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83)
2023(4943)
2022(3922)
2021(3857)
2020(3303)
2019(7317)
2018(6984)
2017(13451)
2016(7432)
2015(8070)
2014(8257)
2013(8374)
2012(7716)
2011(6533)
2010(6471)
2009(5750)
2008(6181)
2007(5275)
2006(4295)
2005(3849)
作者
(20522)
(17327)
(16969)
(16542)
(10961)
(8254)
(7786)
(6575)
(6437)
(6322)
(5967)
(5766)
(5571)
(5513)
(5415)
(5241)
(5072)
(4975)
(4926)
(4768)
(4300)
(4085)
(4054)
(3984)
(3975)
(3900)
(3779)
(3704)
(3527)
(3508)
学科
(31680)
经济(31646)
管理(27170)
(24949)
(22753)
(19247)
企业(19247)
方法(14532)
数学(13226)
数学方法(13110)
财政(11988)
(10717)
财务(10711)
财务管理(10665)
企业财务(10300)
(9538)
中国(8809)
(7860)
(6675)
(6079)
地方(5691)
(5486)
(5340)
银行(5331)
地产(5328)
(5328)
房地(5328)
房地产(5328)
收入(5222)
(5031)
机构
大学(100418)
学院(99653)
(42254)
经济(41461)
管理(36956)
研究(33860)
理学(32119)
理学院(31750)
管理学(31233)
管理学院(31030)
(30690)
中国(26013)
科学(20896)
财经(20540)
(20114)
(18784)
(17711)
(16627)
研究所(15736)
中心(15454)
财经大学(15343)
经济学(14574)
(14450)
业大(14432)
经济学院(13336)
农业(13105)
北京(12401)
(12131)
(11543)
(11153)
基金
项目(68050)
科学(53804)
基金(51714)
研究(46656)
(45897)
国家(45562)
科学基金(38971)
社会(31278)
社会科(29855)
社会科学(29845)
基金项目(27208)
自然(25755)
(25412)
自然科(25234)
自然科学(25228)
自然科学基金(24780)
资助(21839)
教育(21563)
(21556)
编号(16613)
(15769)
重点(15407)
(14591)
(13981)
国家社会(13881)
成果(13831)
教育部(13612)
科研(13557)
(13264)
创新(13178)
期刊
(42249)
经济(42249)
研究(31629)
(29623)
中国(18894)
学报(18353)
科学(15144)
(14036)
大学(13856)
学学(13474)
管理(12688)
财经(11131)
(10524)
金融(10524)
(9494)
农业(9363)
经济研究(8356)
财会(7321)
(7032)
财政(7032)
会计(7015)
教育(6360)
技术(6193)
问题(5644)
(5503)
业经(5071)
统计(5038)
(5008)
通讯(4877)
理论(4865)
共检索到149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静  崔光灿  张传勇  
为了深入理解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及房价上涨对社会流动的影响,文章基于CHNS1989–2011年共8次城镇家庭纵向调查数据,首次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财产的流动性趋势及结构进行了动态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从趋势上来看,房改以来,城镇居民住房财产的水平流动性伴随着房价上涨而迅速增强,但住房财产的位置流动性却在降低,位置互换程度变弱,处于中等偏高以上的家庭位置更加固化。从结构上来看,房改前,一般技术人员、国企和集体企业、中年组的住房财产位置向上流动性强;房改后,处于顶层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管住房财产位置固化,国企以及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静  崔光灿  张传勇  
为了深入理解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及房价上涨对社会流动的影响,文章基于CHNS1989–2011年共8次城镇家庭纵向调查数据,首次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财产的流动性趋势及结构进行了动态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从趋势上来看,房改以来,城镇居民住房财产的水平流动性伴随着房价上涨而迅速增强,但住房财产的位置流动性却在降低,位置互换程度变弱,处于中等偏高以上的家庭位置更加固化。从结构上来看,房改前,一般技术人员、国企和集体企业、中年组的住房财产位置向上流动性强;房改后,处于顶层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管住房财产位置固化,国企以及政府和事业单位员工的位置向上流动性强。这一研究丰富了社会流动性的相关文献,对于如何提高居民福利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宁光杰  
本文分析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年、1993年和2004年、2006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住房改革过程中,由于政策不统一、改革不稳步,住房的分配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公平。劳动者获得住房的产权形式不同,住房价值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会影响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水平差异。改革后房地产市场上房价的过快增长又将这种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论文强调不完善的、过快的住房市场化改革是造成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廉永辉  张琳  
借鉴流动性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本文探讨了房地产流动性对房价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融资流动性上升导致房屋需求方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市场流动性上升则提高了拥有房屋的效用水平,二者均能促使房价上涨。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资产证券化发展水平作为房地产流动性的代理变量,使用10个OECD国家1994—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房地产流动性对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基础货币供给、私人信贷、实际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和收入水平、人口抚养比、城市化率等结构性因素后,房地产流动性较为稳健地提高了各国房价水平。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华东  周亚虹  
许多人认为收入差距是我国近年房价迅猛上涨的幕后推手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同质性住房市场模型考察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收入差距通过"消费效应"和"投机效应"两方面对房价产生影响。前者直接减少了住房需求从而降低房价,是一种"直接效应";后者使得高收入者具有相应的投机能力,增加了住房需求从而抬高房价,是一种"间接效应"。收入差距对房价影响的"总效应"取决于这两种效应大小比较。建立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11年数据基础上的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并未推动房价上涨,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实证分析是可靠的。此外,我们还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公众会觉得买不起住房,从而产生收入差距扩大推高了房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灿煌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向量回归(VAR)模型,采用1991-2004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城市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定量揭示了住房价格上涨对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永红  陈奡楠  张彬  
文章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城市房价上涨及区域性房价差异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房价具有"门槛"效应,城市房价的上涨促进了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集聚而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呈高技能偏向型特点;同时,房价上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房价具有"门槛"效应,但中部地区房价上涨引致了劳动力"极化"——即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聚集,劳动力质量向两端偏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玉屏  周建军  尚晓彤  
从房价上涨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现实状况出发,探讨房价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内在联系。在地区之间原始资本积累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而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房价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加剧作用。以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为主要解释变量,利用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POLS、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检验了房价上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随后,通过Moran’s I指数对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进行了测度;最后,引入SAR模型和SEM模型,对地区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认为,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效应,而房价上升将加剧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忠义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出现了一个矛盾现象:房价快速上涨的同时出现了住房大量空置现象。虽然政府多次调控,但效果不明显。本文从住房商品的投资属性和消费属性出发,深入剖析了住房商品的价格特性,提出了消费性住房的概念,并探讨了建立消费性住房的途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建江  罗双成  
本文将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流动纳入统一框架中,研究房价上涨如何作用于制造业升级。利用2003—2016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控制内生性问题情况下,本文采用系统GMM检验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从边际效应来看,房价增长率增加一个标准差(0.09),将导致制造业高度化指标下降0.14,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升级的抑制作用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进而抑制制造业升级。由于推力和拉力的作用,房价上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不确定。本文为制造业创新升级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宋元杰  何婧  
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面板数据,研究房价表现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京津冀地区房价以上涨趋势为主,且房价上涨扩大收入差距程度,但是房价上涨结合有房群体和就业人群数量的增加,可改善收入差距状态,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建议政府多措并举,通过增加就业人群,合理增加有房群体数量,发挥房价上涨的正向作用机制,推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改善收入差距状态,助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嘉毅  
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特征,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综合采用混合回归(POLS)、固定效应(FE)、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检验了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地区经济发展会削弱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转型特征变量在房价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调节作用有差异,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表现为房价上涨会引发城乡收入上涨速度失衡,从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钱津  
本文认为,国家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不等于不允许房价上涨。治理当前房价过快上涨可采取三项治本措施:一是迅速恢复股票市场的保值功能,以此扭转房地产市场成为投资市场的市场错位;二是积极而果断地开征房屋财产税,以有效制止过度的住房消费需求;三是要求中央企业全部退出房地产市场,即必须通过立法建立公营企业制度,不允许公营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性领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罗尚忠  
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各个国家都认识到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在各方面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但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成效仍然使我们感到个人和组织的潜力发挥不足。这里从房价上涨来谈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宗明  
本文认为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是中国房价上涨和居民消费下降的重要制度性因素。首先,我们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获得了这一观点的经验证据,在控制了货币增长(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可以发现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对房价上涨和消费下降有显著的影响。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财政分权和房价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机制上确认了财政分权对于房价上涨和消费下降的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