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3)
2023(12415)
2022(10388)
2021(9759)
2020(7822)
2019(18046)
2018(17638)
2017(33087)
2016(17761)
2015(20387)
2014(20118)
2013(20192)
2012(19107)
2011(17327)
2010(17547)
2009(15880)
2008(16078)
2007(13895)
2006(12591)
2005(11594)
作者
(50489)
(42117)
(41937)
(40230)
(26956)
(20054)
(18927)
(16342)
(16206)
(15130)
(14610)
(14196)
(13549)
(13534)
(13350)
(12896)
(12415)
(12194)
(12007)
(12001)
(10654)
(10288)
(10090)
(9661)
(9493)
(9418)
(9329)
(9205)
(8407)
(8373)
学科
(85415)
经济(85333)
管理(47804)
(42634)
(31556)
企业(31556)
中国(31105)
(26966)
方法(26434)
地方(23981)
数学(23379)
数学方法(23240)
(22534)
业经(16729)
(16033)
(15973)
(15904)
贸易(15887)
(15378)
农业(14645)
(13870)
银行(13856)
(13826)
(13424)
财政(13358)
(13134)
金融(13133)
环境(12816)
地方经济(12065)
(11800)
机构
学院(249985)
大学(248425)
(110253)
经济(108020)
研究(96705)
管理(89292)
中国(76476)
理学(74630)
理学院(73627)
管理学(72587)
管理学院(72107)
科学(56863)
(56699)
(55819)
(49298)
研究所(44152)
中心(43026)
财经(41076)
(39841)
(38549)
(37397)
北京(36429)
经济学(35492)
(35403)
(34967)
师范(34661)
业大(32837)
经济学院(31893)
农业(30849)
(30479)
基金
项目(160133)
科学(126322)
研究(119323)
基金(115820)
(101312)
国家(100505)
科学基金(85095)
社会(77356)
社会科(73490)
社会科学(73471)
基金项目(60905)
(60610)
教育(53451)
自然(52136)
(52062)
自然科(50919)
自然科学(50909)
自然科学基金(49941)
编号(47252)
资助(47045)
(40438)
成果(39049)
重点(37115)
(36024)
课题(34471)
国家社会(33101)
(33044)
发展(32934)
(32416)
中国(31376)
期刊
(130957)
经济(130957)
研究(85995)
中国(60972)
(45607)
(37504)
科学(35924)
学报(35357)
管理(33870)
教育(28475)
大学(27387)
(26645)
金融(26645)
农业(25830)
学学(25690)
经济研究(22690)
财经(20937)
技术(20529)
业经(20500)
问题(18368)
(18258)
(14821)
(14663)
世界(14086)
资源(13007)
国际(13000)
(11717)
现代(11689)
技术经济(11445)
商业(10970)
共检索到405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邓宏图  
不断高企的房价和"高烧不退"的土地财政构成了中国式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系统构建了房价、土地财政与城市集聚特征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中国282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鉴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和行业间工作转换成本的广泛存在,房价通过扩散机制主要对低端劳动者产生强有力的挤压,引发产业由低端行业向高端行业集聚的结构演变,进而与城市多样化特征呈"倒U"型;在财政分权和增长竞赛的双重激励下,土地财政扩张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偏向性配置进一步激化产业结构刚性,抑制城市向多样化发展。深入而言,工业化进程决定了房价上涨主要诱发制造业内部的"U型"梯度升级。市场导向的房价扩散力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黎娜  千慧雄  
土地财政作为当前社会各界聚焦的热点问题,饱受来自多方的问责。鉴于土地存量的有限性,体制外获取土地财政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而土地财政对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又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将土地财政由体制外转入体制内刻不容缓。这一改革在理论上要解决定性和定量两个问题,即征税的合理性及税率。本文以城市集聚力为标准进行的研究表明:通过土地财政的征税方式可以提高城市集聚力,即具有合理性;存在一个最优的税率,使得城市的集聚力达到最大;这一最优税率与消费者工业品支出占总支出的份额、住房边际成本增速、贸易成本正相关,与工业品消费替代弹性负相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曾龙  李燕凌  刘远风  
土地资源配置是地方政府引导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利用中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以低地价、协议出让方式为主的粗放型土地资源配置行为对产业集聚特征的影响,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协议出让方式的建设用地出让比重越高,其产业集聚发展的多样化程度越低,且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集聚多样化发展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化、时间段以及行政层级的差异性;同时,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出让政策和优化土地出让结构以促进中国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冉启英  朱为利  任思雨  
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并用熵值法测度出中国270个地级市2006—2018年高质量发展指标,分析了财政分权、金融集聚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构建动态SYS-GMM实证检验两者及其交互项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探讨其对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冲击效应,进一步以城市规模等级及细分五大发展维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论是全局效应还是异质性效应均呈现"先抑后升"的"U"型关系;金融集聚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异质性效应下呈现"U"或"倒U"型等非线性关系;两者关联效应抑制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异质性结果有所差异;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发现,财政分权、金融集聚及两者交互项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长期冲击效应为正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的有效性。因此,需要优化财税制度引导金融流向,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龙帼琼  徐天祥  李冲  
本文基于并行中介和调节效应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土地财政、城市扩张对本地房价的直接影响、传导机制、调节路径和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空间扩张和人口集聚共同构成土地财政收入拉高本地房价的中介变量,城市用地空间扩张作为中介机制解释了总效应的9.95%,城市人口集聚解释了总效应的2.79%,东部城市空间扩张的中介效应大于中西部城市;城市人口集聚在土地财政影响房价过程中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建设用地扩张并不显著,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房价上涨的人口驱动力均大于空间驱动力。研究结果对土地财政生态健康和城市合理开发建设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安勇  王拉娣  
该文以分税制改革为切入点,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及房价纳入同一理论框架,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财政分权制度影响房价的直接和间接机制进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财政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从而对房价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财政分权还会通过土地财政这一中介变量而对房价产生间接正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安勇  王拉娣  
该文以分税制改革为切入点,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及房价纳入同一理论框架,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财政分权制度影响房价的直接和间接机制进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财政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从而对房价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财政分权还会通过土地财政这一中介变量而对房价产生间接正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士炜  汪小勤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空间经济学视角探究房价、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三者关系,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发现:第一,中国房价有利于促进土地城镇化发展,却抑制人口城镇化发展,而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实行"摊大饼式"城镇化发展的根源;第二,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大部分处于不协调状态,即人口城镇化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第三,2004—2013年各地级市房价、土地财政、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第四,基于地理距离、地理相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士炜  汪小勤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空间经济学视角探究房价、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三者关系,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发现:第一,中国房价有利于促进土地城镇化发展,却抑制人口城镇化发展,而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实行"摊大饼式"城镇化发展的根源;第二,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大部分处于不协调状态,即人口城镇化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第三,2004—2013年各地级市房价、土地财政、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第四,基于地理距离、地理相邻与经济距离权重,利用静态SDM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商品房价格与土地财政收入水平越高,越不利于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双成  陈卫民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如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和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2005—2016年269个地级市数据研究房价上涨如何影响城市创新能力,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房价上涨通过要素错配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房价上涨过快抑制城市创新质量和创新规模的提升,且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上涨过快导致要素错配,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是抑制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我国创新型城市发展和高质量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卢俊  骆永民  
文章利用中国99个样本城市的数据,借助上确界单位根检验及其拓展——SADF检验和GSADF检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房价泡沫以及房价泡沫的扩散特征。结果发现:中国一、二线城市普遍存在房价泡沫,三、四线城市大多不存在房价泡沫;各个城市房价泡沫的持续期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规模的城市房价泡沫特征也不尽相同;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处于长期维持泡沫的状态,且其刚性和投机需求向周边三四线城市外溢,形成了区域性泡沫;不同区域都有特定的房价"泡沫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一花  化兵  
房价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民生问题。但在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房价的快速上涨大大凸显了房价的经济属性,其民生属性则被极大削弱。对于房价过快增长有多种理论解释,但基于政府财政状况的实证研究证据比较缺乏。笔者沿着政府财政赤字—土地财政—房价的逻辑探究房价上涨的成因,通过使用2002—2015年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的研究发现,市级政府"土地财政"规模对房价存在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虑财政赤字的影响后,发现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土地财政"规模对房价的促进作用越强。对此,本文认为,当前行政调控房价的手段具有局限性。从长远来看,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将财税体制改革与住房制度和土地供应制度结合起来,是建立房价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唐云锋  马春华  
本文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水平置于同一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引致中国城镇"房价棘轮效应"背后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有动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提高房价以获得高额房地产相关税收;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等同于提高房地产成本,间接提高房价,即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不仅直接提升房价,还通过土地财政固化了"房价棘轮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我国的城市群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发生显著变化,集聚式城市化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之一。本文对中国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雁云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关系是指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这两个集群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非线性关系的总和。实证分析证明,产业和城市集聚的耦合优势将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必须促进产业集群和城市群耦合的长远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