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5)
2023(2692)
2022(2358)
2021(2251)
2020(2021)
2019(4351)
2018(4552)
2017(7287)
2016(4922)
2015(5880)
2014(5965)
2013(5541)
2012(5253)
2011(4762)
2010(5163)
2009(4679)
2008(4624)
2007(4447)
2006(4126)
2005(3836)
作者
(13813)
(11344)
(11332)
(10962)
(7329)
(5430)
(5281)
(4437)
(4419)
(4410)
(3955)
(3910)
(3847)
(3813)
(3749)
(3526)
(3479)
(3474)
(3337)
(3328)
(3194)
(2977)
(2954)
(2911)
(2743)
(2704)
(2617)
(2568)
(2561)
(2415)
学科
(11964)
经济(11936)
管理(11761)
(9887)
(7859)
企业(7859)
教育(6134)
中国(6108)
理论(6090)
教学(5797)
(5418)
(4706)
(4097)
学法(4095)
教学法(4095)
银行(4082)
(3982)
(3928)
(3839)
学理(3607)
学理论(3607)
方法(3367)
地方(3296)
农业(3251)
业经(3228)
(3225)
金融(3225)
研究(3085)
(2785)
制度(2783)
机构
学院(61752)
大学(60327)
研究(22685)
(18988)
管理(18692)
经济(18196)
中国(17827)
理学(14467)
理学院(14285)
(14192)
管理学(13876)
管理学院(13773)
科学(13715)
(12967)
(12120)
(11888)
(11704)
中心(11204)
技术(10844)
研究所(10481)
(10367)
师范(10269)
(10185)
职业(9740)
(9638)
北京(9402)
农业(9352)
业大(9238)
教育(9215)
(8496)
基金
项目(35601)
研究(29479)
科学(26002)
基金(21050)
(18298)
国家(18054)
教育(16598)
(16336)
社会(15078)
科学基金(14312)
社会科(14048)
社会科学(14047)
编号(14031)
(13355)
成果(13142)
课题(11942)
基金项目(10294)
(10292)
资助(9489)
重点(8611)
自然(8380)
自然科(8168)
自然科学(8162)
项目编号(8015)
自然科学基金(7996)
(7953)
规划(7800)
(7493)
(7464)
(7454)
期刊
(26064)
经济(26064)
研究(22285)
中国(21736)
教育(20738)
(11916)
学报(11040)
(10150)
技术(8340)
大学(8306)
科学(8266)
(8088)
金融(8088)
管理(8031)
农业(7783)
职业(7341)
学学(7215)
图书(5465)
技术教育(4736)
职业技术(4736)
职业技术教育(4736)
(4532)
论坛(4532)
(4392)
书馆(4391)
图书馆(4391)
业经(4233)
财经(4051)
(3581)
(3536)
共检索到112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昕晖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戴望手札》中有戴望致胡培系信札十九通,经考证,均作于同治六年至同治十一年间,几乎贯穿戴望与胡培系交游之始末。其内容涉及戴、胡二人的学术工作、金陵书局的刻印书籍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学者的生平行事等信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余姣  顾晓光  凌一鸣  
近年来,随着王重民研究深入,王重民致邓衍林的五通书信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经过识读、排序和文本梳理,发现前四通主要内容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聘请邓衍林任职事,后一通为王重民代耿鉴庭求《辞源》一书事。文章以"聘约""开课""讲学""安居""求书"五个主题对这5封书信进行了考释。这五通书信揭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早期对海外归国人才的延揽与聘用、课程设置、社会讲学、人物交游等相关史实,有助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机构史、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蕊  
1935至1939年间,王重民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整理和编纂《伯希和A藏B藏目录》,并就目录体例、编纂方法等问题致信伯希和,商讨交流。这些书信保存在巴黎吉美博物馆伯希和档案Pel.D38号卷宗中,合计11通,尚未被披露。通过考释信件内容,可知《伯希和A藏B藏目录》的具体编纂过程,这也是研究王重民生平和目录学思想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了解王氏与伯希和的具体交往、中法学术交流提供了研究素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余姣  
1950年,因遭遇人生困境,宝山楼主人潘景郑售书还债。其通过燕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陈鸿舜,既将宝山楼所藏部分古籍分18批次售予该馆,又进行了捐赠,初步完成其精善之本“得归一所”的心愿。文章对潘景郑致陈鸿舜的13通手札进行识读与考释,使这一史实从历史迷雾中逐渐清晰起来。今北京大学图书馆有160余种宝山楼藏书,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也使这些手札之内容得到了书目文献的验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谢欢  
陈裕光、刘国钧是金陵大学历史上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文章对南京大学档案馆所藏金陵大学时期刘国钧与陈裕光的往来书信八通进行了考证,这八通书信分别是:(1)1929年10月刘国钧致陈裕光;(2)1941年2月17日刘国钧致陈裕光;(3)1941年3月25日刘国钧致陈裕光;(4)1941年5月5日刘国钧致陈裕光;(5)1941年9月15日刘国钧致陈裕光;(6)1941年11月3日陈裕光致刘国钧;(7)1942年3月6日刘国钧致陈裕光;(8)1942年12月10日刘国钧致陈裕光。这些书信内容主要涉及金陵大学图书馆、金陵大学文学院人事问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厚均  
文章辑录袁枚文集未收录的致彭启丰与李奉翰的书札共十一通,并对其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考释。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全有  郭德荣  
“书馆”一词的演变,学术界缺乏阐释。书馆从汉代开始,多指代学校,元明清到近代以来,学校仍以书馆代称。涉及到藏书方面,书馆也指代图书馆,其中古代多指称藏书处所,与同时期的藏书楼相类似,联系到古代藏书机构称谓的多样化,“藏书楼”一词不能涵盖古代的藏书机构。此外,书馆还是书场、编书、抄书、翻译、报馆、书房、餐饮等方面的指称,不太稳定,因时而变。对“书馆”一词的考释,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于古代藏书历史的思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树友  
葑田、架田,同属五代以来尤其是宋代地狭人稠的江南水乡农民立足实地、因地制宜开发的两种情况不同的耕地资源。元代以来学者对葑田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将葑田与架田混同为一。葑田、架田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漂浮在水面上,而后者则是固定在水中,高出水面一定的距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恒新  
1934—1939年,王重民先生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工作,主要负责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汉籍中的伯希和专藏的中文目录编纂工作。吉美博物馆藏王重民先生写给伯希和先生的信札四封,通过这四封信,可以考见王重民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工作概貌。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南江涛  
赵尊岳是近代著名词人,对明代词籍整理贡献卓著。徐乃昌是近代著名藏书家,于女性词籍汇刻整理用力甚勤。上海图书馆所藏“徐乃昌藏札”中,有赵尊岳来书24通。结合《徐乃昌日记》《赵凤昌藏札》等史料,对24通书札按照时间先后进行史实考释,通过片段缀合还原赵、徐二人交往的情形,借此展现近代词籍编纂出版史细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侯倩  
1944年《学海月刊》所载瞿中溶旧藏《潜研堂家书》一组十二通,与陈垣先生《钱竹汀手简十五通考释》一文所披露者颇有互证之处。通过对《学海月刊》所载各札进行系年释证,可知诸札皆作于钱大昕晚年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时期,札中所涉人事,有裨于厘清钱大昕晚年与王昶、纪昀等人交游之史实。家书文笔通俗,藉此可以窥见钱大昕日常生活的细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罗(王争)  
本文就章太炎先生别号"末底"略作考释,追溯了"末底"一词的梵文原意,及其在中土的流传情况,并就《汉语大词典》对此词的解释作了分析。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雯  
内藤湖南是近代日本著名汉学家,他于1923年著《易疑》一文,提出其阅读《周易》时产生的诸多疑点,并针对疑点展开具体分析,从史学家的视角对《周易》的成立时间、过程,以及各卦、传的历史变迁,做出相应考证与推论,体现出内藤的易学观。该文对当时中日两国的易学研究有重要的启发与推动作用,是用史学方法考证哲学典籍的代表性研究之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文欣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是清康熙四十六年由翰林编修陈邦彦奉敕编纂的大型题画诗集,且是第一部官方编纂的题画诗集。对这部诗集的编者生平、编纂材料来源、体例和编纂目的进行考证,同时将其与之前的题画诗文集进行对比后得出结论,《题画诗》是清廷敕令下的产物。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寄林  
广纳群说是《文献通考·经籍考》所创立的辑录体解题的基本特征,而对收录的文化典籍“订其文理 之纯驳”,则又构成了该《考》广纳群说的极致所在,具体投射到颇有深层次探索意义的8个学术支点上,内在地 组成了同条共贯的学术链条,由此开拓出古典文献提要学前所未有的深广境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