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8)
- 2023(10408)
- 2022(9380)
- 2021(8906)
- 2020(7379)
- 2019(17117)
- 2018(17091)
- 2017(33519)
- 2016(18087)
- 2015(20294)
- 2014(20135)
- 2013(19806)
- 2012(18066)
- 2011(16159)
- 2010(15925)
- 2009(14363)
- 2008(13791)
- 2007(11859)
- 2006(10339)
- 2005(8667)
- 学科
- 济(70364)
- 经济(70187)
- 管理(52040)
- 业(50879)
- 企(42288)
- 企业(42288)
- 方法(34970)
- 数学(29238)
- 数学方法(28937)
- 农(20908)
- 中国(18195)
- 财(17844)
- 业经(16911)
- 学(15276)
- 地方(14888)
- 农业(14194)
- 和(13205)
- 理论(13179)
- 制(11852)
- 务(11649)
- 财务(11589)
- 贸(11577)
- 贸易(11571)
- 财务管理(11569)
- 技术(11333)
- 易(11213)
- 企业财务(11040)
- 环境(10994)
- 教育(10124)
- 划(9771)
- 机构
- 大学(252425)
- 学院(248965)
- 管理(106096)
- 济(97944)
- 经济(95788)
- 理学(93265)
- 理学院(92283)
- 管理学(90862)
- 管理学院(90396)
- 研究(80579)
- 中国(57882)
- 京(52846)
- 科学(49847)
- 财(43645)
- 所(39040)
- 农(38978)
- 业大(38055)
- 中心(36670)
- 财经(35998)
- 研究所(35779)
- 江(33841)
- 范(33474)
- 师范(33225)
- 北京(33131)
- 经(32940)
- 农业(30229)
- 院(29132)
- 经济学(28205)
- 州(27718)
- 经济管理(27410)
- 基金
- 项目(179290)
- 科学(141793)
- 研究(132981)
- 基金(131624)
- 家(113679)
- 国家(112705)
- 科学基金(97997)
- 社会(84711)
- 社会科(79372)
- 社会科学(79347)
- 基金项目(70872)
- 省(68327)
- 自然(63989)
- 自然科(62493)
- 自然科学(62481)
- 自然科学基金(61367)
- 教育(60350)
- 划(57972)
- 编号(55117)
- 资助(53726)
- 成果(44394)
- 部(40166)
- 重点(39273)
- 创(37349)
- 发(37244)
- 课题(36257)
- 教育部(34822)
- 创新(34670)
- 科研(34258)
- 人文(34216)
- 期刊
- 济(102654)
- 经济(102654)
- 研究(72957)
- 中国(43120)
- 学报(38909)
- 管理(36389)
- 科学(36232)
- 农(35658)
- 财(31362)
- 大学(29985)
- 教育(28451)
- 学学(27981)
- 农业(25151)
- 技术(20479)
- 融(18724)
- 金融(18724)
- 财经(16978)
- 业经(16851)
- 经济研究(15982)
- 图书(15643)
- 经(14338)
- 问题(13159)
- 理论(13117)
- 科技(12459)
- 业(12237)
- 实践(12224)
- 践(12224)
- 技术经济(11778)
- 版(11459)
- 情报(11252)
共检索到348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汪汇 陈钊 陆铭
信任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户籍制度造成城市内部的社会分割,可能给信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根据上海市的抽样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信任水平的决定因素,重点考察了户籍身份对居民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没有本地户籍的居民,更加不信任小区的邻居和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对政府的信任水平也更低,并且,户籍分割对信任水平的不利影响不会随着非本地户籍人口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减少或消失。另外,个人对于社会和政府的信任还受到所居住小区内其他居民该信任水平的影响(即"同群效应")。由于非本地户籍人口相对聚居,同群效应就会放大由户籍带来的社会分割对信任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信任 户籍 同群效应 居住地分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巍 邱丽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持续高速增长,但并无证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呈现出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提升。本文从我国的户籍制度出发,对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非农户籍居民而言,社会地位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而对于农业户籍居民而言,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业户籍居民在社会上受到了更加不公正的待遇;而非农业户籍居民则在环境、贫富差距、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幸福感。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市场主力时,歧视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职业分割的视角考察了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在不同年龄群组间呈现U形特征,这主要缘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源自于城镇流动人口的工资优惠,70后—85后的中生代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内工资优惠较小,年龄较大的70前和年龄较小的90后、95后群组获得的工资优惠较大,而城镇流动人口职业进入优惠的年龄趋势也是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越年轻的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进入优惠越小,这表明当前户籍歧视更多地表现为对城镇流动人口的就业优惠。据此,文章建议应注重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和形式变化,更多采用竞争性的差异化措施吸引人才,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人才的充分流动和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户籍歧视 职业分割 年龄差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邵敏
本文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典型存在的户籍分割,基于CHIPS数据并运用内生性变换模型,实证考察了户籍分割对我国劳动者通过工作转换改善匹配质量的扭曲作用。结果表明户籍制度导致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损失:首先,户籍制度保护了城市居民的就业,使其获得了高于其生产率水平的工资收入;其次,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工资收入低于其生产率水平,从而其流动欲望较强,但户籍制度又给农民工的自由流动设置了较高的壁垒,这就一方面使得人力资本较低的农民工至少需要经过一次工作转换才能获得收入的提升,但频繁转换并不能使其获得更高的转换收入效应;另一方面使得人力资本较高的农民工难以通过工作转换显著提高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冬平 郭震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城镇职工与农民工行业工资调查数据,采用Brown收入分解方法,测算和分析了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在十种行业内的岗位间和岗位内的就职机会和工资差异水平、人力资本和户籍歧视对工资差异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餐饮业、零售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纵向户籍岗位隔离,制造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存在横向户籍岗位隔离,金融、交通运输业不存在横向户籍岗位隔离但存在纵向户籍岗位隔离,人力资本造成岗位工资差异较大的有政府部门、邮电通信、科教文卫行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孟凡强 万海远 吴珊珊
在考虑农民工群体代际分化的基础上,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分析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面临的户籍歧视代际差异问题。研究表明,新一代城乡劳动力间的工资差异高于老一代劳动力,个体特征差异的不同并不足以解释代际间的城乡工资差异,户籍歧视的代际差异才是导致代际城乡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遭受的户籍歧视更为严重。对同工不同酬和所有制分割两种不同歧视形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同工不同酬的程度还是所有制分割效应,新生代农民工都要严重于老一代农民工,但同工不同酬的程度差异是导致户籍歧视代际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同工不同酬的程度差异主要来自于城镇流动人口"工资溢价"的代际差异,新一代城镇流动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获得了更多的"工资溢价"。
关键词:
户籍歧视 所有制分割 代际城乡工资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向华 陈雪娟
针对农村户籍者普遍遭遇的同工不同酬和就业机会不平等问题,基于1993—2009年CHNS微观数据,从工资差异和机会差异双重视角,本文进行了综合异质性揭示和内生性处理的计量和分解。结果显示:改革中岗位进入上的机会歧视有所减弱,但部门进入方面的机会歧视依然较大;户籍分割与其他分割的结合,使城乡户籍劳动力面临不同的工资决定机制,而机会差异与工资差异内在关联,使户籍分割的工资效应被部分隐藏在部门差异、岗位差异等分割形式之下;分位数分解后发现,城乡工资差异各分位点都未能缩小,甚至屡显扩大迹象,其主要根源就在于户籍工资歧视。因此,切断户籍与部门和岗位进入等的联系,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消除机会差异,促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文武 张为付
本文采用CHIP2002—2008的数据,通过个人层面的LogIstIC模型和工资方程研究了城市规模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城市中个人的就业概率、经验积累和工资收入等具有较大的优势,小城市中个人社会地位上升的机会相对较高;(2)城市规模对个人就业概率的影响没有表现出能力偏好,对经验积累、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上升的影响具有能力门槛;(3)城市户籍人群在职业发展、经验积累和社会地位上升方面较农村户籍人群拥有优势,但名义工资收入差异不明显。本文的结果为理解城市规模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提供了证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湘萍 郝克明
我们运用2004年中国9省(市)企业员工培训和继续学习调查数据,验证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户籍分割,并分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即在职培训对处于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的员工收入增长、职业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存在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农民工主要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2)户籍对于员工参与企业在职培训以及培训的收益率都有显著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城镇户籍员工比农民工的在职培训参与率和收益率都显著更高。(3)在职培训对于提高农民工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4)此前培训(进入本单位前接受的培训)对于农民工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小刚 李丽清
根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区域分割、职业背景、户籍特征等变量与城市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协方差模型,从而对区域性特征、不同职业背景、流动人口户籍特征的先致性因素与农民工群体收入的层级差异展开研究,从总体上对农民工流向、趋势作出基本判断,并提出努力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福利保障一致化、探索农民工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机制等切实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分割 职业背景 户籍特征 农民工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震 虞慧婷 王春芳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保持高速、稳定增长,2014年达到82.29岁,已处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目前对占上海常住人口40%的非户籍人口的死亡模式和预期寿命研究较少。鉴于此,文章利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非户籍人口死亡登记数据,估算非户籍人口年龄别死亡率,考虑到非户籍人口主要由劳动年龄人口构成,特别地考察了15~59岁人口的部分预期寿命。结果发现,2000~2010年,上海非户籍少儿人口的死亡率与户籍少儿人口没有显著差异,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户籍人口,15~59岁女性和男性部分预期寿命分别比户籍人口高0.16岁和0.27~0.36岁。文章最后对非户籍人口健康优势的原因及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谭静 余静文 李小龙
中国目前面临着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教育回报率的结构性差异会阻碍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转型。本文通过分析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发现该差异在特大城市尤为突出;北京、上海、广州的农民工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城城迁移人口3.12个百分点,这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分化;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并将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缩小了0.91个百分点。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户籍差异产生的机制包括农民工教育投资不足、农村教育质量差、农民工非农就业经验缺乏、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等。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户籍制度对特大城市乃至中国中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锦 李实
本文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对人口流动及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重点考察了户籍改革是否影响到城镇迁移劳动力的职业选择。本文首先对样本所在地进行了识别推断,然后对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状况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各种户籍身份劳动力获得白领职业的概率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人特征差异之后,外来农村劳动力职业选择概率受到了户籍改革试点政策的正向影响,从而使其在获得白领职业方面的劣势有所改善;与此同时,户籍改革试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地农村劳动力获得白领职业的机会。
关键词:
小城镇 户籍改革 迁移 职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宝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展新 高文书 侯慧丽
近来,在城市外来人口社会保障缺失问题研究中,城乡分割已不再是唯一的主要基点,区域分割开始受到重视。文章从解释城市外来人口经济社会地位的城乡、区域二重分割分析框架出发,推导关于城市外来人口参与社会保险的研究假设,并利用2005年上海等五城市"中国城市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调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实证发现,城乡分割因素和区域分割体制都对城市外来人口参保构成负面影响。
关键词:
城乡分割 区域分割 外来人口 社会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