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39)
- 2023(6214)
- 2022(4550)
- 2021(4161)
- 2020(3236)
- 2019(7013)
- 2018(7275)
- 2017(13164)
- 2016(7685)
- 2015(8918)
- 2014(9531)
- 2013(8832)
- 2012(7855)
- 2011(7016)
- 2010(7351)
- 2009(6401)
- 2008(6546)
- 2007(6248)
- 2006(5680)
- 2005(5332)
- 学科
- 济(27790)
- 经济(27757)
- 管理(20392)
- 业(18765)
- 企(14355)
- 企业(14355)
- 中国(11076)
- 农(10925)
- 业经(8699)
- 地方(8023)
- 农业(7373)
- 财(7271)
- 方法(7070)
- 学(6914)
- 制(6708)
- 理论(6271)
- 发(5925)
- 教学(5392)
- 银(5263)
- 银行(5248)
- 数学(5238)
- 教育(5234)
- 数学方法(5151)
- 体(4985)
- 行(4956)
- 发展(4905)
- 展(4891)
- 和(4768)
- 环境(4673)
- 融(4636)
- 机构
- 学院(107090)
- 大学(104727)
- 济(37531)
- 研究(36736)
- 经济(36434)
- 管理(35297)
- 中国(28941)
- 理学(28631)
- 理学院(28209)
- 管理学(27460)
- 管理学院(27271)
- 科学(23266)
- 京(23015)
- 江(19542)
- 财(19130)
- 所(19068)
- 农(19030)
- 中心(17171)
- 研究所(16859)
- 范(16326)
- 师范(16145)
- 业大(15883)
- 州(15324)
- 农业(14733)
- 北京(14569)
- 省(14330)
- 财经(14329)
- 技术(13877)
- 院(13760)
- 经(12872)
- 基金
- 项目(64771)
- 研究(49873)
- 科学(49145)
- 基金(43403)
- 家(37712)
- 国家(37336)
- 科学基金(31217)
- 社会(29169)
- 社会科(27350)
- 社会科学(27340)
- 省(27250)
- 教育(23710)
- 基金项目(22500)
- 编号(22195)
- 划(21504)
- 自然(19330)
- 成果(18824)
- 自然科(18633)
- 自然科学(18624)
- 自然科学基金(18292)
- 资助(17307)
- 课题(16492)
- 重点(15156)
- 发(14584)
- 年(13744)
- 性(13061)
- 部(13012)
- 创(12877)
- 项目编号(12687)
- 大学(12268)
共检索到177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建国 沈韫芬
根据几十年来武汉东湖水质监测资料和数据 ,在东湖截污工程完成后 ,没有新的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前提下 ,对东湖水体通过自然净化恢复到健康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推导和科学论证。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地泥营养物质的情况下 ,东湖水体通过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以及收获鱼类和高等植物造成的营养物的输出 ,只需要 3a左右的时间就能恢复。然而如果考虑地泥的影响 ,几十年沉积在地泥的营养物质持续向水体中释放 ,然后再通过用水及生物输出 ,东湖水质需要35a以上才能得到恢复。可见 ,截污后东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地泥是造成东湖长期富营养化的关键。解决东湖污染问题的关键是清除地泥 ,因此...
关键词:
东湖 自然净化 地泥 氮 磷 富营养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翔 李菊霞
东湖风景区是武汉市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 ,其自然风光和区位等条件相当优越 ,但目前的旅游吸引力不强。本文认为其关键问题在于东湖现有的旅游功能定位不合理。经过分析 ,作者提出东湖的旅游功能定位应是“风景湖休闲度假区”。在这一独特定位的基础上 ,文章就开发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做了阐述。
关键词:
东湖 风景区 功能定位 旅游开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守边
1 武汉梅园的建设过程且喜东湖春早到,梅树万花一齐开.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民歌集《诗·召南》中有首"摽有梅"的诗篇,反映当时的陕西召南地区,梅树已相当普遍,栽梅是为了食用和药用.果梅经过长期的引种驯化和繁殖栽培,至汉初出现了花梅(梅花).《西京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绍文 徐樵利
论文结合近些年来我国旅游界业已存在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的变相出让转让,和旅游房地产市场化运作的种种现象,从对"旅游地"及"旅游地评估"两个概念的界定入手,对湖泊景区旅游地的地价评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论文首先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对"旅游地"概念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和确认;然后对"旅游地评估"的实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湖泊旅游地的地价评估原则和方法体系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湖泊旅游地评估的三大基本原则,构建了湖泊旅游地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级分级体系及湖泊旅游地的地价评估方法体系。论文并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在对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旅游开发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出让价格进行了评估尝...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甘义群 郭永龙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东湖的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以富营养化的危害最大。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武汉东湖十个湖区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得出富营养化的水体占到整个面积的62.21%,中营养的水体占到37.79%。磷是东湖富营养化的主控因素,在明确水体中磷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点源污染的前提下,分析了东湖现有治理措施和存在的问题,建议东湖富营养化的治理要因湖区而宜,在彻底控制点源污染的同时,结合生态建设,用人工湿地的方法控制面源污染,并对富营养化严重的湖区,采取底泥疏浚工程削减内源营养盐。在东湖富营养化治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东湖的管理,健全环境立法,强化环境监督,将东湖污染的控制纳入法制化轨道。
关键词:
东湖 富营养化 磷 治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谈广鸣
介绍了长江监利至武汉河段的基本情况,指出:由于洞庭湖入湖水沙变化、荆江裁弯以及三峡工程的兴建等原因,这一段的江湖态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和未来的近百年内将会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根据1998年洪水中长江监利、城陵矶和螺山三站所反映出的小流量高水位的特点,认为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是该河段河床淤高和流动条件变化,而流动条件的变化又包括了洲湾壅水、涨落水绳套曲线、干支流顶托、下游溃口分洪,以及边界条件变化等等。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建成前后本河段的几点防洪对策:加固加高堤防,有限地改善洪水的蓄泄条件,继续做好分蓄洪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三峡工程的防洪调度方案可适当考虑长江1996年型洪水,以及洲湾顺直过流的可能...
关键词:
水位 流量 防洪 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波 王潇 伍蕾
随着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提出,城市绿色空间对于居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现有研究较少运用自然实验的方法探讨城市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论文以中国最大的城中湖绿道——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东湖绿道周边52个居住小区的1020份跟踪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准自然实验方法与混合效应双重差分模型,探索城市绿色空间干预对周边小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东湖绿道的建设显著促进了周边2 km范围小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控制变量中,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与家庭收入水平则呈负相关关系;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与小区的社会凝聚力、小区周边500 m范围的建筑密度、居住用地比例和地铁站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公交站密度则呈负相关关系。建议通过完善以绿道为核心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提高绿道可达性与邻里社会凝聚力,以此提升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宪旺 刘德嘉 蔡振 KENNES Christian 朱松明 董红敏 刘德钊
为了解生物滤池/滴滤池在净化含NH_3废气过程中N_2O排放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依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06—2020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并进行归纳总结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生物滤池中,填料湿度、填料pH、NH_3进气载荷等对N_2O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在滴滤池中,进气气体组分、NH_3进气载荷和滴滤池构造等影响N_2O排放。总体而言,生物滤池/滴滤池相关的N_2O排放机理尚不清晰,仍需进一步研究。最后,结合生物滤池/滴滤池运行管理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就N_2O减排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东斌
武汉东湖产权交易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卢东斌武汉东湖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筹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992年以来,武汉东湖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通过产权交易兼并了10家亏损企业,接受亏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瑞生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地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新模式,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从科研到应用的周期缩短,国民经济有大的振兴。在这种形势下,有诸多的问题需研究。其中选点布局智能型工业是重大的措施之一。笔者就武汉东湖地区发展智能型产业的地理环境进行一些分析论证一、软资源是智能型产业布局首要条件传统大工业的布局选点投建,首先考虑的是硬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如建设钢铁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雁 赵坤 方精云 谢平
利用1986、1993、1999年的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和1981年地形图,借助GIS技术分析了城市湖泊地区—武汉东湖流域1987~1999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分为水体、针叶林、阔叶林、灌草、裸地、农业用地和城镇用地七种类型。各时期遥感影像分类精度都在85%以上。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以城镇大幅度扩展(从占全流域面积的9.1%到29.6%)、农业用地增加(从7.0%到13.9%)和由此引起的林地(从占全流域面积的33.6%到24.3%)、水体(从30.4%到23.8%)面积减少为主要特征。同时流域整体的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提高,但不同景观组分的碎裂化程度的变化...
关键词:
城市湖泊 土地利用 城市扩展 武汉东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