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94)
2023(18196)
2022(15941)
2021(14608)
2020(12486)
2019(28291)
2018(27860)
2017(53806)
2016(29256)
2015(32578)
2014(32220)
2013(31671)
2012(28824)
2011(25892)
2010(25493)
2009(23581)
2008(23036)
2007(20029)
2006(17501)
2005(14909)
作者
(85208)
(71032)
(70625)
(66950)
(44973)
(34311)
(31779)
(27862)
(27038)
(25034)
(24061)
(23981)
(22547)
(22064)
(21903)
(21809)
(21529)
(21138)
(20394)
(20234)
(17664)
(17244)
(17199)
(16153)
(15915)
(15714)
(15645)
(15611)
(14318)
(14208)
学科
(112926)
经济(112703)
管理(87045)
(82010)
(68577)
企业(68577)
方法(56282)
数学(48935)
数学方法(48347)
(33006)
(31348)
中国(28887)
业经(25928)
(25015)
(24102)
农业(20830)
地方(20632)
(20591)
财务(20512)
财务管理(20466)
(20441)
贸易(20434)
(19832)
企业财务(19438)
理论(18760)
(18209)
技术(18091)
环境(17855)
(17386)
银行(17312)
机构
大学(415704)
学院(412294)
管理(162909)
(162427)
经济(159055)
理学(142668)
理学院(141102)
管理学(138443)
管理学院(137702)
研究(135198)
中国(98734)
(86738)
科学(85934)
(76476)
(73162)
(67432)
业大(66998)
财经(61931)
研究所(61844)
中心(61768)
(59017)
农业(57748)
(56465)
北京(53736)
(52302)
师范(51640)
经济学(49747)
(49096)
(47154)
财经大学(46397)
基金
项目(292978)
科学(229918)
基金(214346)
研究(207234)
(189307)
国家(187789)
科学基金(160975)
社会(132544)
社会科(125129)
社会科学(125092)
(113950)
基金项目(113925)
自然(107126)
自然科(104667)
自然科学(104638)
自然科学基金(102779)
(96731)
教育(95645)
资助(88001)
编号(82644)
成果(65982)
重点(65704)
(64463)
(60905)
(60852)
科研(57012)
创新(56950)
课题(56553)
教育部(55208)
国家社会(54878)
期刊
(168680)
经济(168680)
研究(115160)
中国(73936)
学报(73637)
(65441)
科学(64092)
(59101)
管理(57598)
大学(55656)
学学(52890)
农业(44189)
教育(41002)
技术(33712)
(32978)
金融(32978)
财经(30468)
业经(27885)
经济研究(27262)
(25978)
问题(22281)
(22250)
(21430)
科技(20765)
业大(19511)
图书(19047)
理论(18969)
技术经济(18609)
统计(18270)
商业(17795)
共检索到581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巍  邱丽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持续高速增长,但并无证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呈现出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提升。本文从我国的户籍制度出发,对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非农户籍居民而言,社会地位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而对于农业户籍居民而言,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业户籍居民在社会上受到了更加不公正的待遇;而非农业户籍居民则在环境、贫富差距、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幸福感。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屈沙   刘孝斌  
基于CGSS2018及2021年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户籍转换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转换有助于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自致型农转非的幸福感提升效应高于外致型农转非。户籍转换对低收入层次或低教育层次自致型农转非群体和高收入层次或低教育层次的外致型农转非群体的幸福感起到显著提升作用。户籍转换可通过社会资本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且较外致型农转非而言,社会资本对自致型农转非幸福感提升的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本文使用一种新的离散模型估计方法,基于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城市居住人口数据,检验了户籍、公共服务政策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居住在城市的农村户籍居民更加幸福,同时这种幸福感也更加稳定;户籍身份对居民幸福感存在两种传导机制:进入城市享受更好公共服务政策让城市外来群体感到更加幸福,而户籍歧视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外来人口幸福感的提高。破除与户籍身份捆绑的各种城市特权政策,是逐步推进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鹏  张冬  屈小博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2013年数据(CHIP2013),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户籍身份转换总体而言对于居民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幸福感提升的主要作用渠道是增加了居民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这可能源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质量的提升。然而,由政策规划所造成的"被动"户籍转换群体的幸福感并无显著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户籍转换人群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并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才能实现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从而真正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汪汇  陈钊  陆铭  
信任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户籍制度造成城市内部的社会分割,可能给信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根据上海市的抽样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信任水平的决定因素,重点考察了户籍身份对居民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没有本地户籍的居民,更加不信任小区的邻居和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对政府的信任水平也更低,并且,户籍分割对信任水平的不利影响不会随着非本地户籍人口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减少或消失。另外,个人对于社会和政府的信任还受到所居住小区内其他居民该信任水平的影响(即"同群效应")。由于非本地户籍人口相对聚居,同群效应就会放大由户籍带来的社会分割对信任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钊  徐彤  刘晓峰  
基于上海和深圳市的社区入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社区层面上的收入差距会产生较强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是,这种示范效应存在着人际差异,在外来居民中,较低教育水平者获得更强的示范效应,在本地居民中,较高教育水平者获得更强的示范效应。本文将这一发现归因于城市内部高低端人才的互补性,以及户籍制度导致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外来高教育水平者的进入壁垒。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桂河清  
采用重庆市人口计生委于2012年进行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获得的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排序模型研究了重庆户籍跨省流动就业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大部分为"一般"和"幸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房租、子女是否在身边、流入地(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对流入城市的偏好、他们认为流入地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态度、在流入城市工作年限以及是否计划长期在流入城市工作均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但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以及他们是否能够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影响却并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顺岳  
文章在构建居民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温州市统计局的大量调查数据,对温州市居民幸福感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收入状况和生活便利等物质生活因子,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交友中认同等精神生活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顺岳  
文章在构建居民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温州市统计局的大量调查数据,对温州市居民幸福感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收入状况和生活便利等物质生活因子,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交友中认同等精神生活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沁雨  陈华  牟珊珊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公平感视角出发,对北京市城乡居民的医保参与对其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排序probit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参与基本医保和商业医保都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有累加效应;公平感对幸福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参与医保(主要是商业医保)可以增加居民的公平感,并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公平感较好的居民参与医保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鹏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鹏  郝宇彪  陈卫民  
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外来人口幸福感和社会融合状况对其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受访者年龄、性别、在本地居留时间、婚姻、收入等因素情况下,幸福感和社会融合对于提高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落户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行业、职业和收入水平考察,发现好行业、高端职业和高收入的外来人口幸福感提升和社会融合程度的增加对落户意愿的影响要大于差行业、低端职业和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从提升外来人口幸福感入手增强外来人口户籍迁入城市意愿、促进外来人口在城市稳定下来并进而解决我国城市化问题的新思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申韬  邓茜  罗培坤  
政府满意度、公共服务投入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分析政府满意度、公共服务投入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满意度、公共服务投入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满意度的提高及公共服务投入的增加会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但是公共服务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替代政府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贾仓仓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口老龄化的“双快”发展,中国中老年人的孤独感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了户籍身份转换对中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户籍身份的变动会提升中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并且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户籍身份变动对孤独感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异质性,女性和低龄中老年人的孤独感提升效应相对更高。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户籍身份转换引发的孤独感水平提高,可能源于中老年人对城市居民人际信任的降低。研究结论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求川  马梦莹  李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中高学历居民和低年龄段居民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地区经济环境、提升地区GDP水平;在微观层面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