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18.145.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3)
2023(14978)
2022(13145)
2021(12198)
2020(10281)
2019(23732)
2018(23382)
2017(45538)
2016(24286)
2015(27228)
2014(26884)
2013(26205)
2012(23934)
2011(21193)
2010(20726)
2009(18755)
2008(17948)
2007(15574)
2006(13378)
2005(10990)
作者
(66653)
(55556)
(55037)
(52509)
(35402)
(26599)
(25072)
(21885)
(21193)
(19569)
(19054)
(18573)
(17342)
(17191)
(17126)
(16584)
(16555)
(16419)
(16068)
(15767)
(13456)
(13384)
(13226)
(12747)
(12342)
(12253)
(12122)
(12020)
(11018)
(10967)
学科
(97690)
经济(97483)
管理(70964)
(68117)
(56392)
企业(56392)
方法(51481)
数学(44838)
数学方法(44290)
(27205)
(25897)
中国(24505)
业经(22378)
(19171)
地方(18574)
农业(18394)
理论(16676)
(16655)
财务(16584)
财务管理(16549)
(16472)
贸易(16466)
(15966)
(15949)
(15933)
企业财务(15768)
技术(15423)
环境(14560)
(13178)
银行(13145)
机构
大学(337906)
学院(335003)
管理(140193)
(134367)
经济(131660)
理学(123508)
理学院(122250)
管理学(120051)
管理学院(119434)
研究(103655)
中国(76692)
(69629)
科学(63406)
(60829)
财经(50531)
(50277)
业大(49868)
中心(49313)
(48786)
(46575)
(46290)
研究所(44759)
(43681)
师范(43313)
北京(43098)
经济学(41024)
农业(39000)
财经大学(38128)
(38066)
(37951)
基金
项目(242183)
科学(192401)
基金(178555)
研究(177970)
(154104)
国家(152821)
科学基金(133770)
社会(114838)
社会科(108308)
社会科学(108276)
基金项目(95035)
(93140)
自然(87005)
自然科(85051)
自然科学(85033)
自然科学基金(83525)
教育(82283)
(78285)
资助(73430)
编号(72894)
成果(57627)
(54094)
重点(53115)
(50331)
(49898)
课题(48141)
国家社会(47443)
教育部(47282)
创新(46863)
科研(46736)
期刊
(134804)
经济(134804)
研究(93918)
中国(56664)
学报(51288)
管理(48407)
科学(47019)
(45592)
(44206)
大学(40146)
学学(37644)
教育(36170)
农业(30466)
技术(29249)
(26045)
金融(26045)
财经(24184)
业经(22815)
经济研究(21912)
(20558)
图书(19353)
问题(17783)
理论(16544)
统计(16471)
技术经济(15746)
科技(15670)
(15355)
实践(15213)
(15213)
(14850)
共检索到46460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屈沙   刘孝斌  
基于CGSS2018及2021年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户籍转换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转换有助于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自致型农转非的幸福感提升效应高于外致型农转非。户籍转换对低收入层次或低教育层次自致型农转非群体和高收入层次或低教育层次的外致型农转非群体的幸福感起到显著提升作用。户籍转换可通过社会资本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且较外致型农转非而言,社会资本对自致型农转非幸福感提升的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鹏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林发勤  纪珽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2013年的个人层面数据,基于省份-国家层面的引力模型构造了以距离、面积和比邻等地理因素为基础的省份层面国际贸易工具变量,对贸易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进行识别,得出四个主要结论:(1)平均而言,在贸易快速发展的2003—2013年,贸易的扩张对于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贸易份额增加百分之一,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数将会减少0.052,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存在,但其影响也存在异质性;(2)贸易对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工作强度增加和健康状况恶化两种渠道进行传导;(3)宏观层面上其异质性影响表现在:环境污染、收入不平等程度增加、失业率增加会降低该地区的居民主观幸福感;(4)在微观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贸易扩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异质性影响意味着新的不平等:拥有城镇户口、国有企业工作、更高教育水平、更高收入水平、更短工作时间和更优健康状况的个人更为幸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航燕   任昱昭   李佳佳  
本文通过将省级、城市数据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微观数据相匹配,在测度环境基尼系数基础上,采用Pr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环境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显著降低了居民幸福感,而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却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环境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区域和城乡异质性,环境不平等对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对城镇居民的影响比农村居民大,工业废气则相反。在环境不平等影响幸福感的路径中,经济增长和健康状况是重要的作用机制,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健康状况只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加强环境治理,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对新时代中国政府提高居民幸福感,走出“伊斯特林悖论”有重要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马良  蔡晓陈  
本文基于2011-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创业对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能够显著地提升创业者的主观幸福感,并且这种幸福感将随着创业动机、性别差异、创业地区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创业带来的货币回报并没有直接带来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而创业带来的非货币回报如自主权和自我预期的提升才是创业者主观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原因。然而,创业也给创业者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休息不足、学习充电时间减少以及对社会不信任程度增加等。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创业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思博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公共服务保障"四个层面构建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框架,进而实现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剖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四个层面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潜在传导路径均显著,其中"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特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7和0.29,影响程度较深;"公共服务保障""生态环境特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9和0.08,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中国政府在制定意在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政策过程中,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同时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进而增强"生态环境特征""公共服务保障"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邱启文   张荣光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增加,产业生态化调整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基于产业效率和生态效率视角,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产业生态化水平;将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产业生态化水平相匹配,采用O-Probit和O-Logit方法和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生态化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生态化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个体异质性;产业生态化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通过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感。因此,为增进人民福祉,政府应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多措并举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打造新型产业生态化发展体系,构建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速产业生态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转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国的"幸福悖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区域和城乡存在的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巍  邱丽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持续高速增长,但并无证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呈现出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提升。本文从我国的户籍制度出发,对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非农户籍居民而言,社会地位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而对于农业户籍居民而言,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业户籍居民在社会上受到了更加不公正的待遇;而非农业户籍居民则在环境、贫富差距、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幸福感。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述磊  
以居民主观幸福感为民生指标,本文运用CGSS(2013)数据定量检验了非正规就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显著降低;非正规就业市场上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更是显著降低了女性主观幸福感;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通货膨胀率上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损失也会显著增加。此外,受教育年限对女性和中、西部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政府应该尽力消除城乡、行业和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努力促进劳动力市场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述磊  
以居民主观幸福感为民生指标,本文运用CGSS(2013)数据定量检验了非正规就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显著降低;非正规就业市场上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更是显著降低了女性主观幸福感;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通货膨胀率上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损失也会显著增加。此外,受教育年限对女性和中、西部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政府应该尽力消除城乡、行业和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努力促进劳动力市场正规化,促使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走向正规岗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倪志良  李琦  
养老保障公共转移支付和家庭内部代际支持具有系统互补性,提高民生福祉和个体幸福是宏观调控和微观主体的共同目标。从养老保障政策的外溢性切入,将研究视角推进到养老保障对家庭内部代际支持的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面板数据,从参与式养老保障和领取式养老保障类型探究养老保障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障的参与和领取显著提升了个体主观幸福感,且因个体异质性该政策效果在城乡、隔代照料方面呈现差异。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和时间代际支持在养老保障幸福效应中存在中介调节机制,代际经济支持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应加强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感知并兼顾个体异质性,提高制度"人文性",关注社会保障对家庭代际支持的促进作用,推进"民生倾斜"与"幸福倾斜"的一致性,从"共治老龄化"理念出发,构建养老多元共治体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洪振  钊阳  
本文将CGSS2010微观调查数据与相应的城市宏观水平数据相结合,在深入刻画社会信任和公众环境保护的逻辑关系基础之上,采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公众环境保护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任能显著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愿和增加实际环境保护行动,并且环境保护意愿是社会信任影响公众环境保护行为重要的影响机制和作用途径。另外,内生性检验表明,收入再分配制度的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等提升社会公平感的举措也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栋  任建宇  高璇  
安居乐业一直是是中国社会的理想,住房作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的方法对房价、住房不平等和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5年城市居民幸福感上升;十年间,有房和有多套房对居民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加;现居住住房面积大会显著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无显著性变化;结合交互项分析发现房价通过住房产权增加财富来影响幸福感;此外,房价和住房不平等会通过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幸福感。最后,结合我国国情,笔者从稳定房价和降低住房不平等来提高居民幸福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