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3)
2023(14986)
2022(12972)
2021(12138)
2020(10110)
2019(23196)
2018(23307)
2017(44059)
2016(24082)
2015(26913)
2014(27122)
2013(26449)
2012(24255)
2011(21753)
2010(21796)
2009(19803)
2008(19247)
2007(17278)
2006(15051)
2005(13091)
作者
(69716)
(57705)
(57420)
(54523)
(36749)
(27808)
(26160)
(22786)
(21947)
(20765)
(19755)
(19433)
(18476)
(18442)
(17805)
(17805)
(17329)
(17217)
(16638)
(16474)
(14443)
(14366)
(14044)
(13210)
(12965)
(12936)
(12898)
(12626)
(11768)
(11626)
学科
(94479)
经济(94383)
管理(73802)
(71336)
(61395)
企业(61395)
方法(41174)
数学(34589)
数学方法(34153)
(25502)
中国(25115)
技术(23565)
业经(23303)
(21740)
地方(21111)
(20902)
(18217)
理论(17904)
农业(17061)
(15853)
(15530)
贸易(15520)
(15035)
(14660)
环境(14566)
技术管理(14288)
产业(14248)
(14199)
银行(14149)
(13785)
机构
学院(337143)
大学(336077)
管理(137142)
(130092)
经济(127031)
理学(118388)
理学院(117088)
管理学(115190)
管理学院(114559)
研究(112458)
中国(81569)
(72559)
科学(71126)
(57264)
(56376)
(54583)
研究所(51529)
业大(51241)
(50561)
中心(50531)
财经(45828)
北京(45741)
(45282)
师范(44825)
农业(42633)
(41627)
(41513)
(40903)
技术(39794)
经济学(36885)
基金
项目(233065)
科学(182896)
研究(172243)
基金(165686)
(144653)
国家(143420)
科学基金(123074)
社会(106103)
社会科(100476)
社会科学(100450)
(93875)
基金项目(88216)
自然(80096)
教育(79303)
自然科(78221)
自然科学(78200)
(78188)
自然科学基金(76803)
编号(70828)
资助(67353)
成果(57269)
重点(52115)
(51959)
(50402)
(50191)
课题(50098)
创新(47784)
科研(43744)
项目编号(43712)
大学(42652)
期刊
(144841)
经济(144841)
研究(96927)
中国(68927)
学报(52985)
管理(52679)
科学(49632)
(49122)
教育(44599)
(42931)
大学(39791)
学学(37194)
农业(34517)
技术(33943)
业经(25159)
(25019)
金融(25019)
经济研究(22073)
财经(21429)
科技(19850)
图书(19022)
(18788)
技术经济(18415)
(18392)
问题(18235)
(15632)
论坛(15632)
理论(15615)
现代(15561)
(15269)
共检索到494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尤荻  
文章基于对多个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比较和分析,并结合项目跟踪评估的基本原理,对此类项目的独特性、跟踪评价原则和基本过程、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技术创新项目跟踪评价体系。在对此类项目技术创新可持续性、企业经营转型推动性和产业链发展促进性三项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对评价原则和评价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包括项目组织能力、技术发展潜力、资金可持续能力、市场拓展、产业链发展和社会责任六个维度的蛛网评价模型,其每一维度所涉指标分为产业、企业和项目三个层次。该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艳  苗成林  
更新整合的目的在于将分散的能力凝聚成核心能力。文章围绕该问题,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排序。通过考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更新整合策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赋权的主观性影响,解决了样本数量要求过高和评价指标数据分布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筛选出恰当的更新整合对象,使更新整合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仝延增  赵冠华  刘灵会  
在国家提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之后,各省市都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邯郸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传统工业城市,也在加快推进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文章分析邯郸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邯郸市各区县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水平不高;邯郸市各区县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严重失衡现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相平  
本文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及开放式创新能力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从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创新文化等3个方面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认为科学化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有利于地方政府在营造开放式创新环境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维达  杜鹏娇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产业安全指标构建原则,从产业国内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和产业关联性角度,遴选了18个三级指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评价的指标。在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时要注意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定量指标要进行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的相对性和产业安全度量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炯  叶元煦  张沈生  
为了保证创新项目的评价结果可靠与实用 ,评价时必须遵循系统性、客观性、动态性、协调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适用性等原则。根据这些原则 ,本文设计了以创新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为总体目标的指标体系 ,该体系分为 8个大类 ,由 40项指标构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定性指标定量化的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冬梅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际截面数据,对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取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区域相互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美平  
1.以自组织共生单元创新为主来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无序(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高级有序)状态演进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打破封闭、半封闭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引进负熵。高校和专门科研机构恰好是一个自组织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红玲  
从产业维度和地区维度出发,引入资源环境因素,运用SBM(Slack-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增长值,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技术规模四个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维度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原因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显著下降;在区域维度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从东向西依次减弱,且空间集聚性显著,但不同地区的增长渠道各不相同;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总体低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其原因在于污染排放这一"坏"的产出拉低了地区环境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一鸣  廖芝  贺正楚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协同技术创新是基地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协同技术创新的特点、机理,采用德尔菲法发现基地在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链等方面不足,鉴此,应优化组织机构,推动产学研互动,健全知识产权交换制度,构建基地文化,拓展产品市场,组建创新平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健  张威  赵宇虹  
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技术创新链条中处于至关重要的支撑地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证。但是,共性技术创新的公共物品性、外部性、不确定性和主体的"经济人"特性,引发了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供给低效的市场失灵问题,成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重大瓶颈和障碍。因此,为了弥补市场调控的不足,政府有必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认真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支持、制度保障、组织协调和信息支撑等工作安排,从而推动共性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开展,并最终促进我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美平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近期提出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因此,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该模式能够把自组织创新、集合原生创新、次生模仿创新整合到最佳技术创新状态,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成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迎春  
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可以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不同,体现不同的效率形态。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五大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方法,对该产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开发平均创新效率较高,规模报酬递减,整体呈现U型形态;技术成果产业化平均创新效率较低,规模报酬递增,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