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67)
- 2023(3345)
- 2022(2773)
- 2021(2669)
- 2020(2301)
- 2019(5037)
- 2018(4722)
- 2017(8739)
- 2016(4596)
- 2015(5122)
- 2014(5072)
- 2013(4840)
- 2012(4491)
- 2011(3983)
- 2010(3946)
- 2009(3707)
- 2008(3565)
- 2007(3261)
- 2006(2871)
- 2005(2734)
- 学科
- 济(17354)
- 经济(17287)
- 业(15054)
- 管理(13840)
- 企(10062)
- 企业(10062)
- 农(8657)
- 方法(7167)
- 制(6426)
- 数学(6385)
- 财(6321)
- 数学方法(6318)
- 农业(6275)
- 中国(5096)
- 收入(4468)
- 业经(4299)
- 体(4034)
- 银(3931)
- 银行(3929)
- 行(3795)
- 度(3434)
- 制度(3403)
- 土地(3344)
- 融(3343)
- 金融(3342)
- 体制(3295)
- 学(3152)
- 人民(3016)
- 贸(2827)
- 贸易(2824)
- 机构
- 大学(67710)
- 学院(66215)
- 济(30296)
- 经济(29796)
- 管理(27797)
- 理学(24277)
- 理学院(24048)
- 管理学(23814)
- 管理学院(23667)
- 研究(21705)
- 中国(17300)
- 财(15324)
- 京(13615)
- 农(12527)
- 财经(12041)
- 科学(11233)
- 经(11056)
- 中心(10587)
- 业大(10177)
- 所(9877)
- 江(9742)
- 经济学(9628)
- 农业(9463)
- 财经大学(8959)
- 研究所(8836)
- 经济学院(8711)
- 经济管理(8449)
- 范(8399)
- 师范(8333)
- 北京(8277)
- 基金
- 项目(46019)
- 科学(37452)
- 基金(35717)
- 研究(34810)
- 家(31152)
- 国家(30893)
- 科学基金(27037)
- 社会(24391)
- 社会科(23045)
- 社会科学(23043)
- 基金项目(18833)
- 自然(16423)
- 省(16203)
- 自然科(16062)
- 自然科学(16060)
- 自然科学基金(15820)
- 教育(15306)
- 编号(14383)
- 划(14022)
- 资助(13832)
- 成果(11524)
- 制(11073)
- 部(11071)
- 国家社会(11062)
- 重点(10017)
- 教育部(9843)
- 人文(9646)
- 创(9434)
- 发(9071)
- 大学(9057)
共检索到98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诚 翁希演 唐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农村户籍居民向城镇户籍转换的过程中,是否影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如何影响?本文运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居民户籍转换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户籍转换显著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居民在年轻时发生户籍转换,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但会显著提升居民在老年时期发生户籍转换的生活满意度。同时,户籍转换显著提高收入较高、无负债以及无房贷家庭的生活满意度。进一步研究表明,户籍转换会通过个体收入、创业行为和提高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从而改变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此外,户籍转换对主动市民化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有影响,而对被动市民化个体则无影响。为此,政策上应进一步推进户藉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与就业能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农转非群体的金融知识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户籍转换 生活满意度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屈沙 刘孝斌
基于CGSS2018及2021年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户籍转换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转换有助于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自致型农转非的幸福感提升效应高于外致型农转非。户籍转换对低收入层次或低教育层次自致型农转非群体和高收入层次或低教育层次的外致型农转非群体的幸福感起到显著提升作用。户籍转换可通过社会资本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且较外致型农转非而言,社会资本对自致型农转非幸福感提升的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奉军
本文利用大样本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户籍身份变动与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上而言,从截面数据横向来看,以生活满意度表征的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户籍身份差异,但"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镇居民"这一传统观点并没有得到证实;从追踪数据纵向来看,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户籍身份的变动会显著地积极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这意味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并非虚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艳芳
本文利用CFPS(2010年和2012年)两期的追踪数据,采用将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的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户籍身份转变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市民身份的获得确实存在显著的幸福增进作用,那些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获得城市户口的农村居民对于当前生活的满意程度显著较高。同时,这种幸福增进作用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市民化身份的转变能够显著提升那些在规模较小城市落户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而对于那些落户于大城市的居民而言,市民身份的获得却并不能够增进他们的生活满意程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成前 王鸿儒 倪志良
本文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数据库,运用线性及有序概率模型探讨了财政支出、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财政支出、户籍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工具变量回归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影响的因果效应;(2)财政教育和城乡社区支出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作用却不显著;(3)户籍改革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作用存在明显的人群异质性,男性的提升作用略高于女性、中老年人高于青年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机制分析表明,户籍改革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地位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但社会交往机制却不显著。
关键词:
户籍改革 财政支出 居民生活满意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成前 王鸿儒 倪志良
本文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数据库,运用线性及有序概率模型探讨了财政支出、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财政支出、户籍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工具变量回归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影响的因果效应;(2)财政教育和城乡社区支出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作用却不显著;(3)户籍改革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作用存在明显的人群异质性,男性的提升作用略高于女性、中老年人高于青年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机制分析表明,户籍改革
关键词:
户籍改革 财政支出 居民生活满意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平 秦惠民
使用了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满意度的微观调查数据,主要检验了户籍、社会阶层与家长受教育水平对义务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户籍、教育水平和社会职业等级并不影响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评价,户籍不影响家长对政府绩效满意度的评价,但是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职业等级影响着他们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从义务教育不同阶段来看,小学阶段户籍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但初中阶段户籍的影响作用明显。
关键词:
义务教育满意度 户籍 教育水平 社会阶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智超 宋志峰
进城农民生活质量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提高进城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增强进城农民的心理认同感,成为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基于北京市近郊和远郊的进城农民调查数据,将市民化划分为户籍身份和心理认同两个维度,运用定序对数模型及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市民化对进城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户籍身份,进城农民对城市身份的心理认同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的交流意愿越强烈,对城市居民身份自我认可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另外,户籍身份与心理认同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存在性别等个人特征差异。基于此,应进一步统筹推进进城农民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健全进城农民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进城农民全面融入城市。
关键词:
进城农民 生活满意度 市民化 心理认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鹏 张冬 屈小博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2013年数据(CHIP2013),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户籍身份转换总体而言对于居民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幸福感提升的主要作用渠道是增加了居民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这可能源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质量的提升。然而,由政策规划所造成的"被动"户籍转换群体的幸福感并无显著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户籍转换人群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并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才能实现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从而真正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关键词:
城镇化 市民化 户籍制度 幸福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斌开 陆铭 钟宁桦
本文研究了户籍制度对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微观家庭调查(CHIPS)数据,文章考察了城镇移民和城镇居民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研究发现,移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低14.6个百分点。如果不考虑政策调整的一般均衡效应,放松户籍限制可以使2002年移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20.8%,居民总体消费水平提高2.2%,这可以抵补2002—2003年间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47.1%。如果将同样的参数运用在2000—2005年期间,那么,被户籍制度制约的移民消费相当于这一期间消费率下降的40.8%—64.2%。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城镇移民 消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文韬
本文就户籍制度是否保护了二元劳动力市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 ,认为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就业城市移民的因素 ,但不是阻碍他们实现就业转移的根本制度障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素质门槛才是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的根本原因。大力促进工业化 ,加大对农村及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并将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等 ,是促使二元劳动力市场崩解的关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赵永晗
降低农村居民进城阻力的户籍制度改革,会如何影响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呢?本文首先利用2012年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外生冲击,结合微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识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市居民消费倾向提升的典型事实。随后构建并校准一个异质性主体开放经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区分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两类居民,考察户籍制度改革冲击降低农民工进城阻力,进而影响城市居民消费倾向的一般均衡机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冲击促使城市居民消费倾向提升,与典型事实相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调整成本作为重要的中间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消费倾向对户籍制度改革冲击的反应:在资本调整成本较高时,户籍制度改革冲击将抬升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而在资本调整成本较低时,户籍制度改革冲击会压低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本文揭示了城乡融合背景下中国消费结构动态的深层机制,为理解户籍制度改革的经济效应提供了崭新的分析视角。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勇 赵晓倩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2017),本文借助有序结果模型探究了户籍身份转换对农业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因素确实导致了城乡居民健康权益可及性方面的差异,与农业流动人口相比,"农转非"居民的健康权益可及性显著较高。进一步的实证结果显示,户籍身份由农业转为"非农"使得农业流动人口获取健康权益的概率提高了8.6%,该结论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及工具变量法后依然稳定。此外,从户籍转换机制来看,"竞争型"的户籍转换对农业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的提升效应大于"非竞争型"的户籍转换。在收入水平方面,户籍身份转换对低收入水平农业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的提升效应最大,而对中、高收入水平的农业流动人口影响较小。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户口性质转变仅是农业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第一步,相关配套福利政策的调整才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着力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海英
由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理念等方面的原因,户籍制度并不是所有国家掌握人口情况、有效实施社会管理的唯一模式,而日本是实行户籍制度模式的发达国家之一,其户籍登记制度的历史背景及实施的模式与我国有许多近似之处。因此,对日本户籍制度作一深入、全面了解,并与中国户籍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在对日本相关法律文献分析研究基础上,对包括户籍制度和居民基本台账制度的日本户籍体系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通过与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比较,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实践,对我国实行户籍制度的合理性、户籍体系的构建、户籍编制单位、户籍登记事项的确定、违反户籍制度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