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3)
2023(8897)
2022(7653)
2021(7105)
2020(6256)
2019(14139)
2018(14108)
2017(28602)
2016(15212)
2015(17090)
2014(17403)
2013(17178)
2012(16051)
2011(14493)
2010(14832)
2009(14414)
2008(14859)
2007(13824)
2006(12589)
2005(12025)
作者
(42761)
(35221)
(35028)
(33942)
(22721)
(16666)
(16290)
(13433)
(13371)
(12909)
(12086)
(11745)
(11458)
(11345)
(11175)
(11073)
(10454)
(10415)
(10173)
(10103)
(8908)
(8725)
(8284)
(8174)
(8114)
(7990)
(7939)
(7865)
(6940)
(6706)
学科
(61487)
经济(61387)
管理(53779)
(53034)
(45321)
企业(45321)
方法(26926)
(25811)
数学(23442)
数学方法(23281)
(22859)
银行(22714)
(22489)
(21263)
中国(20070)
(16112)
金融(16110)
(14804)
(14787)
财务(14760)
财务管理(14724)
业经(14337)
(14057)
企业财务(14056)
制度(14053)
(13866)
(13221)
贸易(13208)
(12821)
体制(12143)
机构
大学(223574)
学院(221980)
(99175)
经济(97057)
管理(88735)
理学(74071)
理学院(73408)
管理学(72579)
管理学院(72149)
研究(70171)
中国(65804)
(55859)
(46586)
财经(42704)
(38516)
科学(35095)
(34441)
(33872)
中心(33273)
财经大学(31805)
经济学(30924)
北京(30343)
研究所(29411)
(27971)
(27881)
经济学院(27876)
(27682)
银行(26482)
商学(25846)
商学院(25640)
基金
项目(130116)
科学(103818)
研究(99203)
基金(97220)
(81340)
国家(80676)
科学基金(70576)
社会(65329)
社会科(62104)
社会科学(62089)
基金项目(50665)
(48080)
教育(46178)
自然(43757)
自然科(42753)
自然科学(42744)
自然科学基金(42022)
资助(40962)
(40694)
编号(40442)
成果(34381)
(31247)
(30942)
重点(28470)
教育部(27982)
课题(27806)
人文(27222)
(27062)
(26997)
国家社会(26775)
期刊
(115217)
经济(115217)
研究(78104)
中国(45333)
(44736)
(42442)
金融(42442)
管理(37160)
科学(25574)
(25327)
学报(24961)
财经(22528)
大学(20797)
学学(19662)
教育(19322)
(19022)
经济研究(18548)
业经(18129)
技术(17739)
问题(15163)
农业(15101)
(14589)
国际(13807)
理论(13320)
实践(11886)
(11886)
商业(11598)
现代(11337)
技术经济(10994)
财会(10680)
共检索到360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贵辉  肖丹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以股权换取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先进的理念、经验、技术和制度,无疑有利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即是改进和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但是,为了充分发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银行风险控制改进的强大催化剂作用,既要加强对外资并购的规制和引导,还有赖于我国商业银行增强吸收消化能力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只有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苗爱红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趋扩大,如何实现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入手,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以及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的思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士强  丁智勇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金融风险的重点是银行风险。如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做出科学分析与合理判断,并提出相应对策,已成为目前金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从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类型入手,试图对此作些探索。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分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敖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进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战略投资者参股动机进行了分析,将战略投资者分为两种类型: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进而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历史角度,分析国家推动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真正动因,并就当前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发的各类争议进行了评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平  
目前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影响面广、涉及面大。如何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 ,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跃  刘哲  
文章以2004年~2009年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研究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否改善,以及如何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结果发现,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比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引入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股权集中度和外部监事比率这四个中间变量,文章进一步发现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从资本充足率、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三个逻辑通道影响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在肯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同时,还要注意防范可能带来的管理文化冲突和金融监管以及可能存在的战略投机行为等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别慧军  
一、信贷风险的管理 信贷风险指银行贷款中形成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债权损失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4年初,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3160亿元人民币,占全部贷款的20.4%。至1995年底,全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上升为6000多亿元。1996年,随着国有企业亏损面的扩大和破产倒闭企业的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可以说,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逐渐增加,不仅危胁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也对中国金融业的稳定运行产生了巨大危胁。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光美  贺光宇  
资本充足率作为《巴塞尔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就是各国商业银行监管工作的重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将更多的目光吸引至此。应用面板数据模型测度我国资本充足率要求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具有降低银行外部风险、增强商业银行内部稳定性的功能。应建立一种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救助机制,与资本充足率监管一起形成维护我国商业银行稳定的"安全网"。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汕  
2007年9月底央行正式颁布《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管理规定》,自11月1日起,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推出远期利率协议(Forward Rate Agreements,简记FRA)。作为管理和平补利率风险的重要手段,FRA的推出对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后危机时代,FRA在我国理应具有更大的发展价值,但FRA以其高风险、高杠杆、高投机性的特征在提供新的规避和转移风险管理方式的同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振宏  
在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方面,正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从资本充足率、信息透明、内控机制、规则体系等方面入手,强化表外业务风险控制,使我国表外业务朝着稳健的方向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汕  
本文从FRA自身可能产生风险的视角而非传统利率风险管理过程的角度,分析了FRA在制度设计、参考利率选择、报价品种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我国FRA风险控制的对策,避免商业银行应用FRA进行风险管理时遭受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莉  陈诗一  
本文尝试将影子银行作为传统商业银行在其表外资产业务上的延伸纳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来考察利率政策作用于银行表内、表外风险承担的理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紧缩性利率政策可能是商业银行"量"与"风险"双重表外化的原因之一;紧缩性利率政策对银行表内、表外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资产配置"效应和"风险转嫁"效应的相对强弱;房地产市场与融资平台的恶化会在降低银行表内风险承担的同时增加银行的表外风险承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瑜  殷书炉  刘廷华  
本文以我国17家引资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良贷款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对国内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影响效应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纯技术效率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且这种特征不因银行的所有权性质而产生显著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对此,应充分发挥本土银行的地缘文化优势,提高自身吸收能力;完善合作协议,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戴小平  付一书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银行业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已到了必须借助外力来推动才能进行的时刻、我国民营资本不适合大规模的参股商业银行等原因使得境外投资者入股我国商业银行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股权转让价格是市场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不能简单的认为股权转让价格就偏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需要注意金融控制权、同业竞争、内部改革、核心信息和无形财富的流失等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从刚  王雯岚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和提升银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不要引入以及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否真正帮助中资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银行竞争力一直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热点话题。文章对近年来研究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效应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从"引资""引制"和"引智"三个方面分析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和绩效的作用机理,并考察了这种影响在不同公司内外部环境下的调节效应。最后,我们在对已有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