业(12547)
- 银(12503)
- 银行(12480)
- 务(12157)
- 学(12148)
- 财务(12141)
- 财务管理(12104)
- 地方(11977)
- 行(11895)
- 融(11729)
- 金融(11727)
- 企业财务(11533)
- 环境(9918)
- 机构
- 大学(241049)
- 学院(238413)
- 济(107469)
- 经济(105465)
- 管理(93874)
- 理学(81170)
- 理学院(80361)
- 管理学(79332)
- 管理学院(78878)
- 研究(76303)
- 中国(59247)
- 财(52224)
- 京(49257)
- 科学(43600)
- 财经(42344)
- 经(38512)
- 所(38432)
- 农(37759)
- 中心(35804)
- 经济学(35285)
- 研究所(34520)
- 江(34447)
- 业大(33406)
- 经济学院(32532)
- 财经大学(31626)
- 北京(31191)
- 农业(30072)
- 范(28787)
- 师范(28526)
- 州(27271)
- 基金
- 项目(152326)
- 科学(120511)
- 基金(113169)
- 研究(111035)
- 家(97269)
- 国家(96508)
- 科学基金(82817)
- 社会(73069)
- 社会科(69522)
- 社会科学(69504)
- 基金项目(60003)
- 省(57596)
- 自然(52196)
- 教育(51659)
- 自然科(50991)
- 自然科学(50975)
- 自然科学基金(50125)
- 划(48868)
- 资助(47717)
- 编号(44604)
- 成果(36225)
- 部(36175)
- 重点(33837)
- 发(32215)
- 教育部(31484)
- 创(31086)
- 国家社会(30769)
- 人文(30473)
- 课题(29876)
- 科研(29608)
共检索到343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斌 高波
从一个社会整体来看,房价上涨一方面可以给拥有住房的家庭带来财富效应,增加其家庭福利;但另一方面,又给没有住房的家庭增加购房负担,带来预算约束效应,造成家庭福利损失。因此,房价上涨对居民总福利的影响,关键是看财富效应和预算约束效应孰大孰小。实证研究表明,1999-2006年我国房价上涨造成城镇居民户均福利净损失为216元/年,占同期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2.24%。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森 陈静
健全的市场应该可以有效调节房地产市场、稳定住房价格,其中利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而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价格信号的扭曲,即利率管制政策导致央行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来维持既定的利率水平,而偏低的利率水平刺激了住房的投资、投机需求,进而推动房价长期持续上涨。采用2006年到2013年货币供给量与房价的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计量分析可以验证这一理论解释。因此,本文认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是稳定我国房价的治本之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风 刘建江 齐祥芹
文章结合住房的双重属性及其对应的双重效应图形走势,理论分析发现房价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若房价上涨较为平稳,对消费的影响为财富效应,反之上涨过快,财富效应转为挤出效应,抑制消费增长。并结合实证分析,将住房双重属性纳入消费者最优选择模型中,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得出与理论分析一致结论。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幅度低于门槛值9.62%时,总体表现为财富效应,且效应大小随房价上涨呈倒U形曲线特征;若房价涨幅高于门槛值,呈现出挤出效应,且随房价进一步攀升更加明显。结合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形,不难发现,要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风 刘建江 齐祥芹
文章结合住房的双重属性及其对应的双重效应图形走势,理论分析发现房价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若房价上涨较为平稳,对消费的影响为财富效应,反之上涨过快,财富效应转为挤出效应,抑制消费增长。并结合实证分析,将住房双重属性纳入消费者最优选择模型中,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得出与理论分析一致结论。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幅度低于门槛值9.62%时,总体表现为财富效应,且效应大小随房价上涨呈倒U形曲线特征;若房价涨幅高于门槛值,呈现出挤出效应,且随房价进一步攀升更加明显。结合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形,不难发现,要发挥房地产对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应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民春 冯钟
利用面板门槛模型,以房价收入比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房价对人口城市化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房价对人口城市化存在门槛效应;房价收入比的门槛值为0.115;当房价收入比小于0.115时,房价上涨对人口城市化没有显著影响;当房价收入比大于0.115时,房价上涨会阻碍人口城市化进程。2012-2014年,我国大部分省份的房价收入比都小于0.115(其中四川和江苏的房价收入比在2012年超过门槛值,在2013年和2014年低于门槛值),房价上涨没有阻碍当地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的
关键词:
房价 人口城市化 门槛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民春 冯钟
利用面板门槛模型,以房价收入比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房价对人口城市化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房价对人口城市化存在门槛效应;房价收入比的门槛值为0.115;当房价收入比小于0.115时,房价上涨对人口城市化没有显著影响;当房价收入比大于0.115时,房价上涨会阻碍人口城市化进程。2012-2014年,我国大部分省份的房价收入比都小于0.115(其中四川和江苏的房价收入比在2012年超过门槛值,在2013年和2014年低于门槛值),房价上涨没有阻碍当地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的房价收入比在2012-2014年均超过了0.115,房价上涨阻碍了当地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
房价 人口城市化 门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超 康健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的实际人均人力资本数据,以系统GMM和差分GMM方法分析了房价上涨对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显示,地区房价水平较低时,房价上涨会显著提高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而地区房价水平较高时,房价继续上涨则会降低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主要实证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提高能够显著提升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但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额增加没能显著提高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最后文章针对政府管控房价、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人力资本 系统GMM 区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超 康健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的实际人均人力资本数据,以系统GMM和差分GMM方法分析了房价上涨对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显示,地区房价水平较低时,房价上涨会显著提高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而地区房价水平较高时,房价继续上涨则会降低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主要实证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提高能够显著提升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但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额增加没能显著提高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最后文章针对政府管控房价、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人力资本 系统GMM 区域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风 刘建江 陈先意
本文以住房双重属性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发现房价上涨对消费的影响会因居民对住房属性的侧重不同产生差异,若侧重其投资品属性,最终影响会是挤出效应,抑制消费。本文根据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差异以及住房属性的不同侧重,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价上涨存在明显挤出效应,且地区性差异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挤出效应影响的广泛性,不仅直接挤出消费支出,还可作用于消费的其余影响因素间接抑制消费。因此,要减缓这种挤出效应,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要注重住房的消费品属性,合理调控房价上涨幅度,而且还需出台相关措施,例如缩小收入差距、降低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和努力摆脱土地财政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小鹰
通过引入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分析了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预防性储蓄效应这一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房价上涨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换言之,房价上涨通过不确定性因素和流动性约束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最终会使居民消费下降,短期内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影响系数要小于其长期影响系数。
关键词:
房价 居民消费 作用机制 预防性储蓄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袁冬梅 刘建江
我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房价上涨在增加居民财富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通过预算约束效应、替代效应、预防性储蓄等渠道产生抑制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房价上涨的挤出效应成为制约当前消费的重要因素。房价与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使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房价变化,不但要注重发挥财富效应,也要注重减轻挤出效应对消费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房价 消费 财富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颜建晔 张超 祝伟
理论分析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房价上涨具有财富效应,而家庭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会降低房产的财富效应。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上述理论预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控制房产交易影响建立面板数据以清晰地刻画房产的财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显著降低了房产的财富效应,在控制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的影响后,房产的财富效应显著存在。有房家庭由于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的存在,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被明显抑制,其消费支出上升幅度有限。与此同时,房价上涨会显著增加无房家庭的购房压力,可能产生明显的消费挤出。
关键词:
房价上涨 遗产动机 家庭消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作鹏 葛扬 贾春梅
房价持续上涨对江苏各区域居民消费均产生了挤出作用,但是挤出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苏中地区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最大;苏南地区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居中;苏北地区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最小。造成三大区域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房价压力不同、居民住房自有率不同,边际消费倾向不同以及房地产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因此,为了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分类调控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先租后买"观念等。
关键词:
房价 居民消费 区域差异 住房自有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琪 江民星 戴玲
消费升级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住房销售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08-2017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门槛机制下,住房销售价格上涨并不一定会抑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且在不同经济区间呈现不同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地方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当地所处的门槛阶段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西亮 梁文泉 李实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不能解释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上升,相反,各产权类型的居民储蓄率与房价上涨之间具有负向关系。对于租房家庭,房价上涨显著降低其储蓄率,没有发现"为购房而储蓄"的现实动机。对于有房家庭,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储蓄率,而不会影响仅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储蓄率。商品房家庭储蓄率对房价变动的反应更敏感。
关键词:
房价 居民储蓄率 CHI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