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4)
- 2023(10718)
- 2022(8768)
- 2021(8017)
- 2020(6735)
- 2019(15719)
- 2018(14772)
- 2017(29306)
- 2016(15047)
- 2015(17318)
- 2014(16525)
- 2013(16771)
- 2012(15659)
- 2011(14094)
- 2010(14104)
- 2009(13625)
- 2008(12723)
- 2007(11083)
- 2006(9640)
- 2005(8882)
- 学科
- 济(75804)
- 经济(75733)
- 业(49916)
- 管理(48626)
- 企(41799)
- 企业(41799)
- 方法(36801)
- 数学(34050)
- 数学方法(33950)
- 融(27657)
- 金融(27657)
- 中国(26600)
- 银(24715)
- 银行(24713)
- 财(24422)
- 行(23914)
- 务(17223)
- 财务(17209)
- 财务管理(17181)
- 制(17166)
- 企业财务(16617)
- 农(16412)
- 贸(16283)
- 贸易(16268)
- 易(15970)
- 业经(14266)
- 地方(12206)
- 体(11462)
- 中国金融(11448)
- 农业(11411)
- 机构
- 大学(217554)
- 学院(214835)
- 济(109194)
- 经济(107665)
- 管理(85823)
- 理学(74475)
- 理学院(73849)
- 管理学(73222)
- 管理学院(72828)
- 研究(71177)
- 中国(66051)
- 财(52608)
- 京(43679)
- 财经(42928)
- 经(39532)
- 经济学(38008)
- 中心(34962)
- 经济学院(34751)
- 科学(34593)
- 所(33247)
- 财经大学(32747)
- 研究所(29768)
- 融(28543)
- 江(28169)
- 北京(28110)
- 金融(28036)
- 农(26475)
- 商学(26314)
- 商学院(26090)
- 院(25182)
- 基金
- 项目(140138)
- 科学(113883)
- 基金(109162)
- 研究(105271)
- 家(92779)
- 国家(92089)
- 科学基金(81060)
- 社会(74591)
- 社会科(71333)
- 社会科学(71324)
- 基金项目(56535)
- 省(48808)
- 自然(48582)
- 自然科(47547)
- 教育(47543)
- 自然科学(47538)
- 自然科学基金(46829)
- 资助(45834)
- 划(41721)
- 编号(39210)
- 部(34720)
- 国家社会(33410)
- 成果(31700)
- 教育部(31452)
- 重点(31033)
- 人文(30204)
- 创(29844)
- 中国(29775)
- 发(29709)
- 制(28340)
- 期刊
- 济(107893)
- 经济(107893)
- 研究(69730)
- 财(41937)
- 融(40205)
- 金融(40205)
- 中国(37476)
- 管理(31077)
- 科学(25989)
- 学报(25401)
- 财经(22813)
- 农(22783)
- 大学(21090)
- 经济研究(20587)
- 学学(20157)
- 经(19550)
- 贸(15559)
- 农业(14851)
- 技术(14778)
- 问题(14649)
- 业经(14634)
- 国际(14145)
- 世界(13419)
- 教育(13253)
- 理论(11076)
- 统计(10855)
- 技术经济(10822)
- 财会(10016)
- 商业(9955)
- 会计(9649)
共检索到324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曾海舰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房屋建筑物数据,匹配以全国省级层面和城市层面的房屋价格数据,检验和识别资产价值波动对公司投融资变动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房价上升较快的2003~2009年期间,上市公司房屋建筑物市场价值每增加1元,负债大约增加0.04~0.09元,投资大约增加0.04元,针对不可观测的公司特质性因素和内生性问题,本文还设计了双重差分与工具变量估计的检验策略,均得到相似结论。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存在显著的抵押担保渠道效应。为避免房价下滑对投资的负面传导效应,本文建议在抑制房价的同时应该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刺激企业投资。
关键词:
抵押担保 渠道效应 房产价值 负债 投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海宗 何娜 黄冲
本文基于融资观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视角,以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上市公司信用担保网络,进而检验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对于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能够获取企业间关系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这一结论在PSM、DID、替代变量等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测试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通过区分产权异质性和地区金融深化水平的机制分析发现,信用担保网络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在民营企业、低金融深化水平地区样本中更加明显。以上结论表明,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的内在逻辑在于,企业间关系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能够缓解自身融资约束。本文以大样本数据为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的内在逻辑提供了合理解释,同时也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性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雪松 方胜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以《物权法》出台为标志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如何影响企业负债融资。实证结果表明,《物权法》出台之后,与固定资产占比高的企业相比,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低企业的流动性负债和总负债都增长得更快。进一步研究发现:(1)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流动性负债的提升效应主要由商业信用增加驱动,企业短期借款没有显著变化;(2)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长期负债产生了显著的滞后增长效应,其作用机理在于,法律改革通过推动商业信用这一非正规金融工具快速发展来撬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的长期放贷。本文基于中国新兴转轨经济实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雪松 唐英伦 方胜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以《物权法》出台为标志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是否降低了企业的债务成本。实证结果显示,《物权法》出台后,与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相比,固定资产占比较低企业的债务成本显著降低。进一步,与《物权法》出台通过扩大可抵押资产范围、加强债权人保护等渠道降低企业债务成本的经济直觉一致,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表现出丰富差异性:其一,与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相比,《物权法》对企业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相对更大;其二,与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相比,《物权法》对企业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相对更大;其三,与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相比,对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而言,《物权法》对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相对更强。这些基于中国经济实践的经验证据识别并揭示出了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促使企业债务成本下降的作用机理,从而对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钱雪松 代禹斌 陈琳琳 方胜
本文以《物权法》出台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实证结果表明,《物权法》出台后,与固定资产占比较高企业相比,固定资产占比较低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显著下降。进一步地,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与融资约束较小企业相比,法律改革对融资约束较大企业现金持有的降低作用更显著。这揭示出,以扩大担保财产范围、完善担保物权设定实现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从而降低了企业基于预防性动机的现金持有。本文揭示出法律制度环境是影响企业现金持有的重要因素,同时利用法律改革引致融资约束冲击的差异性识别出企业的现金持有动机,这对理解我国企业流动性管理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蔡晓青
本文基于200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担保物权改革是否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状况,并且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物权法》出台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担保物权改革能够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本文进一步从股权性质与地区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究担保物权改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发现担保物权改革对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差的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雪松 方胜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以《物权法》出台为标志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如何影响企业负债融资。实证结果表明,《物权法》出台之后,与固定资产占比高的企业相比,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低企业的流动性负债和总负债都增长得更快。进一步研究发现:(1)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流动性负债的提升效应主要由商业信用增加驱动,企业短期借款没有显著变化;(2)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长期负债产生了显著的滞后增长效应,其作用机理在于,法律改革通过推动商业信用这一非正规金融工具快速发展来撬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的长期放贷。本文基于中国新兴转轨经济实践的经验研究,识别出法律影响金融的因果关系,并厘清了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产生的经济效应及作用机理,为"法与金融"领域提供了新证据,对进一步完善法律以有效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卫国 侯永建
我国由于法律环境不完善、信用情况较差等原因形成了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为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目前抵押担保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中被普遍地使用。本文构建了拥有不同抵押担保品和自有资本的微观融资主体的借贷模型,通过分析借款者和贷款者的最优选择,推导得出了不同类型企业的最优融资模式,并指出银行为了切实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不能只把抵押担保作为一种贷款前的风险甄别机制,作为借款人违约后弥补贷款损失的补救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在监管过程中利用抵押担保对借款人实行置信的威胁,以迫使其努力经营,从而实现有效的监管。文章最后结合模型对我国融资现状作了一些分析并相应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抵押担保 置信威胁 有效监管 融资选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肖虹 曲晓辉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行为互动视角,对公司R&D投资行为的误定价迎合性进行研究检验。总体而言,本文研究结果支持了R&D投资迎合行为假说,发现在中国制度环境下R&D投资迎合行为的实施主体为民营终极控制上市公司。误定价影响R&D投资的传导路径与股权融资渠道密切相关,与股票市场外部治理压力下的理性迎合渠道不显著相关,不存在公司管理者为最大化股权薪酬利益而迎合投资者短视的R&D投资行为。此外,R&D投资迎合行为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也主要是通过股权融资渠道而结合起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谭政勋 陈铭
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较新的PMG估计法(pooled mean-groupestimators),来分析房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分离房价对均衡价值的偏差,并以此来度量房价失衡;然后利用面板logtit模型分析房价失衡与房价变化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以期检验价值抵押效应和偏离效应。长期来看,人均GDP是推动房价上涨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其次,银行贷款最小;银行贷款是短期房价上涨最主要的推动力,人均GDP其次,人口的影响最小;人口增加引起的房价上涨很难调整,而信贷扩张造成的房价上涨则相对容易。房价上涨和房价偏离均增加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但房价偏离的作用力要大得多,本文的结果支持了价值偏离假说。当房价偏离均衡值...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文莺 邓川
租赁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融资来源之一,但其经济效应仍未得到深刻理解。本文手工收集2010~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数据,考察租赁对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租赁显著提高了承租人公司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租赁对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在规模较小、融资约束程度较低、实际税率较低、非国有的公司更强;租赁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具体体现在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经营集中度。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租赁微观经济后果的认识与理解,对如何有效利用租赁优化上市公司融资安排、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功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租赁 风险承担水平 研发投入 经营集中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凤莲
本文以2009-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企业之间的关联担保细分为提供担保、接受担保以及交互担保三类,并针对每种类型关联担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发发现,财务状况良好、股权集中度较高以及治理机制完善的企业更容易从其关联方中获得担保,而国有企业更愿意对其关联方提供担保。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宇峰 马延柏
成本管理是针对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过程,成本粘性则能够有效揭示成本管理的行为。获得有效融资是解决企业资源调整和成本管理问题的重要前提,因而研究融资渠道对优化企业成本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2009—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讨论融资渠道选择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机理,同时也讨论产品市场竞争和产权性质对上述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1)内源融资会加强企业的成本粘性,而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2)产品市场竞争对内源融资强化成本粘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弱化作用在竞争程度高的公司会更为突出;(3)融资渠道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在民营企业更为显著,内源融资会强化民营企业的成本粘性,而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会弱化民营企业的成本粘性,但这种作用在国有企业并不显著。本文从融资结构角度揭示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对制造业在降成本过程中选择有利的融资渠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丽凝
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0~2004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集团性质对关联担保的影响,同时,把关联担保分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和接受担保两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团性质公司与关联担保规模和担保公司数正相关,国有集团性质和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与关联担保负相关,并且进一步分析,接受担保与资金压力显著相关。最后,分析了关联担保给上市公司带来的经济影响,结果显示,对外担保对公司业绩有负面影响,而接受担保对公司业绩有正面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党论 唐清泉
担保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债务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2001年到2003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政府控制、银企关系以及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企关系会显著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由于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在产权上的同一性,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的关系贷款会更容易影响到其对外担保行为,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也会显著影响到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对民营上市公司而言,银行与公司的关系贷款、当地的财政赤字等对其担保行为影响不大。这对我们理解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民营企业融资等问题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银企关系 预算软约束 担保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