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9)
- 2023(8438)
- 2022(6825)
- 2021(6316)
- 2020(5386)
- 2019(12148)
- 2018(12418)
- 2017(23874)
- 2016(12817)
- 2015(13902)
- 2014(13874)
- 2013(13740)
- 2012(12216)
- 2011(10754)
- 2010(11218)
- 2009(10946)
- 2008(11212)
- 2007(10183)
- 2006(9466)
- 2005(8584)
- 学科
- 业(79104)
- 企(62973)
- 企业(62973)
- 济(56603)
- 经济(56504)
- 管理(49686)
- 农(44203)
- 农业(29486)
- 业经(26925)
- 财(21744)
- 方法(21096)
- 制(17548)
- 务(15713)
- 财务(15709)
- 财务管理(15694)
- 中国(15162)
- 企业财务(14823)
- 技术(14548)
- 体(14267)
- 数学(14083)
- 数学方法(14014)
- 策(13859)
- 体制(11424)
- 划(11199)
- 企业经济(10730)
- 和(10669)
- 理论(10457)
- 经营(10234)
- 人口(9829)
- 农业经济(9776)
- 机构
- 学院(185635)
- 大学(176304)
- 济(84905)
- 经济(83579)
- 管理(80520)
- 理学(69094)
- 理学院(68584)
- 管理学(67993)
- 管理学院(67639)
- 研究(56843)
- 中国(48544)
- 农(44648)
- 财(39788)
- 京(35728)
- 农业(33417)
- 财经(30418)
- 江(30249)
- 科学(30067)
- 业大(29774)
- 所(28135)
- 经(27549)
- 中心(27161)
- 经济管理(24734)
- 研究所(24663)
- 经济学(24221)
- 州(23068)
- 北京(21931)
- 经济学院(21925)
- 商学(21852)
- 商学院(21658)
- 基金
- 项目(115610)
- 科学(93799)
- 研究(91191)
- 基金(85338)
- 家(71566)
- 国家(70674)
- 科学基金(63484)
- 社会(61530)
- 社会科(57880)
- 社会科学(57865)
- 省(47123)
- 基金项目(45836)
- 教育(39255)
- 编号(39070)
- 自然(38027)
- 自然科(37208)
- 自然科学(37201)
- 自然科学基金(36620)
- 划(36141)
- 资助(32380)
- 业(31754)
- 成果(30326)
- 创(27564)
- 农(26928)
- 部(26173)
- 发(26107)
- 制(26067)
- 国家社会(25494)
- 创新(24744)
- 重点(24260)
- 期刊
- 济(107468)
- 经济(107468)
- 研究(56257)
- 农(49881)
- 中国(39788)
- 农业(33254)
- 财(33128)
- 管理(31258)
- 业经(25732)
- 科学(24272)
- 融(21247)
- 金融(21247)
- 学报(20962)
- 大学(18193)
- 学学(17462)
- 技术(17439)
- 业(16967)
- 财经(15137)
- 教育(14568)
- 经济研究(14475)
- 问题(14392)
- 农村(14075)
- 村(14075)
- 农业经济(13548)
- 经(13155)
- 技术经济(11887)
- 世界(11774)
- 经济问题(10402)
- 现代(10220)
- 商业(10041)
共检索到289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亦华
户籍制度改革已由小城镇向中等城市、大城市次第推进。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取消进城人口的计划指标,实行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对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改革中出现许多新问题,须从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就业、土地、社会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有效对策。
关键词:
户籍改革 农业人口转移 对策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金龙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考察了非农户籍身份转换对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户籍身份转换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经济收入。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非农户籍转换带来的收入优势并非均衡分布在所有经历了"农转非"群体之中,通过竞争机制完成"农转非"的人,其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不仅优于农业户籍群体,甚至高于非农户籍出身的城镇居民,而非竞争性"农转非"群体则不具备这种相对优势。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的结果再次表明,户籍身份转换可能仅是有利于潜在个体能力和资源禀赋较高的群体。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如果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经济融合,取消农业户籍仅是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配套的福利制度改革将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着力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波
户籍制度是市民化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和绕不开的门槛,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7月30日,户籍改革新政的正式出台,将有利于消除传统户籍制度对人口迁移流动的负面影响,成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保障。由此,通过对户籍新政的解构,围绕"规范有序、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配套"的推进机理,重构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
户籍改革新政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推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贾毓慧
教育不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户籍作为重要的身份标志,更能切实地反映我国人口受教育的状况。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广大的农业人口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发展成果。在我国初、中级教育不断优化,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时期,这种教育不公平的广泛存在的确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户籍 人口 教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丽丽 梁丹妮 卢小君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农村退出、落户城镇,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的定量研究方法,探索并分析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用土地置换城镇户籍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对土地置换城镇户籍持观望态度的比例较高,个人特征因素(年龄、婚姻、性别、文化程度)、经济因素(参加劳动培训、签订劳动合同、居住处)、社会生活因素(朋友数量)和土地处置因素(承包地的处置方式)对农业转移人口用土地置换城镇户籍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桂英
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进入历史上最快的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了。从产业流向看,我国农业人口向非农业的转移,不仅呈现着由低到高的层次渐进性,而且还具有多层次交叉的特点,即兼业。围绕如何评价兼业这一经济和人口现象,经济学界和人口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我国农业人口兼业的现状和特征及其产生的动因和局限性,谈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中文 柯瑞清
通过对闽台农业人口转移的比较 ,分析了福建省农业人口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提出了加快福建农业人口转移的若干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
闽台农业 人口转移 比较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业苗
当下农业人口流动与市民化的情境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正在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并深刻影响着农业人口转移与市民化。新形势下,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农民脱域意愿以及农业人口转移任务、困境等都进入常态。为了更多更快地转移农业人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府应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村镇,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完善农业人口转移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农业人口 市民化 新常态 进路 体制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鹏 谢建军
目前我国正大力实行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只有严格落实这三大战略,我国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因此研究农业人口转移的新常态与市民化进路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对当下农业人口转移的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农村发展、城市承载力、权利保障、政府责任等几个方面寻找了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下降的原因,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我国的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人口转移 城乡一体化 户籍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堃
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从一个侧面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文章利用户籍制度改革分地区逐步推行的特征,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在短期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即农民的外出务工倾向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除土地承包制度、户口附着福利等刚性因素外,较低的预期收入与较高的机会成本等因素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向辉
在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城镇化等因素的推动下,英国农业人口转移在世界范围率先展开。虽然在不同阶段英国农业人口转移的诱因与特征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英国在农业人口转移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基于对英国实践经验的借鉴,中国应当从政府引导、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强化法制建设、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等方面思考对策,以促进自身农业人口转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英国经验 农业人口转移 城镇化 农村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俊滔
在城镇化和农产品价格保护不力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耕地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然而,现有研究极少关注耕地保护与农业人口的溢出的内在联系,从而忽视了农业人口溢出对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的正外部性,对农业人口转移的历史趋势理解不足。本文研究了中国耕地保护与农业人口转移的内在联系,发现在要素二元市场下,劳动力转移为要素价格机制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耕地保护进程中的农业人口转移具有历史必然性。新的历史时期,农业人口向外转移依然是必然的战略选择,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农业人口转移、发展和回流等问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武
基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探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引发要素投入变化影响乡村产业结构的机制,并采用2001—2013年中国216个地级城市的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业人口转移在短期对乡村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长期的投入要素替代效应有利于提升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乡村产业结构;(2)农业人口转移显著提高了农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专业服务水平的提升,但人力资本趋于恶化,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3)农业人口转移导致的相对劳动成本变化对东部地区影响更大,而中西部地区乡村产业结构受人力资本的制约更为明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注重人力资本回流和科技投入,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涂小松 王彦 徐国良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及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转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增加的影响分别通过了10%、1%和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其受影响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167、0.155和0.135;但伴随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没有显著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适度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