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8)
2023(12152)
2022(9703)
2021(8956)
2020(7352)
2019(17100)
2018(17403)
2017(32515)
2016(18017)
2015(20030)
2014(20147)
2013(19358)
2012(17429)
2011(15408)
2010(15628)
2009(14881)
2008(15114)
2007(13496)
2006(12352)
2005(11570)
作者
(48885)
(40939)
(40197)
(38829)
(26178)
(19392)
(18513)
(15735)
(15508)
(14554)
(13913)
(13890)
(13330)
(13027)
(12782)
(12662)
(12015)
(11973)
(11879)
(11697)
(10105)
(9903)
(9778)
(9491)
(9253)
(9055)
(9046)
(9002)
(8166)
(7893)
学科
(66824)
经济(66721)
管理(60560)
(52160)
(43137)
企业(43137)
中国(23914)
(22416)
(22117)
(21902)
方法(21381)
业经(18459)
数学(17464)
数学方法(17278)
地方(17224)
(15154)
农业(15120)
(13429)
(13426)
银行(13414)
财务(13383)
财务管理(13346)
(12669)
企业财务(12584)
体制(12246)
(11717)
金融(11713)
(11655)
(11475)
理论(11440)
机构
大学(242371)
学院(240655)
(97155)
经济(94666)
管理(93917)
研究(83428)
理学(77801)
理学院(76832)
管理学(75674)
管理学院(75153)
中国(67289)
(54253)
(51476)
科学(48173)
(40802)
(40146)
中心(39814)
(38095)
财经(38083)
研究所(36099)
(34403)
北京(34136)
(33586)
师范(33322)
业大(33046)
(31896)
(30494)
经济学(29214)
农业(28995)
财经大学(27984)
基金
项目(154963)
科学(123263)
研究(117378)
基金(112428)
(96631)
国家(95776)
科学基金(83655)
社会(75820)
社会科(71661)
社会科学(71644)
基金项目(60033)
(59627)
教育(53560)
自然(52245)
自然科(51001)
自然科学(50991)
(50380)
自然科学基金(50077)
编号(48825)
资助(43591)
成果(40863)
重点(34509)
(34137)
(33908)
课题(33825)
(33200)
(31821)
国家社会(31671)
创新(29913)
(29907)
期刊
(119841)
经济(119841)
研究(79977)
中国(60000)
(43817)
管理(38051)
(35348)
科学(33415)
学报(32609)
教育(30204)
(28140)
金融(28140)
大学(26250)
学学(24044)
农业(22683)
技术(21355)
财经(19395)
业经(18667)
经济研究(17003)
(16793)
问题(16790)
(13454)
图书(13328)
现代(12890)
(12756)
资源(11954)
(11744)
会计(11615)
财会(11590)
理论(11194)
共检索到393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梓桢  宋健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阻碍作用愈发明显。而且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行户籍制度对人口迁移流动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中山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通过积分构建一套新的量化标准作为流动人口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入户的依据,为打破户籍坚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务实的路径选择。基于对积分制申请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对申请人员访谈的基础,对积分制实施情况进行客观总结,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景云  刘志光  
文章在阐释积分制实施背景的基础上,利用深圳市2010年至今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积分制入户"门槛"中有关学历和年龄的要求逐年提高;积分制在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改善城市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倒挂"现象和优化人口内部年龄结构的同时,倾向于吸纳高学历、高技能及40岁以下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在居住地长期停留,人口的流动方式由"个体流动"向"家庭化迁移"的转变进程加快。文章指出,积分制也存在着某些积分指标设计有待完善与内部程序规定滞后等问题,政府应以吸引、容纳、服务人口为中心,把推进"积分入户"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完善积分制的指标设计和管理程序,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欢  
本文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市化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240个城市特征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是城市选择性吸纳高禀赋人口的重要制度工具。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自身稳定与家庭完整迁移,但基本公共服务的正向作用不足以抵消户籍管制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还发现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迁移稳定性与完整性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户籍管制制约了新生代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则有利于新生代流动人口与高禀赋人口的稳定与完整迁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飞  杜云素  
基于中山市积分落户入围人员的调查发现,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农民工申请落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享受城镇户口的权利待遇;近六成的人已经办理落户手续,但也有两成的人仍在犹豫或者明确表示放弃落户资格。城镇定居和户籍价值是影响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城镇落户的重要因素。在新型城镇化改革中,必须对城镇和农村两个系统的户籍制度同时进行改革,剥离农业户口背后的各项权利待遇,以推进农民工城镇化的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凌华  王卓  
基于Arcgis 10.2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建成全国362个地级市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数据库。在假设全国不同区域流动人口市民化成本一致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区域流动人口规模和集聚特征探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财政压力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财政压力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财政压力最小,其中西部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财政压力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凌华  王卓  
基于Arcgis 10.2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建成全国362个地级市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数据库。在假设全国不同区域流动人口市民化成本一致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区域流动人口规模和集聚特征探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财政压力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财政压力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财政压力最小,其中西部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财政压力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兆敏  吴瑞君  
使用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收入差异,揭示了导致二者收入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及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作用,导致流动人口的收入回报率高于户籍人口、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回报率高于高端劳动力市场;教育、经验、吃苦耐劳等因素是低端市场劳动力的收入高于户籍人口的重要原因;经验是流动人口在高端劳动力市场收入高于户籍人口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宁光杰  段乐乐  
本文运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广东和浙江两省数据,探讨户籍对流动人口创业选择和收入的影响。论文发现非农户籍、本省或本市户籍、地区进行户籍改革和户籍隐含的公共服务政策都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选择自我雇佣的概率。尽管非农户籍和本地户籍者愿意选择进入国有部门,但户籍对从事自我雇佣的影响更大。非农户籍、本省或本市户籍以及公共服务变量都能够提高自我雇佣流动人口的收入。用2014年数据和RUMIC2008—2009年面板数据进行的稳健性检验和影响机制检验支持了以上结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翠迎  汪润泉  
该文以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实证考察了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就业人口城市消费的影响。基于国家卫计委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该文比较了有无职工养老保险的流动就业人员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大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提升作用;对于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低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且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受到其自身收入水平的制约,当收入较低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促进作用,当收入较高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戚阳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化,人口跨户籍所在地流动的浪潮冲击着既有户籍制度中就业领域的不平等。由于我国传统社会结构性、体制性及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现今流动人口就业领域存在着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待遇较低、就业保障被边缘化、就业范围单一、就业权益受到侵害后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等主要问题。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正形成的当下,应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从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将权益与户籍相脱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增强流动人口权利意识等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歧视,保障流动人口的平等就业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五荣  丰晨宇  陈华帅  
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下,不同规模城市的落户门槛呈现两极化: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降反升,中小城市逐渐实现零门槛。研究差异化的落户政策对农村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城市之间的配置效率。本文基于2014~2016年120个城市的落户门槛指数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升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概率,且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主要通过提高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农村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两个途径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的创业促进效应在大规模城市、低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和年轻农村流动人口群体中更为明显。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钦  刘国恩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估计中国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医保受益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医保受益水平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流动人口的医保报销水平显著低于本地户籍人口。流动人口较低的医保受益水平抑制了其对正规医疗的选择,同时医保制度对流动人口医疗负担的降低作用显著小于本地户籍人口。究其原因,户籍制度挂钩的医保"属地"管理制度与流动人口"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使其医保不适用可能性显著高于本地户籍人口,从而导致医保受益水平偏低。因此,突破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弊端,建立适应流动人口需求的医保制度是切实提高流动人口实际医疗保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文哲  边彩云  董丽霞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我国城镇化主要通过农村人口流动推动,进而导致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远远低于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房价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滞后。本文以2011—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城市层面数据分析了城市房价上涨对农村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影响。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房价升高造成的生活成本增加使农村流动人口更不愿意落户现居城市,同时,女性、高学历、参加过技能培训、高收入、有保险、有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社会融合度较高、幸福感更强、跨省流动以及居留时间更久的农村流动人口落户意愿更强,年龄与落户意愿呈倒U型关系。但是,城市房价升高对落户意愿的影响与人群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关,无房、流向普通城市、省内流动、未婚、低学历、年龄小、女性的流动人口对于城市房价上涨更加敏感。基于此,笔者指出,要进一步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抑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是必要之举,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建顺  林李月  朱宇  艾尼江·杰力力  
西部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不仅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和城镇化质量,还关系到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基于2012年新疆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研究发现,新疆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整体水平较高,愿意将户籍迁入现流入地的比例达到半数以上,且北疆地区略高于南疆,少数民族高于汉族。模型显示,总体而言新疆对人力资本和经济禀赋较高的流动人口落户吸引力不强,而民族类型、在流入地的居住时间和社会融合程度是影响新疆流动人口户籍迁移的关键因素。同时,新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流动人口在户籍迁移时考虑的因素存在异同,但社会融合特征因素不存在区域和民族差异,均表现为社会融合程度的提高显著增强其户籍迁移意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欢  席鹏辉  
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对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完整性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13个城市面板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低技能、流动时间较短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家庭完整迁移,这种负向影响在跨省迁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而搭载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则是其抑制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完整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实证发现,剥离依附于户籍制度上的"隐性"社会福利供给,有利于促进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增加城市劳动力的供给规模;而破除户籍制度约束的关键举措仍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即建立"以人为主体"的转移支付制度与社会福利供给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