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1)
- 2023(6176)
- 2022(5169)
- 2021(4545)
- 2020(3932)
- 2019(8895)
- 2018(8202)
- 2017(17026)
- 2016(8395)
- 2015(9511)
- 2014(9232)
- 2013(9245)
- 2012(8625)
- 2011(7853)
- 2010(8038)
- 2009(7777)
- 2008(6598)
- 2007(5734)
- 2006(5031)
- 2005(4485)
- 学科
- 济(42869)
- 经济(42832)
- 业(29872)
- 管理(25911)
- 融(25618)
- 金融(25618)
- 方法(23922)
- 企(23539)
- 企业(23539)
- 数学(22746)
- 银(22653)
- 银行(22651)
- 数学方法(22628)
- 行(21975)
- 中国(17048)
- 财(13409)
- 农(11725)
- 制(11273)
- 中国金融(11018)
- 地方(10309)
- 务(9741)
- 财务(9728)
- 财务管理(9710)
- 企业财务(9469)
- 农业(9000)
- 业经(8886)
- 贸(7570)
- 贸易(7560)
- 易(7373)
- 体(6859)
- 机构
- 大学(120539)
- 学院(119906)
- 济(58971)
- 经济(58049)
- 管理(50742)
- 理学(44490)
- 理学院(44182)
- 管理学(43710)
- 管理学院(43495)
- 中国(35687)
- 研究(35086)
- 财(28656)
- 财经(23549)
- 京(22789)
- 经(21598)
- 经济学(20163)
- 中心(19910)
- 融(19739)
- 金融(19378)
- 经济学院(18657)
- 财经大学(17974)
- 银(17895)
- 农(17658)
- 银行(17242)
- 江(16536)
- 科学(16498)
- 行(16193)
- 业大(15383)
- 所(15208)
- 经济管理(14955)
- 基金
- 项目(81545)
- 科学(66409)
- 基金(63090)
- 研究(61425)
- 家(53118)
- 国家(52691)
- 科学基金(47290)
- 社会(43128)
- 社会科(41353)
- 社会科学(41343)
- 基金项目(33204)
- 省(30613)
- 自然(28517)
- 教育(28019)
- 自然科(27948)
- 自然科学(27946)
- 自然科学基金(27503)
- 资助(26362)
- 划(25035)
- 编号(23913)
- 部(19531)
- 成果(19140)
- 国家社会(19134)
- 重点(17962)
- 教育部(17907)
- 创(17785)
- 人文(17714)
- 发(17534)
- 制(16743)
- 创新(16643)
共检索到177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汝岱 周靖祥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户籍制度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很多,以户籍制度为背景探讨农转非居民身份融合是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交叉点,构成社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家户微观数据为基础,研究农转非居民的户籍转变与身份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农转非城镇居民和原住城镇居民相比较,其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工作单位更不稳定、社会保障程度更低,存在显著的身份差异,而教育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身份差异的两个重要变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制住教育、健康、社会背景、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身份差异逐渐缩小,这表明,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户籍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过渡是一个长期而渐近的社会融合过程,城市化过程绝对不能是配套措施缺失前提下的"土地换户籍"短期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健康合理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包容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决策参考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汝岱 周靖祥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户籍制度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很多,以户籍制度为背景探讨农转非居民身份融合是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交叉点,构成社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家户微观数据为基础,研究农转非居民的户籍转变与身份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农转非城镇居民和原住城镇居民相比较,其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工作单位更不稳定、社会保障程度更低,存在显著的身份差异,而教育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身份差异的两个重要变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制住教育、健康、社会背景、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俊 王鑫鑫
户籍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影响一直都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户籍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在社会融合过程中对人们心理感受的微观影响却缺乏实证依据。本文运用田野实验方法,以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小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启动”技术将户籍身份外生地引入最后通牒博弈中,考察户籍身份的引入是否影响小学生之间的公平分配。实验结果显示,户籍身份的概念及其表征的不平等已经植入人们的少年时代,并进而影响了他们在社会融合过程中固有的公平感。
关键词:
户籍身份 社会融合 公平分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钊 徐彤 刘晓峰
基于上海和深圳市的社区入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社区层面上的收入差距会产生较强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是,这种示范效应存在着人际差异,在外来居民中,较低教育水平者获得更强的示范效应,在本地居民中,较高教育水平者获得更强的示范效应。本文将这一发现归因于城市内部高低端人才的互补性,以及户籍制度导致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外来高教育水平者的进入壁垒。
关键词:
幸福感 示范效应 户籍制度 城市社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志涛 张婷 李晗冰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身份认同与益贫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具有显著的益贫效应,身份认同对农村三产融合的益贫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户主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以及地区因素对农村三产融合的益贫效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构建均等化的身份认同有助于放大农村三产融合带来的益贫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农村三产融合 身份认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艳芳
本文利用CFPS(2010年和2012年)两期的追踪数据,采用将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的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户籍身份转变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市民身份的获得确实存在显著的幸福增进作用,那些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获得城市户口的农村居民对于当前生活的满意程度显著较高。同时,这种幸福增进作用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市民化身份的转变能够显著提升那些在规模较小城市落户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而对于那些落户于大城市的居民而言,市民身份的获得却并不能够增进他们的生活满意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陈佳鞠 李龙
现阶段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要想得到这一问题的可靠答案,数据质量是关键。2015年户籍登记数据中5~7岁组人口数是目前可获最新且最接近这3个队列实际人口情况的数据,基于这一数据估计2008~2010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文章估计得出2008~2010年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63~1.66之间,整体处于平缓波动之中,而且由于户籍登记数据在低龄组不可避免地存在漏登现象,因而在此估计出的总和生育率水平是对2008~2010年间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真水平"的低限估计,由此可以推断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至少应该在1.66、1.66和1.63以上。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曲兆鹏 郭四维
本文使用非线性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8),详细探究了户籍对城乡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农村户籍将显著增大居民选择创业的概率,具体说是城市居民的2.18倍。使用非线性分解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创业的概率差异中有50%无法用观察到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企业家特征来解释。进一步对居民创业的不同形式——个体经营还是企业经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农村户籍的创业者成为企业家概率不到城市户籍的3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农村居民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志强 谢家智
本文以2010年重庆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为政策实践,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改革破解了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了城镇工和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户籍歧视,并有助于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社会福利待遇,因此,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失衡局面,并且,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收敛的动态效果会逐渐增强。此外,城乡悬殊的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差异是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贾 姚先国 张俊森
本文应用中国CHNS自1989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劳动力市场中对农村移民的歧视问题及其演进过程。研究结果发现,较之于城镇本地劳动者,农村移民获得较低的工资,并且农村移民广泛存在着较高的失业率。在分析户籍歧视时,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条件Logit模型对个体异质性进行了控制,同时还控制了同化效应。结果显示拥有城镇户籍可给劳动者带来正向的工资溢价以及更低的失业率,并且户籍的工资溢价以及降低失业率的效果正在逐年增强。以上表明1989—2011年间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对农村户籍劳动者的歧视程度有所增加。
关键词:
户籍歧视 户籍溢价 工资差异 失业率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皓 张国胜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均衡增长和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构建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通过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系统性地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三产融合使得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显著降低了24.41%,在使用多种稳健性检验的基础上结论仍成立;深入探究其中传导机制,本文发现农村三产融合通过提高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水平,达到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目的;农村三产融合对于受教育程度更高、年龄更小的户主和男性户主家庭的政策效果更加显著;分地区讨论,农村三产融合对东部地区的农村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最为明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三网融合是促进数字创新的重要举措。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三网融合对我国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网融合能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在三网融合与数字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三网融合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间接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因此,应大力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人力资本对我国数字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企业可尝试利用已有数字技术进行渐进式数字创新,加速推动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自荣 张颖 赵永红
相对于社会融合,社区融合要简单很多,但其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借助已有研究,提出社区认同、社区参与、社区交往3个因子的社区融合因子结构,并且开发3个因子的12项指标。运用调查数据对12指标的3因子结构进行验证,证明了3因子结构的合理性。立足因子结构对农民工、非农外来工、户籍居民城市社区融合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1)农民工和非农外来工都具有一定城市社区融合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2)三个群体社区交往水平都较低,城市社区作为居民的家园、温馨港湾建设还有很大空间;(3)农民工和非农外来工城市社区参与水平远远
关键词:
社区融合 农民工 非农外来工 户籍居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贾仓仓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口老龄化的“双快”发展,中国中老年人的孤独感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了户籍身份转换对中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户籍身份的变动会提升中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并且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户籍身份变动对孤独感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异质性,女性和低龄中老年人的孤独感提升效应相对更高。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户籍身份转换引发的孤独感水平提高,可能源于中老年人对城市居民人际信任的降低。研究结论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Jin Yanhong 盖庆恩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数据,以党员和干部身份作为衡量指标,运用双差法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了政治身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政治身份户比非政治身份户的人均收入高19.38%,其中有5.84个百分点来自于政治身份的贡献(收入效应)。乡村干部户的收入效应最高(7.73%),其次是国家干部户(6.05%),最弱的是党员户(3.94%)。政治身份对农户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为0.48%,并不是造成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政治身份的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国家职工工资,以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支付收入等非劳动性收入。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仅仅改变了政治身份在各结构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区域分割、职业背景、户籍特征与城市农民工收入水平差异分析——来自全国106个城市的证据
户籍歧视、地域歧视与农民工工资减损——来自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新证据
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及其原因研究——来自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经验证据
信息消费与数实融合——来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的经验证据
社会流动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基于户籍流动、教育流动、职业流动与职务流动的微观证据
人格特征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来自CFPS数据的经验证据
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农村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农户收入结构差异分析及其政策含义——来自湖北微观调查的证据
户籍身份、社会分割与居民幸福感——基于不同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