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6)
2023(5998)
2022(4812)
2021(4460)
2020(3477)
2019(7809)
2018(7484)
2017(14576)
2016(7916)
2015(8411)
2014(8559)
2013(8492)
2012(8008)
2011(7563)
2010(7810)
2009(7252)
2008(7330)
2007(6727)
2006(5981)
2005(5076)
作者
(23427)
(19924)
(19551)
(18675)
(12599)
(9669)
(8790)
(7519)
(7448)
(7281)
(6793)
(6604)
(6504)
(6324)
(6245)
(5981)
(5871)
(5649)
(5555)
(5469)
(4956)
(4875)
(4762)
(4532)
(4529)
(4484)
(4396)
(4334)
(4131)
(4091)
学科
(33400)
经济(33366)
(27827)
(23666)
管理(20175)
(18463)
企业(18463)
农业(15841)
业经(11514)
方法(11420)
中国(9942)
数学(9744)
数学方法(9613)
(8945)
(8843)
地方(8716)
(7235)
农业经济(7150)
(6776)
(6611)
(6449)
银行(6443)
(6203)
发展(5977)
(5973)
收入(5864)
(5699)
金融(5699)
(5259)
及其(5235)
机构
学院(117718)
大学(113936)
(47200)
经济(46023)
管理(43822)
研究(41186)
理学(37803)
理学院(37330)
管理学(36683)
管理学院(36421)
中国(30687)
(26457)
科学(24981)
(23136)
(21796)
(20636)
农业(19427)
中心(18949)
研究所(18735)
业大(18460)
(18332)
财经(17207)
(16284)
师范(16135)
(15577)
(14942)
(14558)
(14416)
经济学(14120)
北京(14081)
基金
项目(77960)
科学(61686)
研究(57401)
基金(57033)
(50010)
国家(49505)
科学基金(41991)
社会(37748)
社会科(35489)
社会科学(35478)
(30986)
基金项目(29860)
自然(26272)
(25737)
自然科(25671)
自然科学(25664)
教育(25573)
自然科学基金(25217)
编号(23366)
资助(22609)
成果(19429)
(17794)
重点(17483)
(17133)
(16733)
课题(16540)
(15910)
(15828)
国家社会(15665)
创新(14768)
期刊
(59392)
经济(59392)
研究(33284)
(31791)
中国(25040)
农业(20383)
学报(19823)
科学(19431)
(15969)
大学(15555)
管理(15402)
学学(14992)
(13738)
金融(13738)
业经(13711)
教育(11383)
财经(8430)
技术(8208)
经济研究(8198)
农村(8189)
(8189)
农业经济(8178)
(7810)
(7759)
问题(7735)
(7220)
业大(5994)
社会(5882)
现代(5549)
经济问题(5515)
共检索到176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支平  
战略性重建,是一种不同于恢复性重建的新思路,战略性重建不是简单的还原式的复兴,而是以灾害为契机,因地制宜,着眼长远,使灾区获得一次再创造机会。战略性重建要求灾区乡村重建应当有前瞻性、预见性、全面性、整合性和规划性。灾区乡村重建是一个理性决策的动态过程,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万将军  沈茂英  钟颢  
"4.20"芦山地震既对芦山灾区造成了人员与财产损失,也给灾区乡村重建聚落的生态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在对地震灾区乡村聚落受损情况做简要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了灾后乡村重建聚落生态治理的特殊性,提出了从重建规划、产业发展、防灾预警体系建设、聚落人口管理、民众参与等五个角度进行乡村重建聚落生态治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农村震后重建课题组  张晓山  党国英  肖金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所在的龙门山地区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给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全国人民奋起救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震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恢复重建。调研组于8月10日抵达地震灾区,调研了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受灾严重的县乡村根据调研的情况和获得的有关资料,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形成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怀宇  
随着地震灾区救援工作的结束,灾区(尤其是受损严重的农村)重建已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心工作。系统地研究、科学地预测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认为:于2007年开始的成都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且城乡统筹已显现出解决灾区农村重建中一系列问题的一种全新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蒋尉  
本文从紧迫性、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面论证了低碳重建是地震灾区追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寻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致性的最优选择。本文以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广元市为例,对于低碳重建的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增加碳汇、能源结构低碳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是符合灾区现实的节能减排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天营  沈菊华  
中国城乡居民身份二元性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谐发展及中国突破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对地震灾区来讲,在重塑灾后城乡经济社会的进程中,应从淡化城乡居民身份二元性角度、全方位对城乡居民实行公平直接救援和实施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身份二元性的长期安置政策,以促进灾区城乡社会、经济重建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澍  
本文试图通过利用循环经济理论来研究四川地震灾区乡村旅游开发,以期能够对变革传统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各方农民利益的实现、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予一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祀人  
在遭遇了地震和海啸袭击后,东南亚和南亚的许多灾区开始逐渐恢复生气。掩埋了亲人的尸体,擦干了脸上的泪水,灾区的民众又开始面对新的生活。尽管伤痛仍然萦绕心头,一切还都那么艰难,但是生活毕竟还要继续下去。恢复生机位于苏门答腊岛北部的班达亚齐是印尼此次遭遇地震和海啸袭击的重灾区,至少有3万居民在灾难中丧生,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农村公共产品生产供给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陷是民间组织发挥作用的经济学基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民间组织参与其中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多的需要社会自身力量来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本文通过成都市灾区重建实地调查,从民间组织在灾后农村社区恢复重建中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入手,探讨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关系,分折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困境及原因,提出建立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有效地推动灾后重建工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亦冰  王军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陕西省南部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宁强县和略阳县,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社会各界的支援,灾后村庄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如何在灾后全方位地营建乡村社区,并充分体现其地域特色,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地震灾后重建,不仅要考虑房屋建筑等生活空间的营建,还应统筹和规划考虑农村主导产业的生产恢复与技术提升,更新产业结构,以及建设新的循环农业模式。为此针对陕南地震灾后乡村现状,选取宁强县受灾最严重的广坪镇骆家嘴村为例,提出应结合该地区地域特点、产业结构和农村社会发展现状,从村庄规划及建设发展模式开发与新型民居示范等方面营建绿色乡村社区,探索灾后绿色乡村营建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世玉   何羽丰   陈语轲   丁涣茹   张云路  
“23·7”极端强降雨对北京西南部山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乡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损失较大。重构具有韧性特征的乡村公共空间,是科学推进受损乡村恢复重建和有效应对未来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但既有研究尚未系统提出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韧性重构的框架和路径。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揭示了平灾结合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的韧性特征内涵;其次,通过构建“双明确—双评估—双响应”乡村公共空间韧性重构的技术框架,明确参与主体和空间类型,并基于平时空间品质评估和灾时空间韧性评估,提出了宏观、中观、微观空间规划路径和应急管理响应机制;最后,以“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北京市灾后重建示范点房山区佛子庄村为例进行应用实践,以期为灾后乡村公共空间的规划重构和恢复重建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和实践借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端锋  
要在新时期进行乡村建设,必须重视新时期乡村日常生活的新变化。首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村庄中只剩下了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并且很多农民都是举家外出,农民的利益出现分化,集体性活动难以组织,村庄社区生活陷入凋敝。其次,在农村,传统的节庆仪式实际上是与农业生产的生产节律相一致的,在农业生产告一段落的时候或者在大段的农闲时间,村庄社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伟丽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两个基本理论内涵被众多学者从诸多领域进行了扩展。本文将这一理论的扩展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基本模型的扩展、引入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对称、政策工具选择的新视角、贸易产品的新视角、各国和世界整体福利的新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