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8)
2023(7164)
2022(6102)
2021(5763)
2020(4818)
2019(10957)
2018(11136)
2017(20795)
2016(11463)
2015(12418)
2014(12334)
2013(11819)
2012(10892)
2011(9990)
2010(10164)
2009(9738)
2008(9640)
2007(8604)
2006(7934)
2005(7519)
作者
(31052)
(26145)
(25773)
(24778)
(16488)
(12298)
(11661)
(9974)
(9863)
(9207)
(8935)
(8680)
(8549)
(8422)
(8196)
(7973)
(7586)
(7510)
(7475)
(7403)
(6637)
(6279)
(6257)
(6010)
(5860)
(5798)
(5723)
(5642)
(5096)
(4984)
学科
(41846)
经济(41773)
管理(36263)
(33242)
(27861)
企业(27861)
(16497)
方法(15076)
(14252)
(13856)
数学(12563)
中国(12432)
数学方法(12372)
(11712)
业经(11433)
体制(9956)
(9445)
银行(9436)
(9065)
农业(8986)
(8774)
金融(8772)
(7847)
财务(7821)
财务管理(7794)
(7673)
企业财务(7417)
(7247)
贸易(7242)
理论(7150)
机构
大学(157267)
学院(155479)
(68143)
经济(66810)
管理(60519)
研究(57124)
理学(51378)
理学院(50833)
管理学(50110)
管理学院(49788)
中国(44600)
(35593)
(33455)
科学(30995)
(28380)
财经(26461)
(25873)
中心(25809)
研究所(25047)
(24972)
(23886)
业大(21611)
北京(21238)
(20857)
经济学(20378)
(20293)
师范(20105)
农业(19636)
财经大学(19501)
(18959)
基金
项目(100318)
科学(80401)
研究(76062)
基金(74425)
(64791)
国家(64260)
科学基金(55487)
社会(50022)
社会科(47381)
社会科学(47373)
基金项目(38885)
(37679)
教育(35119)
自然(34373)
自然科(33589)
自然科学(33582)
自然科学基金(33015)
(31997)
编号(31047)
资助(29381)
成果(26850)
(25382)
(23311)
重点(22745)
国家社会(21423)
课题(21331)
(21076)
(20999)
教育部(20440)
(20153)
期刊
(80141)
经济(80141)
研究(52474)
中国(38105)
(28914)
管理(24470)
(23966)
学报(22402)
科学(21667)
教育(19919)
(18366)
金融(18366)
大学(18288)
学学(16890)
农业(15130)
财经(13914)
技术(13468)
经济研究(12647)
(12027)
业经(11975)
问题(10047)
(8340)
(7995)
理论(7792)
(7663)
国际(7520)
世界(7424)
改革(7202)
(7202)
技术经济(7198)
共检索到253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春丽  易信  
户籍制度改革可通过增加劳动要素投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两条渠道,以及劳动力参与扩大、结构重配和技能提升这三种效应释放增长红利。分析表明,在1979~2013年GDP年均9.8%的增长中,户籍制度改革贡献了1.42个百分点。预计"十三五"时期,基准情况下户籍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下降到0.36个百分点,完全落实改革部署则能达到0.56个百分点,部分落实改革部署仍能达到0.46个百分点。为了更好地释放户籍制度改革的增长红利,应以剥离户籍与福利的内在联系为重点,探索新型户籍准入制度和城市福利保障获取机制,并配套推进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财税体制的联动改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春丽  易信  
本文通过构建增长核算分析框架来测算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979—2013年GDP年均9.8%的增长中,土地制度改革贡献了1.72个百分点。对"十三五"时期的情景预测表明,相对于不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制度改革部署,只是延续制度惯性,土地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下降到0.22个百分点而言,完全落实改革部署能达到0.45个百分点,部分落实也能达到0.34个百分点。为了更好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的增长红利,未来应加快农村土地"还权赋能"和城镇土地"内涵挖潜",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用途转换和出让中的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春丽  易信  
本文通过构建增长核算分析框架来测算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979—2013年GDP年均9.8%的增长中,土地制度改革贡献了1.72个百分点。对"十三五"时期的情景预测表明,相对于不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制度改革部署,只是延续制度惯性,土地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下降到0.22个百分点而言,完全落实改革部署能达到0.45个百分点,部分落实也能达到0.34个百分点。为了更好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的增长红利,未来应加快农村土地"还权赋能"和城镇土地"内涵挖潜",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用途转换和出让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农民分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相关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伯文  
我国现行的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籍政策 ,将公民权益同户口性质相挂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这种户籍制度的弊端正日益显现 ,亟待加快改革。应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为此 ,要实行公民居住地登记户口 ;逐步实现自由迁徙 ;形成居民户口簿、公民身份证两种证件和常住、暂住两种户口有机构成的管理方式 ;最终确立以《户籍法》为基础、以各地方户籍管理规章相配套的户籍法规体系 ,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公共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军洁  张晓旭  
户籍制度就像中国浩浩荡荡人口迁移的一道闸门,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人口迁移和福利分配为直接表征的户籍制度改革,经历了二元户籍严格管制、二元户籍制度松动、二元户籍制度有限突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构建、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五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渐进式、分类化的特点。长期以来,城乡和区域户籍利益分配的失衡逐渐形塑了户籍利益二元分化的格局,凸显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片面性和滞后性。事实上,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本并非高不可攀,且改革收益要远大于成本。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应更加注重统筹户籍利益差别,构建一元户籍制度,真正实现居住地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和普惠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铭慎  刘泉红  
国有企业改革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外溢提振经济增长。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2013年国有企业改革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度为0.14个百分点,期间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曾达到0.4个百分点。预计"十三五"时期,在延续已有制度惯性的基准情境中,国有企业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为0.12个百分点,完全落实改革部署则有望达到0.3个百分点。为了更好释放国有企业改革的增长红利,应要继续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核心,同时协调推进国资管理体制、国有经济布局等方面的改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铭慎  刘泉红  
国有企业改革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外溢提振经济增长。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2013年国有企业改革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度为0.14个百分点,期间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曾达到0.4个百分点。预计"十三五"时期,在延续已有制度惯性的基准情境中,国有企业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为0.12个百分点,完全落实改革部署则有望达到0.3个百分点。为了更好释放国有企业改革的增长红利,应要继续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核心,同时协调推进国资管理体制、国有经济布局等方面的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都阳  蔡昉  屈小博  程杰  
由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在促进了城镇化的同时,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综合利用多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库,实证分析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市场规模和提高城市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对资本产出比和工作时间有负面影响,但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净收益非常可观。根据本研究的回归结果,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在未来几年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收益。这也就意味着,在推进全面户籍制度改革中仅仅考量户籍制度改革所要付出的成本,而忽略其带来的巨大收益,可能会在实践中制约改革的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义博  刘敏  
人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的核心。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进城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发现以降低落户门槛为标志的狭义户籍制度改革的边际落户效应是递减的,以"降低落户门槛+综合配套改革"为标志的广义户籍制度改革的边际落户效应更为积极持续,进城农民最关注的是住房保障和农村土地权益。提高城镇化质量,需要根据农民进城落户的多元化诉求,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农村权益,实施户籍与基本公共服务联动性改革保障农民进城福利,培育与广义户籍制度改革相匹配的城镇载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林山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清除户籍与福利捆绑,这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性障碍。基于城乡二元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推进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提,是推进福利去户籍化,福利与户籍脱钩,建立城镇公共服务获取的新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韫  
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邹农俭  
现存的“城镇户口”并不是进城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应寻找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基本要求的户口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改革不能仅改户口性质这一符号 ,而应致力于做好建立新型户口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立芳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户籍制度改革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获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及保持和增强社会流动性的关键之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推进这个领域的改革,能够创造真金白银、立竿见影的改革红利,相应地,改革的延误也有着显著的机会成本和实际损失。本文着眼于从供需两侧揭示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创造的巨大收益,同时警示改革的延迟可能导致不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逆刘易斯过程”,以及不利于生产率提高的“逆库兹涅茨过程”。在做出中国社会流动性趋于减弱的判断之后,本文阐释了户籍制度改革如何有效促进社会流动,进而提高人口的生育意愿。本文也探讨了推进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改革激励不相容问题,并就拆除这一激励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惯超  
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取消户籍制度,即城乡居民身份区别的消失。土地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户籍改革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两个关键点。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是我国下一阶段社会改革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三者应协调配套进行。逐步实现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化配置,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从而形成全国统一的土地要素大市场和人力资源要素大市场,这是户籍制度改革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