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79)
2023(20559)
2022(17865)
2021(16830)
2020(14314)
2019(32928)
2018(32717)
2017(62277)
2016(34394)
2015(39242)
2014(39504)
2013(38028)
2012(34931)
2011(31502)
2010(31615)
2009(29311)
2008(29033)
2007(25539)
2006(21963)
2005(19499)
作者
(97978)
(81889)
(81333)
(77645)
(51874)
(39306)
(37285)
(32046)
(30928)
(29271)
(27707)
(27470)
(25858)
(25659)
(25263)
(25240)
(25225)
(24201)
(23489)
(23453)
(20232)
(20176)
(19877)
(18639)
(18485)
(18336)
(18195)
(18124)
(16616)
(16275)
学科
(129385)
经济(129211)
管理(99271)
(92754)
(77301)
企业(77301)
方法(61465)
数学(53532)
数学方法(52759)
(36983)
中国(36127)
(35834)
业经(29231)
(29124)
(28588)
地方(24786)
理论(23909)
(23885)
贸易(23875)
农业(23753)
(23727)
财务(23631)
财务管理(23575)
(23176)
企业财务(22327)
(22174)
银行(22111)
(20955)
(20406)
(20358)
机构
大学(483348)
学院(480347)
(185636)
管理(184829)
经济(181419)
理学(159896)
理学院(158024)
研究(157967)
管理学(154784)
管理学院(153905)
中国(117768)
(103487)
科学(99691)
(88334)
(80796)
(79764)
业大(73811)
中心(72891)
研究所(72654)
(71432)
财经(70257)
北京(65417)
(65372)
师范(64711)
(63749)
农业(63490)
(57459)
(57329)
经济学(56039)
技术(52650)
基金
项目(326596)
科学(255416)
研究(237691)
基金(234680)
(204795)
国家(203085)
科学基金(173905)
社会(147291)
社会科(139363)
社会科学(139327)
(128906)
基金项目(124229)
自然(114359)
教育(112442)
自然科(111682)
自然科学(111651)
自然科学基金(109622)
(108778)
编号(98328)
资助(97252)
成果(80813)
重点(73468)
(71839)
(68488)
课题(68303)
(67453)
科研(62918)
创新(62864)
大学(62279)
教育部(61594)
期刊
(199503)
经济(199503)
研究(139946)
中国(96102)
学报(80121)
(72881)
科学(70680)
(70071)
管理(65982)
教育(63901)
大学(61204)
学学(56562)
农业(49626)
技术(43353)
(40788)
金融(40788)
财经(34318)
业经(33530)
经济研究(32048)
(29418)
图书(26341)
问题(25961)
(25802)
(23997)
科技(22426)
理论(22322)
技术经济(22230)
统计(21713)
商业(20837)
实践(20367)
共检索到703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承  范皑皑  张恬  
利用"2012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从毕业去向、就业地点和行业三个方面定量分析大学生就业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就业预期匹配程度并不高;女大学生和曾在重点高中就读学生的匹配度相对较低;学生干部的经历与行业匹配正相关;有着较好在校表现的学生实现三种匹配的可能性反而较低,但同时具备较好在校成绩和具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均最有可能实现就业预期的匹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进  陈馥强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现状,构建两者协调统一的匹配机制,能够为缓解"供需"矛盾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绍让  
大学生就业力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匹配是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对当前企业用人标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品质维度等相统一的"KMC立体化"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机制,以期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本文从就业匹配度出发,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搜集数据,采用自评估法、岗位分析法和统计测量法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进行了测量,以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结果发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高能低配,人力资本浪费、所学非所用、高能低配等情况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三方协作,建立高质量就业匹配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燕子  韩晶晶  
企业非常关注人才所具备的"软实力",高职毕业生的"软实力"对其成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软实力"需求主要体现在社会技能、方法技能和参与技能。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及企业的实证调研,发现高职毕业生就业"软实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均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软实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高职毕业生"软实力"的培育与掌握需要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协调作用,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现实需求有效对接、尊重企业的合作地位,另外还需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发展意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贺  
基于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在综合专家意见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HP法测算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对珠三角区域的大学生就业吸引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另一个方面,高素质、高技能的大学生人群在珠三角区域大量就业,提升了珠三角区域就业人口的整体人力资源水平,进而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生玉  
本文基于对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双方在金融危机下对就业形势的不同感知、对就业力的不同认识、在就业信息发布和获得途径及就业期望上的不同看法,提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建华  朱世开  
受各种因素影响,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期望,可以为日后指导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5届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期望,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单位排序基本一致,但对不同行业的选择比例有较大差别;择业时所看重的因素,工资排第一位,其次是发展空间;预期的工资水平与其实际工资水平相差较大。这说明大学生择业更趋向于务实性和功利性,更多追求物质待遇和发展前景,而较少考虑专业对口问题。并且工资期望较高,这不利于顺利就业。在分析调查结果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申作青  
大学生就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以市场需求调节为主后,供需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虽然大学生就业的趋势不容乐观,但同样的专业在相同的环境中就业情况却有较大差异。这说明,大学生就业除了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内在因素的制约,包括学生的就业观念、心理定位、价值观、竞争力等因素所形成的自身障碍。为了解并帮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茹  
本文对2013届江苏省6所高校46专业2200名大学毕业生工作一年以后的就业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影响大学生薪酬水平的重要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详细分析了大学生的职业预期。最后从毕业生预期出发,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璐  江晴  
近些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再引起政府及民众的关注,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的言论甚嚣尘上,这严重影响了中国教育机制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一方面,社会需求减少及大学生自身态度问题导致了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市场机制本身没有起到良好配置资源的作用,即导致了市场失灵。本文将从市场匹配设计角度来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市场所出现的市场失灵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