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3)
2023(2178)
2022(1950)
2021(1833)
2020(1628)
2019(3597)
2018(3545)
2017(6923)
2016(3696)
2015(3944)
2014(3921)
2013(3837)
2012(3531)
2011(2834)
2010(2716)
2009(2544)
2008(2928)
2007(2643)
2006(2144)
2005(1993)
作者
(9207)
(7804)
(7487)
(7250)
(5008)
(3790)
(3438)
(3038)
(2789)
(2772)
(2666)
(2590)
(2428)
(2318)
(2280)
(2274)
(2273)
(2194)
(2161)
(2135)
(1896)
(1827)
(1805)
(1781)
(1754)
(1728)
(1628)
(1611)
(1482)
(1471)
学科
管理(18104)
(16803)
经济(16783)
(16335)
(13198)
企业(13198)
(11201)
(9705)
财务(9703)
财务管理(9672)
企业财务(9345)
方法(6166)
数学(5688)
数学方法(5661)
地产(5240)
(5240)
房地(5240)
房地产(5240)
(5040)
农业(3951)
城市(3370)
(3370)
城市经济(3269)
经济管理(3183)
国家(3171)
(2833)
(2832)
(2778)
(2672)
税收(2626)
机构
大学(47448)
学院(47103)
管理(21571)
(20978)
经济(20660)
理学(18418)
理学院(18316)
管理学(18158)
管理学院(18077)
研究(14019)
(13700)
中国(13134)
财经(10046)
(9412)
(9197)
(8693)
财经大学(7574)
中心(7436)
(7338)
业大(7096)
科学(6808)
(6648)
经济管理(6508)
农业(6495)
经济学(6262)
经济学院(5752)
北京(5675)
商学(5673)
研究所(5662)
商学院(5620)
基金
项目(30242)
科学(24577)
基金(24040)
研究(22048)
(20824)
国家(20653)
科学基金(18614)
社会(15237)
社会科(14512)
社会科学(14508)
基金项目(12810)
自然(12268)
自然科(12018)
自然科学(12018)
自然科学基金(11836)
(10488)
资助(10038)
教育(9541)
编号(9172)
(8687)
(7379)
成果(7318)
国家社会(6752)
人文(6580)
教育部(6574)
(6384)
(6302)
重点(6172)
(6025)
科研(5953)
期刊
(20940)
经济(20940)
(14873)
研究(13707)
中国(8451)
(7344)
金融(7344)
(6887)
学报(6224)
管理(5943)
科学(5917)
财会(5730)
会计(5542)
大学(5215)
财经(5069)
学学(5054)
(4248)
农业(4177)
通讯(3949)
会通(3946)
(3845)
经济研究(3133)
(3056)
理论(2838)
(2760)
技术(2705)
业经(2618)
实践(2567)
(2567)
问题(2545)
共检索到72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冯钰  姚玲珍  
住房的获取成本及其效用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进而发生变化。住房债务作为家庭解决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有效手段,是否会随户主年龄增长而产生变化?对此,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户主对住房债务的态度由偏好转为厌恶,拐点出现在30岁。机制分析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在户主年龄对家庭住房债务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家庭是否承担住房债务及债务规模的拐点因家庭收入、房产数量和有无未成年子女呈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住房债务资金渠道方面,户主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通过民间机构借款。细分群体来看,低收入家庭及多套房家庭选择亲友借款的概率更高,而有子女的家庭会优先选择亲友借款,其次选择民间机构。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贯彻“房住不炒”的基本思路,保证家庭的合理性住房资金需求,进而缓解住房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艳敏  李春晓  
引入前景理论关于福利的解构思想,构建主观福利视角的相对贫困考察模式。首次将社会偏好理论植入相对贫困领域,以不平等厌恶偏好为切入点构建内生化减贫模式。采用CGSS2017数据,测算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缺口指数,识别中国农村居民主观福利相对贫困状况。运用Logit分析相对贫困广度,发现:不平等厌恶偏好具有诱发相对精神贫困的直接效应;且与收入、教育和健康交互作用于相对贫困广度,展现出调节效应。采用OLS分析相对贫困深度揭示:不平等厌恶偏好正向贡献偏离相对贫困线的贫困缺口指数;通过收入、教育和健康等途径调节相对贫困缺口倾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业安  
对一般人而言,都不太喜欢风险这个东西。经济学家假定人们厌恶风险,是有道理的。俗话说,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能够确定地得到一笔收入,总好过每个月提心吊胆地看业绩考核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参加实验的人选择:是确定地获得1000元;还是获得一张彩票,这张彩票有50%的可能性得到3000元,有50%的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田立平  贾鹏飞  樊洪远  
在随机市场需求受销售努力水平影响的前提下,研究了由一个风险中性的制造商和一个具有风险厌恶型的零售商组成的两级易逝品供应链的协调问题;通过模型分析指出单纯的回购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协调,而基于回馈与惩罚策略下的回购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给出了供应链协调下的模型优化方法;然后分析了风险偏好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与最优订购量成负关系变动,而与零售商利润及供应链最优系统利润成正关系变动。最后进行了数值验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明智  张正堂  王泓晓  
基于行为决策视角,通过真实任务实验方法,研究心理行为特征对个体绩效薪酬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控倾向越强,选择个体绩效薪酬的概率越低;风险厌恶越强,选择个体绩效薪酬的概率也越低。能力水平对外控倾向与个体绩效薪酬选择的关系以及风险厌恶与个体绩效薪酬选择的关系均具有增强型调节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庞庆华  
收益共享契约是实现供应链系统绩效改善或完美协调的一种机制。考虑了销售商与供应商分别具有缺货厌恶决策偏好情况下,建立了随机需求下由单供应商和单销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供应商和销售商的缺货厌恶决策偏好对最优订购量、收益分享比例及供应链协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销售商具有缺货厌恶决策偏好时,供应商所提供的批发价格、所获得的收益份额都将随着销售商缺货厌恶增加而增加;在供应商具有缺货厌恶决策偏好时,供应商所提供的批发价格、所获得的收益份额都将随着自己的缺货厌恶增加而减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克竞  
本文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中的有限理性决策因素、结果不平等厌恶与风险偏好分别引入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居民与政府效用函数的构建,通过供需双侧以绩效变量为核心的效用最大化条件求解及综合分析,获得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以及模型中有限理性决策因素与均衡绩效水平之间的假设关系。采用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级辖区的面板数据,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七大类主要辖区公共服务的模型假设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坚持减税降费为主要导向的财税改革、绩效奖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与跨期预算平衡机制相结合的绩效管理创新、公开透明的绩效合约以及积极开放的人力资源政策是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光兴  邓欣  吴庆  
文章研究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的部分回购契约。将部分回购契约建模讨论,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零售商为风险厌恶时,供应链系统仍能达到协调,且回购比例是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函数,批发价格是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的减函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鑫育  王珍  马超群  
经验定价核包含关于投资者偏好的重要信息。本文采用上证50ETF和上证50ETF期权数据,基于已实现GARCH (RGARCH)模型,结合滤波历史模拟(filtered historical simulation,FHS)方法估计经验定价核,推导代表性投资者的风险厌恶与时间偏好。RGARCH-FHS模型通过引入已实现测度(日内信息)扩展了传统的GARCH-FHS模型,具有易于实现、能够捕获杠杆效应与新息分布非正态性的优点,能够改进上证50ETF期权定价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经验定价核并非单调递减的,而是具有局部增加的特性,表明我国市场存在“定价核之谜”;经验定价核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从经验定价核中提取的代表性投资者的风险厌恶与时间偏好也具有时变性,且展现较大的波动;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估计值基本处在0到2之间,均值为0.66,时间偏好率(贴现率)估计值基本处在0到1之间,均值为0.63;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与时间偏好率都具有正自相关性和均值回复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业安  左聪颖  陈叶烽  连洪泉  叶航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采用基于彩票选择的实验设计以及修正的最后通牒和独裁者博弈,测度了个体的风险厌恶系数以及不平等厌恶系数,在社会偏好框架下研究了个体的风险厌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个体都是风险厌恶的,并且个体的风险厌恶具有异质性,家庭总收入和是否具有经济行为决策实验经验会对个体的风险厌恶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个体也存在不平等厌恶,大多数个体都是不平等厌恶的,但个体的风险厌恶和不平等厌恶是不相关的,并且不平等厌恶受到了性别和是否来自于城市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还表明了实验中所测度的个体风险厌恶确实能够反映个体的现实风险厌恶程度。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路妍  李刚  
资产价格波动是金融市场永远的主题,资产价格过度波动是产生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也是金融稳定最大的威胁。资产价格波动归根到底是"人"作用的结果。从宏观上来讲,"人"的变化最主要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本文基于美国SCF数据库及全球面板数据,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时,其风险厌恶态度的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最终导致的资产价格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年龄存在风险厌恶时变特性,人口年龄对风险厌恶的影响呈U字型变化趋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显著影响资产价格的变化和波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杨志强  石本仁  石水平  
传统经济学理论建立在自利的人性假设之上,但事实上在许多情形下,公平意识会影响人的行为。以薪酬激励合约为中介,构建不同产权基础的公司与不同经理人员特质的内生配置模型,把不公平厌恶偏好的异质性纳入到配置模型中,以310位企业经理人员作为实验对象,通过一组独裁者博弈实验和两组策略博弈实验共9 014次分配决策,检验被试几种主要类型的社会偏好,从中甄别出经理人员不公平厌恶偏好的相对强度,结合调查问卷的数据证实经理人员不公平厌恶偏好、努力水平、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由薪酬激励契约联结起来的内生配置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公平性偏好的行为人对于等额的薪酬不公平的反应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合约的履行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旺贤  叶蜀君  
本文运用博弈模型研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内在机理。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别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动态博弈过程,解释了在有限次博弈条件下,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和金融机构争相放贷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有限次博弈推广至无限次博弈,从而得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严酷策略和纳什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旺贤  叶蜀君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经济背景和制度环境,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喜好是其内因。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偏好的演化机制和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与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动态演化博弈中不断调整债务风险偏好以最大化自身收益,但博弈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合在演化系统中是不稳定的,其理论含义是地方政府最优债务风险水平不能长期维持。因此,中央政府应该不断地择机修正政策促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逼近到最合理区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陆嘉玮  陈文强  贾生华  
基于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微观数据,从商业银行信贷配置偏好与贷后债务治理两个视角考察了商业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更偏爱风险承担水平高的房地产企业,且两者间的敏感度随土地价格上升而增加;银行贷款规模与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程度显著正相关,且银行信贷对投资不足行为也没有显著缓解作用;高风险偏好的信贷配置行为与失效的债务治理机制是商业银行信贷助推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症结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