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2)
- 2023(11755)
- 2022(10275)
- 2021(9866)
- 2020(7954)
- 2019(18406)
- 2018(18356)
- 2017(34836)
- 2016(19229)
- 2015(21827)
- 2014(21767)
- 2013(21119)
- 2012(19054)
- 2011(17117)
- 2010(17068)
- 2009(15168)
- 2008(14676)
- 2007(12866)
- 2006(11139)
- 2005(9561)
- 学科
- 济(70555)
- 经济(70487)
- 管理(54726)
- 业(53255)
- 企(44958)
- 企业(44958)
- 方法(32084)
- 数学(27194)
- 数学方法(26840)
- 农(20500)
- 中国(20074)
- 业经(17207)
- 财(16299)
- 地方(15793)
- 学(15663)
- 理论(14871)
- 技术(14059)
- 农业(14032)
- 教育(12492)
- 贸(12477)
- 贸易(12470)
- 和(12445)
- 易(12109)
- 制(11955)
- 划(11278)
- 环境(11194)
- 务(10749)
- 财务(10684)
- 财务管理(10668)
- 银(10286)
- 机构
- 学院(265194)
- 大学(263223)
- 管理(106762)
- 济(96686)
- 经济(94266)
- 理学(92969)
- 理学院(91934)
- 管理学(90387)
- 管理学院(89896)
- 研究(86026)
- 中国(61062)
- 京(56315)
- 科学(55586)
- 所(42611)
- 财(42434)
- 农(41197)
- 业大(40211)
- 研究所(39157)
- 中心(38296)
- 江(38108)
- 范(36782)
- 师范(36432)
- 北京(35635)
- 财经(34732)
- 农业(32100)
- 院(32004)
- 州(31723)
- 技术(31714)
- 经(31492)
- 师范大学(29014)
- 基金
- 项目(185971)
- 科学(144993)
- 研究(139732)
- 基金(130709)
- 家(113162)
- 国家(112163)
- 科学基金(96046)
- 社会(83482)
- 社会科(78910)
- 社会科学(78888)
- 省(75118)
- 基金项目(70103)
- 教育(65368)
- 划(62800)
- 自然(62654)
- 自然科(61141)
- 自然科学(61128)
- 自然科学基金(59985)
- 编号(59373)
- 资助(53321)
- 成果(48149)
- 课题(41676)
- 重点(41566)
- 发(40164)
- 部(39867)
- 创(39645)
- 创新(36684)
- 项目编号(36674)
- 科研(34985)
- 大学(34624)
- 期刊
- 济(105966)
- 经济(105966)
- 研究(75541)
- 中国(51858)
- 学报(41441)
- 管理(39899)
- 教育(39251)
- 科学(38743)
- 农(37925)
- 大学(31244)
- 财(30195)
- 学学(29133)
- 农业(27067)
- 技术(25644)
- 业经(19149)
- 融(18651)
- 金融(18651)
- 经济研究(15975)
- 图书(15749)
- 财经(15687)
- 科技(15510)
- 业(13501)
- 问题(13480)
- 理论(13275)
- 经(13214)
- 坛(12642)
- 论坛(12642)
- 技术经济(12491)
- 实践(12459)
- 践(12459)
共检索到378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平 马力
采用文献综述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战略科技人才具有学识广、工作专注、品行优、使命感、战略思维5个主要特质。然后基于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116份样本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建模(PLS-SEM),进行路径仿真,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对战略科技人才特质的影响机理,共确定了22条培育战略科技人才的路径,在反映出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严峻形势的同时,又为科技人才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光才
从微观层次的活动与实践角度审视,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关系内涵主要关涉教育的科技人才培育功能,但它不是教育活动的全部,学校教育也不可能直接产出科技人才,而是关照人的潜质发掘,依其禀赋、志趣和偏好通过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教育,为社会提供大批多样化的潜在人才。因此,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教育中贴近生活与工作世界,理解科学与技术内涵,结合个人潜能与发展需求,自觉投身于STEM领域的学习,这是沟通教育与科技的基本路径。学校教育关注所有而不是少数人群的才智训练,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重视机会均等前提下个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发展,并营造健康的人才与教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科技 人才 教育文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段世德
科技金融是第一生产力和现代经济核心的结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动力,人才是科技金融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关键。科技金融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素质、业务素质、沟通素质、道德素质,需要长期培育和市场实践打磨才能形成。我国科技金融人才的培育受传统教育体制和培育模式的影响,存在人才属性把握不准、成长规律认识不清、培育组织模式不新、职业道德教育不强的问题,制约了人才素质的提升。要从建立科技金融人才培育制度、以市场导向组织人才培育、组建人才培育的社会网络、兼顾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等方面优化人才培育,提升我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段世德
科技金融是第一生产力和现代经济核心的结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动力,人才是科技金融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关键。科技金融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素质、业务素质、沟通素质、道德素质,需要长期培育和市场实践打磨才能形成。我国科技金融人才的培育受传统教育体制和培育模式的影响,存在人才属性把握不准、成长规律认识不清、培育组织模式不新、职业道德教育不强的问题,制约了人才素质的提升。要从建立科技金融人才培育制度、以市场导向组织人才培育、组建人才培育的社会网络、兼顾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等方面优化人才培育,提升我国科技金融人才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俊杰
工程教育的直接目标指向就是培养工程师,培养富有技能和竞争力的工程师和工业领袖。中国作为工程师队伍培养的大国,工程教育的质量仍然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企业的要求、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工程教育内容陈旧、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工程实践实训的弱化等问题,使得我国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实践性、创新性严重缺失,进而严重影响工程师培养的质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高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又代表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对地方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理论、基本特征和风险、基础条件及驱动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地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路径与策略措施。
关键词:
地方 战略性新兴产业 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芮绍炜 康琪 操友根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战略科技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特征、载体、行为、功能等角度对战略科技人才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立足上海发展现状,认为战略科技人才还存在数量不足、在重大战略任务中培养机制不健全、“平时”状态下战略能力培育不足、基础保障制度有待优化等问题。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国内战略机构平台育才、重大攻关任务炼才、国际大科学计划塑才、“平时”能力建设铸才等经验模式,以“使命导向、战略牵引、能力培养、制度保障”为总体思路,从建立完善战略科技人才的体系化培养制度、加强战略能力储备、优化保障战略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制度等方面提出加强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弯
近年来,绿色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基于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展的实地调研,探究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大庆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初级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企业少,要素投入拉动型为主导,高污染、高排放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和配套要素的缺乏是制约大庆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主要瓶颈,提出从第一、二、三产业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环境约束 绿色发展 新动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职业素养是成人之本、立业之基,堪称无用之大用的“软技能”,是职场成功的第一力量,既是影响职校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员工胜任力的职业标准,决定职场发展和人生高度,成为企业超越知识与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在对劳动者体能、知识、技能要求有所降低的同时,对其职业素养要求却不断提升,技能转型推动劳动者终身学习,从传统社会注重“做事先做人”到现代社会强调“职业素养影响一生成就”,与职校“重技能轻素养”现状不相匹配。为此,职业教育要由重“一技之长”转变为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体系上中专本整体构建;内容上伴随职业生涯与时俱进;途径上渗入行规企业文化,有效沟通学校生活和工作世界;方法上职业素养与技能学习融合,学思践悟技能文明,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让职校生化茧成蝶,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波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调整产业布局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后,重点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动因和培育路径,提出了选准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新旧产业融合和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等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建卫 李海红 乔红 王健
本文以1994—2016年共23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履历信息进行深度编码分析,采用生存分析法考察高等教育经历等因素对其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学士至博士阶段接受连续性高等教育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其副教授阶段的职业发展速度更快,但随着职业发展进入教授职称阶段,这种影响趋于不显著;与男性相比,女性基金获得者教授职称阶段的职业成长更快;而基金获得者博士毕业后"从高到低"的单位流动状况,会增加其教授职称阶段的生存风险,进而加速其职业成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桂梅
培育卓越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和学校协同育人的主方向,也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结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深化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是校企协同为社会源源不断创造人才红利的必然选择,建构卓越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校企以育人为主线,从平台搭建、创新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建等内涵方面高度融合,从而实现双方的互惠共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梅
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发展"科技北京"这一城市品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城市品牌成长机理和培育路径两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北京"品牌建设。在城市品牌成长机理方面,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在"科技北京"品牌建设中均具有独特的作用,是"科技北京"品牌成长的关键因素。"科技北京"品牌建设应基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培育路径,同时强调指出"科技北京"品牌建设应综合运用这三个培育路径。
关键词:
城市品牌 科技北京 品牌建设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章丽萍 姚威 陈子辰
当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金融危机和实现经济结构成功转型的强大引擎。本研究立足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并基于国内外研究提炼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程科技人才的KAQ模型,最后从支撑引领、模式创新、交叉培养、师资提升、开放办学、超前部署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玲 徐晓艳 管图华 刘红梅
从培养计划、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创新平台、育人环境几方面进行探讨,采取科学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合理构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扎实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着力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平台、积极营造创新人才孵化生态环境等举措,促进高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