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4)
- 2023(11866)
- 2022(10643)
- 2021(9995)
- 2020(8395)
- 2019(19582)
- 2018(19486)
- 2017(38213)
- 2016(20588)
- 2015(23227)
- 2014(22927)
- 2013(22794)
- 2012(20900)
- 2011(18615)
- 2010(18231)
- 2009(16571)
- 2008(15798)
- 2007(13445)
- 2006(11554)
- 2005(9764)
- 学科
- 济(82934)
- 经济(82843)
- 管理(58019)
- 业(56781)
- 企(45082)
- 企业(45082)
- 方法(42055)
- 数学(37295)
- 数学方法(36954)
- 农(24442)
- 财(20550)
- 中国(19903)
- 贸(19077)
- 贸易(19069)
- 易(18570)
- 地方(18369)
- 业经(17613)
- 农业(17085)
- 学(16651)
- 制(13252)
- 务(13009)
- 财务(12950)
- 财务管理(12925)
- 理论(12922)
- 技术(12781)
- 环境(12737)
- 和(12541)
- 企业财务(12178)
- 出(11305)
- 银(10865)
- 机构
- 大学(287704)
- 学院(284729)
- 管理(118491)
- 济(113498)
- 经济(111114)
- 理学(104443)
- 理学院(103319)
- 管理学(101652)
- 管理学院(101150)
- 研究(89856)
- 中国(65891)
- 京(60286)
- 科学(55636)
- 财(50303)
- 农(44529)
- 业大(43559)
- 所(43006)
- 中心(41794)
- 财经(41730)
- 江(39528)
- 研究所(39485)
- 经(38117)
- 范(37854)
- 师范(37549)
- 北京(37434)
- 农业(34743)
- 经济学(34119)
- 院(33062)
- 州(32510)
- 经济管理(31332)
- 基金
- 项目(204596)
- 科学(161746)
- 研究(150577)
- 基金(150133)
- 家(129636)
- 国家(128574)
- 科学基金(111955)
- 社会(95342)
- 社会科(90395)
- 社会科学(90373)
- 基金项目(81030)
- 省(78707)
- 自然(73391)
- 自然科(71658)
- 自然科学(71645)
- 自然科学基金(70385)
- 教育(68925)
- 划(66155)
- 编号(62075)
- 资助(61626)
- 成果(49190)
- 部(45793)
- 重点(44826)
- 发(42694)
- 创(42205)
- 课题(41050)
- 教育部(39740)
- 创新(39278)
- 人文(39242)
- 科研(39168)
- 期刊
- 济(115269)
- 经济(115269)
- 研究(81178)
- 中国(47420)
- 学报(43919)
- 科学(40438)
- 管理(39535)
- 农(39338)
- 财(36518)
- 大学(33738)
- 学学(31537)
- 教育(29874)
- 农业(27527)
- 技术(23834)
- 融(21736)
- 金融(21736)
- 财经(19555)
- 业经(19271)
- 经济研究(18140)
- 图书(16696)
- 经(16493)
- 问题(16102)
- 理论(14448)
- 业(13663)
- 科技(13548)
- 技术经济(13437)
- 实践(13398)
- 践(13398)
- 资源(13346)
- 版(12878)
共检索到395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友琴 易成栋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程度很低。转型期间快速的城市化和住房的市场化导致了大量人口的迁移迁居,使原来相对均质的单位社区转变为多元的、异质的城市空间,各种新型社区如破旧的移民社区和富有的门禁社区也都应运而生。城市的居住分异日益明显,居住区位也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根据武汉市2000年人口普查0.1%按户抽样数据,将市区人口分为市内未迁居居民、市内迁居居民、市外永久移民和市外暂时移民,从户口、迁移迁居和居住的关系分析不同人群在城市中的居住区位及分异状况。与西方城市相比,武汉市区目前的居住分异和隔离程度不高,但各分区的居住隔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定人群在城市某些区位的分异隔离程度已达到相...
关键词:
户口 迁移 迁居 居住分异 武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基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将迁移人口按照户籍地划分为市内迁移、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3种类型。通过计算区位熵分析街道迁移人口比重在全市中的水平,并用空间自相关来识别其空间集聚状况,以揭示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而用分异指数刻画迁移人口的分异程度。然后以街道迁移人口比重为因变量,住房因素和就业因素为自变量,采用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分析和解释迁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迁移人口区位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特征,以南山区和福田区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市内、省内和省外迁移人口;2迁移人口的居住分布存在空间集聚,市内迁移人口集聚分布在行政中心周围,省内迁移人口集中分布在商业中心周围,省外迁移人口集中分布在工业园区较多的关外街道;3省外迁移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的居住分异程度最高;4省外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显著地受住房因素的影响,省内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则受就业因素的影响,住房和就业因素对市内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迁移人口 居住空间分异 住房 就业 深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基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将迁移人口按照户籍地划分为市内迁移、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3种类型。通过计算区位熵分析街道迁移人口比重在全市中的水平,并用空间自相关来识别其空间集聚状况,以揭示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而用分异指数刻画迁移人口的分异程度。然后以街道迁移人口比重为因变量,住房因素和就业因素为自变量,采用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分析和解释迁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迁移人口区位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特征,以南山区和福田区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市内、省内和省外迁移人口
关键词:
迁移人口 居住空间分异 住房 就业 深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李振 王开玉 陈小鸿
本文基于CHIP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库,采用分位数回归和泊松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就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贸易开放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却截然不同。更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户籍、技能和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显示:一是外来劳动力的整体工资水平要高于本地劳动力,这种人口的迁移可能驱使地区劳动力市场进行生产的再分工,而这种再匹配是否为"帕累托改进",则取决于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之间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角逐;二是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是人口迁入率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力
本文利用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原始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特别是从1982年存活到1990年的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家庭总体上正趋于核心化,但就老年人家庭而言,三代户家庭仍然是最主要的居住方式,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其比例趋向于不断提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国武
城市住房市场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包括迁入和迁出的居住迁移同时存在。基于对上海浦东两个案例住区的调研,运用多案例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城市经济学视角分析居住迁移对住房子市场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之间居住迁移对住房子市场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居住迁移的空间模式是分散和随机的,并不呈现有规律的模式;研究时段上海住房市场改善居住条件和来沪工作的住房需求成为影响居住迁移的两大主要因素。
关键词:
居住迁移 住房 子市场 变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司增绰 史为恒 王作峰
江苏省是外来人口流入比较多的省分之一,而苏南地区是江苏省外来人口最主要的流入地,苏南地区流入的人口规模明显地大于苏中与苏北地区。外省外来人口的规模分布具有显著的地理距离、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特征。外来人口的迁移原因主要是务工经商、拆迁搬家、学习培训与婚姻迁入。
关键词:
人口结构 户籍登记地 迁移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侯亚杰
户口迁移是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并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2013年全年户口迁移业务的数据分析,系统考察中国人口的户口迁移现象以及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研究结果显示:户籍制度改革无法惠及所有人群,需要利用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来弥补政策的不足;三类大城市城镇户口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并呈现出精英化倾向,大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方向应当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向中低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有序、适当开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口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为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应该将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城市做大、做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关键环节在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妥善安排,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半城镇化"现象的出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侯亚杰
户口迁移是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并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2013年全年户口迁移业务的数据分析,系统考察中国人口的户口迁移现象以及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研究结果显示:户籍制度改革无法惠及所有人群,需要利用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来弥补政策的不足;三类大城市城镇户口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并呈现出精英化倾向,大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方向应当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向中低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有序、适当开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口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为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应该将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城市做大、做强;提高户籍人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庆五
户口迁移,是指国内常住人口改变常住户口地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的迁移。它包括省际之间、县(旗)之间、乡镇之间,以及城镇、城乡之间的迁移等多种类型。解放以后,我国对常住人口的户口迁移,实行了严格的登记管理政策。这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祚 李江风 刘艳中 黄琳
通过对1999年至2007年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分布情况的分析,初步探究了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空间分布情况的变化特点,着重分析了2007年武汉市在建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空间分布"集中化"和"边缘化"的新特点。结论为,城市经济适用房的合理分布,能够避免"经济适用房阶层"的空间、心理隔离以及社会地位的边缘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欢
笔者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在不同样本下随户口迁移变化的父辈贫困代际传递效应的显著性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样本下,父辈收入对子辈收入都有明显的正向传递效应;引入子辈迁移变量及交互项后,迁移交互项明显削弱了父辈收入的传递效应,其中低收入、绝对贫困家庭样本的削弱程度明显要高于全样本的削弱效应。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对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子辈,迁移能够明显提高其收入,且其对代际贫困的削弱效应要高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而在非高收入家庭的迁移类型中,省外迁移明显增加了子辈收入,外省迁移与父辈收入交互项对代际传递效应的削弱作用更加明显。对代际贫困传递因素分解后回归结果显示,迁移强化了BMI值、教育以及社会网络对子辈收入的正向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应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减少个人迁移的成本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贫困 代际传递 户口迁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欢
笔者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在不同样本下随户口迁移变化的父辈贫困代际传递效应的显著性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样本下,父辈收入对子辈收入都有明显的正向传递效应;引入子辈迁移变量及交互项后,迁移交互项明显削弱了父辈收入的传递效应,其中低收入、绝对贫困家庭样本的削弱程度明显要高于全样本的削弱效应。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对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子辈,迁移能够明显提高其收入,且其对代际贫困的削弱效应要高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而在非高收入家庭的迁移类型中,省外迁移明显增加了子辈收
关键词:
农村贫困 代际传递 户口迁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田艳平,易成栋,何雄
本文运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对武汉市城市内部迁移的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在武汉市总人口稳定增长和城市不断扩展的过程中 ,内部迁移频繁 ,其中以“拆迁搬家”为主要类型 ,流向呈离心态势 ,并形成大量的“人—户分离”群体 ;而外来“务工经商”的移民则向市中心城区填充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本地居民外流而引起的空心化格局 ,形成相互作用、互相整合的格局。
关键词:
城市 迁移 普查 武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伍先江
我国传统的户口迁移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型,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活跃,原有户口迁移制度日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现行户口迁移制度改革,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力配置“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还必须遵循“常住地登记入户”的原则,因此,户口迁移制度改革应建立一种“依据有合法固定的住所且居住一年以上和稳定的职业(或收入来源)的条件登记入户”的目标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分异——基于武汉的实证研究
经济适用房运行机制下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公平——以武汉为例
汉语负迁移对高职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证研究
面向人口空间分异的城市教育设施配置方法——以武汉市硚口区初中为例
贸易开放与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劳动者个体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本地与外来户口的对比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户口迁移意愿的代际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人口迁移、就业机会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实证研究——以湖北迁出人口为例
城市内部居住迁移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
重购轻租还是租售并重:居住方式对农民工举家迁移影响的实证研究
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微观机制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