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7)
- 2023(10262)
- 2022(8607)
- 2021(8211)
- 2020(6596)
- 2019(14971)
- 2018(14483)
- 2017(27103)
- 2016(13886)
- 2015(15354)
- 2014(14568)
- 2013(14072)
- 2012(12743)
- 2011(11513)
- 2010(11299)
- 2009(10470)
- 2008(10114)
- 2007(8400)
- 2006(7281)
- 2005(6455)
- 学科
- 济(60175)
- 经济(60103)
- 管理(38666)
- 业(34598)
- 企(27580)
- 企业(27580)
- 方法(24555)
- 数学(22106)
- 数学方法(21957)
- 中国(19991)
- 农(15094)
- 财(14446)
- 贸(13699)
- 贸易(13691)
- 易(13470)
- 业经(11335)
- 制(11027)
- 银(10268)
- 银行(10260)
- 融(9822)
- 行(9822)
- 金融(9821)
- 农业(9766)
- 学(8848)
- 务(8489)
- 财务(8472)
- 财务管理(8453)
- 环境(8333)
- 企业财务(8024)
- 关系(7686)
- 机构
- 大学(188708)
- 学院(187339)
- 济(88656)
- 经济(87404)
- 管理(70926)
- 研究(67607)
- 理学(60846)
- 理学院(60220)
- 管理学(59284)
- 管理学院(58924)
- 中国(54326)
- 财(40740)
- 京(39177)
- 科学(36216)
- 财经(32971)
- 所(32306)
- 经(30515)
- 中心(30477)
- 经济学(30128)
- 研究所(29314)
- 经济学院(27317)
- 北京(25198)
- 农(25161)
- 财经大学(25052)
- 江(24507)
- 院(24320)
- 范(23838)
- 师范(23658)
- 业大(22733)
- 商学(20267)
- 基金
- 项目(127420)
- 科学(102734)
- 基金(96861)
- 研究(96469)
- 家(85014)
- 国家(84004)
- 科学基金(72028)
- 社会(65881)
- 社会科(62710)
- 社会科学(62697)
- 基金项目(49502)
- 省(44939)
- 教育(44123)
- 自然(43542)
- 自然科(42512)
- 自然科学(42500)
- 自然科学基金(41792)
- 资助(39524)
- 划(39335)
- 编号(37063)
- 部(30420)
- 成果(30018)
- 国家社会(29491)
- 重点(28969)
- 发(27608)
- 中国(27218)
- 创(27152)
- 教育部(27024)
- 人文(25847)
- 课题(25486)
共检索到280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乃宝 王玉婷 许冰 Maxwell Pak
房产在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中起绝对的主导作用,而风险金融资产特别是股票的占比过低。现有文献大多刻画了中国家庭资产配置“重房产、轻风险金融资产”的特征事实,但这种配置结构是否有效,还没有被深入研究过。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资产历史表现数据,本文首次发现了中国家庭实际资产组合收益率的均值—方差与经典投资组合理论中有效资产组合收益率的均值—方差并不一致,提出家庭对房产收益分布的预期回报率持有错误的认知可能是导致此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进一步将这一假设引入标准的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框架,构建了一个具有主观认知的资产配置结构模型,实证检验了这一假设并定量研究了其对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构估计的结果表明:中国家庭普遍高估了房产的预期回报率,且平均高估2.8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家庭对房产预期回报率的认知偏差在城市级别层面存在差异:一线城市家庭低估了房产预期回报率,而非一线城市家庭则高估房产预期回报率最高达4.9个百分点。反事实分析表明,高估房产预期回报率使中国家庭的财富平均减少了相当于5.2个百分点的家庭年收入,而在非一线城市则减少了最高达8.9个百分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涛 谢婷婷 卢建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结合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老年家庭房产与风险资产配置的主要因素,并重点探讨了老年家庭资产配置中房产的资产性质。研究发现:家庭的基本特征、体现出传统养老文化的家庭性保障、社会性保障、社会互动和健康风险是影响老年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房产对于老年家庭更具有无风险资产性质。这对于加强社会性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试点推进"以房养老"、开发针对中国老年家庭的理财产品,转变传统的养老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祁翔 周金燕
教育回报率的家庭背景差异直接影响到个人教育决策和社会收入分配。有关教育回报率家庭背景差异的经验研究非常少,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本文提出,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以及经济转轨的背景下,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高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仍然会高于低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库中劳动力市场样本,以父亲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政治面貌度量家庭背景,本文分组回归不同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并且从更换代理变量、删除和拆分样本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最终证实了高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高于低家庭背景子女教育回报率。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教育回报率 CGSS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步青 田伟
2016年,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二代正式实施。偿二代的第一支柱为定量资本要求,是基于风险的系统分类并在科学计量基础上,对保险公司提出的最低资本要求。偿二代的落地,使得资本约束成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中重要考量因素。2021年12月30日,偿二代二期规则发布,新增资本规划规定,要求保险公司强化资本刚性约束,提升保险公司资本管理水平。可以预见,二期规则落地后,保险公司将更加重视资本的使用效率,资本的精打细算将贯穿在每个业务环节。针对监管新规,本文构造了以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资产配置模型,考察了偿二代二期最低资本要求下寿险公司的最优资产配置方案。与基于资产收益率的资产配置模型相比,资本回报率模型更加注重资本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体现了股东回报率、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符合保险行业重资本的特征。此外,本文还在模型中考虑了税收政策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及权益类资产的利率风险资本设置等更加实务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保险公司进行最优资产配置、风险资本限额设置、资本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文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利用经典明瑟收入方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准实验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测量了女性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我们认为,充分释放女性教育回报的异质型收益特征,有针对性地通过低收入女性的教育扩展与人力资本积累能够较好消弥组内收入差距,实现精准扶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邢春冰 陈超凡 曹欣悦
利用1995—2018年五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乡教育回报率进行测算,考查教育回报率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将外出务工人员和永久迁移至城市的人口重新划回农村样本后,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上升。2018年,城市教育回报率为8.3%,农村教育回报率为5.8%,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为2.5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的5.8个百分点,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明显缩小。在城乡教育回报率地区差异方面,经济发达省份的教育回报率较高,各省城镇地区的教育回报率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仍明显。将移民样本放回后,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进一步上升。若以地级市为考查标准,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各地级市间的教育回报率呈逐渐分散状态。这说明,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更多体现在城市间而非省份间。应从因地制宜制定教育政策、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入手,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间教育回报率差距,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人力资本红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山桂 汪应宏 陈晨 魏海霞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对资本回报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借助一般性的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影响资本回报率增长的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采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中国各地区建设用地与资本存量的组合关系是影响地区资本回报率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2)中央政府在各地区间的建设用地数量配置方式是导致资本回报率增长水平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从建设用地数量配置的视角,为改善中国的资本回报率,缩小地区间资本回报率的差距,实施更为公平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方案是一个可行的政策安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文 杨运杰
围绕数字经济和高投资率是否合理的热点话题,文章首先运用改进的宏观模型测算2005—2020年中国省际工业资本回报率;并基于理论分解框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强度和内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2005—2020年全国工业资本回报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其中2005—2012年全国工业资本回报率保持上升趋势,2013—2020年呈现下降趋势。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资本回报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提高1%,工业资本回报率会提高约0.4%;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降低资本错配程度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工业资本回报率;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把握数字经济时代工业资本回报率的变动特征,并为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宏瑾 唐黎阳
资本回报率反映了社会投资的总体收益,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主体投资至关重要。基于资本租金公式法的测算表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全社会的税前资本回报率总体上高于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的优势逐步缩小。尽管中国税负水平呈明显下降态势,但中国的税后资本回报率仍大多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从影响因素来看,中国的资本和产出价格、产出资本比和资本收入份额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产出资本比和存货因素表明,中国资本使用效率亟待提高;资本回报率与杠杆率水平负相关。今后,应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减税降费、去杠杆等各项工作,切实提升资本回报率水平,更好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资本回报率 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比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博文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中国家庭照料负担持续加重,并不断向市场转移。老年人的社会化照料需求达到历史峰值,照料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显得愈加重要。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照料工作者,严重制约了劳动力进入,照料赤字问题突出。过往研究大都关注照料型与非照料型工作者之间的工资差异,忽略了照料市场的内部工资分化。文章聚焦于照料经济内部,使用2019年中国四个城市家政工人调查数据,对老年照料工作的低回报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与其他家政工相比,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分布较为集中,且上升空间有限,存在明显的“天花板效应”。(2)排除职业自选择偏误后,养老护理员与家务员的工资差异不显著;与育儿嫂存在10%-15%的工资差异,其中职业歧视解释了月工资差异的76%和小时工资差异的40%。(3)家政培训只对育儿嫂和家务员具有积极的收入效应,而对养老护理员无显著影响,这验证了老年照料工作存在基于职业隔离的技能贬值。文章为解决老年照料的劳动力赤字,为照料市场实现“提质扩容”提供了实践方向。根据研究结论,文章建议应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技能认可和职业地位,发展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照料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鸽
在分析PPP项目预期回报率设定时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与预期回报率的关系入手,针对PPP项目中公私双方三类主体,即:政府方或其委托的咨询机构、社会资本方中的主要投资人为运营类企业和施工企业,建立适用于这三类主体的合理预期回报率的计算模型并进行应用。最后,总结应用计算模型确定PPP项目合理预期回报率的注意事项,为PPP项目回报设计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裴育 徐炜锋
选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家庭房产财富与家庭消费的关系,理论上区分了家庭房产财富的存量与流量,分别从存量的住房资产价值与流量的住房资产价格两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思想,将家庭消费按层次划分为四大类,同时充分考虑家庭异质性,按家庭住房产权归属、家庭拥有住房套数和家庭所属地区对样本进行分类,详细对比分析了家庭消费与家庭住房资产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及其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家庭住房资产只存在微弱的"资产效应",而作为住房"负资产"的住房负债则会带来较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裴育 徐炜锋
选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家庭房产财富与家庭消费的关系,理论上区分了家庭房产财富的存量与流量,分别从存量的住房资产价值与流量的住房资产价格两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思想,将家庭消费按层次划分为四大类,同时充分考虑家庭异质性,按家庭住房产权归属、家庭拥有住房套数和家庭所属地区对样本进行分类,详细对比分析了家庭消费与家庭住房资产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及其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家庭住房资产只存在微弱的"资产效应",而作为住房"负资产"的住房负债则会带来较强的"负债效应";另外,家庭所在社区商品房价格上涨并不存在"财富效应",但房价上涨较快地区,房价上涨会通过"替代效应"增加非自有住房家庭的消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佳 谭娅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家庭异质性和风险市场参与成本异质性的两期OLG模型,考察了财富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模型预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随着家庭财富水平的积累,家庭优先通过金融产品间接参与股票市场,随后提高股票的直接持有,在财富上升到较高水平后,家庭对股市的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水平都显著提高。
关键词:
家庭金融 资产配置 动态调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远远 李婧
采用截面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财富水平对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门限效应,得出三点结论:一是财富水平对不同地区家庭进行不同类型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显著门限效应,东部地区财富水平门限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财富水平对东部地区的边际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二是财富水平上升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边际影响呈上升趋势,对无风险资产配置的边际影响呈下降趋势,且对风险资产配置的边际影响普遍大于无风险资产;三是高财富水平、受教育水平及风险偏好较高的中青年群体更倾向于风险资产投资,东部地区家庭财富积累速度和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风险资产投资上升速度会更快,这有利于促进家庭资产结构多元化,提高资产综合收益率,但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家庭的金融风险,影响金融市场波动,对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