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26)
2023(18558)
2022(15645)
2021(14360)
2020(12090)
2019(27570)
2018(27701)
2017(53501)
2016(28809)
2015(32315)
2014(32467)
2013(31714)
2012(28697)
2011(25993)
2010(26118)
2009(24094)
2008(23095)
2007(20306)
2006(18413)
2005(16178)
作者
(81346)
(68237)
(67355)
(64440)
(43069)
(32490)
(30597)
(26719)
(25836)
(23962)
(23044)
(22917)
(21546)
(21416)
(20934)
(20812)
(20117)
(19716)
(19607)
(19291)
(17040)
(16693)
(16470)
(15747)
(15395)
(15340)
(14855)
(14766)
(13790)
(13340)
学科
(134077)
经济(133930)
(81934)
管理(79763)
(60972)
企业(60972)
方法(52871)
(49887)
数学(46468)
数学方法(45906)
中国(33128)
农业(33087)
业经(31209)
(29194)
地方(28993)
(25635)
(25054)
(19254)
贸易(19243)
(18864)
理论(18656)
(18635)
(18277)
银行(18238)
环境(18103)
(17857)
(17623)
金融(17620)
(17560)
(17446)
机构
学院(407623)
大学(406968)
(174061)
经济(170585)
管理(161168)
理学(139557)
研究(138667)
理学院(138077)
管理学(135640)
管理学院(134882)
中国(104296)
(85553)
科学(83443)
(77039)
(75994)
(68930)
中心(63293)
研究所(62522)
业大(62504)
财经(61368)
(60244)
农业(58065)
(55959)
北京(53738)
(53704)
师范(53252)
经济学(52768)
(49506)
(47760)
经济学院(47181)
基金
项目(276713)
科学(218375)
研究(204851)
基金(201485)
(174526)
国家(173034)
科学基金(149497)
社会(131376)
社会科(124295)
社会科学(124259)
(107576)
基金项目(106647)
自然(95227)
教育(93303)
自然科(92996)
自然科学(92974)
自然科学基金(91296)
(89430)
编号(84257)
资助(82294)
成果(67748)
(61412)
重点(61342)
(59829)
课题(56915)
(56838)
国家社会(54558)
创新(53075)
教育部(52975)
科研(52188)
期刊
(198558)
经济(198558)
研究(123661)
中国(78405)
(74999)
学报(62131)
科学(58223)
管理(58153)
(57732)
农业(50451)
大学(48815)
学学(46000)
教育(43438)
(38212)
金融(38212)
技术(36816)
业经(34869)
经济研究(30877)
财经(30292)
问题(26543)
(26039)
(24099)
技术经济(21043)
图书(19644)
(19601)
世界(19491)
理论(19161)
统计(18491)
现代(18464)
科技(18418)
共检索到606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玮玮  
文章将异质劳动力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探讨了户籍改革和农地转让权对农村劳动力和城市高、低技能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户籍歧视程度的降低,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能提高大中城市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大中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农地可转让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尤其是对大中城市周围的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更有利,但会推高大中城市房价,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发现如果城市层级相差过大,也不利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文章最后针对户籍改革和农地产权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玮玮  
文章将异质劳动力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探讨了户籍改革和农地转让权对农村劳动力和城市高、低技能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户籍歧视程度的降低,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能提高大中城市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大中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农地可转让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尤其是对大中城市周围的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更有利,但会推高大中城市房价,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发现如果城市层级相差过大,也不利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文章最后针对户籍改革和农地产权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军辉  张古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中间投入品模型,将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不同劳动力流动模式等因素纳入研究框架中,构建了中国户籍制度演变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户籍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户籍制度的改革路径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如果降低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束缚,经济系统会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而维持当前户籍制度不变将遭受较大损失;(2)不同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路径影响了户籍制度的改革效果,如果农民工"带着土地"进行转移将会放大户籍制度改革所释放的红利。这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要协同进行,不仅要减少户籍制度对农民工迁移的束缚,还应保留...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谭策天  何文  
本文在经典模型中纳入户籍歧视因素,构建具有连续经济空间、包含城乡区域的两部门、两要素的新经济地理学城市体系理论模型,对户籍歧视影响城市体系演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行理论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认为,户籍歧视直接降低了城市化率,并通过相同人口规模下更多城市的形成间接降低了城市化率;城市的原住民具有妨碍当地户籍开放的经济动力;居民对工业品的偏好程度上升或工业品的交易成本增加会提高城市化率;如果居民的工业品偏好程度较高,则农产品交易成本的增加会提高城市化率;除非居民的工业品偏好程度足够低,否则人口规模扩大或者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会提高城市化率。研究最后用1992—2017年我国的实际数据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梅  何飞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将服务业纳入经济系统中,考察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的要素空间集聚模式,并深入行业内部,分析不同资源配置机制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结果显示:成都市是典型的服务业空间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且主要受市场调控配置行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新常态下,成都市应遵循发展规律,顺应其禀赋推进城镇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王艳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对当今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带来较大冲击的"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研究视角和方法等问题。认为经济区位论、传统经济地理学、新国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是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基础;收入递增带来的规模经济、运输费用、生产要素的不可移动性、历史发展的偶然性、路径依赖等相互作用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视角;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发余  
过去几年中,经济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热潮,主要涵盖经济学的两个方向:国际经济学(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前一个方向主要讨论产业的空间聚集问题,后一个方向主要关注区域经济的长期收敛问题。这种“热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有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与之相关,其中包括克鲁格曼、波特、巴罗和阿瑟,他们的著作都涉及到“地理”问题。这些学者所讨论的“新经济地理学”在内容、方法上都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有很大差别。本文试图介绍西方经济学中这种新趋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秀山  汤学兵  
本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NEG)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对空间问题的重新审视。近年来,NEG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将现实中与集聚相关的各种因素纳入 NEG 的研究框架。与此同时试图将城市经济学纳入 NEG的研究领域。本文概括和总结了 NEG 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 NEG 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福柱  
不同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同质性企业假设,"新"新经济地理学以垄断竞争和企业异质性为切入点,分析企业成本差异、效率差异与集聚经济的关系,构建了"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尽管"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极大反响,但仍需要在本地效应、城市集聚的微观基础、组织行为与企业布局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解析异质性企业与集聚经济的微观机理,以不断完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寿义  张永恒  
在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税收,将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税收的一部分,从数理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单一关系,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的关系会因产业类别和经济规模而存在差异;另外,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也会由于其实施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率先增强环境规制将成为经济集聚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其效应可能会随着其他地区的"跟随战略"而趋于弱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彦彭  张高峰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针对商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构建了耦合模型,运用中原城市群河南省域内的17个省辖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河南17个省辖市商业集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外围城市规模过小,集聚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祥  
文章使用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均对城市化发展存在显著影响,而早期城市规模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安虎森  周亚雄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污染外部性模型,运用数理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污染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区际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角色。结果显示:当贸易成本很小时,在较小概率下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当贸易成本不足够低时,污染外部性将导致市场失灵。由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必然会导致地方政府在治理市场失灵时出现政府失灵,因此由中央政府以第三方当事人主导的区际生态补偿政策是有效的。此外,实施差异化的税收补偿政策、在生态区实施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等有助于政府主导的区际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梁慧  毛焱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