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7)
2023(5292)
2022(4656)
2021(4519)
2020(3836)
2019(9081)
2018(9005)
2017(17737)
2016(9603)
2015(10874)
2014(11010)
2013(10674)
2012(9644)
2011(8821)
2010(9080)
2009(8349)
2008(8314)
2007(7242)
2006(6471)
2005(5949)
作者
(27004)
(22314)
(22246)
(21313)
(14288)
(10612)
(10311)
(8694)
(8675)
(8307)
(7754)
(7599)
(7274)
(7085)
(7071)
(6996)
(6709)
(6573)
(6451)
(6270)
(5728)
(5535)
(5329)
(5168)
(5149)
(5133)
(5130)
(4873)
(4606)
(4377)
学科
(36492)
经济(36460)
管理(23551)
(22316)
方法(20560)
(19751)
企业(19751)
数学(18348)
数学方法(17816)
(16506)
银行(16361)
(15144)
(13497)
中国(9647)
(9524)
金融(9524)
业务(9282)
(9134)
制度(9122)
理论(8809)
(8142)
银行制(7994)
(7386)
业经(7093)
(6915)
(5678)
贸易(5667)
(5490)
地方(5489)
(5434)
机构
大学(131030)
学院(129819)
管理(50777)
(50033)
经济(48863)
理学(43572)
理学院(43094)
管理学(41790)
管理学院(41569)
研究(41444)
中国(38800)
(28181)
科学(25954)
(23550)
(21423)
(21200)
中心(20132)
(19814)
研究所(19319)
(18966)
财经(18840)
业大(18560)
银行(18174)
北京(18021)
(17193)
(17104)
师范(16930)
农业(16923)
(16887)
(16451)
基金
项目(84716)
科学(66560)
基金(61612)
研究(59259)
(53844)
国家(53486)
科学基金(46415)
社会(36000)
社会科(34232)
社会科学(34221)
(33044)
自然(32282)
基金项目(31841)
自然科(31614)
自然科学(31611)
自然科学基金(31021)
教育(29414)
(28217)
资助(27407)
编号(24209)
成果(19425)
重点(19290)
(18520)
(17814)
(16892)
课题(16750)
创新(16563)
科研(16484)
大学(16094)
教育部(16046)
期刊
(52367)
经济(52367)
研究(41067)
中国(26491)
(26046)
金融(26046)
管理(20634)
学报(19786)
科学(18575)
(18483)
(17597)
教育(17068)
大学(15323)
学学(14323)
技术(13079)
农业(10900)
财经(9226)
统计(8738)
经济研究(8524)
(7861)
(7842)
业经(7548)
决策(7157)
理论(6742)
(6649)
技术经济(6462)
图书(6420)
科技(6269)
问题(6064)
实践(6031)
共检索到200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常巍  任少华  
戴蒙德(Douglas Diamond),美国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所金融学教授;迪布维格(Philip Dybvig),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商学院银行与财务学教授。两位著名的金融学家于1983年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银行挤兑模型,发表于1983年第6期《政治经济学期刊》上,题为《银行挤兑、存款保险和流动性》。该文以博弈论为基础对银行业的挤兑行为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文章中所建立的模型用简明的数学结构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云  刘帅光  李宝伟  王壬玚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影子银行的迅速崛起,银行挤兑再度成为经济学讨论热点。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银行挤兑理论的两大学说以及理论模型,从源头分析银行挤兑的内在原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银行挤兑危机归根结底是由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性错配,当某一时点上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超过其短期资产价值时,挤兑就有可能发生;(2)银行挤兑危机的防范政策上以存款保险制度、流动性供应以及资本金管制为主。这三项政策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其通过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及对金融中介提供流动性支持降低了挤兑风险,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将来如何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挤兑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翠玲  
银行特定的资产负债结构强化了银行的易受挤兑性,作为典型的具有负外部性的部门,其一旦出现挤兑给各市场主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存款人挤兑及挤兑均衡蔓延的主因,使得存款人挤兑不仅引起存款人的损失,还会影响到其他银行,甚至影响到借款人,导致货币紧缩,经济停滞。文章采用Diamond-Dybving模型分析银行遭受挤兑的原因,指出存款人挤兑的经济金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争荣  林清泉  卜静  
文章以余额宝为例,运用银行挤兑模型和大数定律,对互联网金融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尽快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立法,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避免储户恐慌而发生大规模赎回,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继同  
挤兑对银行来说是一种灾难性的危机,社会危害巨大。要深入研究造成挤兑的原因,妥善应对,果断处置;同时要加强对挤兑的防范,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桥云  
本文运用效用与均衡分析框架和Douglas w.Diamond和Philip H.Dybvig银行挤兑模型的基本思想,探讨银行最优账户管理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如果银行实际上收取的账户管理费过高将可能导致存款人放弃存款而改用其他方式保存流动性或推迟消费;如果账户管理费过低又可能激励存款人提前支取和消费。最优账户管理费应该使得存款人实际消费效用实现帕累托均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新宇  葛扬  
由于缺少成熟的证券化市场,我国商业银行无法通过证券化手段转移风险,只能通过传统的线性交换策略转移风险。通过在"挤兑模型"中加入证券化因素,并利用"挤兑边界"分析法将风险大小可视化,可以得到证券化策略能够在绝大多数条件下提供比线性风险规避策略更好的规避效果。在不存在信心冲击的条件下,以银行个体风险最小化为基础的最优选择是交换整个证券化中的高级部分,并使高级部分的偿还额等于存款额;但在存在信心冲击的条件下,这一选择失效,银行风险最优选择策略存在变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仁德  姜磊  
本文通过对Barro(1986)和Vickers(1986)货币政策模型加以变形,用银行的新增不良资产率代替原模型中的通货膨胀率,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研究方法,在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通过建立银行与存款人的行为博弈模型,研究银行声誉对于银行挤兑的影响。结论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良好的银行声誉有助于引导存款人形成有利的预期,减少银行挤兑的发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意  袁琰  
本文对2023年硅谷银行及2007年北岩银行挤兑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提炼两家银行被挤兑的共性原因,引入并拓展“非核心负债”概念,总结出五条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主要债权人顺周期性过强,或者说总负债中“非核心负债”占比过高,是导致硅谷银行与北岩银行负债不稳定,最终在金融下行周期下陷入流动性危机而被挤兑的核心原因。本文创新性地结合本轮硅谷银行挤兑事件,将对风险信息敏感的企业存款额外纳入“非核心负债”的测算范围,进一步拓展了“非核心负债”的学理内涵,还依据“流动性—稳定性”标准将我国银行主要负债划分为九类,并据此提出差异化监管建议,对我国完善以负债来源稳定性为视角的银行监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义奇  
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 ,对银行挤兑过程中有关主体的行为特征作基本描述 ,可以提供防范和化解银行挤兑危机的可能性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海曙  李远航  
运用国际主流经济学的博弈分析方法,对一般商业银行、形成声誉的商业银行及有国家隐形担保的国有商业银行挤兑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防范及化解银行挤兑危机必须打造强势银行、构建银行声誉机制、以存款保险制度“赎买”国家声誉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良  
2007年8月,英国北岩银行发生了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英国银行业首次零售存款挤兑事件。本文介绍了英国对北岩银行的救助,认为从中暴露出英国当前财政部、英格兰银行与金融服务局的三方协定存在缺陷、银行破产清偿机制不健全和存款保险机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指出应当从中汲取的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监管合作机制、建立问题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和早期纠错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完善我国问题银行救助机制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柳宾  
正金银行全称横滨正金银行,1879年成立,以经营对外汇兑、贴现为主要业务,是日本的国立银行之一,也是当时日本唯一的国际汇兑银行。正金银行总行设在日本横滨,其分行遍布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旧金山和夏威夷、印度孟买、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以及中国香港、天津、营口、北平、大连、奉天、汉口、哈尔滨、长春等地,是重要的跨国银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新月  李思慧  
银行系统内生固有特征导致银行容易遭遇挤兑恐慌,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银行挤兑机理研究形成了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即随机变量"太阳黑子"自发作用诱发挤兑,银行与存款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导致挤兑,"太阳黑子"、市场信息及经济环境共同作用产生挤兑。与此同时,学者们从存款保险、流动性支持、暂停支付、增强银行信息透明度等方面提出了防范银行挤兑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善花  
2011年初,韩国银行挤兑及停业事件接连发生,韩国银行体系风险突显。本文分析了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及韩国监管当局的应对策略,并为我国银行业发展与监督带来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