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1)
2023(11651)
2022(9974)
2021(9036)
2020(7496)
2019(16525)
2018(16515)
2017(31677)
2016(17149)
2015(18936)
2014(18183)
2013(17785)
2012(15899)
2011(14584)
2010(14738)
2009(14116)
2008(13440)
2007(12188)
2006(10975)
2005(9787)
作者
(46526)
(39451)
(39031)
(37029)
(24640)
(18836)
(17434)
(15029)
(14885)
(13681)
(13385)
(13138)
(12410)
(12098)
(12022)
(11986)
(11676)
(11408)
(11314)
(11140)
(9726)
(9573)
(9438)
(9170)
(8958)
(8839)
(8706)
(8560)
(7942)
(7727)
学科
(69469)
经济(69366)
(54029)
管理(47713)
(46577)
(32604)
企业(32604)
农业(30949)
方法(23330)
中国(21299)
数学(20566)
业经(20364)
数学方法(20348)
(19024)
(17758)
地方(15640)
(13476)
(12010)
(11886)
贸易(11880)
(11573)
(11555)
(11522)
银行(11503)
环境(11343)
(11047)
农业经济(10537)
(10182)
(10126)
金融(10121)
机构
学院(238211)
大学(232049)
(101093)
经济(98973)
管理(91322)
研究(80282)
理学(78832)
理学院(77993)
管理学(76765)
管理学院(76332)
中国(62942)
(56077)
(48033)
科学(47397)
(46054)
农业(42734)
业大(39979)
(39479)
中心(38328)
(36881)
财经(35850)
研究所(35325)
(32578)
(30656)
经济学(30426)
师范(30388)
北京(28951)
(28773)
(28579)
经济学院(27414)
基金
项目(161193)
科学(128531)
研究(120995)
基金(118287)
(102336)
国家(101432)
科学基金(88045)
社会(80021)
社会科(75587)
社会科学(75572)
(63776)
基金项目(63106)
自然(54703)
教育(53740)
自然科(53430)
自然科学(53419)
自然科学基金(52407)
(52087)
编号(50478)
资助(46086)
成果(39793)
(35873)
(35800)
重点(35758)
(35729)
国家社会(33749)
(33525)
课题(33471)
(32119)
创新(31463)
期刊
(119225)
经济(119225)
研究(70054)
(59845)
中国(49725)
农业(40098)
学报(34536)
(34377)
科学(34020)
管理(29653)
大学(27680)
学学(26551)
(25739)
金融(25739)
业经(25597)
教育(21286)
技术(19188)
(18796)
问题(18089)
财经(17185)
经济研究(16875)
(14830)
农村(14709)
(14709)
农业经济(14233)
(13163)
世界(12892)
现代(11688)
经济问题(11557)
资源(11151)
共检索到358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盛志  温兴祥  陈杰  
本文基于异质性主体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上刻画了作为短期移民的农民工和农村进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由于户籍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经济状况欠佳且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为了支付老年时期的生活成本,他们在城市工作期间的储蓄率会高于实现了户籍身份转换的永久移民。进一步地,本文使用CHIP2013年数据对农民工和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进行了RIF回归分解。总分解结果表明,要素效应缩小了农民工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而结构效应却会扩大两者储蓄率的差异;构成分解结果进一步表明,户主的人力资本特征差异会缩小两者储蓄率的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时磊  史宇轩  
我国特有的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不能同等地享有劳动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这些外部生存障碍是否对农民工的人格特质产生影响值得研究。文章基于广东省制造企业-员工匹配的实证调查,采用BIF大五人格量表,分析同在制造业工作的农民工和城市工的人格差异。研究发现:户籍不同的农民工和城市工在16~25岁群组人格特质相差不大,甚至农民工的尽责性要稍高于城市工;从26~35岁群组起两者之间出现人格距离,农民工五个维度的人格特质开始低于城市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人格距离越来越大;56岁以上的群组,两者人格距离最为明显。这说明50后农民工在临近退休时,因各方面保障的缺乏人格特质与城市工有了显著差异。建议改革户籍制度,特别是要破除农民工在享有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无形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毛丰付  潘加顺  邹琳华  
住房支付能力是城市生活的关键要素,然而国内新移民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研究被长期忽视,并且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和户籍制度安排何者对移民住房支付能力影响更重要仍然有待研究。利用杭州市问卷调查数据,从新移民住房的客观支付能力和主观支付意愿两个方面入手,考察城市新移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单位背景对移民住房支付能力有显著影响,个人职位对住房支付能力影响不显著,就职于体制内单位和外资企业的新移民住房支付能力显著好于供职于民营企业的新移民。在控制职业背景因素后,户籍制度对住房支付能力影响不显著,但是户籍制度对新移民的主观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桂宏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户籍制度多年来一直被学者认为是影响农民工问题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通过社会调查和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在不同时期对农民工问题的影响并不相同。在农民工问题形成之初,户籍制度起着身份歧视和限制就业等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化机制完善,户籍制度对农民工问题影响作用弱化。因此,针对这种变化,改善农民工问题也要通过多种手段逐步解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进  胡春田  方振瑞  
本文构建出一个具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二元经济体系下农民工迁移、户籍制度改革及周期性波动因素如何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基于2000—2012年季度数据的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实际数据具有很高匹配度,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乡区生产技术进步与宽松型货币政策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差距;(2)城乡居民偏好冲击分别解释了各自消费的大部分波动,城镇居民收入的大部分波动可由城区生产技术冲击所解释,乡村居民收入波动的主要解释因素为劳力迁移成本冲击;(3)若政府调整现行户籍制度以降低农民工迁移成本,不论从长期还是短期而言,都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而且还可以缩小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智勇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户籍制度却使这一进程受阻。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中遭遇就业机会、就业待遇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之根源,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必须加大户籍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劳动力流动服务体系等,让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在就业求职、就业待遇、权益维护、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锟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还称不上是一次彻底的、成功的改革,与加速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它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和能力,提高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和成本,人为地造成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对立,成为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制度瓶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去利益化、城乡一体化、迁徙自由化为目标和方向,在中央的统一规划下,剥离户口所附着的福利功能,恢复户籍制度的本真功能,同时改革嵌入户籍制度之中的其他二元制度,整体推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经勇  
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产生"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条件。在我国的特殊条件下,"农民工"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生力军。但是,"农民工"所面临的歧视性待遇,又会制约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把"农民工"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是农村城镇化必须完成的艰巨历史任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立芳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世存  
本文对《青年农民工:流动与就业》一书进行了剖析和评价,此书以务实和预判为基础,采用的研究逻辑、研究内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科学准确,深入分析了青年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就业、工作与生活方面的现状和态势,提出了预见性建议,笔者认为该书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的新型产业工人就业与流动的研究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三百  
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调查数据,本文考察迁移对收入的影响,OLS估计结果表明,除市内未获取户籍迁移外,其他类型迁移者的收入平均而言都高于未迁移者的收入。PSM方法的估算结果表明,与未迁移者相比,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为44.34%。其中,市外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大于市内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未获得户籍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大于获取户籍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同时将迁移按城市内外和是否获取户籍进行划分后发现,市外未获户籍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最大,其次是市内获取户籍迁移,再次是市外获取户籍迁移,而市内未获取户籍迁移对迁移者收入并无显著影响。对比OLS和PSM估计结果发现,市外迁移者的收入优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文录  
石家庄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坚持两个基本条件 ,即收入来源和住房 ,放开了 7种人的入市条件 ,大大降低了农民进入大城市的门槛 ,解决了进城农民的户口问题 ,推进了城镇化速度 ,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这次改革的消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将随着各项配套政策的实行得到解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光辉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以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政策的出台,为农民工提供了向现代城市居民全面转移的机遇,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走出农村地域限制,发挥其生产创造潜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如何融入城镇生活、生产,即"市民化"问题。以制度性因素为切入点,构建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逻辑框架,并基于2011-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数据,先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考察多重制度性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效应,再运用断点回归模型着重分析户籍制度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随着户籍约束的减弱,农民工向城市居民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由于受到地区差异与财政支出状况等因素的调节作用,户籍制度改革正效应的大小有所变化,但结论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应该适度、合理地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红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而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智勇  
传统的就业歧视理论往往忽略歧视形成中的非制度因素。文章结合农民工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和就业保障等问题,从户籍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中所受歧视的制度性根源,指出投资地区热点的转换并不是引起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用工短缺的真正原因,户籍制度造成的就业歧视和工资差异才是该地区民工荒形成的背后力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春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选择了重化工优先发展战略,资本的高投入使对农业剥夺实现以农养工成为必然。为限制农村人口在城乡比较利益诱致下向城市迁移,制定了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对城市资源的社会屏蔽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并逐渐放开,从二元户籍制度向城乡户口一体化方向发展。户籍制度所附加的福利功能,使建立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依然顽固地制约着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计划经济时期户籍制度中城乡分治的历史合理性早已丧失,但长期城乡分治所形成的社会利益集团却依然对城市资源发挥着强大的控制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