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3)
- 2023(7735)
- 2022(6559)
- 2021(5899)
- 2020(5062)
- 2019(11400)
- 2018(10700)
- 2017(21411)
- 2016(10822)
- 2015(12522)
- 2014(12417)
- 2013(11910)
- 2012(10990)
- 2011(10038)
- 2010(10243)
- 2009(9844)
- 2008(8607)
- 2007(7798)
- 2006(7000)
- 2005(5996)
- 学科
- 济(49614)
- 经济(49449)
- 业(33604)
- 管理(31659)
- 企(27984)
- 企业(27984)
- 方法(27433)
- 融(25736)
- 金融(25735)
- 数学(24167)
- 数学方法(23913)
- 银(22804)
- 银行(22802)
- 行(22115)
- 中国(20065)
- 财(16475)
- 农(14032)
- 制(12614)
- 业经(11911)
- 地方(11172)
- 中国金融(11054)
- 务(10614)
- 财务(10596)
- 财务管理(10578)
- 企业财务(10306)
- 农业(10069)
- 理论(10029)
- 贸(7892)
- 贸易(7883)
- 体(7735)
- 机构
- 大学(155252)
- 学院(153733)
- 济(68993)
- 经济(67731)
- 管理(61502)
- 理学(53865)
- 理学院(53345)
- 管理学(52435)
- 管理学院(52145)
- 研究(45335)
- 中国(42067)
- 财(34327)
- 京(30325)
- 财经(27955)
- 经(25544)
- 中心(24797)
- 科学(23291)
- 经济学(23271)
- 江(21898)
- 经济学院(21331)
- 农(21207)
- 财经大学(21143)
- 融(20707)
- 金融(20312)
- 所(20077)
- 范(19942)
- 师范(19687)
- 业大(19288)
- 北京(18998)
- 银(18403)
- 基金
- 项目(103405)
- 科学(83575)
- 研究(79941)
- 基金(77498)
- 家(64752)
- 国家(64125)
- 科学基金(57420)
- 社会(55391)
- 社会科(51653)
- 社会科学(51638)
- 基金项目(40687)
- 省(39738)
- 教育(39112)
- 自然(34227)
- 自然科(33554)
- 自然科学(33550)
- 自然科学基金(33013)
- 划(32683)
- 编号(32085)
- 资助(32052)
- 成果(27298)
- 部(24595)
- 国家社会(23220)
- 重点(22822)
- 大学(22804)
- 教育部(22608)
- 创(22146)
- 课题(22123)
- 人文(22010)
- 发(21250)
共检索到229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俊 王鑫鑫
户籍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影响一直都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户籍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在社会融合过程中对人们心理感受的微观影响却缺乏实证依据。本文运用田野实验方法,以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小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启动”技术将户籍身份外生地引入最后通牒博弈中,考察户籍身份的引入是否影响小学生之间的公平分配。实验结果显示,户籍身份的概念及其表征的不平等已经植入人们的少年时代,并进而影响了他们在社会融合过程中固有的公平感。
关键词:
户籍身份 社会融合 公平分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汝岱 周靖祥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户籍制度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很多,以户籍制度为背景探讨农转非居民身份融合是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交叉点,构成社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家户微观数据为基础,研究农转非居民的户籍转变与身份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农转非城镇居民和原住城镇居民相比较,其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工作单位更不稳定、社会保障程度更低,存在显著的身份差异,而教育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身份差异的两个重要变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制住教育、健康、社会背景、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身份差异逐渐缩小,这表明,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户籍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过渡是一个长期而渐近的社会融合过程,城市化过程绝对不能是配套措施缺失前提下的"土地换户籍"短期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健康合理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包容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决策参考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汝岱 周靖祥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户籍制度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很多,以户籍制度为背景探讨农转非居民身份融合是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交叉点,构成社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家户微观数据为基础,研究农转非居民的户籍转变与身份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农转非城镇居民和原住城镇居民相比较,其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工作单位更不稳定、社会保障程度更低,存在显著的身份差异,而教育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身份差异的两个重要变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制住教育、健康、社会背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严善平 周海旺
文章利用2012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的微观数据,对中小学生的学力分布、学力差异和学力的形成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本地学生的学力水平明显高于外地学生,但户籍本身并不是学力差距产生的直接原因。外地学生之所以学力较差,主要是因为其父亲的学历较低、随父母流动误学较多、家庭条件差、自学时间不足、现有高中升学和高考制度对外地学生的负面影响等。要改变目前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必须进一步改革相关政策和制度,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偏差值 户籍 家庭背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钊 徐彤 刘晓峰
基于上海和深圳市的社区入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社区层面上的收入差距会产生较强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是,这种示范效应存在着人际差异,在外来居民中,较低教育水平者获得更强的示范效应,在本地居民中,较高教育水平者获得更强的示范效应。本文将这一发现归因于城市内部高低端人才的互补性,以及户籍制度导致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外来高教育水平者的进入壁垒。
关键词:
幸福感 示范效应 户籍制度 城市社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冯俊诚 陈晨
利用2008-2014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教育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使得地级市小学在校生数增加了4.0%,约新增1.23万小学生。同时,在围绕处理组界定标准、政策是否被预期所展开的稳健性分析中,该结论依旧成立。对于省会、流动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城市,异地高考的政策效应更大。此外,在对异地高考政策准入条件的考察中,就读年限(>3年)以及父母居住年限(≥3年)的要求分别致使小学生人数减少4.6和4.3个百分点。
关键词:
异地高考 学生流动 双重差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芸
本文利用2004年甘肃省小学生健康与教育调查数据,分析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并估计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对其用学习成绩反映的教育成就的影响。分析发现,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0~14岁年龄段的营养不良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计量分析显示,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其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且健康状况的改善对于健康状况较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更大。
关键词:
贫困农村 小学生 健康 学习成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侯海波 吴要武 宋映泉
2001~2012年期间,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不少地方政府推行"撤点并校",中西部农村大量教学点被撤并。小学数量减少且向乡镇集中,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增加,导致低年级小学生被迫选择寄宿。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河北省和四川省137所具有寄宿资格的乡镇小学所做的抽样调查数据,将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与对应距离区间内的教学点分布状况进行匹配,作为"撤点并校"政策的代理变量,评估了该政策对小学生低龄寄宿的影响,以及低龄寄宿对小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置教学点降低了小学生低龄寄宿的可能性,低龄寄宿阻碍了儿童人力资本积累的进程。
关键词:
撤点并校 低龄寄宿 人力资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陈佳鞠 李龙
现阶段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要想得到这一问题的可靠答案,数据质量是关键。2015年户籍登记数据中5~7岁组人口数是目前可获最新且最接近这3个队列实际人口情况的数据,基于这一数据估计2008~2010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文章估计得出2008~2010年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63~1.66之间,整体处于平缓波动之中,而且由于户籍登记数据在低龄组不可避免地存在漏登现象,因而在此估计出的总和生育率水平是对2008~2010年间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真水平"的低限估计,由此可以推断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至少应该在1.66、1.66和1.63以上。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曲兆鹏 郭四维
本文使用非线性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8),详细探究了户籍对城乡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农村户籍将显著增大居民选择创业的概率,具体说是城市居民的2.18倍。使用非线性分解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创业的概率差异中有50%无法用观察到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企业家特征来解释。进一步对居民创业的不同形式——个体经营还是企业经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农村户籍的创业者成为企业家概率不到城市户籍的3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农村居民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志强 谢家智
本文以2010年重庆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为政策实践,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改革破解了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了城镇工和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户籍歧视,并有助于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社会福利待遇,因此,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失衡局面,并且,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收敛的动态效果会逐渐增强。此外,城乡悬殊的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差异是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贾 姚先国 张俊森
本文应用中国CHNS自1989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劳动力市场中对农村移民的歧视问题及其演进过程。研究结果发现,较之于城镇本地劳动者,农村移民获得较低的工资,并且农村移民广泛存在着较高的失业率。在分析户籍歧视时,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条件Logit模型对个体异质性进行了控制,同时还控制了同化效应。结果显示拥有城镇户籍可给劳动者带来正向的工资溢价以及更低的失业率,并且户籍的工资溢价以及降低失业率的效果正在逐年增强。以上表明1989—2011年间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对农村户籍劳动者的歧视程度有所增加。
关键词:
户籍歧视 户籍溢价 工资差异 失业率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巍 邱丽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持续高速增长,但并无证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呈现出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提升。本文从我国的户籍制度出发,对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非农户籍居民而言,社会地位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而对于农业户籍居民而言,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业户籍居民在社会上受到了更加不公正的待遇;而非农业户籍居民则在环境、贫富差距、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幸福感。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邹铁钉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身份差异的代际交叠模型,分析了身份标签效应和重叠效应对养老改革的影响,并探讨了身份公平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研究结果显示:(1)二元制结构是造成城乡居民养老差异的制度性原因。教育资源、产业布局以及就业机会在城乡之间的分布不均衡性,必然会导致城乡居民在获取养老金概率及水平上的差异;(2)生理特征以及家庭和生育责任是造成男女养老差异的根本原因。男女在就业能力以及就业环境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男女在获取养老金概率及水平上的差异;(3)城镇居民获取养老金的概率和水平比农村居民高,以及男性获取养老金的概率和水平比女性高等诸多养老不公的现象,应归因于城乡户籍和性别对养老福利分配所产生的身份标...
关键词:
户籍 性别 重叠效应 养老保险 身份公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敬水 支帅帅
引入户籍流动、教育流动、职业流动与职务流动等核心变量及其交互项,对Mincer收入模型进行了扩展,对社会流动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户籍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籍流动与受教育年限、性别交互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和性别收入不平等。(2)子辈与父辈的受教育年限越长,子辈的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现教育流动的城镇居民和男性居民,其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3)子辈与父辈的职业等级越高,子辈的收入水平越高;职业向上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业等级与职业向上流动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回报的收入效应,加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和性别收入不平等。(4)职务等级与职务向上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现代内职务向上流动的城镇居民和男性居民,其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此外,健康状况、社会保险、组织成员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业融合与数字创新:来自三网融合的证据
社区融合结构:农民工、非农外来工、户籍居民之比较
区域分割、职业背景、户籍特征与城市农民工收入水平差异分析——来自全国106个城市的证据
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及其原因研究——来自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经验证据
户籍身份、社会资本与家庭金融投资——基于中介效应与交互效应的微观研究
农村三产融合、身份认同与益贫效应——基于CFPS的经验证据
幸福感、社会融合对户籍迁入城市意愿的影响——基于2011年四省市外来人口微观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信息消费与数实融合——来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的经验证据
市场化、政治身份及其收入效应——来自中国农户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