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5)
- 2023(17450)
- 2022(15018)
- 2021(14065)
- 2020(11985)
- 2019(27159)
- 2018(27515)
- 2017(52054)
- 2016(28722)
- 2015(32274)
- 2014(32110)
- 2013(31222)
- 2012(28420)
- 2011(25662)
- 2010(25939)
- 2009(24277)
- 2008(23578)
- 2007(20893)
- 2006(18750)
- 2005(16619)
- 学科
- 济(107489)
- 经济(107328)
- 业(83883)
- 管理(81727)
- 企(63090)
- 企业(63090)
- 农(49803)
- 方法(43616)
- 数学(37163)
- 数学方法(36680)
- 农业(33016)
- 财(31223)
- 中国(29426)
- 业经(29040)
- 制(27997)
- 学(23994)
- 地方(21459)
- 体(20508)
- 理论(19013)
- 银(18814)
- 银行(18767)
- 贸(18607)
- 贸易(18597)
- 务(18469)
- 财务(18386)
- 财务管理(18343)
- 易(18084)
- 行(17917)
- 企业财务(17398)
- 融(17237)
- 机构
- 学院(396819)
- 大学(395257)
- 济(154999)
- 管理(154086)
- 经济(151458)
- 研究(134402)
- 理学(132460)
- 理学院(131015)
- 管理学(128700)
- 管理学院(127980)
- 中国(102563)
- 京(84475)
- 科学(83113)
- 农(79717)
- 财(74369)
- 所(68129)
- 业大(64072)
- 中心(61629)
- 研究所(61460)
- 农业(61415)
- 江(60707)
- 财经(57685)
- 范(53234)
- 北京(53059)
- 师范(52708)
- 经(52361)
- 院(48490)
- 州(48314)
- 经济学(44598)
- 省(42929)
- 基金
- 项目(267610)
- 科学(209396)
- 研究(199311)
- 基金(191909)
- 家(167089)
- 国家(165614)
- 科学基金(141538)
- 社会(123848)
- 社会科(116860)
- 社会科学(116830)
- 省(105621)
- 基金项目(101733)
- 教育(91643)
- 自然(91029)
- 自然科(88828)
- 自然科学(88807)
- 划(88319)
- 自然科学基金(87190)
- 编号(83940)
- 资助(77955)
- 成果(69241)
- 重点(59730)
- 部(58919)
- 课题(57511)
- 发(56946)
- 创(55313)
- 制(51568)
- 创新(51540)
- 科研(50540)
- 教育部(50230)
- 期刊
- 济(179960)
- 经济(179960)
- 研究(118784)
- 中国(84902)
- 农(78647)
- 学报(64745)
- 科学(58462)
- 财(58001)
- 管理(54971)
- 农业(52917)
- 教育(50020)
- 大学(49677)
- 学学(46633)
- 融(38492)
- 金融(38492)
- 技术(34655)
- 业经(33604)
- 财经(27943)
- 经济研究(26229)
- 业(26103)
- 经(23811)
- 问题(23768)
- 版(20896)
- 图书(20510)
- 科技(18930)
- 理论(18925)
- 技术经济(18219)
- 现代(17899)
- 业大(17462)
- 世界(17293)
共检索到599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安毅
由于农民在集体所有权中享有的权利不清晰、农民在集体财产中的成员权以户籍为标准确定,导致落户城镇后农民享有在集体财产中的权益存在制度障碍。户籍改革的顺利进行要求不能损害进城农民在农村的产权权益,为此要改造农民集体所有权制度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制度。集体所有权的初衷是维护每个集体成员的利益,因此要虚化集体在权利主体中的地位,将集体财产所有权中更多的权能直接赋予给农民。而农民在集体财产中的收益分配权要设计成与户籍相脱离的独立权利,并构建专门的实现和救济制度。
关键词:
户籍改革 农民 权益 立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欣瑜 梁亚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到了"集体收益分配权",并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两类用益物权并称。而集体收益分配权当中最重要的是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本文在对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的定义与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欣瑜 唐俐
集体土地的收益分配已成为我国农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的主体对于收益的分配具有强烈诉求。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是农民集体成员权的一种具体类型,也是集体收益分配权当中最重要的一类,在对其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分配机制与救济制度四个方面以民法基本原理构建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相关制度,并提出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松
集体所有权制度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基础的法律保障制度,它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是农村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承接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基础,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组织化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首先要完善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制度建设,将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明确为集体成员,集体成员依民主原则行使集体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以民为主体,民主是其根本原则。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的权能,要创造条件并在条件成熟时对农民集体所有权的转让和处分的权能予以完善,要将集体成员
关键词:
集体所有权 新农村建设 民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荣耀 王欢 迟亮
基于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716个农户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分化、乡土依赖对农户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不断分化并未提高其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意愿,分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继续持有集体收益分配权,土地、宅基地的退出对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意愿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对所在村的心理依赖水平有着显著的反向影响,即在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退出中,对其退出意愿产生影响的更多是农户对乡土的心理依赖,而非现实依赖。这要求在进一步探索中,既要有改革的紧迫感,完善退出机制,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理性退出集体收益分配权,也要有历史的耐心,充分尊重农户的乡土情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红利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适宜的对象是集体经营性财产,不宜作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统一路径。统一的产权运行路径,难以兼顾集体财产的资源保障与财产增值功能,无法有效平衡公平与效益价值。将集体财产划分为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三种类型,并对不同财产构建侧重点不同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机制是农民集体所有权实现的基本理念。这一分类推进理念既与国家强制性变迁方向一致,也是由农民集体所有权客体的复杂性所决定。集体资源性财产要完善承包经营制度,集体经营性财产要探索产权量化、统一经营的组织结构,集体非经营性财产则要构建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米运生 罗必良
为洞察农地集体所有权的本质,本文研究选择了功能主义而非传统的结构主义视角。从功能主义视角看,农地集体所有权承载了三重不同维度的制度功能: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关系、助推国家发展战略和保障农业基础性地位。然而,城乡"二元"思维和地方政府等既得利益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制度异化。这集中体现于《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有关农地发包方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本文研究表明:原本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制度功能以"权利"或"义务"的形式被转嫁到集体;作为"回馈",集体被赋予一定的农地处分权和隐性的收益权。制度异化导致的结果是:因缺乏资质与能力,有关集体"权利"和"义务"的诸多规定成为"写在纸上的制度"。制度异化助长了违规征地等问题,并影响到制度功能的充分实现。本文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国土规章制度;明确地方政府需承担的应有职责;集体需要回归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中心缔约者"角色并获得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盛志 温兴祥 陈杰
本文基于异质性主体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上刻画了作为短期移民的农民工和农村进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由于户籍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经济状况欠佳且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为了支付老年时期的生活成本,他们在城市工作期间的储蓄率会高于实现了户籍身份转换的永久移民。进一步地,本文使用CHIP2013年数据对农民工和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进行了RIF回归分解。总分解结果表明,要素效应缩小了农民工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而结构效应却会扩大两者储蓄率的差异;构成分解结果进一步表明,户主的人力资本特征差异会缩小两者储蓄率的差
关键词:
农民工 储蓄率 户籍制度 RIF回归分解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铖 苏善江 刘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从根本上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使用环节,通过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科学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界定政府、集体、个人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性质、分配方式、分配比例等内容,推动收入公平分配。文章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配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税制设计的新思路,进而提出税制改进和完善的方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列春
流行理论认为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设计脱离物权固有逻辑,主体不明确、客体不确定,还存在权能虚化与承包经营权关系不清等诸多缺陷。这种理论误解原因在于未能把握农地资源所有权特质,对于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群体性主体理解不当;脱离中国社会情境所预设的制度功能,没有在公有制政治前提下理解农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是本土性物权,它是农民集体对于农地所享有的所有权,其权能依照情势选择性地休眠或者激活,在现阶段可以采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模式。
关键词:
农地 农民集体 集体所有权 物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立芳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丹 李霄敏
在长期以来形成传统户籍管理体制下,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格局,造成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在各种权益分配和实现方式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体现为各种不平等。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吁我国户籍制度必须作出积极的回应。户籍改革是我国未来国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牵涉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更是其权益实现方式的一次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
户籍改革 农民权益 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甘藏春 束伟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凯 李智
海归人才是国际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难以满足海归人才多样化深层次需求是导致当前海归人才"再归海",以及出现"水土不服"等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也使得海归人才出现"主人翁意识"薄弱等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从集体心理所有权视角出发,构建国际人才集聚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模型,深入剖析国际人才心理所有权的形成机理,以及对人才知识共享意愿和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为提高国际人才"主人翁意识"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秋云
农村改革中,土地问题永远是一个无法绕开和回避的核心问题。统筹城乡的改革也是首先围绕土地制度的创新和改革进行的。一直以来,国家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建立在工业优先和城市优先的基础上,从而导致城乡分割和二元经济结构。为了推行这一发展思路,在农村集体土地法律制度方面,国家采取制度歧视。本文指出了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提出了应加强农民土地权利的法律保障、放松对农地产权主体行为能力的约束等创新思路。
关键词:
统筹城乡 集体所有土地 不足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