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9)
2023(4668)
2022(3743)
2021(3442)
2020(2913)
2019(6293)
2018(5984)
2017(12027)
2016(6347)
2015(6638)
2014(6720)
2013(6720)
2012(6149)
2011(5577)
2010(5426)
2009(4748)
2008(4906)
2007(4417)
2006(3583)
2005(3341)
作者
(18819)
(15963)
(15600)
(15276)
(10120)
(7708)
(6936)
(6000)
(5973)
(5737)
(5489)
(5272)
(5197)
(5078)
(4976)
(4839)
(4681)
(4623)
(4580)
(4519)
(3968)
(3806)
(3802)
(3728)
(3586)
(3523)
(3481)
(3318)
(3318)
(3185)
学科
(30502)
经济(30472)
管理(19800)
(17287)
(13938)
企业(13938)
方法(13698)
数学(12502)
数学方法(12399)
(8068)
中国(6272)
(5704)
(5642)
(5581)
(5380)
银行(5373)
地产(5329)
(5329)
房地(5329)
房地产(5329)
(5174)
财务(5158)
财务管理(5144)
(5130)
金融(5130)
(5126)
企业财务(5011)
业经(4659)
(4525)
贸易(4523)
机构
大学(91343)
学院(90466)
(39817)
经济(39110)
管理(34226)
研究(31023)
理学(30059)
理学院(29720)
管理学(29189)
管理学院(29017)
中国(23744)
(19826)
科学(19115)
(18107)
(16782)
财经(16491)
(15793)
(15302)
中心(14757)
研究所(14541)
业大(14382)
经济学(13941)
农业(13344)
(12892)
经济学院(12888)
财经大学(12810)
(11270)
北京(10892)
商学(10413)
商学院(10296)
基金
项目(65225)
科学(52136)
基金(50439)
(45451)
国家(45143)
研究(43441)
科学基金(38726)
社会(30059)
社会科(28811)
社会科学(28805)
基金项目(26649)
自然(25880)
自然科(25380)
自然科学(25369)
自然科学基金(24958)
(24057)
资助(20836)
(20765)
教育(19700)
(15047)
编号(14736)
重点(14691)
国家社会(13703)
(13525)
科研(13003)
(12978)
教育部(12950)
(12788)
创新(12767)
计划(12364)
期刊
(37565)
经济(37565)
研究(25704)
学报(17758)
(15643)
科学(14955)
中国(14631)
(14287)
大学(13216)
学学(12892)
管理(11845)
(11508)
金融(11508)
农业(9539)
财经(8640)
(7477)
经济研究(7315)
技术(5782)
(5210)
业经(5147)
问题(5109)
理论(5007)
教育(4994)
业大(4643)
(4613)
统计(4598)
实践(4497)
(4497)
(4398)
(4317)
共检索到127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策  周博  
居民预防性储蓄过高导致的消费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模型,说明收入、房价的不确定性及其交互效应(客观因素)以及居民对于不确定性的敏感程度(主观因素)是预防性储蓄的来源。同时,由于一个地区的房价会对周围地区产生涟漪效应,本文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这种涟漪效应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以交互效应为表现形式的房价波动能显著推高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房价波动产生的涟漪效应使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原有基础上增强了52%左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小鹰  
通过引入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分析了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预防性储蓄效应这一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房价上涨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换言之,房价上涨通过不确定性因素和流动性约束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最终会使居民消费下降,短期内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影响系数要小于其长期影响系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博  
本文基于双风险来源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揭示出收入、房价的不确定性及其相对谨慎系数共同引致了预防性储蓄。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对房价的反应是敏感的,相应的谨慎系数达到了2.69,样本期内预防性储蓄与当期消费支出之比的平均数为4.5%,且在近几年呈现出递减趋势。最后,从构建稳定房价的长效机制、地区间差异化调控以及发挥相对谨慎系数的乘数作用等方面对政策启示进行了阐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施建淮  朱海婷  
中国居民储蓄的超常增长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居民储蓄动机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普遍的看法是 ,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 ,推导出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函数的显式解和衡量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 ;然后用我国 3 5个大中城市1 999— 2 0 0 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发现 3 5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 ,但预防性动机并非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强。在对该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学军  吴冲锋  
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可以减少经济个体面临的风险而影响个体的消费和投资(储蓄)的选择,对个体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产生挤出效应,增加消费。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两期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这种挤出效应。从宏观效果上看,大范围的社会医疗保险计划有助于缓解目前对中国高储蓄的担忧,这种制度性的规避风险安排比预防性储蓄的自我融资方式能提升整体的社会福利效果。本文最后就此对中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臧旭恒  朱春燕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LC/PIH)一直是近年来研究储蓄的主要理论框架。目前这一理论正被一种称为预防性储蓄的理论(The Theory of Precautionary Saving)所修改和补充。LC/PIH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为最大化其效用,家庭会在其生命周期内熨平其消费量。因此,他们在退休前以储蓄抵补将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春燕  臧旭恒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 (LC/PIH)一直是研究储蓄行为 (消费行为 )的主要理论框架。近年来这一理论框架正被一种称为预防性储蓄的理论所修改和补充。本文评述了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并以该理论的核心———即对导致预防性储蓄的收入不确定性的测量为主线 ,阐述了该理论的主要模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评介了一种利用风险厌恶理论测度不确定性的方法。预防性储蓄存在与否 ?大多数研究者给予了肯定答案。有争议的是其在储蓄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文中没有就此给出结论 ,而只是指出研究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震  张安全  
预防性储蓄是不是引起中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提出一个以家庭为决策单位的最优预防性储蓄动态模型,首次利用2005~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由于收入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预防性储蓄至少能够解释城乡居民人均金融财产积累的20%到30%左右,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财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香俊  杭斌  
本文对西方预防性储蓄研究文献中预防性储蓄重要性的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和比较,对其在中国的应用和适用性也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讨论,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孟昕  黄少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周浩明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茜茜  
中国储蓄的超常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基于理性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假设,推导出衡量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新公式。随后,运用30个省际地区1992~2009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不同省份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定义了预防性储蓄的概念,并在自适应预期和持久收入假说的框架下,估计了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在1 997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后,本文又在短期动态消费函数(ECM )中引入了代表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解释变量,对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做出了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1 997年以来,农村服务项目费用飞涨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下滑是农户预防性储蓄骤然增加、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其中,由于教育、医疗支出关系到农户的长远利益,其价格上涨对消费的负影响远远大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负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世方  
作为一国经济外部均衡的集中体现,经常项目反映了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对经常项目的解释也就是对储蓄投资差额的解释。由于储蓄本质上是居民跨期选择的结果,故根据跨期选择理论研究储蓄动机是理解经常项目的重要环节。笔者基于消费者跨期最优分析,建立了包含预防性储蓄变量的经常项目现值模型。模型将经常项目形成分解为预防性储蓄、平滑消费、倾斜消费和新息四个来源。来自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尽管预防性储蓄对经常项目的贡献在不同的风险规避量下和不同的年度会有较大差别,但在5%的利率假设下,这一指标基本集中在30%~50%,这表明预防性储蓄是中国经常项目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绍杰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城市的就业制度和福利制度改革使得城市居民在收入和支出上面临显著的不确定性。根据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不确定性使得居民消费趋于谨慎,从而提高家庭储蓄率。本文利用中国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构造合成面板数据,检验中国城市家庭是否具有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市家庭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第二,1988~1995年比1996~2003年预防性储蓄动机更强;第三,年老组群相对于年轻组群具有更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